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合集下载

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布鲁纳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改变行为的过程,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展阶段、练习阶段和掌握阶段。

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学生需要接受新知识,以及新技能的教学,并进行练习,以便于掌握新知识。

练习阶段:在练习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以便于掌握新知识,并且能够正确使用新技能。

掌握阶段:在掌握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直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止。

在教学中,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图片、视频、演示等,向学生讲授新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制定有效的练习计划,让学生反复练习,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新知识。

最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考核,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

麦独孤

麦独孤

W.麦独孤威廉·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 1871.06.22-1938.11.28],美国心理学家,策动心理学的创建人,社会心理学先驱。

他出生于英国的兰开夏郡的查德顿(Chadderton),因癌症病逝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Durham)。

他的父亲很富有,在奥尔德海姆(Oldham)拥有一家化学工厂。

麦独孤15 岁进曼彻斯特大学学生理学,1890 年得奖学金入剑桥大学学习医学,1894 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

继而深造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1898 年在在该院医师实习期满获医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因读到哈佛大学教授W.詹姆斯所著《心理学原理》,而对心理学深感兴趣,且对詹姆斯崇拜有加,自许为詹姆斯的私淑弟子。

获博士学位后,同年随剑桥大学人类学探险队前往大洋洲托雷斯(Torres)海峡列岛考察土著人生活,不久又赴婆罗洲研究当地土著部落。

回国后再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G.E.缪勒学习实验心理学研究一年。

1900 年任伦敦大学讲师,并主持新建的心理学实验室,就在这年他结婚了,婚后有 5 个孩子。

1904 年后曾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及牛津大学心理学讲师,C.伯特即是他在牛津大学时的学生之一。

1912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军医少校,担任军人精神病治疗工作。

退役后返剑桥一直不得升任教授,乃于1920 年应哈佛大学詹姆斯之邀出任该校心理学教授,因反对机械论心理学,曾长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论战。

1927 年改任杜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兼教授。

麦独孤的心理学思想并不属于行为学派,而且他在心理学界成名也远较华生为早。

一般心理学史上之所以将麦独孤的思想列在行为学派主题下讨论,主要有两个原因:1.他最早提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的理念。

1905年,麦独孤首创心理学应为研究行为的实证科学,提出以本能为基础的行为学说。

在麦独孤看来,行为的特征是追求一定的目的,这样就必须考虑引起目的性行为的基本动力。

史密斯四因素论

史密斯四因素论

史密斯四因素论
史密斯四因素论(McClelland's Theory of Needs) 乃史密斯教授
提出,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史密斯首创的一个以发动行动、激发他
人行动及调节自己行动为基础的心理学理论。

史密斯认为,要想有效
地激发行为,需要强烈的内在驱动力。

他提出,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
因素可以分为四类:需要(Needs)、动机(Motives)、刺激(Stimulus)
和结果(Results)。

其中,需要(Needs)是指所有人的深层驱动力,包括物质性的和实
体性的需求;动机(Motives)是指促使人们去实现需要的力量,它们可
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刺激(Stimulus)是指外部环境中引起
行为;而结果(Results)指的是行为导致的后果。

根据史密斯四因素论,为了有效激励他人,首先要明确个体的需求,然后分析外部环境中的动机,并了解和识别驱动行为的刺激,最
后根据行为得到的结果,进行行为改正与改善。

史密斯的理论被认为
是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之一,经常被用于管理领域,也能够用于其他领域,以探究个体行为的原因。

ames试验的原理

ames试验的原理

ames试验的原理
James试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1884年提出的一项实验,主要用于研究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原理如下:
1. 首先,实验者要感知自己的内心体验,例如情绪、思考等,这些内心体验是无法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

2. 接下来,实验者要通过言语、肢体或其他方式将内心体验转化为能被外界观察到的行为或语言。

3. 在转化过程中,实验者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体验,并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

4. 实验者可以通过反思和分析来尝试解释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

5. 最后,实验者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分享,以便其他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

