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第三部附录XIIA
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20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部重要药学法规,其中涵盖了药品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
无菌检查法是药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
无菌检查是一种评估药品无菌状态的方法,对于注射剂、眼用制剂、口服液等非口服制剂等其它无菌制剂,都需要进行无菌检查。
1. 测试样品的选择:无菌检查的样品应根据药品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注射剂和眼用制剂,往往需要每种药品样品至少选择20个,对于其他制剂需要至少选择5个样品。
每个样品应从不同的批次中随机选择,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无菌性。
2. 检查设备:无菌检查需要使用无菌操作台、无菌器具和应无菌化的培养基等设备。
检查设备要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和准确性。
3. 环境要求:无菌检查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检查人员应穿戴无菌操作衣、戴无菌手套,确保检查操作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4. 检查方法:常用的无菌检查方法包括培养法和观察法。
培养法是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观察法是通过目视观察、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直接检查样品中是否有微生物存在。
5. 结果判定:对于培养法,通常需要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观察培养基是否有菌落的生长。
如果培养基上有菌落,则说明样品不符合无菌要求。
对于观察法,检查结果应根据相关标准或规定进行判定。
6. 记录和报告: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操作和结果,包括样品信息、检查方法、操作员等。
检查后,应根据相关规定填写相应的检查报告,并将报告保存备查。
无菌检查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非口服制剂尤为重要。
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药典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无菌检查体系,进行规范化的检查操作和记录。
同时,应不断关注无菌检查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提高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药品无菌状态的准确评估。
2005年版药典三部部分附录

2005年版药典三部部分附录录入时间:2006-6-26 9:14:29 来源:其它2005年版药典三部部分附录1.无菌检查法(修订)2.支原体检查法(增修)3.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修订)4.热原质检查法(修订)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修订)6.崩解时限检查法(新增)7.融变时限检查法(新增)8.最低装量检查法(新增)9.装量(片重)差异检查法(新增)10.粒度检查法(新增)11.抗毒素F(ab)2测定法(修订)12.絮状单位测定法(新增)13.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增修)14.伤寒Vi多糖分子量大小测定法(新增)15.乙醇残留量测定法(康卫氏扩散皿法)(新增)16.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法)(新增)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指用微生物培养法检查生物制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查应在洁净度为10000级环境中的局部洁净度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无菌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无菌隔离系统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各种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均应按照本附录的规定进行,有专门规定者除外。
1 仪器1.1 取样用灭菌注射器,5、10ml(供直接接种法用)。
1.2 全封闭式集菌培养器,滤膜孔径不大于0.45μm,膜直径约50mm (供薄膜过滤法用)。
1.3 普通显微镜(细菌镜检用)。
2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培养基应适合需氧菌、厌氧菌或真菌的生长,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干粉培养基。
2.1 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1(流体硫乙醇酸盐1,用于培养需氧菌、厌氧菌)胰酪蛋白胨(或酪素胰酶消化液,以总氮计2000mg) 15g酵母浸出粉(或酵母透析液200ml) 5g葡萄糖 5g氯化钠 2.5gL-胱氨酸(或半胱氨酸盐酸盐) 0.5g硫乙醇酸钠(或硫乙醇酸) 0.5g(0.3ml)琼脂 0.65~0.75g刃天青 0.01g水 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中,微温溶解后,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1±0.2。
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4、灭菌
所有培养基、稀释液及冲洗液的灭 菌程序均应验证,方可采用。防止 灭菌不彻底或过渡灭菌
5、 培养基的贮存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2-25℃、避光保存 保存在非密闭容器中,应在3周内使用
(一般指配制的)。 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可在1年内使用
(一般指商品化的)。
6、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⑴ 无菌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 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试验可 与供试品无菌试验同时进行。
⑤非水溶性供试品
取规定量,混合,加入适量的聚山梨酯80或 其它适宜的乳化剂及稀释剂使其乳化,接种 至培养基中。或直接接种至含聚山梨酯80或 其它适宜乳化剂的培养基中。
⑥敷料供试品
取规定数量,以无菌操作拆开包装,于不同 部位分别剪取约100mg或1cm×3cm的供试 品,接种于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 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 依法重试,若无菌生长,判供 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 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2.阴性对照 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阴性对
照不得有菌生长。
3.检验数量 指一次检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 容器的数量除另有规定外参照表1、2、3
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
量作为阳性对照;采用直接接种法应增加供试品 1支(瓶)作为阳性对照。
4.检验量 指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总量 (g/ml)除另有规定外参照表2、3。若每支 (瓶)供试品装量按规定足够接种两份培养基, 则应分别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 丁培养基。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不应少 于直接接种法的总量,只要供试品的特性允许, 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方法更具科学性,提高检出率,保 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无菌检查法-2010版中国药典

