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设计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控制技术 》课件

《控制技术 》课件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 器等。
被控对象
01
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 设备或过程,可以是机械系统、 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或气动系统 等。
02
被控对象的特性对控制系统的设 计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充分了解 被控对象的物理特性和动态特性 。
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将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反馈给 控制器,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
系统调试
对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调试,包括功能调试、性能测 试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调试工具
使用各种调试工具,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仿真软 件等。
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系统维护
定期对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清洁、检查、更换等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优化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参数调整、算法 改进等,提高系统性能。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分析是评估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来 评估其性能。控制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对外部 扰动的响应。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设计
总结词
控制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和性能要 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以满足系统性 能要求的过程。
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03
通过计算系统的极点或特征根,判断其是否位于复平面的左半
部分。
准确性
01
02
03
准确性的定义
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在稳 态下,输出量能够跟踪输 入量的能力。
准确性的评价指标
误差、稳态误差和无差度 。
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 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 态性能。

控制系统(MCS)ppt课件

控制系统(MCS)ppt课件

单元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 (MCS) 时
单元机组热工保护系统 10学时
期中测试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4学时
精品课件
18学
第三章 单元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 (MCS) 模拟量控制系统(Modulation Control System,MCS)是通过前馈和反馈作用对机、 炉及辅助系统的过程参数进行连续自动调节 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包含过程参数的自动补 偿和计算、自动调节、控制方式、无扰动切 换以及偏差报警等功能。
精品课件
7.负荷快速切回(Fast Cut Back,FCB) 机组在运行时,如果发生严重故障,例如 机组突然与电网解列(即送电负荷突然跳闸), 或汽轮机跳闸,这时快速返回就已不能适应 迅速减少负荷的要求。CCS设计了快速切回信 号,以实现机组快速甩负荷。
精品课件
8.负荷增/减闭锁
当发生煤输送管道或燃烧喷嘴堵塞,挡板
精品课件
三、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接受电网中心调度所的负荷自动调度指 令、运行操作人员的负荷给定指令、电网频 差信号,及时响应负荷请求,使机组具有一 定的电网调峰、调频能力,适应电网负荷变 化的需要。 (2)协调锅炉、汽轮发电机的运行,在负荷 变化率较大时,能维持两者之间的能量平衡, 保证主蒸汽压力稳定。
精品课件
主控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负荷管理控制中心(机组指令处理 回路),用以协调机组能力与电网需求的平衡 第二部分为机炉主控制器,根据机组功率指令 ULD、机组的运行工况、运行方式以及机、炉不 同的动态特性,协调锅炉与汽轮机间的能量平 衡,提供机组级的输出功率与机前压力的联合 控制,从而使机组的负荷适应性与运行稳定性 兼优。
精品课件

运料小车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运料小车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步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相应的非存储型动作,不处于 活动状态时则停止执行。
.
9
四、步的概念
3、步的动作
步的动作分为存储型、非存储型两种: 存储型:指那些需要在若干个步中都应为“ON”的动作,
在顺序功能图中,可以根据需要用置位指令S来将置 “ON”,用复位指令R来复位 。 非存储型:指那些只在步处于活动步时才为“ON”的动 作,当步转为非活动步时,动作也被复位,在顺序功能 图中,直接用线圈输出。步与它的非存储型动作“共存 亡” 。
.
6
三、顺序设计法简介
顺序控制:按照生产工艺和时间的顺序,在各个信号的作用下,根据 内部状态和时间的顺序,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执行机构自动地有序的进 行操作,如前述小车运料系统工作过程可表示为图5.2。
初始状态
SB按下 I0.0·I0.2
工序1
Q0.0 前行
SQ2
I0.1 装料 定时8s
工序2
Q0.4 T37
流程图中有分支,系统会根据转换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分支。
图b)中,当I0.0为ON时,功能图由步S1.0转到步S1.1,当I0.1
为ON时,功能图由步S1.0转到步S1.4,I0.0和I0.1不能同时为
1,选择序列的结束称为合并,图中两个分支在步S1.3前合并。
图 c)是选择性分支的一种特殊情况,即某一条分支上没有
T39
定时2s
T40
定时2s
T41
图5.9彩灯显示系统顺序功能图
.
17
图5.10 彩灯系统梯形图程序
//首次扫描位使 能初始步S0.0 //初始步S0.0开始
//按下启动按钮(I0.0)且各彩灯均为OFF时,程序 从步S0.0切换到步S0.1:第一盏灯亮状态

