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
历史八下提纲

历史八下提纲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期2. 古人类的狩猎生活3. 农业革命的发展和意义4.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5. 文明和城市的关系二、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1. 中国古代的初期文化和政治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4.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5.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三、希腊古典文化的发展1. 希腊城邦的成立及影响2. 希腊文化的发展及其重要代表3. 希腊哲学的发展及其思想家4. 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5. 希腊古典文化的遗产及其国际影响四、罗马文化和帝国的兴起和灭亡1. 罗马的起源和政治制度2. 罗马法的发展和内外经济情况3. 帝国的兴起和扩张4. 华丽的罗马文化及其影响5. 帝国的分裂和灭亡,影响和启示1. 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中世纪的开始2. 封建制度的出现和变革3. 罗马天主教的发展及其在欧洲的统治地位4. 武士精神和骑士文化的形成5.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变革和启蒙六、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1.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文学和科学成就3. 大航海时代的意义和开拓者4. 亚洲和美洲的发现和殖民地体系的建立5.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和启示七、宗教改革和欧洲国家的崛起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发展2. 巴黎公约和宗教战争3. 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国家主义思想4. 欧洲君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5.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维新运动八、现代化的发展和世界大战的爆发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点2.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3. 科技进步和文化变革4.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国际秩序的建立九、国际关系的演变和二战的爆发十、冷战的深化和国际合作的推进1. 冷战的发展和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2. 世界核武器竞赛和东西方的矛盾3. 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斗争4. 国际大事的变动和世界秩序的调整5. 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以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提纲:
第一章:中国封建社会的盛衰
1.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
1.3 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繁荣
1.4 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危机
第二章: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2.1 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
2.2 唐宋时期的对外关系
2.3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西方文化
2.4 中国与世界贸易关系的变化
第三章: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3.1 明朝的政治危机
3.2 明朝的经济发展
3.3 清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3.4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第四章:沿海省份的开埠与民族问题
4.1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
4.2 外国强权对华夏民族的侵略和压迫4.3 民族问题的出现与发展
4.4 战争与民族满意度
第五章:科技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1 科技的进步与对传统产业的挑战
5.2 文化的变革与思想启蒙
5.3 魂系运动与文艺复兴
5.4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
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

⼋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历史这门学科,要记的知识点很多,⽽这些东西往往⼜是⽐较枯燥的。
下⾯⼩编给⼤家分享⼀些⼋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年级下册历史提纲部编版第1课中英鸦⽚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民禁烟⽃争的伟⼤胜利,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英舰开抵南京江⾯,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次鸦⽚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烧圆明园,俄国趁⽕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150多万平⽅公⾥。
(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4)影响:进⼀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x。
领导⼈:洪秀全起义地点:⼴西桂平⾦⽥村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6)在第⼆次鸦⽚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勾结起来,成⽴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中,击毙了洋枪队头⽬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为了粉碎英、俄利⽤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1、年月,第一届在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以表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以前,它起到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会议决定以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西藏和平解放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年,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解放。
6、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最可爱的人1、年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附近。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3、年月,美国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成为美军历史上第一位在未战胜的协议书上签字的将领。
3、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②,新解放区。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规定:废除,实行。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最新八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学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学校: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授课课时:32课时(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放学期复习纲要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筹办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址、内容:时间地址: ____年 9 月在北平举行,会议经过了《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共同大纲》。
内容:( 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国都,采纳公元纪年;( 3)决定在国都广场成立一座人民英豪纪念碑。
2、开国大典: ____年 10 月 1 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拓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辱没历史,真实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此后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激励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 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 9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 2 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发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____年 10 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同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豪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____年 7 月美国被迫在休战协议上署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 3 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由:地主、富农据有大多数土地,残忍盘剥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据有很少的土地,他们受尽盘剥,生活不得饱暖,这类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挡了乡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领土地改革法》:公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领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盘剥的土地全部制,推行农民的土地全部制。
到____年末,除部分少量民族之外,全国大陆基本上达成了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第《8、9》课则重在让学生明确:在这近2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向前迈进:了解两弹一星、人民海军、空军建立的史实和“三位一体”核战略力量的组成。与此同时,通过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外交事务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认识: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第五单元
1,通过分析暴力冲撞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暴力冲撞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很大。
2、帮助学生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及其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它是历史上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从未而培养学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2、知道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世界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发明,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
3、实践活动:利用探究课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加工以及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
习
主
题
活
动
安
排
一、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
实施内容
课
程
目
标
第一单元主题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全】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2课时
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
(二)学习方式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
环境。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
精神的价值观。
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
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通过课堂中的观察、提问、交流和课后的作业、考试、调查等来检测教学效果。
2、通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来检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