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
m 116. Flash o 117. MPEG .c 118. 模拟环境、用户、环境 w 119. 计算机、网络 da 120. 机器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 h 121. 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自我复制 k 122. 定时病毒 w. 123. 预防、检测、清除 ww 124. 人工、软件
125. 刑事犯罪
4.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5. 512x1024
6. ASCII
7. 信息
8. 位图和矢量图
9. 隐蔽性 传染性 潜伏性 破坏性 触发性
10. 信息复制 信息交换
11. 循环
12. 过程
m 13. 参照完整性
o 14. DEBFCA
.c 15.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w 16. CPU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90. CPU 91. 1024x1024

92. 媒体
案 9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媒体同步、多媒体网络、超媒体 答 94. 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
后 95. 位图、矢量图 课 96. 4、8、16、24
97. 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触发性
98. CPU 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进程管理
99. 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分类
100. SQL Server、Oracle
101. 通用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定制应用软件
102. 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信技术
103. 界面技术
104. 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技术
105. JPEG、MPEG、H.261
106. 音频信息 107. 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 108. 单声道、双声道 109. 点、线、面或简单立体图形 110. 视频 111. 23 112. MPEG 113. 音频、视频、图片浏览 114. 矢量 115. 流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 (2)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 (2)

1、功能和特点(1分钟)(了解)(1)即点既输(2)自动更正(3)图文混排(4)任务窗格(5)拼写与语法检查等.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将详细讲解.2、Word 2003的运行环境(2分钟)(了解)(1)硬件环境CPU:基本配置PIII/1.3GHz以上,建议配置PIV/2.4GHz以上.内存:基本配置256MB以上,建议配置512MB以上.硬盘:基本配置10GB以上,建议配置40GB以上.(2)软件环境需中文WindowsXP/Windows2000以上版本支持.2)Word 2003的启动方法(6分钟)(演示)(1)常用启动方法(3分钟)●利用【开始】菜单启动: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2003】命令。

●利用快捷工具栏启动:单击Office 2003快捷工具栏上【MicrosoftWord2003】图标。

●利用快捷方式启动:在桌面上建立Word 2003的快捷方式,双击快捷方式图标。

(2)常用退出方法(3分钟)(1)单击【标题栏】上Word图标,在弹出菜单中,单击【关闭】命令。

(2)单击菜单【文件】|【退出】命令。

(3)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

(4)按Alt+F4组合键。

学生听课状态:学生听课状态:☺提示:在退出Word2003之前,用户应对正在编辑的文档进行存盘,否则在退出时系统将显示对话框,以提示用户是否将编辑的文档存盘,若误操作请单击[取消]。

3)Word 2003窗口组成及操作(教师演示介绍)(5分钟)Word窗口由【标题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菜单栏】、【任务窗格】、【视图按钮】、【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我们在使用中讲解.4)视图方式(10分钟)(教师演示)(1)【普通】视图功能:是Word下默认的文档视图,用来输入、编辑和设置格式。

以最快速度进行输入和编辑文本,但不能正确显示图片、分栏、竖排等效果。

学生听课状态:(2)【web版式】视图功能:在该视图中,Word能优化Web页面,外观与在Web或Internet上发布时的外观一致。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概论

电子管计算机
早期使用大规模及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的微型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当代的超级计算机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走进计算机世界--计算机的特点
• 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 计算精度高 • 存储容量大 • 可靠性 • 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 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每秒上万亿次 小数点后200万位的π值 海量、可靠、速度快 连续无故障可达到几十万小时以上
设想:若现在世界上所有计算机有一个月不能正常运行,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走进计算机世界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计算机名叫 ENIAC,于1946年2月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名字:ENIAC(埃尼阿克) 研制目的:军事上的需要 诞生时间:1946年 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 采用元器件:电子管(18,800个) 1500个继电器;30吨重;占地170平方米 意义: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13.6875 = (1101.1011)2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2 数制与编码--字符的二进制编码
• 目前计算机中字符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 一个ASCII码由 7位 二进制数组成,共能表示 128个 字符数据。 • 为了方便计算机处理,人们一般将ASCII码的最高位前增加一位0,凑成一个字节,便于
编语言 高级语言
操作系统
数据库、网络
巨型化、微型 化、网络、智 能、多媒体
应用范围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文字处理、
图片处理
各个领域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1.1计算机的概述 •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工
具,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从广义上来讲, 计算机是一种不需要人类直接干预而且能够自动完成各种 算数和逻辑运算的工具。
2
1.1.1 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分代
20万倍;使用了18000多个电
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
10000多只电容和7000多个电
阻。
5
1.1.2 计算机的发展
• 3、计算机的分代

◆计算机的发展分代(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年)

采用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和
汇编语言。运算次数达到5000~30000次/秒。 代表机器:
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

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
部件,采用更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存储器,出现了磁盘、光
盘、鼠标、图像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和高分辨率彩色显示
器以及高质量的打印机和绘图仪。
9
10
微型计算机发展简介
• 1.第一代微机
• 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 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