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件

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件

第八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8.1.3 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
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后,在进行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时,一般应按照 以下所述的方法来完成。
(1)熟悉工艺流程 熟悉工艺流程是自控设计的第一步。自控设计人员对工艺流程熟悉
和了解的深度将决定设计的好坏与成败。在此阶段还需收集工艺中有关的 物性参数和重要数据。
而文字资料则是对设计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表81被测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首位字母后继字母被测变量修饰词读出功能输出功能修饰词a分析报警b喷嘴火焰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c电导率控制d密度差e电压电动势检测元件f流量比分数g供选用视镜观察h手动高i电流指示j功率扫描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自动手动操作器k时间时间程序变化速率l物位指示灯低m水分或湿度瞬动中中间n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oo供选用节流孔p压力真空连接或测试点q数量积算累计r核辐射记录s速度频率安全开关联锁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t温度传送变送u多变量多功能多功能多功能v振动机械监视阀风门百叶窗w重量或力套管x未分类x轴未分类未分类未分类y供选用y轴继动器继电器计算器转换器z位置尺寸z轴驱动器执行元件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对于表81中所涉及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第八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8.1.1 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设计步骤
1.基本任务与设计宗旨 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依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以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为设计宗旨,对生产 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及火焰、位置、 速度等各类质量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反馈控制、顺序控制、程 序控制、人工遥控及安全保护(如自动信号报警与联锁保护系 统等)等方面的设计,并进行与之配套的相关内容(如控制室、 配电、气源,以及水、蒸汽、原料、成品计量等)的辅助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结合工艺特点 进行精心设计。一切设计既要注意厂情,又要符合国情,严格 以科学的态度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在此基础上建树设计 项目的特色。总之,工程设计的宗旨应切合实际、技术上先进、 系统安全可靠、经济投入/效益比要小。

《控制方案的设计》课件

《控制方案的设计》课件
《控制方案的设计》PPT 课件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介绍控制方案的设计。控制方案是指控制系统中采取 的具体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措施。
什么是控制方案?
控制方案是指控制系统中采取的具体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措施。
控制方案设计的步骤
分析控制对象的特性
了解控制对象的特性,为控制方案设计提供 基础。
设计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气动执行器
使用气动驱动的执行器,适用于轻负载和高速运动的控制需求。
实验验证
1 通过实验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进行实际的实验,检查控制方案的性能和可靠性。
2 记录控制器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
记录控制器的输出以及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以进一步分析和优化控制方案。
总结
控制方案设计是控制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设 计方法。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取决于控制方案的设计质量。
4 先进性原则
选择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5 经济性原则
控制方案应尽可能经济高效。
控制算法的设计方法
经典控制方法
使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适 用于许多控制应用。
现代控制方法
采用模型预测、自适应控制 等现代化算法提高控制性能。
智能控制方法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 网络和模糊逻辑,实现智能 化控制。
控制器的选择
设计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
确定控制目标和要求
明确控制的目标和要求,为方案设计提供指 导。
设计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
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来实现控制 目标。
控制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控制方案应具有实际可 行性。
2 简洁性原则
控制方案应简洁明了, 避免复杂性。

