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谐振的特点

合集下载

论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区别

论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区别

论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区别在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出现电源、电压、电流同相位现象、叫做串联谐振,其特点是:电路呈纯电阻性,电源、电压和电流同相位,电抗X等于O,抗阻Z等于电阻R。

此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因此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

谐振电压与原电压叠加,并联谐振:在电阻、电容、电感并联电路中,出现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的现象,叫做并联谐振,其特点是:并联谐振时一种完全的补偿,电源无需提供无功功率,只提供电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谐振时,电路的总电流最小,而支路电流往往大于电路中的总电流,因此,并联谐振也叫电流谐振。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一1. 从负载谐振方式划分,可以为并联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两大类型,下面列出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比较: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的差别,源于它们所用的振荡电路不同,前者是用L、R和C串联,后者是L、R和C并联。

(1)串联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现低阻抗,要求由电压源供电。

因此,经整流和滤波的直流电源末端,必须并接大的滤波电容器。

当逆变失败时,浪涌电流大,保护困难。

并联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现高阻抗,要求由电流源供电,需在直流电源末端串接大电抗器。

但在逆变失败时,由于电流受大电抗限制,冲击不大,较易保护。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二(2)串联逆变器的输入电压恒定,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近似正弦波,换流是在晶闸管上电流过零以后进行,因而电流总是超前电压一φ角。

并联逆变器的输入电流恒定,输出电压近似正弦波,输出电流为矩形波,换流是在谐振电容器上电压过零以前进行,负载电流也总是越前于电压一φ角。

这就是说,两者都是工作在容性负载状态。

(3)串联逆变器是恒压源供电,为避免逆变器的上、下桥臂晶闸管同时导通,造成电源短路,换流时,必须保证先关断,后开通。

即应有一段时间(t )使所有晶闸管(其它电力电子器件)都处于关断状态。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特殊情况。

串联谐振是指电路中电感和电容串联时出现的谐振现象,而并联谐振是指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并联时出现的谐振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以及产生条件。

一、串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1.电路特点:(1)频率选择性:在谐振频率附近,串联谐振电路呈现出较大的阻抗,且相位接近零,并且通过电阻的电流达到最大。

(2)谐振电压:在串联谐振频率附近,谐振电路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3)频率响应曲线:在谐振频率附近,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呈现出明显的峰值。

(4)频率扩展性:在谐振频率附近,串联谐振电路的频带宽度相对较窄。

2.产生条件:(1)经过电感的电流和经过电容的电压相位差为零。

(2)电感和电容串联电阻的并联等于零。

(3)串联谐振频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1/(2π√(LC)),其中f为谐振频率,L为电感值,C为电容值。

二、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1.电路特点:(1)频率选择性:在谐振频率附近,并联谐振电路呈现出较小的阻抗,且相位接近零,并且通过电容的电流达到最大。

(2)谐振电流:在并联谐振频率附近,谐振电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

(3)频率响应曲线:在谐振频率附近,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呈现出明显的峰值。

(4)频率扩展性:在谐振频率附近,并联谐振电路的频带宽度相对较宽。

2.产生条件:(1)通过电感的电压和通过电容的电流相位差为零。

(2)电感和电容并联电阻的串联等于零。

(3)并联谐振频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1/(2π√(LC)),其中f为谐振频率,L为电感值,C为电容值。

总结: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分别是电路中电感和电容串联和并联时出现的特殊谐振现象。

串联谐振的特点是频率选择性强,有较大的阻抗和谐振电压;并联谐振的特点是频率选择性弱,有较小的阻抗和谐振电流。

产生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分别是电感和电容串联时电流与电压相位差为零,而并联时电压与电流相位差为零。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华天电力为大家介绍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RLC并联谐振电路:
在低频率下,电感器将具有较低的阻抗和将主导C和R.这意味着大多数的较高阻抗电流经过电感器。

随着频率增加,L的阻抗增加,电流减小。

在高频率下,电容器将具有较低的阻抗和将主导L的更高的阻抗和R.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电流通过所述电容器。