采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
储器(体积小、耗电低、可靠性高),中央处理器采用微
程 序技术;拥有较完善的操作系统;出现了并行技术、
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等技术。运算速度达到几十万次
~几百万次。
8
1.1.2 计算机的发展
• 3、计算机的分代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的集合。

3.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它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4. 什么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计算机中使用的一种数字编码系统,使用0和1来表示数值和字符。

5.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第二章: 常用的办公软件1. 什么是文字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编辑、格式化和打印文档的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Word、Google Docs等。

2. 什么是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编辑和分析数据表格的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Excel、Google Sheets等。

3. 什么是演示文稿软件?演示文稿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编辑和展示幻灯片演示的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PowerPoint、Google Slides等。

4.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管理和查询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Access、MySQL等。

第三章: 网络与互联网1. 什么是URL?URL是统一资源定位符,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资源,通常以http://或https://开头。

2. 什么是HTTP?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3.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在网络上唯一标识设备的一组数字,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

4.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包括云存储、云计算平台等。

第四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1.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提供了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更新等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读操作(Read):按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不破坏原有的内容,称为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
*写操作(Write):把信息写入存储器,原来的内容被覆盖,称为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
*主频主频是衡量CPU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系统时钟脉冲发生器输出周期性脉冲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目前的奔腾Ⅵ微处理器的主频已高达1.5GHz、2.2GHz。
由此介绍十进制到其它进制的转换;
其它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八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
对于整数的情况、小数的情况、混合数据的情况的不同处理。
详细内容与要求
第三讲、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2学时)
1、编码指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原则,用以表示大量的、复杂多样的信息。
1)BCD编码
BCD码是指“二-十进制码”,即一位十进制对应四位二进制数。
4、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注:记住一些专用名字的缩写
详细内容与要求
第二讲、计算机系统(1学时)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统一体。
阶段
年份
物理器件
软件特征
应用X围
第一代
46-57
电子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第二代
58-64
晶体管
高级语言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第三代
65-70
小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

1.3.2 计算机软件系统 1. 系统软件
语言处理程序
按照其对硬件的依赖程度通常把程序设计语言分为3类: ◆ 机器语言 ◆ 汇编语言 ◆ 高级语言
1.3.2 计算机软件系统 1. 系统软件
◆ 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是一种用二进制代码
“1”和“0”组成的一组代码指令,是唯一可以被计算机硬 件识别和执行的面向机器的语言。
指令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取指令 分析指令 执行指令
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1.3.4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衡量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1. 运算速度
2. 存储器的指标 3. I/O的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 行的指令数。其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 ( MIPS)或者每秒百万条浮点指令 (MFPOPS)。
图1-5 显卡
图1-6声卡
1.3.5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5.输出设备 显示器 打印机 绘图仪
6.输入设备 鼠标 键盘 触摸屏 光电手写笔 扫描仪 摄像头
图1-7 鼠标
图1-8 键盘
ASCII编码:一个字节表示1个ASCII码
汉字编码:每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的国标码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1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 出设备。
1.3.1 计算机硬件系统
● 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简称ALU)。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 部件。
按工作原理划分 按功能划分
按规模划分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们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重要入门课程。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归纳一下这门课程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是首先要了解的。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电子设备。

从早期的巨型机到现在的微型机,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分类也有多种方式,按照性能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按照用途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其中 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如内存)和外存储器(如硬盘、U 盘等)。

软件系统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如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 等)、语言处理程序等。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 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等)。

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常见的数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而编码则用于表示字符、数字等信息,如 ASCII 码、汉字编码等。

第二章:Windows 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是我们最常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了解其基本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桌面的认识,包括桌面图标、任务栏等。

掌握如何设置桌面背景、屏幕保护程序等个性化设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重点,要学会新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如何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如只读、隐藏等)。