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 由此可见,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 性能指标,通常由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两部分组 成。
三、系统的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
(1)稳态性能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来说,在时域中稳态响
应的性能指标是稳态误差,它等于系统在典型信号 作用下,时间t趋向于无穷大时的稳态输出与参考 输入整定的希望输出之差。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在不同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 的系统响应的稳态误差就是:
• (2). 参量模型 • 当数学模型是采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时,
称为参量模型。参量模型按其讨论域可分 为时域模型、复数域模型和频域模型。 •
三、 数学模型的建立
建立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有: 分析法和实验法
分析法特点:方程复杂,难解算
实验法关键:测试方法和测试信号的选 择;常用测试方法有:时域法、频率 法和统计法;常用的测试信号:单位 阶跃信号
4.按系统输出的变化规律分类 (2)程序控制系统 特点: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按预定程
序变化 这类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但它是一个已知的
时间函数,或按预定的规律变化。比如金属热处理的 温度控制装置、数控机床的数控程序加工,就是这类 系统的例子。
4.按系统输出的变化规律分类 (3) 随动控制系统
(Qi Qo )dt Adh
三、 数学模型的建立
• Q变、i量Q,、o得h出都只是有时间Qi和的h变为量变,量因的而关还系需式消。去考中虑间到
变化量很微小,可以近似认为Qo与h成正比,与
阀门2的阻力系数Rs成反比,即
h
Qo
和上式合并,可得:
Rs
h (Qi Rs )dt Adh
三、 数学模型的建立
随机系统、集中参数系统与分布参数系统、时变 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ppt 186页)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ppt 186页)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卢伯卿在京参加“财经年会”表示,引入现代化的法人制度结构是企业管理 精细化的重要方面。“法人治理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科学、集体、民主治理,也就是需要有一定 的制约,是建立在一种制度体系上来约束。”
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内控指数研究研讨会在深举行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研讨会举行,该课题研究结果和中国上
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将于明年6月前发布 财政部2010年重点科研课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研讨会8日
在深圳举行。从研讨会上获悉,作为贯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举措之一, 财政部立项的重点科研课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旨在通过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定量化评价的方式,为下一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 制体系提供指导。据悉,该课题研究结果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将 于明年6月前正式发布。 该课题主持人之一、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公司董事长胡为民介绍, 自今年4月份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 实务界和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研究力度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还缺乏 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定量化标准,目前正在开展的此项上市公司内 部控制指数研究则将填补这一空白。据悉,作为国内第一家注册的以内部控 制和风险管理为主业的专业公司,深圳迪博已连续三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内 部控制白皮书,其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内部控制水平成正比关 系。 该课题组协调人、财政部会计司注册会计处处长王宏介绍说,上市公司内部 控制指数集定性与定量指标于一体,对于揭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水平将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可以帮助上市公司管 理层分析、研究、评价风险管理和内控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加 以改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与内部控制能力。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 关者,内部控制指数可以作为他们的投资决策参考。对于相关监管部门,这 一指数也将有借鉴意义。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示范教学课件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示范教学课件