附录Ⅻ A 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应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 1.0 ml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或硫乙醇酸) (0.3 ml) 水1000 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 ±0.2 。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 ,否则,须经100 ℃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2.改良马丁培养基胨 5.0g 磷酸氢二钾 1.0g酵母浸出粉 2.0g 硫酸镁0.5g葡萄糖20.0g 水1000 ml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值约为6.8 ,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6.4 ±0.2 ,分装,灭菌。
新版《中国药典》中关于无菌检查法的要点

一、概述新版《我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权威参考书,对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使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无菌检查法作为一项关乎药品安全的重要检验方法,在新版《我国药典》中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针对新版《我国药典》中关于无菌检查法的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帮助广大药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遵循新版《我国药典》的要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无菌检查法的定义和原理1. 无菌检查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文化方法,检验药品制剂和原料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其原理在于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培养并鉴定出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从而判断药品的无菌性。
三、新版《我国药典》对无菌检查法的要求1. 无菌检查法的适用范围:新版《我国药典》详细规定了无菌检查法在药品制剂和原料中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针剂、眼用制剂、无菌粉针剂等。
2. 无菌检查的方法和步骤:新版《我国药典》对无菌检查的方法和步骤做了具体的规定,包括样品处理、接种培养和培养条件等。
其中,对于各类制剂和原料的不同,还有相应的特殊处理和要求。
3. 无菌检查的检测指标:新版《我国药典》列出了无菌检查的检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
对于不同的药品制剂和原料,还有相应的特殊微生物指标。
4. 无菌检查的结果判定:新版《我国药典》对无菌检查的结果判定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样品处理和培养条件等。
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结果判定,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四、新版《我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的实施和注意事项1. 实施要求:新版《我国药典》对无菌检查法的实施做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测试环境、培养基的选择、试验设备的保养和校准等。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有相应的规定,包括岗前培训、操作规程和个人卫生等。
2. 质量控制:新版《我国药典》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无菌检查法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
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报告。
支原体检查法-中国药典第三部-附录xiib复习过程

附录XII B 支原体检查法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病毒种子批、对照细胞以及临床治疗用细胞进行支原体检查时,应同时进行培养法和指示细胞法(DNA染色法)。
病毒类疫苗的病毒收获液、原液采用培养法检查支原体,必要时,亦可采用指示细胞法筛选培养基。
也可采用经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认可的其他方法。
第一法培养法推荐培养基及其处方(1)支原体肉汤培养基猪胃消化液500ml氯化钠 2.5g牛肉浸液(1:2)500ml葡萄糖 5.0g酵母浸粉 5.0g酚红0 .02gPH值7.6±0.2,于121℃灭菌15分钟(2)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猪胃消化液500ml氯化钠 2.5g牛肉浸液(1:2)500ml葡萄糖 1.0g酵母浸粉 5.0g酚红0 .02gL精氨酸 2.0gPH值7.1±0.2,于121℃灭菌15分钟(3)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按液体培养基处方配制,培养基中不加酚红,加入琼脂2.5~3g (4)支原体琼脂培养基按液体培养基处方配制,培养基中不加酚红,加入琼脂13.0~15.0g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变色单位实验法)(1)菌种肺炎支原体(ATCC 15531)、口腔支原体(ATCC 23714),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分发。
(2)操作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支原体培养基中,经36℃±1℃培养至培养基变色,盲传2代后,将培养物接种到待检培养基中,做10倍系列稀释,肺炎支原体稀释至10-7~10-9,接种在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内;口腔支原体稀释至10-3~10-5,接种在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内。
每个稀释度接种3 支试管,置36℃±1℃培养7~14 天观察培养基变色结果。
(3)结果判定以接种后培养基管数的2/3 以上呈现变色的最高稀释度为该培养基的灵敏度。
液体培养基的灵敏度:肺炎支原体(ATCC 15531 株) 应达到10-8,口腔支原体(ATCC 23714 株) 应达到10-4。
检查法(1)供试品如在分装后24 小时以内进行支原体检查者可贮存于2~8℃;超过24 小时应置-20℃以下贮存。
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是一种无菌检查技术,它主要用于发现和检查无菌状态的药品和药剂。
该技术是在2004年由中国药典编委会发布的,是根据由世界卫生组织处方药物质量标准(WHO FPP)提出的全球标准和监管要求而制定的。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实施步骤。
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蒸馏水或其他试剂,将无菌状态的药品和药剂的菌落总数按照抗药性标准分类。
该法假定药品和药剂在不同抗药性水平上的菌落形成率应该相对恒定,这样可以检查出无菌的药品和药剂。
准备病原体标准株(即抗药性标准株),以确定试剂的有效性。
实施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时,首先要准备取样,包括抗药性标准株、正确的蒸馏水和试剂等,并制备取样容器。
然后将抗药性标准株放入取样容器,加入蒸馏水或其他液体,使其成为一定量的溶液。
接下来,将药品或药剂称出一定量,放入预先准备的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其与抗药性标准株混合。
最后,将混合物均匀分散,并用一定的温度,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孵化一定的时间,将菌落总数记录下来,最后,结合抗药性标准株和药品或药剂的菌落总数进行比较,得出无菌检查结果。
由于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有着良好的市场背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用它来检查原料药品和操作性药品。
它也被用来检查医疗器械中的无菌状态,以提高操作质量。
此外,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还具有精确度高、实行简单、使用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细节和耗时,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例如,取样时容器不能被污染,而蒸馏水中的少量悬浮物或颗粒也会影响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是一种发现和检查无菌状态药品和药剂的有效技术。
它有着良好的市场背景,精确度高,实行简单,使用成本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但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持续加以完善,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无菌检查法_2015版中国药典_电子版