随着频率增加,C的阻抗减小,电流增加。

在共振时,L的阻抗等于C的阻抗,除非它们彼此异相180度,然后取消以创建无限阻抗,而您将R保留为阻抗。

这意味着所有电流都流经电阻。

这是针对并联RLC谐振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图。

RLC系列串联谐振电路:
在低频率下,电容器将具有更高的阻抗和将主导下将L的阻抗和R.这意味着电容器确定的电流流过电路的量。

随着频率增加,C的阻抗减小,电流增加。

在高频率下,电感器将具有更高的阻抗和将主导下的C和R的阻抗这意味着,电感器确定的电流流过电路的量。

随着频率增加,L的阻抗增加,电流减小。

在共振时,L的阻抗等于C的阻抗,只有它们彼此异相180度,然后抵消以创建零阻抗,并且剩下R作为阻抗。

这是串联谐振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图(忽略高频处的怪异扭结)。

简单串、并联谐振回路与双耦合谐振回路

简单串、并联谐振回路与双耦合谐振回路

导线的直流电阻是当导线只通过直流或频率很低的交流时所呈 ●现的电阻,此时导线横截面上电流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强度)
可认为是均匀的。随着频率的逐渐增高,导线横截面上电流分 布的不均匀现象会逐渐显著起来。
趋肤效应
从趋肤效应的结果来看,相当于减小了导体的有效面积,从而增加了线 圈的电阻值,电阻越大,损耗功率越大(r就大),线圈在电路中感抗作用 就越不明显,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r表征了一部分趋肤效应的热损耗!
Q0
0L
r
1

| V L0 | V S Q0
电感线圈上的电压在谐振时为信号源电压的 Q0 倍。
电容C上的电压:

V C0
j
0L

V
S
r

jQ0 VS
电容上的电压同样为信号源电压的Q0倍,
谐振时矢量图
仅相位与电感上的电压相反,因此串联谐振称为电压谐振。
1.5.1 简单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LC并联谐振回路
IS GP

jPC IS
L Cr

j IS
PL
r

j IS QP
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QP
PL
r
1.5.1 简单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LC并联谐振回路
以”W0”为主, 低感高容!
并联谐振电路是电压谐振还是电流谐振?
流过电感线圈的电流=?



IILCPP
VP
r jPL
VP
j P L
j

Is
1
PL
LC谐振回路分为并联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两种形式, 其中并联网路在实际电路中用途更广,且二者之间具有 一定的对偶关系,所以只要理解并联回路,则串联谐振 回路的特性用对偶方法就可以得到。

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区别以及特点

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区别以及特点

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区别以及特点
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的概述
在日常工作中,售后部门在解决客户关于串联谐振装置的相关问题时,有时候会问到,什么是并联谐振?可见,还是有一部分客户分不清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区别所在,据我们了解,这部分客户可能认为串联谐振装置和并联谐振装置只是两种相关的设备,并不能相互兼顾,下面华天电力为您解决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装置的作用,特点和现场的实际应用相关案例。

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作用和区别
首先,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装置的作用都是用于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试验,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差”就差在电抗器的组合方式不同,从原理上同属一套试验装置,简单的说,一套设备两种接线方法,即串联接法和并联接法,不同的接法又对应不同的试验对象,下面我将分别解释他们之间的特点。

串联谐振装置与并联谐振装置的特点
A,串联谐振装置特点:串联谐振装置是指在整个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呈串联关系,串联最大特点是电压叠加,电流不变,所以,这种方式适用于高电压的电气设备,比如:变压器主绝缘,开关断开绝缘,母线等等。

B,并联谐振装置的特点:并联谐振装置是指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呈并联状态,此时,电压不变,电流叠加,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高压电缆的绝缘试验,比如:以为
27kvA电抗器,35kv电力系统电缆为例,我们可以采用2节电抗器并联,两节电抗器串联即可完成试验要求。

并联谐振回路特点

并联谐振回路特点

并联谐振回路特点
并联谐振回路是由一个电感器和一个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具有特殊的电学性质。

在这种电路中,电感器和电容器是并联连接的,电流在电感器和电容器之间自由振荡,形成谐振。

并联谐振回路具有以下特点:
1. 频率选择性强:在一定的电感和电容值下,该电路只有在特定的频率下才能产生谐振现象,其它频率下则无法产生谐振。

2. 阻抗高:在谐振频率下,电路的阻抗非常高,这意味着电路会对该频率下的信号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而对其他频率则几乎不会产生响应。

3. 相位差:电路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器和电容器之间的电流相位差为零,且电压和电流大小相等,这使得并联谐振回路非常适合于电压放大电路。

4. 可用于滤波和谐振:并联谐振回路可以用于滤波,滤除某一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同时,它也可以用于谐振,增强某一特定频率的信号。

总之,并联谐振回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具有频率选择性强、阻抗高、相位差为零等特点,可用于滤波和谐振等应用。

