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五脏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一、心的理论与调理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主管血脉循环。
心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
2. 适量锻炼: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B群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食品等。
4. 水果蔬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和补充必要的营养。
二、肝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贮藏血液,对情绪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以下是肝的调理方法:1. 情绪平稳: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和焦虑。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调理: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花生、黄瓜、豆芽等。
4.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三、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脾视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以下为脾的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遵循饮食卫生原则,少食过饱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菜等。
2. 远离寒冷:脾喜温而恶寒,避免过度受冷和饮冷饮料。
3.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度搭配,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4.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四、肺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肺视为呼吸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肺的调理方法:1. 增强肺功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2. 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呆留。
3. 合理保暖:肺喜温而恶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4.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柠檬等。
五、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是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肾的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或久立。
《粟香随笔》中的五脏调养诀

《粟香随笔》中的五脏调养诀
五脏调养是中华传统医学的一项独特理论和实践,其核心思想是不断调整和平衡五脏
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生命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粟香随笔》中,有
一些关于五脏调养的诀窍,以下是其中的五脏调养诀。
1、肺:肺主气,是呼吸的重要器官,要注意保持肺部的健康。
肺脏对空气的湿度、
温度、清洁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人们应该呼吸新鲜空气,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这样才能保证肺的正常功能。
2、肝:肝主疏泄,负责排毒和解毒,要注意保护和调节肝脏的功能。
人们应该避免
过量饮酒、吸烟和吃过多脂肪、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肝脏负担加重的原因。
另外,大量
的精神压力也会影响肝脏功能,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悦。
3、脾:脾主运化,是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要注意保护和调节脾脏的功能。
人们应
该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冷饮、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熬夜、不乱吃、不暴饮暴食,不
过度劳累,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持精神舒畅,这些都有利于脾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4、心:心主精神,是维持人体正常心脏功能的重要器官,要注意保护和调节心脏的
功能。
人们应该保持心境平静、避免情绪激动、遵循正常作息,这些都是心脏健康的保障。
同时,心脏健康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瑜伽等。
5、肾:肾主生殖,是人体生成的关键器官,要注意保护和调节肾脏的功能。
人们应
该避免激烈的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各种有害的毒素,保证饮水量的充足和食物的
多样化,这些都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中医养生秉承“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身体的五脏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调养五脏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脏调养心脏是人体的泵,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心脏调养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尽量保持心情愉快。
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坚果类食物。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二、肺脏调养肺脏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具有过滤空气、吸收氧气的作用。
肺脏调养的方法之一是注意呼吸方式,练习深呼吸有助于增加肺活量。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暴露在高污染的环境中。
中医认为,肺喜干燥,因此可以通过吃些梨子、百合和薏苡仁等食物来滋润肺脏,并多喝温水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三、肝脏调养肝脏是人体内的解毒器官,调控体内的代谢功能。
肝脏调养的重点在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愤怒和焦虑。
此外,饮食方面应当注意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按摩肝脏周围的穴位,如行间穴和太冲穴,有助于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保持其正常功能。
四、脾脏调养脾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是人体营养的来源。
脾脏调养首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过度饮食。
中医强调适当的饮食习惯,如饭后散步、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饮食等。
此外,脾脏还需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
五、肾脏调养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对身体内废物的排出和水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肾脏调养的方法之一是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助于肾脏的排毒功能。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和鱼类等,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中医在养生保健中注重调理五脏,以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五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系统,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调理五脏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调理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一、心脏调理中医认为,心脏是主宰人体气血运行的核心器官。
