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初中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教学案

化学初中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教学案

化学初中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教学案一、引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中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探讨方程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通过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化学方程式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物质的符号表示法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1. 物质的符号表示法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元素的原子数目。

学生需要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并能正确编写简单的化学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保持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

在编写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应该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目是否平衡,并通过增减系数来平衡方程式。

三、方程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还包括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状态。

在编写方程式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标注反应条件和状态。

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将它们正确地列在方程式中。

2.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是指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方程式的影响,并能在方程式中正确地标注反应条件。

3. 反应的状态反应的状态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包括气体、液体、固体和溶液等。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并在方程式中使用适当的符号表示。

四、平衡方程式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平衡方法,包括试和错法、代数法和半反应法。

1. 试和错法试和错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平衡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经验和直觉来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得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相等。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一、引言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工具,它由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组成,用于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关系。

正确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对于学习化学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常用符号和写法规则,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解读能力。

二、基本概念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反应物通常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右边。

2. 反应箭头:反应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由左向右的箭头表示正向反应,反之表示逆向反应。

3. 系数:化学方程式中,方程式前面的数字称为系数,表示相应物质的摩尔数。

系数必须是整数,用于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配比关系。

三、常用符号1. 化学符号:化学元素用拉丁字母缩写表示,如H表示氢,O表示氧,C表示碳等。

2. 括号: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使用括号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合。

3. +号: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加号连接,表示它们参与同一反应过程。

4. ↓符号:有些反应会生成沉淀,沉淀通常用↓符号表示。

5. ↑符号:有些反应会产生气体释放,释放的气体通常用↑符号表示。

四、写法规则1. 离子方程式:对于涉及离子的反应,可使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在离子方程式中,离子以化学式的形式写出,并在方程式上标注电荷。

2. 平衡方程式: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因此化学方程式必须是平衡的。

平衡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3. 最简比例: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应尽量写为最简比例,即不能有大于1的公因子。

4. 物质状态标记: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需要标明其物质状态(例如固体、液体、气体、溶液等),可以使用符号(s)、(l)、(g)、(aq)等进行标记。

五、实践操作1. 根据化学实验或现象,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并写出简化的反应方程式。

例如:将氨气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简化的反应方程式为:NH₃ + HCl → NH₄Cl2. 根据提供的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义和数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

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

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或” →“配平” →“=”。

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

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为氧化镁(),反应条件为点燃。

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

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

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

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

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

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法则;(3)能够根据目标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包括平衡方程式;(4)了解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反应和实验安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作用;(2)化学式、反应底物和产物等基本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1)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2)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产物。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合并反应物和产物中相同的离子,简化方程式;(2)使用括号和系数表示离子和分子的个数;(3)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以符号(s)或(l)表示。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1)根据质量守恒法则和电荷守恒法则;(2)使用系数调整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3)注意平衡方程式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个数。

5.化学方程式的实例应用(1)通过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2)利用已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和产物的摩尔质量;(3)利用已平衡的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和产物的质量。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法则。

3.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化学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化学方程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f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2)氢气还原氧化铜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2KClO3==2KCl+3O2↑245 149 96若()g ()g 48g同理: C+ O2 == CO212 32 44若()g ()g 22g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设:设未知量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答:说明:书写格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2KClO3 == 2KCl+3O2↑…………(2)方245 149 96…………(3)关5.8g y x…………(4)比x=2.3g y=3.5g …………(5)算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6)答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的意思》教学-完整版课件

《化学方程式的意思》教学-完整版课件
第五单元:
课题1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一、复习引入:
和或与或跟 反应条件
点燃
碳+氧气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 生成
生成物
C + O2
点燃
CO2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意义
C + O2 点燃CO2
表示反应物.生成 物及反应条件
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硫和氧气 ,
生成物是 二氧化硫 ,反应条件是 点燃 ,
还表示了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32 份质量的硫
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
成 64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谢谢您的观赏!!!再见!!!
(1)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 量的二氧化碳。
(3) 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 氧化碳分子。
教学小结:
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意义 3、读法
随堂练习
: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燃
S + O2
SO2
反应物:C、O2。生成物 :CO2。条件:点燃
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 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 与化学式前的计量数的 乘积之比)
C + O2 点燃CO2
12 :16×2 :12+16×2
12 : 32 : 44
粒子个数比
C + O2 点燃CO2 1 :1 : 1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CO2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平衡式、离子式、电子式等。

4.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5.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内涵。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制糖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构成。

3. 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4.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5. 练习编写化学方程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辑专员:我已经为您编写了五个章节的《化学方程式》教案。

请您仔细阅读并给予意见,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方程式的创新和发展。

七、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中化学方程式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应用:1. 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物质计量学中的应用,如摩尔计算、质量计算等。

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

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

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2.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学会解答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2.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化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例如,可以进行铁与硫反应的实验,观察到铁与硫混合后,产生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尝试总结出产物的化学式。

2.知识讲解(15分钟)解释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等要素。

并且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来探索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写法。

例如,可以进行氧化铁的实验,将氧气通入加热的铁粉中,观察铁粉的颜色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和观察,得出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4.深化学习(20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尝试自己编写化学方程式,并且进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讨论和练习。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解答问题。

5.拓展应用(10分钟)学生通过解答一些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巩固知识和理解。

例如,如果要制备氧气,应该选取哪种化合物作为反应物?如何计算反应物的摩尔量?等等。

6.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总结所学的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知识点,归纳提炼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且将其写入笔记本,以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七、教学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现象,编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化。

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化学反应实验记录,制作一份实验报告,并在班级或学校的化学展上展示和分享。

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和写法,理解了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Ca-40 Cl-35.5 H-1 C-12 O-16 Al-27 Fe-56 K-39 Mn-55 P-31
看书107页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质的含义: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________。

2)量的含义:
①从微观上看:一个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
________________,各微粒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 + O2 = CO2
_____ _____ ______
②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此质量比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法: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每一个碳原子和每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水电解方程式:
2H2O === H2 + O2
微粒个数比:____ : ____ : ___
物质质量比:____ : ____ : ___
1)此方程式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的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Ca-40 Cl-35.5 H-1 C-12 O-16 Al-27 Fe-56 K-39 Mn-55 P-31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个物质的质量比。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在4Al + 3O2 === 2Al2O3反应中,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来看,每
____个铝原子和_____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个氧化铝分子,从它们彼此之间质量比来看,每108份质量的______和96份质量的_______反应生成了204份质量的______。

3.化学方程式2H2O = H2 + O2的正确的读法是()
A.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C.每个氢分子加上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D.四个氢原子跟两个氧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水分子。

4.在C + O2 === CO2 反应中,_________份质量的碳与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
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各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2O5,在反应中,P , O2,P2O5的质量比为()
A.31:32:142
B.31:160:291
C.4:5:2
D.124:160:284
6.写出点燃酒精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物质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此质量比表示 ______________
7.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
质量共140g,消耗B的质量为_____g
8.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
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