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教案(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教学过程:(一)本节的总体要求:体温受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体液的调节,同时,动物的行为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要知道体温的控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体现出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样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本节教学过程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1、首先了解恒定的体温的意义。

可以通过学生读图3-33两图,知道人和某些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意义。

2、对于正常人的体温的测量、范围以及影响的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为什么体温会恒定?这实际是产热和散热两过程的平衡。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表,总结得出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学习产热过程。

由于表给人的感觉不直观,所以可转化为图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图表的转化、建构能力)在产热的`同时也在散热,散热的方式与外界的温度直接有关。

这可以通过常温和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人体的散热情况来举例解释。

在这一过程中,体温的恒定受到脑的控制。

具体的控制通过读图3—36来解决问题。

4、高温天气的“中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学生进行自救和安全教育。

(三)本章的教学活动安排:本章的实验共计4个实验和两个探究。

1、蚕豆发芽的实验;2、对刺激的反应;3、膝跳反射;4、体温的测定;5、学生实验:植物的向性实验。

图表39个,思考8个,讨论6个。

应该说每一个实验都容易完成。

相对较难的是植物的向性。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给出充足的时间保证他们完成。

其次,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材中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非是要照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去做一遍。

两个探究的实验,课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要求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所了解。

基本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的第二个作为对象,因为它与学生更贴近,更相关。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教案(教学设计)

第5节体温的控制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方法。

3. 表述体温调节的过程。

4. 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数据绘制图表来说明产热的部位及产热的多少。

2.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学好科学的强烈愿望。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控制。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一、恒定的体温复习与思考:1、哪些动物是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2、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A、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相对温度的体温。

B、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A、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B、高而恒定的体温可以减少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性,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生存空间。

C、能适应恶劣环境,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体温的探究测定人体体温的位置:直肠、口腔、腋窝思考:下表是在某位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部位来说,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4 °C 36.9°C 37.3 °C结论: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思考与探究:在健康状态下,你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如何验证你的想法?猜想1、体温恒定不变猜想2、体温相对恒定,变化不大。

猜想3、体温在某个季节相对恒定。

3.5体温的控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3.5体温的控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部位来说,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观察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图像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人的体温不是固定值,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变化的教师总结: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这三个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都可以代表被测人的体温。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人体存在体温说明什么?生:人体会发热 夏天人靠得近一些会觉得热说明什么?生:人体会散发热量 思考讨论:人类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生: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测量部位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0——37.4 °C 36.7——37.7 °C36.9——37.9 °C 正常范围1.产热过程展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生:安静时主要产热的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肌肉活动:请你用柱状图来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生:画出柱状图并展示,相互评价活动:请你用扇形图来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生:画出扇形图并展示,相互评价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有哪些方式散热呢?展示皮肤散热图片生: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直接散热原理是什么? 产热量%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脑 内脏 肌肉和皮肤 其他 16 56 18 10 18 90 1生:热传递思考与讨论:常温情况下和高温情况下分别以哪种散热方式为主?生:思考讨论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体温的控制说课稿

体温的控制说课稿

《3.5体温的控制》说课稿王店镇建设中学金梦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说我这节课: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体温的控制》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完“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后给出的一个具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的例子。

我认为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对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动物的分类,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作为自学部分;二是:恒定的体温及体温为什么恒定。

《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体温恒定”的含义;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表、作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合作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过程,感受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会生命生存的复杂性,提高生命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仍偏向感性,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而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皮肤内的结构、血管、血流量等较为抽象,因此将“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和体温调节的过程”确立为教学重点,将“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确立为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遵循“生本教学、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采用作图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观察、交流、总结,进行意义建构。

在遵守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围绕“人体体温为什么能维持在37℃左右”展开学习。

通过测体温,感知人体体温恒定但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问题“额温是皮肤的温度,皮肤为什么会有温度?”引出产热,,继而追问“你知道人体是怎么产热的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说出一些产热与散热的方式,但是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内部器官或组织如何产热学生是不知晓的,给出表3-6,通过“画一画”将表格统计法转化为扇形图统计法,培养学生做事细致认真的态度,通过比较感受扇形图统计的形象直观性。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体温的控制》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体温的控制”,属于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体温的生理机制、体温调节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理解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3. 作品呈现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关于体温的话题,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验视频等方式,讲解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体温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有逻辑性、条理性。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馈如何等。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情况等,并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资源:本课需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视频资料等。

