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汇总】

合集下载

四种热处理方法

四种热处理方法

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两类。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₃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或Accm(Ac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

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

有些临界冷却速度(见淬火)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

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

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

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热处理总共有多少种,按照类别

热处理总共有多少种,按照类别

热处理四把火:正火,退火,回火,淬火。

热处理分类及硬度检测方法热处理工件的硬度使用硬度计检测。

PHR系列便携式表面洛氏硬度计十分适用于检测表面热处理工件的硬度,可以测试有效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热处理工件。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可直接读取硬度值。

表面热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其硬度检验方法如下: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而工件的芯部又具有高的强韧性。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硬化层深度还是要用维氏硬度计来检测。

检测从工件表面到硬度降到50HRC那一点的距离。

这就是有效硬化深度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只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不大于0.7mm,这时就不能再采用洛氏硬度计了。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这样的零件通常要在图纸上标出局部淬火热处理的位置和局部硬度值。

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值。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

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

这里涉及到三种硬度计。

维氏硬度计是测试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重要手段,它可选用0.5~100kg的试验力,测试薄至0.05mm厚的表面硬化层,它的精度是最高的,可分辨出工件表面硬度的微小差别。

另外,有效硬化层深度也要由维氏硬度计来检测,所以,对于进行表面热处理加工或大量使用表面热处理工件的单位,配备一台维氏硬度计是有必要的。

表面热处理(Surface heat treatment)

表面热处理(Surface heat treatment)

表面热处理(Surface heat treatment)表面处理1.1表面处理(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的对象非常广泛,从传统工业到现在的高科技工业,从以前的金属表面到现在的塑料,非金属的表面。

它使材料更耐腐蚀,更耐磨耗,更耐热,它使材料之寿命延长,此外改善材料表面之特性,光泽美观等提高产品之附加价值,所有这些改变材料表面之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质之加工技术统称为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或称为表面加工(表面处理)。

1.1.1金属表面处理(金属表面处理)金属经初步加工成型后需修饰金属表面,美化金属表面,更进一步改变金属表面的机械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之各种操作过程,称之为金属表面处理。

或称之金属表面加工(金属表面处理)。

1.2表面处理的目的表面处理的目的可以分四大类:(1)美观(外观)。

(2)防护(保护)(3)特殊表面性质(特殊表面性能)(4)机械或工程性质(机械或工程性质)(1)美观(外观)为了提高制品之附加价值,赋予制品表面美观,例如装饰性电镀(装饰性电镀Au、Ag、Rh),Ni,Cr,黄铜等电镀(电镀)。

(2)防护(保护)为了延长制品的寿命,再制品表面披覆(涂料)耐腐蚀之材料,例如保护性电镀(保)Zn、Cd、Ni、Cr、Sn等电镀。

(3)特殊表面性质(特殊表面性能)1。

提高制品之导电性(电子电导),例如电镀银、Cu。

2。

提高焊接性(可焊性)在通讯急电子工业应用,例如锡铅合金电镀。

三.提高光线之反射性(光反射)例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的外壳需反射光线,银及RH的镀层被应用上。

4。

减小接触阻抗(接触电阻)例如在电子组件之金及PD电镀。

(4)机械或工程性质(机械或工程性质)1。

提高制品之强度(强度),例如塑料电镀。

2。

提高制品之润滑性(轴承性质)例如多孔洛电镀(多孔铬电镀),内燃机之铝合金活塞(活塞),镀锡锡以防止汽缸(缸)壁刮伤。

三.增加硬度(硬度)及耐磨性(耐磨),例如硬洛电镀(镀硬铬)。

4。

提高制品之耐热性,耐候性,抗幅射线,例如塑料,非金属之电镀。

表面热处理分析

表面热处理分析

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分类表面淬火:只改变表层的组织而不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

包括火焰加热表面淬火、高中频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等;化学热处理:既改变表层化学成分又改变表层组织。

包括渗碳、氮化、氰化、渗硼、渗金属等。

表面涂覆技术:复习:1、钢的普通热处理包括哪些工艺?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统称“四把火”。

2、什么是调质?调质处理后钢的组织和性能怎样?淬火后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调质。

调质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具有综合力学性能。

3、什么是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条件下得到M组织或淬透层深度的能力,是钢的固有属性。

截面较大、形状复杂以及受力较苛刻的螺栓、拉杆、锻模、锤杆等工件,要求截面机械性能均匀,应选用淬透性好的钢。

表面:硬度高,耐磨心部:硬度低,韧性高在生产中,有很多零件要求表面和心部具有不同的性能,一般是表面硬度高,有较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心部要求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仅对钢的表面加热、冷却而不改变其成分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表面热处理, 也叫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按照实现方式,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感应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时,即在其内部和周围产生一与电流相同频率的交变磁场。

