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2.环境司法3.限期治理制度4.环境民事诉讼5.环境行政许可6.环境权7.环境行政诉讼8.“三同时”制度二、填空题1.我国的环境司法活动主要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目前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法定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

3.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环境权的权利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后代人。

4.根据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在于其__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性。

7.环境行政监察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耕地保护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10.对在城市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实行由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并公告的制度。

11.《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

1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1.区分何种为原生环境问题,何种为次生环境问题;(1).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这一类环境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一般不能为所预见和预防。

(2)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

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

2.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比如:a、酸雨的成因,煤燃烧的能二次污染物,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而导致的二次污染;b、地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成分是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c、臭氧层空洞,因为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氯氟烃类化合物(如制冷剂氟利昂)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属石油类燃烧的二次污染物3.关于5大环境标准(见P119)极其法律意义(P122-P123)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1)、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

环境质量标准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的限定规定。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

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

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

一、判断题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

×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1.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2.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18.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环保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保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保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A. 1979年B. 1989年C. 1999年D. 2009年答案:B2.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什么?A. 可持续发展B. 绿色发展C. 环境保护优先D. 经济优先答案:C3.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A. 预防为主B. 谁污染谁治理C. 污染者付费D. 先污染后治理答案:D4.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B. 环境保护优先C.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D.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答案:A5.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部门是?A.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 国务院C. 地方人民政府D. 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答案:A6.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信息公开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公益诉讼D. 环境行政诉讼答案:D7.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范畴?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噪声污染答案:C8.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A. 陆地环境B. 海洋环境C. 外层空间环境D. 淡水环境答案:C9.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经济优先答案:D目的?A. 保护和改善环境B.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C. 保障公众健康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禁止的?A.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B.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C. 未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D. 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答案:ABCD部门的职责?A.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B. 制定环境保护标准C. 组织环境监测D. 组织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答案:ABCD13.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违法的?A. 未按照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B. 未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C. 未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D. 未按照规定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答案:ABCD14.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方式?A. 环境信息公开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公益诉讼D. 环境行政诉讼答案:ABC15.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A. 陆地环境B. 海洋环境C. 淡水环境D. 外层空间环境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一、概述环境法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在复习环境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环境法中的主要法律文件1. 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目标、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环境责任等内容。

2. 自然资源法: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

3. 生态保护法: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的一种评估,以评估该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五、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六、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另一大重点。

在水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七、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责任等内容。

八、噪声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噪声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噪声源排放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知识。

九、环境监管与执法环境监管与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监管与执法中,需要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与权力、环境执法程序等内容。

十、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旨在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环境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法环境: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他们在性质上本属于自然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统一体。

当人类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围绕人类存在的全部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环境的概念;当人类以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当人类从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的成因【论述】: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给人类生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起来的。

环境问题的成因:早期起因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所造成的人为破坏。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及以后,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还要加上因工业化和都市化、人口的激增、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科技的滥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主要在于:首先,机器的使用虽然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也加大了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浪费其次,世界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隐患环境法定义: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认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立法目的:【选择】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有二: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任务;二是“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国际环境法的目的:第一是为了当代人类自身利益的环境保护阶段。

第二是包含未来世代人类利益的环境保护阶段。

环境法特征:(一)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体现有二。

第一,根据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推理的结论确立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第二,第二,根据自然科学规律(生态规律)确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污染2.环境司法3.限期治理制度4.环境民事诉讼
5.环境行政许可6.环境权7.环境行政诉讼8.“三同时”制度
二、填空题
1.我国的环境司法活动主要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目前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法定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

3.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环境权的权利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后代人。

4.根据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在于其__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性。

7.环境行政监察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耕地保护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10.对在城市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实行由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并公告的制度。

11.《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

1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13.环境保护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述题
1.简述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2.公民环境权主要包括哪些?
3.简述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

4.简述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单项选择题
1.2002年7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王三的农作物缺水,王三便将某甲公司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造成农作物死亡,王三要求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下列是关于此案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王三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2005年7月
B.甲公司须举证证明损害是由王三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方可免责
C.王三可以直接以甲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
D.根据无过错原则,甲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2.写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省级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报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国家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出规定的项目,不得再另行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D.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出规定的项目,可依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略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保法》中哪项原则的具体体现?
A.预防为主原则
B.防治结合原则
C.公众参与原则
D.环境经济责任原则
4.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事业单位,下列哪个单位可决定其限期治理?
A.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B.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C.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D.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5.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应有下列哪个机构或部门解决?
A.由上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B.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C.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解决
D.由有关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6.有关环境民事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后,受害当事人对处理不服应向人民法院提起何种性质的诉讼()
A.行政诉讼,环境侵权责任人为被告
B.行政诉讼,侵权责任人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
C.民事诉讼,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
D.民事诉讼,侵权责任人为被告
7.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危害的民事责任及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的叙述种错误的有()A.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
C.当事人对环保部门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D.未经环保部门处理,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对严重污染环境者实行限期治理,体现了下列哪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精神?()
A.公众参与与环境管理的原则
B.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9.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已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可以获得下列哪项收费优惠?()
A.不再缴纳排污费
B.不再缴纳超标排污费
C.减半缴纳排污费
D.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可以不再缴纳排污费
10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经过下列哪项程序获得批准后,才能依法实施()
A.事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B.事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噪声排放者向社会公告
C.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D.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噪声排放者向社会公告11.《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禁止在下列哪一区域内倾倒废弃物?()A.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毗邻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12.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符合《水污染防治法》的?()A.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B.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C.达标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D.达标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13.陕西省某水泥集团决定在投资兴建一座水泥厂,为了便于工程开工,该集团管理曾决定暂时停止其他工程,全力进行主体工程,待主体工程完工后在修补其他工程。

1999年底,该水泥厂在防治污染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后来,防治污染设施虽建成,单为节省资金一直未启用。

附近居民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了举报,经查,该厂建成后给当地的河流、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那一项()
A.如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该厂限期治理完毕,到期该厂却未能完成任务,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该厂停产、关闭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该厂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情况下,可对该厂有关负责人给与行政处分
C.当地有40余户农民受到损害,只有11户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厂赔偿损失。

一旦法院判决这11户胜诉,在诉讼时效期2年内,其余30户农户可直接适用该判决D.如果水泥厂对环保部门的处罚不服,不必先向做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即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4.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的?()A.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B.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C.标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D.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15.我国的国家环保标准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
A.国务院
B.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
C.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
D.国务院法制部门
16.下列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表述是错误的()
A.环境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B.环境民事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
C.若行为主体能证明环境污染是受害人自我致害,则可以免除环境民事责任
D.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须有危害环境的行为、损害环境的事实存在,并且损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环境的事实有因果关系
17.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
A.4年B.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