心脏的健康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要保护心脏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1. 调节情绪:心脏与情绪密切相关,负面情绪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放松按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2. 控制饮食:心脏对于高胆固醇、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敏感。
适当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E、B群等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对心脏健康有益。
3. 适当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
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对心脏的锻炼效果良好。
二、肝脏调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养生中,肝脏调理被认为对免疫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中医肝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调节情绪:情绪是肝脏健康的关键。
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2. 合理饮食:肝脏对于油腻、辛辣食物敏感。
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
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三、脾脏调理脾脏是中医养生中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调理脾脏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中医脾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脾脏健康的重要性。
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增加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注意饮食习惯: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过度进食以及过食生冷食物。
适量饮用温开水,有助于促进脾脏的健康。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中医养生强调身体的平衡与调养,其中五脏调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合理调养五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秘籍,帮助您保持五脏的健康。
1. 心脏调养心脏是人体的泵,对身体血液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脏主火,主宰血液循环,并与喜悦情绪相关。
心脏调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心脏健康十分重要。
避免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冥想、太极拳等放松身心。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肝脏调养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将军”,它主要负责气血的存留和调节情绪。
肝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护肝脏:避免饮酒过度、吸烟等不良习惯,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肝脏的保护也十分重要。
(2)舒缓情绪:肝脏与情绪紧密相关,过度的愤怒、焦虑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肝脏的健康。
3. 脾脏调养脾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脾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三餐,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脾脏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运转。
(2)注意饮食搭配:中医强调五味平衡,饮食中应包含五味的食物,如苦、酸、甘、辛、咸。
同时避免过食油炸、刺激性食物,对脾脏健康更为有益。
4. 肺脏调养肺脏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具有呼吸、气化的功能。
肺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呼吸训练:合理的呼吸方式对肺脏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建议进行深呼吸、缓慢呼气的训练,增加肺活量,促进气血运行。
(2)保护呼吸道:避免接触有害气体、让房间保持通风等,对肺脏健康有益。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在调理过程中密切合作,维持人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
一、调理肺脏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金脏”,其主要功能是呼吸、控制水液代谢和宣发气机。
常见的调理肺脏的方法有:1. 呼吸锻炼: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2. 饮食调理:食用一些具有养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花生、莲子等,可以滋养肺脏。
3. 中药调理:常用一些具有清热、润肺作用的中药,如银翘片、麦冬、杏仁等。
二、调理心脏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火脏”,其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控制情绪和记忆力。
以下是调理心脏的几种常见方法:1. 冥想放松:定期进行冥想,有助于放松大脑和心脏,减少焦虑和压力。
2.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舞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3. 心态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和愤怒,对心脏健康大有益处。
三、调理肝脏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木脏”,其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情绪和血液循环。
以下是调理肝脏的几种方法:1. 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可以有效调理肝脏。
2.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葡萄等,有助于肝脏的排毒功能。
3. 调理情绪: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可以通过运动、放松技巧等方式保持情绪稳定。
四、调理脾脏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土脏”,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和产生血液。
以下是调理脾脏的几种方法:1. 饮食调理:少食多餐,避免过度进食,多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2. 中药调理:常用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可以促进脾脏功能的恢复。
3. 合理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消化能力。
五、调理肾脏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水脏”,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液平衡和生殖机能。
以下是调理肾脏的几种方法:1. 多饮水:每天饮水量要足够,有助于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
五脏调理身体强壮

五脏调理身体强壮人的身体健康与五脏的调理密不可分。
五脏包括心、肺、肝、胃和肾,它们在人体中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如果五脏出现不协调或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如何调理五脏是保持身体强壮的重要方法。
一、心脏调理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
要保持心脏强壮,首先要注意饮食健康。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D、E等的食物,如坚果、鱼类和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心脏的功能。
同时,要保持适量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脏的耐力和力量。
二、肺部调理肺脏是我们的呼吸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为了保持肺部的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呼吸方式。