詹姆斯试验的原理强调了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认为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别人的内心体验,只能通过行为和语言来体验和了解他人的内心活动。

通过使用自我观察和反思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验,并且可以将其转化为能被外界观察到的行为和语言。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编辑本段]一、生平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以及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有科学精神的牧师家庭,病逝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巢可乐(Chocurua)。

威廉·詹姆斯于1842年1月1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1910年8月26日卒于罕布什尔。

詹姆斯的祖父是爱尔兰人。

1798年移居美国,因投资开发伊利运河而成富豪。

詹姆斯的母亲叫玛丽-罗伯逊·沃尔什(Mary Robertson Walsh)。

父亲老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Sr.,1811-1882)童年时因一次事故而失去一条腿,但未因此沮丧消沉。

1830年毕业于纽约州协和神学院后,曾在商界和法律界工作。

1835-1837年又在普林斯顿神学院学习,后来成为一名哲学神学家,因反对正统的新教,没有参加任何教会组织。

1844年以后,信奉施维登博格学说(Swedenborgianism),并接受法国社会哲学家C·傅立叶(CharlesFourier, 1772-1837)的社会改革理论。

1885年,詹姆斯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他的父亲的著作选。

书名是《亨利·詹姆斯遗著》(T he Literary Remains of Henry James)。

詹姆斯在该书的序言中表述了自己的宗教观,认为生动的宗教经验比宗教教条更重要。

詹姆斯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亨利·詹姆士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和父亲同名。

老亨利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求知的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的讨论,并让他们在欧洲和美国学校之间交替受教育。

因为他认为美国学校在观点上太狭隘而把他们送到欧洲学习,又因为他深信孩子应在本国人中受教育而让他们回到美国。

简述斯金纳行为塑造法的概念以及原则

简述斯金纳行为塑造法的概念以及原则

简述斯金纳行为塑造法的概念以及原则
1 斯金纳行为塑造法
斯金纳行为塑造法(Skinnerian Operant Conditioning),是一
种行为塑造技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金纳首创,最初又称为
“自发行为控制”或“街道抚养”,也即所谓的“行为塑造”。

斯金
纳行为塑造法的宗旨是通过外部加强刺激环境,利用一定的联系来促
使有组织的行为发生,并在发生行为的同时,对行为进行强化和习得,从而改变或塑造行为结果,即效果。

2 斯金纳行为塑造法原则
归纳总结,斯金纳行为塑造法原则就是:
(1)先有行为,然后有刺激回应。

行为塑造的基本原则是行为
首先发生,再由此产生的后果或惩罚决定行为的增加还是减少;
(2)尽量采用物理刺激。

无形的加强和抑制,可以通过社会惩
罚和社会表扬来达到;
(3)把行为塑造和条件反射结合,以有效地改变行为。

(4)通过连续训练和反馈来改变行为,增加良好行为。

(5)评估行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技术,是对行为改变的客
观反映,是行为改变的计量器,也是行为改变技术的主要标准。

斯金纳的行为塑造法是现代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行为疗法之一,常被应用于学习、行为矫正、行为教育等领域。

它往往以物理刺激和反馈作为外在条件,以观察行为和记录行为变化作为内在条件,通过强化或抑制来刺激行为变化。

使患者能够及早学会培养正确的行为,进而改变行为的结果,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名词解释韦伯定律

心理学名词解释韦伯定律

心理学名词解释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是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威廉·韦伯(William Weib)于1959年创立并发表的一个有用的定律,也被称作“叫出它的名字定律”。

该定律主要指出,现代面对抑郁和焦虑的治疗通常比许多其他的治疗
手段(如宗教、临床心理学或抗表达方法)更加有效。

一般而言,对
抑郁和焦虑更有效的治疗涉及病人去发现和解决服务或联系自己和他
人之间情感上的痛苦。

韦伯定律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解说理论,即病
人通过把自己的情感发说出来而达到治疗效果。

