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5.铁生锈了-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5.铁生锈了-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铁和铁锈()同一种物质。

A. 是B. 不是C.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铁的性质。

【解答】铁是单质,铁锈是铁氧化后产生的。

所以,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选B。

2.【答题】下列关于铁和铁锈比较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铁锈能否被磁铁吸引时,用磁铁慢慢接近生锈的铁片即可B.研究铁锈能否被磁铁吸引时,把铁锈从铁片上刮下来再用磁铁验证C.A选项和B选项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不影响实验的结果【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铁的性质。

【解答】在化学的科学理论来说,磁铁是不能吸起铁锈的,因为纯铁锈是三氧化二铁。

在现实生活中,铁锈一般混有铁,所以磁铁有可能可以吸起一点铁锈,但是真正吸起的只是铁锈中混有的铁。

3.【答题】小吉在比较铁和铁锈时,发现()不属于铁锈的特点。

A. 不容易导电B. 能被磁铁吸引C. 手感粗糙【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铁和铁锈,要求学生掌握铁和铁锈的颜色区别。

【解答】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暗红色的;铁片表面是光滑的,而铁锈表面是粗糙的;铁是具有金属光泽,而铁锈的表面无光泽;铁是具有导电性,而铁锈不具有导电性;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B符合题意。

选B。

4.【答题】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比较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B.铁摸起来比较光滑,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C.铁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金属光泽【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铁和铁锈的颜色。

【解答】铁粉是黑色的,纯铁块是白色或者银白色,铁锈是红棕色的。

5.【答题】铁在潮湿的空气中______(选填“更容易”或“更不容易”)生锈。

【答案】更容易【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铁生锈。

【解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故此题的答案是更容易。

6.【答题】铁生锈的原因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空气水【分析】本题考查铁生锈的原因。

【解答】铁生锈的原因与空气和水有关。

故此题的答案是空气,水。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及其转换》测试卷(后附答案)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及其转换》测试卷(后附答案)

………装……________姓名:___………订…………○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及其转换》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___________。

A .停止 B .维续 C .转换 2.关于风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风能不污染环境 B .风能很稳定 C .风能利用起来很简单 3.对于下列能量转换装置描述错误的是( )。

A .风车是一种利用电能来工作的装置 B .水能发电机是将水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C .太阳能发电站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D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4.蹦床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

在有弹性的蹦床上上下弹跳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乐趣。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分析小朋友弹跳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

A .动能和势能互相转换 B .太阳能转换成动能 C .势能转换成动能 5.下列哪种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

A .电源接入的正负极 B .电池的个数 C .线圈的匝数 D .铁钉的粗细 6.生活中( )没有利用磁。

A .电冰箱门封 B .门吸 C .陶瓷 D .铅笔盒盒盖 7.水力发电站是( )。

A .水流的电能转化动能 B .水流的电能转化其他能量 C .水流的动能转化电能 8.我们每天在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从( )转换而来。

A .机械能 B .热能 C .化学能……_______……○…9.电动玩具能运转,是因为电动机提供了动力。

电动机的转动,是因为( )在起作用。

A .电磁铁 B .电动机 C .磁铁 10.用水果做的电池是将_______转换成电能。

A .核能 B .太阳能 C .化学能 D .机械能 11.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________。

A .不能相互转换 B .可以相互转换 C .只能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不能逆转 12.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 )年在上海诞生。

A .2003 B .2008 C .2013 二、填空题 1.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电,是由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各种形式的( )转换而来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能力测试(解析版)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能力测试(解析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能力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鱼B.昆虫C.虾【答案】A【解析】根据有无脊椎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六大类。

昆虫和虾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下列不能遗传的是( )。

A.近视眼B.色盲C.指纹【答案】C【解析】考查的是生物的遗传,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遗传。

3.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小麦B. 柳树C. 杨树【答案】A【解析】木本植物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

4.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 茎柔软B. 根系庞大C. 植株低矮【答案】B【解析】根据茎的粗细和质地,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杨树、松树等)、草本植物(三叶草、蒲公英等),B 是木本植物的特征。

