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介绍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作文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出生于德国,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科学哲学领域也颇具影响力。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都是颇有见地、不同凡响的。
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无人可以匹敌,他在科学生涯中始终孜孜以求,探寻物理学领域的普遍的、恒定不变的规律。
他的理论涵盖自然界的一切基本问题,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
他修正了时间和空间、能量和物质的传统概念。
他的相对论不仅冲击了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时间观念。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1880年,爱因斯坦随父母迁居慕尼黑。
1888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了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爱因斯坦开始读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1894年,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米兰。
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简介【10个字左右】

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简介【10个字左右】中国是一个科学发展迅猛的国家,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下面是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的简要介绍:1.杨振宁: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科学家”。
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超对称性理论,为粒子物理学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并因此获得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丁肇中:物理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他在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方面。
3.张衡:古代科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和浑天仪。
他的发明为天文学和地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屠呦呦:药学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以发现青蒿素及其在治疗疟疾中的作用而闻名,为全球抗疟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5.钱学森:宇航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6.郭永怀:物理学家,他在超导材料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发现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机制,并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朱棣文:化学家,以其在蛋白质折叠和分子识别领域的研究而闻名。
他发现了静电相互作用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8.吴健雄: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的骄傲”。
他在代数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被认为是当代数学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9.李四光:天文学家,他是中国南方天文学的先驱。
他主导了中国南天文台的建设,并在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10.徐中舒:生物学家,他是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为中国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是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的简要介绍,每位科学家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物理学家图片介绍39页PPT

多领域中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 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对于青少年富有教育 意义。 • 刻苦认真自学成才 ;长期实践大胆探索 ;治学谨严 刚正真诚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 理学大师 •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 我不能说我不珍视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 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 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 科学家不应是个人的崇拜者,而应当是事物的崇 拜者。真理的探求应是他唯一的目标。 • 爱情既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 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 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 紧系在一起。 • 只有无知,没有不满。
•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 时他也是一个神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
• 1643年1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 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
• 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 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 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 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 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 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 自然哲学与神学。
• 1865年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只可 能是横波,并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 光速,同时得出结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 式,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奥斯特(1777-1851)
• 丹麦物理学家。 • 1777年8月14日生于兰格朗岛鲁德乔宾
物理学家介绍及名言

1.杨振宁简介: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名言: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2、李政道,(1926-)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著名的物理学贡献有:李模型、高能重离子物理、量子场论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谜。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名言:如果没有一个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以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
3、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4、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
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物理学家的介绍

他善于把科学实践和理 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 决问题,因此在摆钟的发明、 天文仪器的设计、弹性体碰 撞和光的波动理论等 方面 都有突出成就。34岁他被 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 国会员,37岁刚成立的法 国皇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 惠更斯体弱多病,一心致力 于科学事业,终生未婚。 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
克里斯琴· 多普勒(1803年 11月29日—1853年3月17 日)奥地利数学家、物理学家。
多普勒1803年11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 茨堡的一个石匠家族。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所 以没有继承家族事业。曾先后在维也纳工学院 和维也纳大学学习。1841年成为布拉格理工学 院的数学教授。1850年,多普勒担任维也纳大 学物理学院的首任院长。1853年在意大利的威 尼斯去世,终年49岁。
“牛顿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物理学家”
《论法拉第的力线》
(用数学解释法拉第原理)
《论物理学的力线》
(引进了“位移电流”的概念;根据此概念,提出了麦克 斯韦方程;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磁场动力学》
(断定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学通论》
(系统地总结了19世纪中叶前后,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和他本人 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这部巨著完全可以同牛 顿的《数学原理》(力学)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
库仑 (1736年6月14日 ——1806年8月23日)
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早年就读于美 西也尔工程学校。离开学校后,进入皇家军 事工程队当工程师。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 辞去一切职务,到布卢瓦致力于科学研究。 法皇执政统治期间,回到巴黎成为新建的研 究院成员。
• 1773年发表有关材料强度的论文,所提出的计 算物体上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的方法沿用到现 在,是结构工程的理论基础。 • 1777年开始研究静电和磁力问题。当时法国科 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问题。 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 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研究中发现 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 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测出静电力和磁力的大小, 这导致他发明扭秤。
最全的物理学家介绍