深呼吸有助于肺部吸收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废气。
此外,戒烟也是保护肺部的重要方法,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对肺部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车等,也能增加肺部活动量,提高肺活量。
三、肝脏调理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除了能分解废物、合成营养物质外,还具有解毒功能。
为了保护肝脏的健康,我们应该合理饮食,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少食用油腻和高热量食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水果蔬菜,有助于肝脏的排毒和保护。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以免对肝脏造成损害。
四、胃部调理胃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胃的健康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为了调理胃部,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
另外,保持情绪稳定也对胃部很重要,因为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
避免经常暴饮暴食和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有助于调理胃部。
五、肾脏调理肾脏是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的器官。
要保持肾脏的健康,我们应该多喝水,保持体液的平衡。
此外,避免长时间憋尿,适时排尿也是保护肾脏的方法之一。
另外,控制盐的摄入量也对肾脏很重要,过多的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
总结起来,五脏的调理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与调养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与调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健康,其中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与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脏六腑的概念中国古代医学将人体内脏器官分为五脏和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而六腑则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一个脏腑的失调都会影响整体健康。
二、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1. 心脏:中医视心脏为主宰血脉、调节情志的重要脏器。
中医强调心脏的活动与情绪的关联,认为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会影响心脏功能。
调养心脏的方法包括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等。
2. 肝脏:中医将肝脏视为整个人体的“将军”,主要参与气血的调节和储存。
肝脏失调常表现为情绪不稳、胸闷、头晕等症状。
中医调养肝脏的方法包括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调理、适当活动等。
3. 脾脏:中医将脾脏认为是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也是体内气血生化的基础。
脾脏失调常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问题。
中医调养脾脏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定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4. 肺脏:中医将肺脏视为人体的“将军”,主要负责呼吸和体内气血的循环。
肺脏失调常表现为咳嗽、气短、容易感冒等症状。
中医调养肺脏的方法包括多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室内湿度、适当锻炼等。
5. 肾脏:中医将肾脏视为生命的根基,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的调节。
肾脏失调常表现为腰痛、遗尿、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中医调养肾脏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肾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三、五脏六腑的调养方法中医强调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方式来调养五脏六腑,以达到平衡人体阴阳和谐的状态。
1. 饮食调养: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调养的原则包括避免偏食、注意荤素搭配、适时进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养五脏,深度抗衰——国医名方之益寿膏五脏养生与女性容颜不衰的关系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气血为用,脏腑机能平衡、经络畅通、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根本,而五行养生是中医的精髓,大千世界不外乎火、土、金、水、木五种物质。
对应于人体五脏:心(火)、脾(土)、肺(金)、肾(水)、肝(木),五行合五脏,相生相克。
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
从五脏根本入手,稳固每一个脏腑的自身功能,这样五脏修和,平衡运行,身体才能长久处于健康状态。
健康是美丽的基础,从现代医学分析人体衰老,失去美丽的原因:(1)自由基堆积: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带有不对称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自由基侵害人体细胞产生致衰因子,致衰因子进一步侵害细胞生成脂褐素,脂褐素沉积在人体各组织器官细胞中,导致细胞代谢减缓,活性下降,从而造成人体器官功能衰退产生衰老。
使自由基堆积的因素:1、五脏机能下降,动力不足,新陈代谢减慢,微循环障碍,使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2、五脏机能失调,机能亢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物过多,加重身体的负担而不能及时代谢。
(2)雌激素的消耗:女人和男人最大的区别:女人性格温柔、体态妩媚、身材苗条、皮肤细腻、声音甜美,这由女子体内雌激素的多少决定。
肾精——天癸(性腺激素)——以冲任调控女子的生长、发育、生育能力、性能力、以及容颜的养护、形体的维护,以及性情。
肾精不足——天癸生成不足——卵巢早衰:提前闭经,生育能力、性能力下降,皮肤衰老、体形变形。
(3)气血消耗,致使胶原的流失或生成不足:代谢下降——杂质、污染堆积——使细胞老化五脏机能下降气血津液生成不足:气不足,细胞代谢下降;血不足,胶原的合成能力降低;津不足,皮肤不滋润。
肾精不足——内分泌激素减少——生命动力缺乏——第二性特征萎缩老化3、如何才能真正的抗衰?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历代医家,自古至今一直在探索衰老的原因和抗衰老的方法,以期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寿命的长短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历代医家认为衰老与内外二因有关,但内因是主要的,而内因中除了先天禀赋的强弱,又以脾、肾虚衰为导致衰老的主要因素。
外因而主要是后天环境、气候、营养、精神状态、医疗卫生条件、经济状况、个人卫生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祖国医学认为下列主要因素是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
(一)阴阳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0,,说明了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等一系列变化,都是以体内阴阳为基础,人体的阴阳必须处在相对平衡状态之中,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寿命才能延长。
《素问・生气通天论》进一步阐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就是说,机体内阴阳平和,并与外界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人体才能不被外邪侵犯,保持健康无病,度其天年。
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内阴阳平衡逐渐失调,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平衡受到破坏,则损害健康,易患疾病,易致衰.老。
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所说:“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0”这就明确提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日渐损伤。