- 1 -。

RLC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谐振时的特性

RLC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谐振时的特性

L 令上式虚部为零 C 2 0 2 R (L)
求得
0
CR 2 1 L LC 1 1 1 2 Q LC 1
1 其中 Q R
L C
是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
当Q >>1时,
ω0
1 LC
代入数值得到
0
1 10 4 10 8
10 8 1 4 rad/s 10 6 rad/s 10
U L U C QU S QU R
电压谐振。
(12 36)
若Q>>1,则UL=UC>>US=UR,这种串联电路的谐振称为
3.谐振时的功率和能量
设电压源电压为uS(t)=Usmcos(0t),则:
U Sm i (t ) I m cos( 0t ) cos( 0t ) R uL (t ) QU Sm cos( 0t 90 ) uC (t ) uL (t ) QU Sm cos( 0t 90 )
感抗或容抗与电阻之比。
(8 35)
Q 称为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其数值等于谐振时
图12-16
从以上各式和相量图可见,谐振时电阻电压与电压源 =U 。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之和为零, U 电压相等,
R S
U 0 ,且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的幅度为电压源 即U L C
电压幅度的Q倍,即
(12 26)
1. 谐振条件 当 ω L 1 0 ,即 ω
1 LC
ωC
时,()=0,
|Z(j)|=R,电压u(t)与电流i(t)相位相同,电路发生谐振。
也就是说,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为
0
式中 ω 0=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1、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

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后回到电源负极。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2、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源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几部分,分别流过几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几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

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二、实例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我们常见的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常常就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A、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是一个回路,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B、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C、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A、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

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B、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C、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联谐振的特点
1.谐振时回路的阻抗最小,且
2.谐振时的回路电流最大,且与激励源同相。

3.谐振时电阻上的电压,与激励源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4.电路在谐振时,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感L上的电压相位相反、大小相等,都等于电
源电压的倍。

注意:由于值通常很大,谐振时(或)上的端电压将很高,往往会造成元件的损坏。

但谐振时和两端的总等效阻抗为零。

频率特性
图示电路中的电流为:
谐振时的电流为:
可以推导得:,其中,称为相对失谐。

幅频特性
定义: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则
可以证明:回路值越高,曲线越尖锐,回路选择信号的能力越强,选择性越好。

并联谐振的特点
以下讨论都是在品质因数很高的条件下进行
特点
1.谐振时回路的阻抗最大,且
2.谐振时的回路端电压最大,且与激励源同相
3.电路在谐振时,电容支路和电感支路的电流几乎大小相等、相位相反。

二者的大小
近似等于激励电流源的倍。

频率特性
图示电路的端电压为:
在()的情况下,有
可以推导得:,其中
幅频特性
定义: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则
可以证明与串联谐振电路相同,回路值越高,曲线越尖锐,回路选择信号能力越强,
选择性越好。

谐振回路的能量关系(功率)
1.不论是串联谐振回路还是并联谐振回路都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

2.电阻是耗能元件,它将消耗能量;电容是储能元件,它将储存电场能量;电感
也是储能元件,它将储存磁场能量。

、均不会消耗能量。

3.由于谐振时回路为纯阻性,则激励源提供的能量将全部消耗掉。

4.谐振回路的能量关系:电容储存的电能和电感储存的磁能将以振荡的形式(因为电容端电压和流过电感的电流为正弦信号)互相转换,总的储存能量保持不变。

而激
励源供给电路的能量,全部消耗在电阻上转化为热能。

谐振回路的通频带
通频带的意义:定义通频带是为了衡量回路选择一定范围内频率的能力。

谐振回路的选择性:
1.回路的值越高,选择信号的能力越强,偏离谐振频率的信号越容易被抑制。

2.实际信号是由若干频率分量所组成的多频率信号。

3.人们希望谐振电路能够把实际信号中的各有用频率分量都能选择出来;对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也称为干扰)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

通频带的定义
1.在中心频率两侧,当(或)时,对应的频率为、,其中称为下限频率,称为上限频率。

2.对应于~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电路的通频带(也称带宽)。

3.根据定义可得:
通频带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可以认为:凡频率处在通频带范围内的信号,可以顺利通过电路,产生输出;
凡频率在通频带以外的信号,即可认为信号不能通过电路。

因此,为保证实际信号不失真,必须保证所有有用频率分量落在通频带内。

(在附近近似认为谐振曲线对称)
结论:
1.电路的通频带与电路的谐振频率成正比,与电路的品质因数成反比。

2.回路的值越高,电路的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窄。

3.“选择性”与“带宽”是一对矛盾。

4.必须保证在满足电路通频带等于或略大于需传输信号带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回路的选择性。

电源内阻及负载对通频带的影响
对串联谐振电路通频带的影响
1.接入电源内阻和负载后,串联谐振回路的值将受到影响。

2.结论:为保证接入电源及负载后选择性变化不大,串联谐振回路应选择较小的电源,即串联谐振回路应选择电压源激励。

对并联谐振电路通频带的影响
1.当考虑电源内阻和负载后,和将对并联谐振回路产生分流作用,从而对并联谐振回路产生影响。

2.结论:为保证接入电源及负载后选择性变化不大,并联谐振回路应选择较大的电源,即并联谐振回路应选择电流源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