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人写一写。
首先给出一些具体词语,引导学生通过读词语联想到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再以这个人的这个特点作为本次习作的重点。
写完后,为习作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本次习作指导性很强,明确告诉学生怎样找人物的特点,并给予例子,让学生由特点去想人,这样写出的人才会各具特点。
根据教材的引导,学生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
1.直观教学法。
由“空洞描述”引入“具体介绍”,引导学生先提炼人物的特点,再根据特点选取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循序渐进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抓住特点写人的方法后,让学生随机观察身边的人,并口头表述;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范文,让学生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分组合作法。
学生分小组学习——或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或请同学为自己拟定的题目提出意见。
让他们畅所欲言,培养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文中给出的词语联想到一个人。
2.通过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两种情况的示范描述,小组合作交流观察人物,范文赏析等方式引导习作,并通过由说到写、由句到段的训练,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恰当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难点把握并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一个人。
2 课时第一课时1.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拟定习作题目的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拟定习作题目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内外阅读,接触到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一定有不少人物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敢不敢和老师来玩一个“名著人物猜猜猜”的游戏?2.出示句子,学生猜人物。
(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眼。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用文字记录这些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和结构表达人物特点,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2. 学具:笔、纸、习作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特点的人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
2. 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并进行记录。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4. 写作:指导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5.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
6.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主题:《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家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2. 准备一篇关于家人的习作,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写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课后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大家。
2、相互交流,激发兴趣。
孩子们,有的人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人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有的人倔强、爱哭、爱闹;有的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人勇敢正直;有的人勤劳简朴,还有的人幽默风趣……那么,你要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今天,我们就把你熟悉的这个人写下来。
教师板书题目:(板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习作的学习中。
二、出示词语,选定题目。
(出示课件)小书虫乐天派智多星运动健将故事大王幽默王子热心肠昆虫迷小问号1、看了上面的词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她)?预设:看到了“热心肠”,我想到了我的同桌;预设:看到了“昆虫迷”,我想到了我的表哥,他特别喜互虫,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确定题目,为习作打下基础。
2、给你的作文选择一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如“我们班的昆虫迷”“故事大王张小乐”……三、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明确要求。
(出示课件)(1)自己读读本次习作的要求。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归纳本次习作的要求。
①写熟悉的人。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通过一件事或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写。
④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可以选择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写,认真观察在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具体行为,写下来。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习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中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新型玻璃的神奇。
教学难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看看没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
说说日常见到的玻璃有哪些种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玻璃家族,认识一些新成员吧!二、出示学习任务1、朗读课文,读准生词,勾画出玻璃家族中新成员的名字。
2、试着从对话片段中概括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话片段,在小组内与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说话语气。
三、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四、展示1、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成员?2、新成员还真不少,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新成员?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文中的角色之一,试一下,看谁读的!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补充资料2、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新成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3、同学们,你们设计的玻璃一定会问世,你们都是未来的科技新星!六、课后反思这节课,始终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足的是,学生在学的环节中,思想不集中,导致自学时间过长,这需要平日多加训练,养成教育很重要!〖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3、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选择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仔细观察他(她)的一言一行,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他(她)的特点。
2.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根据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抓住人物特点,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3. 在习作交流中感受习作的乐趣,愿意和同学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选择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并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特点,写出的人物特点鲜明。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的单元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了不起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可以是酷爱读书的爸爸,也可以是心灵手巧的妈妈,还可以是身边的小伙伴……只要他(她)身上有独特的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