而阳气不足,阴气自然偏亢,阴阳平衡逐渐受到影响,衰老也即逐渐形成,若发展到“阴阳离绝”,人的寿命也就到了终点。
(二)气血失常人体的气和血流行于全身,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历代养生学家十分重视气血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充盛调和,方司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长寿老人多为“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如果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及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女口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
故气的虚衰和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精气夺则虚。
”气虚则血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虚则推动、温煦的功能减弱,血必因之而凝滞。
同样,在血的虚衰和血的运行失常时也必然影响及气。
如血虚,则气亦随之而衰少;血瘀,则气亦随之而郁滞。
中老年人气血虚衰精血不断衰耗,以至气血相互作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骨、肌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行动不便、肢体麻木、肌肤干燥、疲乏无力等衰老表现。
(三)脏腑虚衰1.肾气虚衰祖国医学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是决定人体强弱寿天的关键因素。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硬;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强壮衰弱、寿命的长短。
所谓“肾是先天之本”,祖国医学指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先天之精,二指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即为先天禀赋。
张景岳指出:“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后天薄弱者多天。
”即从父母遗传而来的先天禀赋若不足,自然形成多种遗传疾病而损害健康,就容易夭折、早衰,难以长寿。
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饮食的摄人,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藏之精为一身阳气之根,内寓真阴、真阳,有主管体内水液平衡,纳气以协调呼吸;主骨髓并通于脑,荣华于发等功能。
肾气充盛的青壮年时期,生机勃勃,年富力强;肾气虚衰,五脏六俯功能亦相继减退,人就变老,或未老先衰,若发展至肾精枯竭,不能化生阴阳濡养脏腑之时,则脏腑百脉空虚,天年将尽。
2.脾胃虚损先天禀赋对寿命的影响固然重要,后天调养对寿命和衰老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说:“盖人自有生以来,惟赖后天以为立命之本……。
”就是说,饮食的调养、起居的安排、精神情志的调摄、形体的运动锻炼、劳逸的调节、四时气候的顺应,所有这些后天调理因素,都与人体的强弱、盛衰、寿夭密切相关。
任何一方面的失调,都可能导致早衰,影响寿命。
在各种后天的衰老原因中,脾胃虚损是重要的因素。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统摄血液的作用。
脾属阴土,具有生发之气,交媾水火,会合金木的作用。
胃属阳土,能使“六腑化谷,津液布扬,百骸皆得其养”。
脾和胃相表里,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灵枢‟五味篇》:“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明朝名医张景岳则指出:“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若因饮食所伤,劳倦所损,致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不能滋养先天肾精,脏腑亦失濡养,人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而容易发生衰老。
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若脾胃调和,则“元气得继,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
否则,可能会“中寿而尽”。
可见,脾胃在延年益寿中的重要意义。
3.心脏虚衰心为君主之本,主神明,主血脉,心能化生血液,与脉管息息相通,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内经》称之为“五赃六腑之主”。
在心的统领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才能健康长寿,老年人由于心之虚衰而出现种种衰老表现,《千金翼方・养老大例》指出,50岁以上“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
《灵枢天年》日:“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怠,故好卧。
”心力不济,心血不足,故常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形体清瘦;心藏神,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活动由心主宰。
心气衰,就会出现神志失聪。
若神不守舍,则健忘失眠,言语善误。
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障碍,老年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中风等病的主要病机,威胁老年生命,面色苍白无华,也是衰老的征兆之一。
4.肝脏疲惫肝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为藏血之脏。
古有“人动则血归于肝脏”之说。
肝气条达,气机调畅,疏泄和藏血功能正常,则精神和情志有正常的调节,人动静有序,活动自如,气血正常运行而不瘀滞,这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不衰退的前提。
从中老年开始,肝脏功能趋于衰弱,肝木气衰,成为五脏随增龄而虚衰的开始。
《灵枢天年篇》日:“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减,目始不明。
”视物昏花是较早反映衰老变化的依据之一。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虚无以营养爪甲,指甲可变脆、变厚;肝气衰,肝阴肝粤不足,肝脏功能减退,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情志、消化、血液循环功能都不能维持正常,还会出现许多相关的衰老表现:多疑善虑,少欢寡言,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多梦多寐,纳减食少,腹胀暖气,胸闷心痛,筋骨软弱,动作迟缓,头晕目眩,眼目干涩,视力减退等。
可见肝衰与衰老密切相关。
5.肺脏衰弱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拿皮毛。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人的衰老最初表现在面部和毛发方面。
如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面皆焦,发始白。
”男子“五八……发堕齿槁,六八……面焦,发鬓斑白。
”这里的“面焦”,指的是面部的皱纹。
“发始堕”指的是毛发的改变。
面部皱纹和毛发的改变,主要是肺气虚衰的表现。
因肺主气,主皮毛。
气是生命运动的动力,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
人身诸气(营气、卫气、宗气、元气)的生成、运动及功能活动,都与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只有肺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维持旺盛生机不致衰退。
若肺气衰虚,则诸气的化生、运行、功能活动均受影响,而肺所敷布的卫气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的功能,肺气虚衰,卫气不足,皮肤、腠理失养,即有上述改变。
另外,肺气虚衰,呼吸吐纳减弱,水液代谢失常,皮肤失充,腠理不固,则生机衰退,清气纳人不足,容易感受外邪,促使肌体早衰易病而减寿。
容易出现气短声低,不耐劳作,常易感冒,咳喘无力,自汗畏寒,皮肤弹性减退等老衰征象。
《灵枢・天年篇》云:“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表明肺虚亦与衰老有密切关系。
6.脑髓渐空脑为奇恒之腑,为精髓汇集之海。
在人体生长衰老的生命过程中,脑髓从发育到消耗,脑髓消耗而渐空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老衰之人眼目昏花,耳聋耳鸣,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和精神神志语言的异常,甚至举止形同小儿等,皆因脑髓渐空所致。
(1)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细胞的氧化衰老。
(2)将流失的气血津精补回来,快速使皮肤润泽、饱满、紧实、细腻。
(3)填补肾精,使内分泌激素充足,生命充满动力。
(4)调整五脏机能,提升恢复五脏机能,使五脏功能健全,新陈代谢正常、体内无污染;使自身合成胶原的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