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反思
龙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并学习到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3.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4.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教学内容1.信息的概念和特点;2.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4.网络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1.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2.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3.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示范演示法;3.问答式教学法;4.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2.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形式,测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网络教学平台;2.电子白板;3.多媒体课件;4.电子书籍。
教学准备1.准备好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2.预先下载好相关的电子书籍和课件;3.引导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从而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2.引入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步:讲授1.分别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点;2.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讲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4.讲授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
第三步:演示1.示范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2.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场景。
第四步:练习1.学生自行操作计算机和网络,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关操作;2.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络练习平台,引导学生完成网络操作练习。
1.1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主题知识列表教材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工具等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工具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多媒体了解信息的无处不在和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信息技术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教学准备相关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素材等。
教学过程1.引言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怎样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及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年级《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是入门课,但我们的学生现在家族环境都比较优越,许多同学家里都有计算机等电子工具,对信息都不陌生,只是对具体的定义还很模糊,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知道什么是信息及获取方法
3.信息的传递:
4.信息的处理:有用的信息,无用的信息,信息的真假
5.信息技术:信息获取到使用全过程的技术
课后反思: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课堂教学一点要让学生感到快乐。40分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只是课堂的向导者、引领者、组织者。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精练、精简,争取把时间交给学生。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是有限的,本节课采取任务驱动、小组比赛、尝试教学法等手段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紧张、快乐的学习,能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2、信息的获取
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三年级《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信息与信息技术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小学三年级贵州版信息技术的入门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掌握信息的一般活动过程,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

一)启动“画图”软件
1、启动“画图”软件
单击桌面左下角“开始”按钮,挨次选择“程序”——“附件”——“画图”
2、认识窗口的组成
绘图区:是我们画图的一块“画布”
工具箱:我们可以从中取出各种不同的绘图工具来画图。颜料盒:供我们在画图中选择前景色和背景色。
3、选择画纸大小
当鼠标指针放在画纸边上的蓝色控制点上时,指针变成了双箭头形,这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纸就会变大或者缩小。
2)在“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单位,填写需要的宽度、高度值。
3)单击“确定”按钮。
第6课漂亮的鱼——“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临摹《漂亮的鱼》,学会“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掌握用“曲线”工具画鱼的两种不同方法,并了解其他绘图软件,自己尝试用“直线”和“曲线”工具独立完成自创作品。
二、讲授新课
一)信息技术就在你身边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学校里、家里、银行里、航空航天领域、军事领域……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贴心——体形越来越小,使用越来越方便
1)聪明的“卡片”
①能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②智能卡在手机中的应用。
③用智能卡帮我们缴电费、煤气费和水费。
2、双击7个纸牌叠中最上面的A,将其移到屏幕右上角的空位中,然后挪移其它可移的牌。
3、当所有的牌都无法挪移时,可以单击左上角的纸牌的背面,开始翻牌。
四)关闭“纸牌”游戏
1、打开“纸牌”窗口中的“游戏”下拉菜单。
2、单击该下拉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一)计算机软件
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软件根据作用的不同普通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Word文档编辑排版方法
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
掌握中英文输入方法,学习字 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
基础格式设置。
段落调整与排版
了解段落缩进、行间距、段间 距等调整方法,实现文档美观 易读。
插入图片与表格
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绘制 表格等技巧,丰富文档内容展 示。
页面布局与打印设置
掌握分栏、分页、页眉页脚等 页面布局技巧,以及打印预览
拓展延伸:未来科技展望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以及 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介绍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探讨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 城市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创新
探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如头戴式设备、手势识别 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存储器
包括内存和外存,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出设备
如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输出计算机处理 结果。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及功能
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等 ,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
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 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 需求。
编程语言
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实 现各种功能。
计算机工作原理简介
存储程序原理
计算机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按照程序顺序执行。
二进制原理
指令周期原理
CPU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解码并执 行指令,然后存储结果,形成一个指 令周期。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制,即0和1 表示所有信息。
04
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三年级上册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体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处理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实践操作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
3. 设计实践操作任务,如信息检索、加工、表达等。
4. 安排课堂讨论和展示环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3.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承载着信息,即它们包含着可以被人感知或处理的内容。
4. 教师引出课程主题:信息和信息技术。
(二)新课教学1. 认识信息(1)教师介绍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信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信息技术(1)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2)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3)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3. 信息技术的应用(1)列举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医疗、教育、交通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发表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3. 学生提问:如何在家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给予解答和建议。
(四)小结作业1. 教师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和技术的重要性。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明确这些概念。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2.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
3.网络连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来源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信息的概念,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演示如何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使用办公软件编辑文档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这些方法。
4.巩固(10分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三起)(2001)【教材分析】《信息和信息技术》作为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起着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的作用。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的概念、特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范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信息的特性:介绍信息的共享性、时效性、依附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
3. 信息技术的定义: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
4. 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教材结构清晰,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信息技术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含义,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学会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三、教材特色与亮点本课的教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贴近生活实际:教材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注重实践操作:教材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
3. 启发思维:教材中设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信息技术
莫愁湖小学胡燕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的第 1 课,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旨在让小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他们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的课。
根据学生情况,本节课用一课时完成,帮助学生转变认识,明确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能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初步培养学生选用合适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
(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
认识信息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观察、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建构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小游戏、学案
■教学过程
加工的循环过程。
(板书)师:好,现在我们开始玩游戏,首先请第一组的两位同学上来,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只能用动作比划来描述词语,不能发出声音。
(板书)
(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
然后是第二组的两位同学,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只能用语言描述词语,不能带任何动作。
(板书)(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
最后是第三组的两位同学,你们既可以用语言苗述又可以用动作比划。
(板书)(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
师:三个小组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大家觉得哪一个小组做的最好?为什么?哦,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更容易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冋的信息可以
用不冋的方式来传递,即使是相同的信息也可以有多种传递方式,而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能帮助我们去更好地传递信息。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会不会选择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出示讨论题)请分小组讨论,将你们认为的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填在表格里,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选择最合适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了。
师:其实,从古到今,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利用不冋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烽火台(出示图片)、飞鸽传书(出示图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改变传递信息的方式,例如19世纪发明的电话,20世纪发明的电视,计算机,甚至通信卫星。
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和变化,认识到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周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帮助
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决定从另一个视角去诠释信息活动的过程,即
信息一传递一获取。
在导入环节,使用全球通的广告创意,播放第一段视频后,让学生思考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播放第二段视频,让学生感知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并且知道特殊情况下成功传递信息的重要价值。
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在第一环节图片的选择上我试图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用信号灯、枫叶、闪电、警示牌等图片以及下课铃声、地铁报站音等声音,希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多个互动游戏,通过“猜词游戏”让学生再次体会信息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个
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信息传递的多种方式。
在讲解信息的获取方式时,我设计了“辨一辨”活动,让学生通过眼睛、鼻子、嘴巴等感觉器官体验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然后再通过“连连看”让学生学会选择专用工具间接获取信息。
本课教学设计还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例如导入环节成功传递信息的价值,以及最后信息技术环节
增加了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并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的教育。
这一课上完了,但留给我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就像其他老师提出的疑问一样,课堂上如何使用好我们的教材?如何体现小班化教学特色等
等,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学习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教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