威廉詹姆斯 心理学原理

威廉詹姆斯 心理学原理

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

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1.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是威廉詹姆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强调研究心智和行为的功能和意义,而不仅仅关注其结构。

功能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实现目标和满足需求而存在的。

它关注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适应、反应和变化。

以视觉感知为例,功能主义认为视觉系统的功能是帮助我们感知和解释世界,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这种方法强调了行为的目标导向性,即个体通过行动来达成某种目标。

2. 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受到个体的经验和环境的影响。

他认为自我概念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我(I)和我(Me)。

“我”是指主观的、有意识的自我,它是个体对自己主观存在的意识。

它包括个体对自己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直接体验。

“我”是指客观的、被观察到的自我,它是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和反馈。

它包括个体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角色。

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与他人互动和社会经验形成的,并且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发生变化。

3.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是威廉詹姆斯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时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意识不是一个静态而稳定的实体,而是一个连续不断、变化多样的流动过程。

意识流包括我们所有感知、思维、情感和意愿等心理活动。

它没有固定结构或边界,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

意识流中的内容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可以是个体内部的或来自外部环境的。

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流是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主观体验。

通过研究意识流,他试图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

4. 情感理论(Theory of Emotion)威廉詹姆斯提出了一种关于情感产生机制的理论,即情感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觉性不高,因此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行为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

因此,我觉得,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现在接手的三年级,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有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仍有改不掉的地方。

比如说有的学生会在上课的时候玩东西;有的学生会自说自话打断老师上课;有的同学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在“习惯性地发呆”;有的同学经常拖欠作业;有的学生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骂人。

作为一名教师,总希望他们都能充满朝气,活泼向上,成为懂事明理、成绩优秀的孩子。

当看到部分学生表现不错的时候,我为他们高兴,当看到部分调皮捣蛋的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真是又生气又着急。

从带班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造成孩子们行为学习习惯较差的原
1
因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家庭因素有的孩子的父母都忙于工作,疏于关心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忙于照顾自己其他的子女,忽视了这一个子女的教育,连孩子每天有什么作业、做完没有都不知道。

还有部分家长抱着“孩子既然送到学校来,那么孩子的一切就该交由学校来管”,自己就不用再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的心态。

于是,家长在不经意间就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有的孩子做错事,家长是一味地责打,也并不告诉孩子究竟错在哪里。

二、学习兴趣每当我在课堂上讲一些小故事的时候总是最能抓住学生注意力。

即使是平时最喜欢发呆的孩子也会开始认真听。

但是一旦要他们做题目,有的学生却连题目也不仔细看,只要看到题目一长,想也不想马上就说“我不会。

”因此抓住孩子的兴趣也很重要。

三、同伴的影响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些同学和玩伴,这些同学和玩伴在学校的表现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有的孩子在同伴的影响下,学习更好了,但有的学生受他人影响,贪玩,不完成作业。

以上粗略地罗列了我看到的一些使得学生们产生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及时与父母沟通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主
2
动联系家长,或是用电话,或是在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交流,或者是直接去家访,和家长进行沟通,提醒孩子的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休息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学习、读书,体会学习的快乐,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错误的言行及时指出,正确的做法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提高学习兴趣利用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在讲课时挖掘知识的有趣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地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时在课堂上朗读些小短文给学生听,激起起学生想看书的愿望。

继而,引导他们自己去看书,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播放一些美文朗诵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主动静下心来仔细听、跟着读。

在平时做作业时尽量面批,帮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引导培养其解题的能力,当完成一道题目时,孩子们都会有一种满足感,这样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当学生做错了,也不要过分指责,鼓励其继续努力。

三、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导每个学生认清自己是处在同一个大家庭里,我们都是一家人,所有人都应该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为我们这个班级体争光,随意地欺负他人是不对的行为,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事了要能原谅他,帮他改正错误。

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总之,要有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力求因材施教,在教师和家长的互相配合下,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