06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频域分析方法在控制 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理 解和设计能力。
学会利用频域法分析系统 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 性。
实验设备与器材
计算机(配备MATLAB软 件)
控制系统实验箱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数据采集卡
实验步骤与操作
进行频域分析,计算系统 的频率响应。
频域设计与时域设计的关系
01
时域设计和频域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描述系统的性能。
02
时域设计关注系统在时间域中的动态行为,而频域设计关注系统在频率域中的 性能表现。
03
在实际设计中,时域设计和频域设计常常是相互补充的。时域设计方法可以提 供关于系统动态特性的直观理解,而频域设计方法可以提供关于系统稳定性和 性能的全面描述。
分析方法
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以及它们的实部和 虚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重要性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不稳定的系 统无法正常工作。
性能指标分析
01 定义
性能指标是用来评估控制系统性能好坏的一系列 参数。
02 分析方法
通过频率响应函数计算出系统的相角裕度、幅值 裕度和穿越频率等性能指标,以评估系统的动态 性能和稳态性能。
02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如增益和极点位置,可以改 善系统的性能。
闭环系统的频域设计
闭环系统的频域设计主要关注闭环系统的频率响 应,以实现特定的性能指标。
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闭环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分 布,以及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调整闭环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可以优化 系统的性能,如提高稳定性和减小超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041.72.0024.02020
.
2
5.1控制系统概述
5.1.1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系统:是为了形成某种特殊功能而装配起来的 一组物理元件。我们所研究的“系统”就是有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构成,而且有 一定的目的或一定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整体。一 般的机电系统是机械和电的组合系统。
x(t)
f
17.041.72.0024.02020
.
9
由弹簧、质量块和阻尼器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
F
ma
m
d2x dt2
FFFuFk
阻尼器的粘性摩擦力(与速度成正比):
Fu
f
dx dt
弹簧力:
f :阻尼器粘性摩擦系数
Fk kx
外力F与位移 y的运动方程:
d2x dx
m f kxF
dt2
17.041.72.0024.02020
17.041.72.0024.02020
.
14
由以上分析可知,状态空间表达式具有以 下特点:
(1) 状态空间表达式是一种对系统的完全描 述,其核心是状态方程;
(2)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不是惟一的;
(3) 不同形式状态空间表达式可相互转化。
17.041.72.0024.02020
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一 阶微分方程组或一阶差分方程组;
输出方程:描述系统输出变量与系统状态变量和输入变 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
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组合。
17.041.72.0024.02020
.
11
二、状态空间表达式 通常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可表示为下列紧凑的形式:
古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一种控制理论,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建立在某种近似的或试探 的基础上的。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上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状态方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 设计是比较精确的。
智能控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理论,它包 括最优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等。
连续控制系统
离散(数字)控制系统
三、按系统构成分类
开环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闭环系统
半闭环系统
四、按控制元件特性分类
线性控制系统
17.041.72.0024非.0202线0 性控制系统
.
4
5.1.3控制系统的几种实现方式
(1)系统分析问题:当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时, 求出系统的输出,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 关问题。
17.041.72.0024.02020
.
5
5.1.4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1、目的分析。首先对系统的目的或任务进行 定量分析,即将系统的目的、任务直接地或 间接地变换成定量关系。
2、系统分析。
(1)建立系统框图。将系统进行分解后,考虑 到各个部分之间的输入、输出联系,即可利用框 图方法来表达系统。
式中:
17.041.72.0024.02020
.
12
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线性系统状态 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
17.041.72.0024.02020
.
13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当线性系统的参数恒定 时,可得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A 称为系统的状态矩阵; B 称为控制矩阵 ( 或输入矩阵 ) ; C 称为输出矩阵; D 称为前馈矩阵。
(2)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3、系统最佳化。
4、系统仿真。
17.041.72.0024.02020
.
6
5.2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有 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对系统进行仿真处理, 首先应当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才可以 对系统进行模拟。
数学模型是描述元素之间、子系统之间、层 次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数学表达式。它是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即 通过决定系统特征的物理学定律,如机械、 电气、热力、液压、气动等方面的基本定律 而写成的。
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技术
知识点: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概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响应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 微机控制装置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17.041.72.0024.02020
.
1
本章导读
就控制理论的发展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 段,即古典控制理论阶段、现代控制理论阶段和智 能控制理论阶段。
(2)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写出在运动过程中的 各个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
(3)消除所列各微分方程的中间变量。
(4)整理所得微分方程。
17.041.72.0024.02020
.
8
[例5-1]如图所示为一具有质量、弹簧、阻尼器 的机械位移系统。试列写质量在外力作用下, 位移的运动方程。
F(t)
K
m
(2)最优控制问题:当系统已定时,确定输入, 且所确定的输入应使得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 要求。
(3)最优设计问题:当输入已知时,确定系统, 且所确定的系统应使得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 要求。
(4)滤波与预测问题:当输出已知时,确定系统, 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
(5)系统识别与系统辨识问题:当输入与输出均 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 学模型。
17.041.72.0024.02020
.
7
5.2.1输入-输出模型
对于输入-输出的数学模型,常用微分方程来 描述该系统在时域中的动态特性。列写微分方程的 目的在于确定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输入量或扰动输 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系统是由各种元件组成的, 因此列写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系统或各元件的输入量、输出量。
控制:按照给定的目标,依靠调节能量输入, 改变系统行为或性能的方法学。
控制系统:某些在物理上受可调节能量输入控
制的一类系统。
17.041.72.0024.02020
.
3
5.1.2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按输入量的特征分类
恒值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二、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dt
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
10
5.2.2状态模型
一、状态模型的基本概念。
状态:表征系统运动的信息和行为;
状态变量: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 量;
状态向量:描述系统状态的n个状态变量组成的n维状态 向量;
状态空间:以n个状态变量作为坐标轴所组成的n维空间;
状态轨线:系统状态向量在状态空间中随时间变化的轨 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