若把工件置于磁场中,则在工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的作用而被加热。

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靠近工件表面的电流密度大,而中心几乎为零。

工件表面温度快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而心部温度仍在相变点以下。

感应加热后,采用水、乳化液或聚乙烯醇水溶液喷射淬火,淬火后进行180-200℃低温回火,以降低淬火应力,并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名称频率(HZ)淬硬深度(mm) 适用零件高频感应加热100~1000K 0.2~2 中小型,如小模数齿轮,直径较小的圆柱型零件中频感应加热500~10000 2~8 中大型,如直径较大的轴,大中等模数的齿轮工频感应加热50 10~15 以上大型零件,如直径大于300mm的轧辊及轴类零件1、一般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40Cr、40MnB钢等。

常用热处理分类

常用热处理分类

常用热处理的分类1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

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表面淬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

表面淬火采用的快速加热方法有多种,如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2 表面淬火和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

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3 物理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

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

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4 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

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

整体热处理1 退火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汇总】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汇总】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把金属或合金加热到给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和方法使之冷却,以得到所需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操作工艺,被称为热处理。

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停留一定的时间(保温),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同炉子一起冷却),这种操作过程叫做退火.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便于工件易切削. 2.改善材料的组织及机械性能. 3.改善组织结构,为以后的淬火做好准备. 4.消除内应力. 5.得到细小的结晶.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经保温后,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正火的冷却速度要比退火快的多). 正火后其强度和硬度较退火的高一些,塑性稍低,使珠光体数量增加,改善组织保证得到较高的机械性能,由于在空气中冷却,生产率高.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经保温后急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也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之为淬火.钢经过淬火后在性能上的突出特点是硬度很高而塑性很低.淬火的目的: 1.增加钢制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2.通过淬火和随后的中温或高温回火能使工件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油或空气中冷却下来.(回火是紧接着淬火以后进行的,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回火的目的:减少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时造成的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得到工件在使用时所要求的和可能达到的机械性能。

1. 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

2.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 与热处理有关的名词解释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热处理介绍

热处理介绍

热处理介绍:在实际生产中提高钢材性能的主要途径有二:第一种措施是在钢中特意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即用合金化的措施来提高钢材的性能,另一措施就是对钢进行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从而获得多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热处理方法大致分类如下:1、普通热处理:(1)退火(2)正火(3)淬火(4)回火2、表面热处理:(1)感应加热淬火(2)表面淬火(3)火焰加热淬火3、化学热处理:(1)渗碳(2)氮化(3)碳氮共渗及其他热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任何一种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的。

在生产中常把热处理分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类。

为了消除前道工序造成的某些缺陷,或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的热处理,称为预先热处理。

为使工件满足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要求的热处理,称为最终热处理。

一般较重要工件的制造工程大致是:铸造或锻造→退火或正火→机械〈粗〉加工→淬火+回火〈或表面热处理〉→机械〈精〉加工等工序。

退火或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降低钢件硬度,以利用随后的切削加工。

经适当退火或正火处理后,一般钢件的硬度在HB160-230之间,多为布氏硬度测试,这是最适于切削加工的硬度。

2、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尺寸并防止其变形和开裂。

3、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4、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退火介绍:根据钢的成分、退火的工艺与目的的不同,退火常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几种〈不包括再结晶退火〉。

1.完全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件。

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与组织缺陷、降低硬度、提高可造性,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和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完全退火工艺是将亚共析碳钢工件加热到Ac3以上约20-60℃,保温一定时间,随炉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再出炉在空气中冷却。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常见热处理形式(种类):
1--正火
正火是为了细化材料晶粒,,均匀内部组织的热处理方法.目的是消除机械加工产生的内应力及压延等塑性加工时产生的纤维组织.
2--退火
退火是为了软化金属,调整结晶组织,去除内部应力,改善冷轧加工及切削性的热处理方法.根据使用目的,又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中间退火等.
3--淬(念cui,而不是zan)火
淬火是金属经高温加热后快速冷却处理的热处理方法.目的是提高金属硬度,强度及耐磨性.根据冷却条件淬火有水淬,油淬,真空淬等形式.(多数情况下,淬火后的零件必须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渗碳淬火是在低碳钢的表面渗入碳素后淬火处理的热处理方法.
高频淬火是指将含碳量0.3%以上的钢材通过感应加热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的热处理方法.
火焰淬火是指用明火将材料表面加热处理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用来对材料表面的局部增加硬度.
4--回火
回火是金属件淬火后再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常温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目的是调整材料硬度,提高韧性及消除内部应力.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回火温度越高,材料的硬度越低,韧性越高,否则反之.调质处理后的回火处理一般是高温回火.高频淬火,渗碳淬火的回火处理一般是低温回火.
5--调质
调质是淬火与高温回火处理相结合,调整金属硬度,强度及韧性的热处理方法.调质后的材料硬度为一般机械加工范围内的硬度.比如45#碳素结构钢为HB200~270.
6--氮化
氮化是将氮元素扩散渗入材料表面是材料表面得以硬化的热处理方法.含有铝,铬,钼等元素的材料易通过氮化处理提高硬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通过对工件表层的加热、冷却、改变表层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件的表面热处理,可获得表面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而保留心部的韧性和塑性,提高工件的综合机械性能。