2. 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审题,明确写作内容及要求。
①自己要写的人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②我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他(她)的这个特点?哪个事例最能表现出他(她)的特点?③我怎样把这个事例写得具体生动?有哪些细节需要细细描绘?哪些地方需要详细地描写?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或者省略?(2)学生自行思考:选择一个最有话可说的特点,拟写提纲。
如:可用“中心句+事例"的方式进行构思。
示例:我的“电视虫”妈妈①妈妈一回家就打开电视机;②妈妈看电视的样子真滑稽;③妈妈的视力还能保持优秀真是个奇迹。
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自评和同桌互评,修改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指导,丰富内容。
(1)选取几个同学交流所写片段,师生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要求学生围绕人物特点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生根据意见修改所写内容,进行完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第【1】篇〗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
2.运用“用一件事或一系列行为表达人物的特点”的写法,体现人物外貌、性格、特长爱好、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3.学习在标题中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用一件事或一系列行为表达人物的特点”的写法,体现人物外貌、性格、特长爱好、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
根据大屏幕上的句子猜出人物形象。
看谁的反应最快,猜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大屏幕出示)例:说谎能使鼻子变长?这倒是新鲜事!走,瞧一瞧!……他带着木偶戏班班主给的几个金币回家,在路上被两个杀人强盗追赶之后遇上了仙女。
“你这四个金币,现在搁哪儿啦?”仙女问他。
“我丢了!”他回答说。
他这是说谎,因为钱在他口袋里。
他一说谎,本来已经够长的鼻子又长了两指。
“你在哪儿丢的?”“就在这儿附近的树林子里。
”这第二句谎话一说,鼻子更长了。
——皮诺曹(性格)三人正看碑文,忽听到河水浪涌如山,波翻似铃,“哗啦啦”一阵响,水里头钻出个妖怪来。
只见他一头红头发,蓝脸圆眼,脖子上挂着九颗人头骷髅,手里拿着一根宝杖,奔上岸来要捉唐僧。
悟空急忙上前抱起师傅,登上高岸躲避。
八戒放下担子,拿起钉耙,对着妖怪就打。
两个人来来往往,大战二十余个回合,不分胜负。
——沙僧(外貌)小结:为什么小朋友这么快就猜出了他是谁了呢,因为你都发现了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一些与别人不同的外貌或者性格,都可以称之为人物特点。
二、深入理解“人物特点”(一)出示例文我们接着往下猜,看看这段文字写的是谁?例: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黑色的眼睛,鼻子下面有一张小小的嘴。
这是谁?呢生答不知。
是的,好像我们班的女生都长这个样子,又觉得好像都不确定。
同学们猜不出来,为什么呢?这个样子很多人都有,这位同学的这句话没有写出人物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选自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单元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写人的文章不难取材,但在取材的取舍上是比较困难的。
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善于寻找材源,以《水浒传》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制作视频揭开“特点”的面纱,唤醒对周围有新鲜感词语和人的记忆;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资源,就地取材,引用《剃头大师》选段,引导写好特点的方法,再向同伴学习,深化方法;“作文游乐场”让人物“趣”起来,使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2.写完后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教学重难点: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教学课时:50分钟教学准备:自制自我鉴定书自制水浒英雄好汉视频教学过程:一、引水浒,感特点1. 齐读习作课题2.引出视频《水浒中的那些英雄好汉》3.教师引读三组水浒人物,发现每组绰号都与人物特点有关,要写好人,真要读《水浒》!【设计意图:寻找材源,以《水浒传》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制作视频揭开“特点”的面纱,唤醒对周围有新鲜感词语和人的记忆】二、找绰号,抓特点1. 出示单元目标教材页面,学生读单元习作目标,明确“身边”的范围2. 出示习作教材页面3. 生读气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4. 对词语进行归类,明确些特点可以写什么5. 四人小组,说一说出示:看到(词语)想到了(谁)因为(什么)6. 原来,身边的人和水浒英雄好汉之间就差了一个绰号。
选定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为其起个绰号出示:(谁)真可以叫做(什么)(板书:写出)【设计意图:紧抓目标,以目标为出发点,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为本课核心,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身边”的范围,关注教材出示的词语,唤醒兴趣】三、课文引路,写出特点1. 根据“绰号”写一段话,写出人物特点2. 出示单元四篇课文,节选《剃头大师》片段,引导发现写好特点的三种方法:直接写、借助旁人、通过事例3. 学生依法练习,写片段4. 生生交流,教师出示分享要求(板书:写准)5.向伙伴学习:师出示同伴范文,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写得有意思,回顾本课写法【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资源,就地取材,引用《剃头大师》选段,引导写好特点的方法,再向同伴学习,深化方法】四、呼应课前,写好特点1. 作文游乐场:一人读片段,一人读自我鉴定书,检查是否被认可2. 要写出特点,要多观察;要写好特点,真要读《水浒》!(播放视频)(板书:写好)【设计意图:作文游乐场”让人物“趣”起来,使学生乐于表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比较突出的特点,并通过事例,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凸显人物的特点。
教学流程:一、趣味导入。
老师请来了羊村的几个小伙伴,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猜猜的方式把它们请出来(出示)首先登场的是羊村的小吃货,猜,说说事例;时尚达人?智多星?最强发明家?我们刚才请出的小伙伴每一位都很有特点,难怪你们能一下子猜出来。
二、进入新课。
1、刚才我们邀请了了羊村的小伙伴们,发现他们都很有特点,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有特点的人。
正好慢羊羊村长就在寻找。
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羊村邀请函。
2、这堂课让我们踏上发现之旅,去寻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吧。
(贴课题)二、聚焦第一个锦囊——雅号取一取。
1、打开第一个锦囊:2、解释“雅号取一取”的意思———为有特点的人取一个雅号。
3、什么是雅号?4、老师带来一个雅号,出示“小书虫”,看到这个小书虫,看到这个雅号你想到了班级里的谁?想起了哪些事呢?总结:像刚才这两位同学他们的爱好都是——看书。
我们除了可以把大拇指送给他们,从心底里佩服他们,我们还要把这样的雅号送给他们。
板书:雅号。
5.书本上还有很多这样的雅号,我们一起来看看。
5、6、请学生读一读,把雅号归类。
7、看到这些雅号,你想到了身边的谁呢?8、雅号可远不止这些。
老师带来了生活中的雅号。
9、你身边有这样有特点的人吗?你能为他们起一个响亮的雅号吗?10、拿出邀请函,写下你想到的雅号,写好之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拿出新闻一,认真读。
11、请学生交流。
生1:百灵鸟。
师:这个雅号是不是与她的爱好有关呀。
生:街舞达人,开心果…12、结:刚才我们顺利打开了第一个锦囊,把雅号都取好了,确定了想要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的介绍之旅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我们继续打开第二个锦囊。
三、聚焦第二个锦囊。
1、你读到了什么?有特点的事情找一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任务是写身边有特点的人,重点是要把人物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并能够给文章拟个恰当的题目。
习作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作内容的提示。
先出示了九个人物代名词,启发学生思考交流由这些代名词会想到谁,为什么想到他(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并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任务。