Windows 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工具,如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系统还原等,要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维护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使用了17468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体积3000立方英尺(1立方米=35.346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74千瓦。内存17K,字长12位,运算速度每秒5000多次加法运算,300多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耗资40万美金。在当时用它来处理弹道问题,将人工计算使用20小时缩短到30秒。但是ENIAC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能存储程序。如图1-1所示。
计算机的运算器除了能够完成基本的算术运算外,还具有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判断等逻辑运算的功能。这种能力是计算机处理逻辑推理问题的前提。
5.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计算机内部操作是根据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控制进行的。用户根据解题需要,事先设计好运行步骤与程序,计算机十分严格地按程序规定的步骤操作,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这一特点是一般计算工具所不具备的。
2)汇编语言(AssembleLanguage)是为了解决机器语言难于理解和记忆,用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名称和符号表示的机器指令。例如,加法指令ADD,传送指令MOV。汇编语言虽比机器语言直观,但基本上还是一条指令对应一种基本操作,对同一问题编写的程序在不同类型的机器上仍然是互不通用。汇编语言必须经过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的翻译才能被计算机识别。
2.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语言是人们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就是人们设计出来的能让计算机读懂并且能完成某特定事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按照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分为:
1)机器语言(MachineLanguage)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机器基本指令的集合。它的特点是运算速度快,每条指令都是0和1的组合,不同计算机其机器语言不同,难阅读,难修改,难移植。
应用软件包括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这样说,哪里有计算机应用,哪里就有应用软件。如办公应用Office、WPS;平面设计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视频处理Premiere、AfterEffects、会声会影;网站建设FrontPage、Dreamwerver;辅助设计AutoCAD;三维制作3DSMax;多媒体开发Authorware、Flash等等。
图1-4用户、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1.2.1
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其体系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仍旧沿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即计算机硬件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如图1-5所示。
图1-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Unit,ALU),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也就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或进行与、或、非等的基本逻辑运算,从而实现逻辑判断。运算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算术逻辑运算功能,运算结果由控制器送到内存中。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运算或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形式输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1.2.2
计算机软件是各种程序和文档的总称,程序是人们为使计算机完成某向特定的任务而编写的按一定次序排列和执行的命令和数据的集合,文档则是应用各种编辑系统编写的文本或带格式的文本。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指控制、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的软件的总称。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服务程序。
3.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计算机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而开发的专用软件。应用软件具体可分为两类:面向问题的应用程序,如现代企业管理系统、财务软件、订票系统、电话查询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旅馆服务系统。为用户使用而开发的各种工具软件,如诊断程序、调试程序、编辑程序、链接程序、字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系统操作、维护软件等。
2.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指挥和控制中心。它负责从内存中取出指令,确定指令类型,并对指令进行译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向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使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种操作。
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程序计数器、时序部件、操作控制部件等部件组成。
3.存储器
1.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通常是指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如应用于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大量的数值计算与分析等,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在计算机诞生初期,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在弹道计算上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当时,用ENIAC计算炮弹从发射到弹道轨道40个点的位置只用了3秒,代替了7个小时的人工计算,速度提高了8400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领域中的计算模型日趋复杂,人工计算已无法解决这些复杂的计算问题。科学计算的特点是计算工作量大、数值变化范围大。
操作系统诊断程序
IBMsystem/360
第四代
1971-现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盘、光盘
上亿
固件、网络、数据库
第五代
智能机
能听、说、看、有思维能力等的新一代的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计算机按工作原理分可分为:模拟电子计算机、数字电子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按功能分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按工作模式分可分为工作站和服务器;按规模分可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如银河系列计算机:运行速度每秒上百亿次,如图1-2所示。
计算机通用性的特点表现在几乎能求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一切类型的问题,能广泛地应用各个领域。
计算机系统组成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躯干”,是基础。软件系统是建立在“躯干”上的“灵魂”。其结构如图1-3所示。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软件的正常工作是硬件发挥作用的唯一途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且充分发挥其硬件的各种功能。所以软件与硬件一样,都是计算机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计算机由用户来使用,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层次关系如图1-4所示。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合并、统计、分析等)。使用计算机和其他辅助方式,把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按照不同的要求,及时地收集储存、整理、传输和应用。与科学计算不同,数据处理涉及的数据量大。信息处理也为社会和经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办公自动化这一门综合的科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政府、企业等的办公效率,提高领导决策水平。
除机器语言外,采用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都不能直接识别其指令,这种程序称为源程序,必须把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即计算机能识别的0与1的组合,承担翻译工作的即为语言处理程序。是把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另一种语言表示的程序。其工作方法有解释和编译二种。如图1-6(a)、(b)所示。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M)是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专门的加工制造设备自动生产出来。使用CAM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3)高级语言(HighLevelLanguage)是人们为了解决低级语言的不足而设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是由一些接近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语句组成。易学、易用、易维护。但是由于机器硬件不能直接识别高级语言中的语句,因此必须经过“翻译程序”,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才能执行。一般说来用它的编程效率高,执行速度没有低级语言高。高级语言必须经过语言处理程序(编译程序等)的翻译才能被计算机识别。目前最常用的高级语言有:C语言、C++、Java、Delphi等。

日期
逻辑元件
主存
辅存
速度(次/秒)
软件
代表产品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
水银延迟线磁鼓
磁带
5千~4万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UNIVAC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磁芯
磁带、磁盘
几十万~几百万
高级语言、管理程序
IBM7000、UNIVACII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盘
几百万பைடு நூலகம்几千万
3.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就是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由于计算机有快速的数值计算、较强的数据处理以及模拟的能力,辅助设计系统配有专门的计算程序用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复杂的计算,配有专业绘图软件用来协助设计人员绘制设计图纸。使CA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后,不但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的质量。
冯·诺依曼的上述思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础,所以后来人们将采用这种设计思想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虽然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今天使用的绝大多数计算机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仍然遵循着冯·诺依曼的思想。
计算机由于所使用的元器件的迅速发展经历了五个时代,如表1-1所示。
1.1.3
1.运算速度快
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预报的计算等,过去人工计算需要几年、几十年,而现在用计算机只需几天甚至几分钟就可完成。
2.计算精确度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