最全的物理学家介绍赵忠尧一、生平简介赵忠尧(1902年—)1902年6月27日生于浙江诸暨。
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只有少量田产。
父亲赵继和一边教书一边行医,赖以维特生活,但他很希望子女多读些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忠尧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从小备受庞爱。
他15岁进入诸暨县立中学,由于成绩优良,一年后就享受免收学费的待遇。
192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学习,1924年毕业。
以后又在工作中补足了高等师范与大学本科所差的学分,1925年取得东南大学毕业资格。
赵忠尧在校虽然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物理学得也相当好,以致毕业后东南大学请他当了物理系的助教,从此他便毕生从事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4年冬天,赵忠尧给叶企孙教授当助教,协助准备物理实验。
第二年,随叶企孙教授到清华大学,赵忠尧在那里担任实验课程,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基础就是他和其他几位教师共同建立起来的。
同时,自修了电学、力学、数学、物理、德文、法文等。
1927年,赵忠尧自费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部深造,他的导师是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Millikan)。
1930年,赵忠尧获得博士学位。
1932年—1937年,赵忠尧回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教授。
除教学外,他积极组织建设核物理实验室,为核物理研究及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到云南大学教了一年物理和数学。
1938年秋,他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5年冬,赵忠尧应中央大学吴有训校长聘请,到暂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任物理系主任。
1946年夏,又被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教授推荐,作为观察员去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在太平洋上进行的原子弹试验。
之后,赵忠尧又到美国一些核物理实验室访问,了解核物理实验的新进展,并做一些研究工作。
同时,萨本栋教授委托他在美国为中央研究院购置核物理实验设备和其他科研器材。
1949年春,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核反应实验室进行核物理研究。
当代著名科学家及成就

当代著名科学家及成就
当代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介绍如下:
1、杨振宁:杨振宁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
他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这一理论为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对量子相干性、玻色子多体系统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研究成功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人类粮食安全问题,对全球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所借鉴。
3、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他在空气动力学、火箭技术、航天器制导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于敏:于敏是中国核物理学家,是中国氢弹原理突破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
他在核物理实验研究和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科学家都是当代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经历
❖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 在1938年,也就是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他就 考入了西南联大。
❖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 大学的研究院。
❖ 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 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到芝加哥大学进修。
人物经历
❖ 1926年李政道出生于上海。 ❖ 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 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
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gàn)昌等教授。 ❖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 ❖ 1946年经吴大猷(yóu)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
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 米教授。 ❖ 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 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 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娱乐评)
李政道
❖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 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 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 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 (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 的贡献闻名。
❖ 1957 ❖ 1957 ❖ 1979 ❖ 1986 ❖ 1999 ❖ 1994 ❖ 1995
爱因斯坦科学奖 诺贝尔物理奖 伽利略奖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教皇保罗奖 和平科学奖 中国国际合作奖
人物评价
❖ 李政道的经历表明,“物理”决不是他的生活方式 的全部。艺术与祖国的历史文化强烈地熏陶、感 染 、吸引着他,使他“在哲学与人文艺术领域, 也有独到的见解”,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上造诣极
❖ 费米-杨模型 ❖ 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 ❖ 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
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 ❖ 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和关于
W粒子的研究 ❖ 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 ❖ 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等
荣誉证书
❖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 1994年获鲍尔奖
❖ 1948年,26岁的杨振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 ❖ 1958年至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
6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贡献
❖ 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 与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 ❖ 与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 ❖ 与巴克斯特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其他贡献
深。(网易娱乐评)
❖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高能物理、粒子物 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 广义相对论等方面建树颇多。“物理成了他的生方 式”将物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在科学上取得 了卓越成就,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 贡献。(新浪网评)
人物评价
❖ 有人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 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物理学 家萨奥斯曾:“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 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 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推崇 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 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娱乐评)
❖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 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
❖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 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
❖ 1964年与瑙(nǎo )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 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 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
获奖记录
人物轶事
❖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 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 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 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 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 助工作。
人物贡献
❖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 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 的工作也颇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