八年级科学上册3_5体温的操纵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3_5体温的操纵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3.5体温的操纵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进程。

3.了解体温平稳的调剂进程。

4.以体温调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稳调剂。

二、体温平稳调剂的操纵进程。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进程:【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如何来操纵自己的体温的呢?一、恒定的体温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取得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7 ℃ 37.2 ℃ 37.4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事实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

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因此临床上经常使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一、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能够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维持相对温度的体温。

二、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必然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维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大体条件。

体温太高和太低,都会阻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峻时致使动物的死亡。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试探】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益处?答: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不管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4、人的体温测量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日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形的不同,在必然的范围内变更。

总结:1.正常人的体温并非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样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不同,一样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不同,一样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5节体温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也可低至零下89.2 ℃。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一)恒定的体温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的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那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

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 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 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答: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都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体温恒定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有利于扩大活动的范围。

4. 人体温的测量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1.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

2.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 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略高于男子。

4. 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从而使
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使人的体温
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则
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例题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 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种情况是由骨骼肌颤抖造成的。骨骼 肌的颤抖能使人的产热成倍增加,对人在寒冷 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我们一起讨论后,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 围,一般不超过1℃。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 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 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4.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 夜变化也不同。
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 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动。你能举 一些例子吗?
16
18 10
参照左图,用图表示人
%
%%
体运动时各器官的产热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 情况吗?
他(安静时)




56%


16%
18% 10%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人体在安静时各个器官的产 热情况
90%
1%
8% 1%
脑 骨骼肌 内脏 其他
人体在运动时各个器官的 产热情况
安静时:主要是内脏产热; 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
三、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反馈练习
1、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D )
A.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 围内波动 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 度保持不变 D.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也是在 很小范围内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体温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也可低至零下89.2 ℃。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的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那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

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 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 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
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
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答: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都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体温恒定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有利于扩大活动的范围。

4. 人体温的测量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
1.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

2.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 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略高于男子。

4. 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等等。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P115图表分析】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
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安静时(内脏);运动时(皮肤和肌肉——骨骼肌),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

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

2. 散热: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
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
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
升,散热也随之增加。

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
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血管口径的调节: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讨论】
1. 当人体的产热多而散热少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中暑现象
表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对策:注意防暑,做好降温工作。

2.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
结论: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

同时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

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同时增加散热。

但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可能不产热,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三)体温受脑控制
【提问】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答:读图3-32分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丘脑。

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 ℃)时,血液温度降至37 ℃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增加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使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

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 ℃)时,血液温度升至37 ℃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使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

【思考】
1. 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答: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时,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所以体温会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时,机体体内的热量散不出去,所以体温会升高,如中暑、发热。

2. 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
答:(1)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在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

(2)动物还会变化姿势,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蜷缩身体、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

(3)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所进行的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

【附讲】讲述体温调节的障碍。

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

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

体温过低是不是一定能导致人的死亡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2001年最小的新闻人物:13个月大的小艾里卡。

2001年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

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和一件T恤衫走向零下30度的室外!等她被发现时,她的身体已经僵硬,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体温已经下降到16摄氏度!在医护人员的救助下奇迹发生了:艾里卡的心脏突然跳动了一下,接着竟然连续跳动起来!小家伙复活了。

科学家因此断言:冻体复活不是梦。

事实上,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在治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卵子冷冻、胚胎冷冻技术。

科学家预测,人体冷冻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十分广泛。

可以把患了绝症的病人冷冻起来,几百年后当相关的技术出现后,再使其复活,经治疗而获得健康;再有,可以把字航员冷冻起来暂停人体老化的程序,数光年之后,他们抵达某个星系后解冻,他们的年龄就和离开地球时完全一样,没有任何衰老。

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行有了实现的可能。

目前不能确定人的最低致死体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