无菌检查法-2015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B 级背景下的局部A 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
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气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需气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周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 (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 0.5g 新配制的 0.1% 刃天青溶液 1.0ml硫乙醇酸钠 0.5g 琼脂 0.75g(或硫乙醇酸) ( 0.3 ml) 纯化水 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2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XII A 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洁净度万级下的局部洁净度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应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3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1年内使用。
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胰酶水解)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硫乙醇酸钠0.5g (或硫乙醇酸0.3mL)琼脂0.75g 水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pH值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水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pH值使灭菌后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后,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2、改良马丁培养基胨 5.0g 磷酸氢二钾 1.0g酵母浸出粉 2.0g 硫酸镁0.5g葡萄糖20.0g 水1000mL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pH值约为6.8,煮沸;加入putaotang 溶解后,摇匀,滤清,调pH值使灭菌后为6.4±0.2,分装,灭菌。
3、选择性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盐流体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验证试验。
4、营养肉汤培养基胨10.0g 氯化钠 5.0g牛肉浸出粉 3.0g 水1000mL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pH值为弱碱性,煮沸,滤清,调pH值使灭菌后为7.2±0.2,分装,灭菌。
5、营养琼脂培养基按上述营养肉汤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加入14.0g琼脂,调pH值使灭菌后为7.2±0.2,分装,灭菌。
6、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加入14.0g琼脂,调pH值使灭菌后为6.4±0.2,分装,灭菌。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
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抽取不少于10支(瓶),5支(瓶)置30~35℃、另5支(瓶)置20~25℃培养14天,均应无菌生长。
灵敏度检查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试验用菌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无菌的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无菌的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包子悬液。
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室内使用,若保存于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培养基接种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置30~35℃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一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置20~25℃培养5天。
逐日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断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稀释液、冲洗液及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1)称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pH值至7.1±0.2,分装,灭菌。
(2)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3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3)0.9%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仅用于上述2种溶液不适合时使用)。
根据供试品的特性可选用其它经验证过的适宜的溶液作为稀释液、冲洗液。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释液或冲洗液的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中和剂等。
方法验证试验当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法时是,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无菌检查。
若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及下列要求进行操作。
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菌种及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薄膜过滤法取每种培养基规定接种的供试品总量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小于100CFU的试验菌,过滤。
将培养基加至滤筒内。
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加入等量试验菌,作为对照,细菌置30~35℃、真菌置20~25℃培养3~5天,逐日观察各滤筒内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直接接种法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8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改良马丁培养基4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管。
其中1管接入每支培养基规定量的供试品量,另1管作为对照,细菌置30~35℃、真菌置20~25℃培养3~5天,逐日观察各滤筒内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判定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的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改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可采用增加冲洗量、增加培养基的用量、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抽验数量系指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支或瓶)。
成品每亚批均应进行无菌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按表1规定,上市产品监督检验按表2规定。
接种量系指每个最小包装的最小取样量(mL或g)。
除另有规定外,接种供试品量按表3规定。
若采用直接接种法,按接种量要求等量分别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两种培养基的接种支(瓶)数之比为2:1];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采用三联薄膜过滤器,其中两联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另一联加入改良马丁培养基。
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内容物全部过滤。
阳性对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菌。
供试品用量同供试品无菌检查每份培养基接种的样品量。
阳性对照试验的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项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制备方法,加菌量小于100CFU。
阳性对照液可在供试品无菌检查培养14天后,取其中1份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加入小于100CFU阳性对照菌,作为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置30~35℃培养48~72小时应生长良好。
阴性对照供试品无菌检查时,应取相应溶剂、稀释液和冲洗液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生长无毒性。
无菌检查法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验证的方法相同。
操作时,用适宜的消毒液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如果供试品容器内有一定的真空度,可用适宜的无菌器材(如带有除菌过滤器的针头)向容器内导入无菌空气,再按无菌操作启开容器,取出内容物。
供试品处理及接种培养基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进行。
1、薄膜过滤法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约为50mm。
根据供试品及其溶剂的特性选择滤膜材质。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水溶性供试品溶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湿润滤膜。
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
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
供试品溶液经滤膜过滤后,若需要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水溶液供试品取规定量,每支(瓶)供试品装量为5mL及以下者,全部转移至含适量稀释液的无菌容器内,混匀,立即过滤。
如供试品具有抑菌作用或含防腐剂,须用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所用的冲洗量、冲洗方法同方法验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