要求学生围绕以上问题,选一个人写一写。
第三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
写完后要拟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果有可能,可以给你写的那个人看看,听取他人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写身边的一个人,把人物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
2.能够根据习作内容,拟个合适的题目。
(重点)
3.通过相互交流,初步学习修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人,看看他们的身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出示名人的漫画像,猜猜是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2.导入:是啊,人有千般相,一张与众不同的脸庞,一个习惯性的招牌动作,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都可能是一个人的独特标志,成为一个人的特点。
一个人的特点不光表现在外貌上,往往还表现在性格、爱好、习惯、品质、语言、动作等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作文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本环节让学生看漫画像,并猜一猜是谁,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为接下来的习作做好铺垫。
二、交流话题,拓宽思路
1.出示教材中的9个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
2.上面的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她)?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看这位同学所交流的人物和别号是否匹配。
(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称号和事例以要点的形式板书出来。
)
3.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引导学生说出:开心果、大喇叭、闪电侠、大力士、英语怪咖、超级大脑……
4.聊着聊着,你发现别号里藏着什么秘密?
(板书:一个别号——一个特点——一串故事)
设计理念:作文指导课,应该着重解决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和言路,让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
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其理念就在于在别号的启发下,让那些特点鲜明的人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找到可写的内容。
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别号体现了人物的特点,而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就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
这个交流的过程既是拓宽思路的过程,也是渗透习作方法的过程。
三、确定选材,完成初稿
1.同学们刚才聊了有趣的别号,还聊了别号里藏着的趣事,如果把这些别号和故事记录下来,以后拿出来看看一定趣味无穷。
请同学们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别号以及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来写一写。
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给自己的作文取个合适的题目,注意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等。
设计理念:习作课堂上,以“写”为中心就意味着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要做到以“写”为中心,就要充分保证学生动笔的时间。
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赶紧把作文落实到本子上,一气呵成完成习作。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文章写好了,老师迫不及待想听听同学们的介绍。
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当评委,待会儿可以发表你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你也可以给他们提提修改建议。
2.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一篇优秀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共同评议。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此篇习作的优点,如:
(1)“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
(2)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3.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1)出示“星级评价参考”:
①“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
②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③我有自己的理由……
(2)围绕修改要点,学生自我修改。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选择优秀习作作为示例,既有保底的要求,又有适当的提升点,促进学生在自我修改中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提升习作能力。
范文引路
小问号
小问号?哈,这不是在说我的妹妹吗?①她呀,长得非常瘦小,眼睛很大,嘴巴很小。
可是,这张小嘴巴里,能冒出一连串的问号。
“姐姐,今天上课时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姐姐,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姐姐,你的作业怎么那么多……”②妹妹每天都要问很多简单而幼稚(zhì)的问题。
就说上个星期六吧,我去参加舞蹈队的表演,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裙子,老师还给我化了妆。
回到家里,妹妹看着我的样子,好奇地问:“姐姐,你是不是又去表演了?”
“是呀。
”我回答道。
“裙子好漂亮,哪里买的呀?”妹妹又问。
“不知道,你去问妈妈。
”
“你的妆化得好漂亮,是老师化的吗?”
“是的。
”
“头发呢?也是老师弄的吗?”
“是。
”我快有点不耐烦了。
“你跳舞的时候紧张吗?”
“好了好了,别问了,我还没吃饭呢。
”我央求妹妹。
“你们跳了舞,为什么没饭吃呢……”
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③
唉,这个“小问号”,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真拿她没办法。
④
行文写法赏析
❶用问句点明人物及其特点,这样的开头比较新颖。
❷列举三个问题并使用了省略号,说明妹妹爱问。
❸一连串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小问号”的形象。
❹结尾点题,呼应开头。
总评:1.习作用大量文字描述了“我”和妹妹之间的对话,通过妹妹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体会到妹妹爱问的特点,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问号”。
2.读完习作,你一定也会和小作者一样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小问号”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真拿她没办法。
习作选材生活感十足。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习作,能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有:
一、内容本身吸引学生。
“别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喜欢的,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挖掘了生活中的习作资源。
二、注重交流及交流过程中的方法指导。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别号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让更多的习作素材呈现在学生眼前,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同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必要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一个别号,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而这些别号的背后都有几个典型的故事,也就是说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这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三、重视修改提升。
“善作不如善改”,“三分文章七分改”。
学生的初次习作有的事例不够典型,有的描写不够具体,有的语句不够通顺,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修改,相互启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修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