5.三叶虫化石属于( ).A. 动物化石B. 植物化石C. 遗迹化石【答案】A【解析】三叶虫是一种动物,三叶虫化石属于动物化石。

6.生物学家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依据的是()。

A. 根的特征B. 茎的特征C. 叶的特征【答案】B【解析】木本植物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

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

7.某种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它属于()。

A. 鱼类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答案】B【解析】符合爬行类动物的特征。

8.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的现象,称为()。

A. 遗传B. 变异C. 延续【答案】A【解析】遗传,也称为继承或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9.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2分)1.生物长期生存的环境被称为_____________,比如一棵大树。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反映了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关系也叫作_____________。

3.冬夏两季麻雀的体型是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脂肪较多,_____________脂肪较少。

4.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作_____________,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作_____________,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作_____________。

5.生存在非洲大草原的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

在这个大草原上,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那么这种状态叫作_____________。

6.每年,非洲大草原都会上演一场声势浩大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去寻找水源和食物,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1.食物链通常是从低级的动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2.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3.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会害了人类自己。

()4.动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候鸟为了寻找适合的环境而迁徙。

()5.如果不打开生态瓶,那么生态瓶中的生物一般都能存活很长时间。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在食物链中,()能作为生产者。

A.牛筋草、蚜虫B.蚯蚓、蔷薇花C.蒲公英、车前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农民在种菜时,为了防止菜被虫蛀,应该尽可能多地喷洒农药B.食物链中通常要有一至两种肉食动物C.在自然界中,有的生物小的不起眼,它们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意义3.在我们制作的生态瓶里,()为小鱼、小虾和田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

A.小鱼、小虾和田螺的排泄物B.小石子和沙子C.水草4.()不是反映食物关系的成语。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
备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有“/”的表示答案并列,可任选其一。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
答案A B C B A B B A C
题号101112131415
答案C B A C C B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共70分)
16.校园生物大搜索(每空2分,共12分)
(1)B
(2)C
(3)④③①②
(4)小铲子放大镜
(5)略(意思合理即可)
17.研究植物(每空2分,共22分)
(1)
(2)草质
(3)C
(4)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叶的颜色/叶的大小与形状/等(写出两个即可)
(5)A
18.多种多样的动物(除标明分值外,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1)右左白色左侧小狗的毛色可能遗传了狗爸爸的毛色(2)遗传变异
(3)
类别昆虫类鱼类哺乳类鸟类
序号①③⑦④⑥②⑤⑧
19.相貌各异的我们的研究(每空2分,共8分)
(1)眼皮/发际/脸型/下颚等
(2)遗传
(3)基因突变
20.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每空2分,共12分)
(1)化石
(2)昆明鱼
(3)①橡皮泥
②压平印迹晾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姓名:班别:分数:一、填空题。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4、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等。

5、硫酸铜溶液是()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

6、根据()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8、铁生锈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不发生变化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

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海边C、干燥的高原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形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新的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7、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

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1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A、红色B、蓝色C、没有变化1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1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14、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A、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11、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12、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 )13、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14、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5、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1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1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2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四、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①冰融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灯泡发光⑧煤气爆炸⑨木材燃烧⑩酱油拌饭⑾书法创作⑿柠檬汽水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五、科学探究123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蜡烛、火柴、玻璃瓶实验步骤:①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瓶中产生气体。

②点燃蜡烛,把玻璃瓶中的气体向火焰上倾倒,观察现象。

发生现象:发现倾倒气体后蜡烛火焰熄灭。

气体性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姓名:班别:分数:一、填空题。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5、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

6、根据(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大米)、(玉米)。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8、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不发生变化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C)。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B )。

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海边C、干燥的高原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B )。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A)。

A、形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新的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7、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B)。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C)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

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C)。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A)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1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A)。

A、红色B、蓝色C、没有变化1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B)。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1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14、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B)。

A、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11、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 )12、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 × )13、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 )14、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5、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1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1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2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四、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①冰融成水 ②钢铁生锈 ③酒精挥发 ④空气液化⑤海水晒盐 ⑥食物腐败 ⑦灯泡发光 ⑧煤气爆炸⑨木材燃烧 ⑩酱油拌饭 ⑾书法创作 ⑿柠檬汽水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 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五、科学探究12、根据下表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铁钉在不同的地方生锈情况记录表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蜡烛、火柴、玻璃瓶实验步骤:①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瓶中产生气体。

②点燃蜡烛,把玻璃瓶中的气体向火焰上倾倒,观察现象。

发生现象:发现倾倒气体后蜡烛火焰熄灭。

气体性质: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