如对一些轴类、齿轮和承受变向负荷的零件,可通过表面热处理,使表面具有较高的抗磨损能力,使工件整体的抗疲劳能力大大提高。

表面热处理最主要的内容是钢铁的表面淬火,可分为火焰表面淬火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
通过不同的热源对工件进行快速加热,当零件表层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此时工件心部温度处于临界点以下)时迅速予以冷却,这样工件表层得到了淬硬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组织。

为了达到只加热工件表层的目的,要求所用热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表面淬火等。

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
将工件置于含有活性元素的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
层或形成某种化合物的覆盖层,以改变表层的组织和化学成分,从而使零件的表面具有特殊的机械或物理化学性能。

通常在进行化学渗的前后均需采用其他合适的热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渗层的潜力,并达到工件心部与表层在组织结构、性能等的最佳配合。

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渗氮、渗硼、渗硅、渗硫、渗铝、渗铬、渗锌、碳氮共渗、铝铬共渗等。

接触电阻加热淬火
通过电极将小于5伏的电压加到工件上,在电极与工件接触处流过很大的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工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把电极移去,热量即传入工件内部而表面迅速冷却,即达到淬火目的。

当处理长工件时,电极不断向前移动,留在后面的部分不断淬硬。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工件畸变极小,不需要回火,能显著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抗擦伤能力,但淬硬层较薄(0.15~0.35毫米)。

显微组织和硬度均匀性较差。

这种方法多用于铸铁做的机床导轨的表面淬火,应用范围不广。

电解加热淬火
将工件置于酸、碱或盐类水溶液的电解液中,工件接阴极,电解槽接阳极。

接通直流电后电解液被电解,在阳极上放出氧,在工件上放出氢。

氢围绕工件形成气膜,成为一电阻体而产生热量,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断电,气膜立即消失,电解液即成为淬冷介质,使工件表面迅速冷却而淬硬。

常用的电解液为含5~18%碳酸钠的水溶液。

电解加热方法简单,处理时间短,加热时间仅需5~10秒,生产率高,淬冷畸变小,适于小零件的大批量生产,已用于发
动机排气阀杆端部的表面淬火。

根据热处理的基本工艺过程,热处理设备分为主要设备和辅助没备。

主要没备包括热处理炉、热处理加热设备、冷却没备等。

辅助没备包括检验设备、校正没备、清洗设备、淬火介质循环设备、防火除尘设备等。

1、热处理炉
热处理炉是热处理的一种加热设备。

温度一般比加热炉低,要求较严格地控制炉温和炉内气氛。

由炉体、加热装置、机械装置和电气设备等组成。

根据能源不同可分为燃料炉和电炉; 根据工作温度可分为高温炉(高于1000℃)、中温炉(600~1000℃)和低温炉(低于600℃); 根据加热介质不同可分为空气炉、可控气氛炉、流动粒子炉、真空炉、辉光离子炉等; 根据作业规程和机械化程度可分为周期式作业炉、半连续作业炉和连续式作业炉; 根据工艺用途不同可分为正火炉、退火炉、回火炉、淬火炉、渗碳炉、氮化炉等;根据外形和炉膛形状不同可分为箱式炉、井式炉、台车式炉、推杆式炉、转底式炉、振底式炉、输送带式炉等; 根据专门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通用炉和专用炉。

2、冷却设备
常用的冷却没备有水槽、油槽、浴炉、缓冷坑等。

介质包括:自来水、盐水、机油、硝酸盐溶液等。

3、检验设备
常用的检验没备有洛氏硬度汁、布氏馁度计、金相显微镜、物理性能测试仪、量具、无损探伤没备等。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