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措施
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五篇)

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劳动环境,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职业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减少有害员工健康的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五条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六条公司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业安全卫生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人事、车队主管组成。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主要负责人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综合部负责对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九条车队主管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十条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责:(一)制定职业卫生对策与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____府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二)督查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三)制定职业卫生奖惩事宜。
第十一条相关人员职责(一)主要负责人1、全面领导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应负有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职责。
1mz十二3、定期召开职业安全卫生小组会议,听取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问题。
(二)综合部主管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____制定相关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负责____审定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长远规划、年度计划。
矿山职业病管理及职业危害

矿山职业病管理及职业危害矿山职业病是指在矿山作业过程中, 由于矿山特定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和作业条件导致的一类特殊职业病。
由于矿山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有害因素, 劳动者在接触、吸入、摄入这些有害因素后, 有可能引发各种不同的职业病。
因此, 对于矿山职业病的管理和对职业危害的控制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管理措施、防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一) 物理因素1.矿井通风不良: 矿井中的通风不良会导致氧气含量不足, 二氧化碳、氮气含量过高, 从而造成缺氧窒息、中毒等职业病。
2.噪音: 矿山作业中存在着爆破、震动等噪音源,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下会导致聋哑、心血管疾病等职业病。
3.振动:矿山使用的机械装置和工具产生的振动会给工人的身体带来损伤,引发手臂痹、胃肠道疾病等职业病。
(二) 化学因素1.粉尘: 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尤其是煤炭矿山的煤尘、矿石粉尘和岩石粉尘等, 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粉尘中会引发尘肺、结核病、肺癌等职业病。
2.有毒气体: 矿井中会释放出一些有毒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 长时间暴露在这些有毒气体中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硫酸盐肺等职业病。
3.化学药品和毒物:矿井作业中使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和毒物会对劳动者的身体产生危害,如苯、铅、汞等,会引发中毒、血液疾病等职业病。
(三) 生物因素1.生物灾害: 矿山中存在着一些生物灾害, 如蚊虫叮咬引发的疾病、野生动物的袭击等, 会导致工人受伤和疾病。
(四) 其他因素1.高温环境: 矿山中部分作业区域温度较高,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引发中暑、热衰竭等职业病。
2.辐射:在某些特定的矿山作业中会存在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长时间暴露在这些辐射下会引发射线病等职业病。
二、矿山职业病管理措施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矿山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矿山职业病的发生。
1.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 矿山应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规定和标准, 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文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文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长期或慢性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职业病的危害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病和支气管炎等。
对于这类疾病,关键是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污染。
首先,应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通风良好。
其次,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和呼吸防护器具,确保工人的呼吸系统不受粉尘的侵害。
另外,还需要加强粉尘污染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阻止粉尘扩散的情况。
其次,噪声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为了控制噪声的危害,首先应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噪声产生的源头。
例如,可以采用隔声材料进行隔音处理,或者调整机器设备的运转速度,减少噪音产生。
其次,应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保护工人的听力。
另外,还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噪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另一种常见的职业病是振动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机器设备的振动中。
为了控制振动病的危害,首先应采取技术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的设计,减少振动产生。
其次,还可以采用减震措施,如使用减震器、减震垫等,有效地减少振动传导到工人身体的程度。
此外,对于特别娇弱的工人,还应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振动吸收手套、护腰带等,进一步减少振动对工人身体的损伤。
此外,工作环境中的化学品也是职业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
为了控制化学品的危害,首先应对工作场所的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识,明确其危害性质和使用方法。
其次,要加强化学品的储存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应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化学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效地阻止化学品对工人身体的损害。
最后,还应加强化学品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化学品泄漏和事故。
在实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4.27•【字号】黑安监发〔2017〕15号•【施行日期】2017.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黑安监发〔2017〕15号各市(地)、省直管市安全监管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安全监管局:现将《黑龙江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7年4月27日黑龙江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强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7〕28号)及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着力整治各类隐患和问题,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强化职业健康管理,全面提升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保障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整治重点(一)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
一是对存在非煤矿山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安全设施设计未按规定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开工建设,或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合格便投入生产或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严厉查处。
二是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投入生产,或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或暂扣、撤销、吊销、注销仍进行生产,或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生产等非法行为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上限处罚。
三是建立完善线索和案件移交机制,对盗采矿产资源、超层越界开采、以勘探名义实施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非煤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措施

02
工伤认定与赔偿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工伤进行认定和赔偿,包括医疗费用、伤残
津贴、死亡抚恤金等。
03
劳动能力鉴定与赔偿标准
对劳动能力进行鉴定,确定赔偿标准,确保劳动者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
。
05
非煤矿山职业病危害的监管与 控制
政府监管措施
建立职业健康监管体系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要 求,确保对非煤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的有效监管。
由专业医疗机构对疑似职业病进行诊断,并按照 规定报告。
治疗与康复
对确诊的职业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同时开展康 复工作,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3
职业病患者的照顾与管理
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加 强日常管理。
工伤保险与赔偿
01
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明确哪些行业和岗位可以参加工伤保险,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
02
非煤矿山职业病危害
粉尘危害
01
02
03
产生原因
非煤矿山企业在开采、运 输、破碎和筛选等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粉尘。
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 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控制措施
加强粉尘治理,采用湿式 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 尘等措施。
噪声危害
产生原因
非煤矿山企业使用的机械 设备和工具会产生噪声。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为员工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高温预防措施
减少热源
01
减少高温热源的产生,如优化工艺流程、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
。
隔绝热源与作业环境
02
采用隔热材料、设置隔热屏障等措施,将热源与作业环境隔绝
非煤矿山球磨机作业风险辨识:火灾风险、中毒窒息

非煤矿山球磨机作业风险辨识:火灾风险、中毒窒息非煤矿山球磨机作业风险辨识汇总表在非煤矿山球磨机作业过程中,存在多种潜在的风险。
为了帮助操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本文将汇总分析以下九个方面的风险: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粉尘危害、振动危害、触电危险、设备故障、火灾风险、中毒和窒息以及高处坠落。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球磨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导致操作者或附近工作人员遭受机械作用而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情况包括绞伤、挤伤、齿轮或轴承故障等。
为了降低机械伤害的风险,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球磨机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操作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程,并在操作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
2.噪声危害噪声危害是指在球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操作者和附近工作人员可能带来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睡眠影响以及心血管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为了降低噪声危害,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安装消声器、降低球磨机转速等。
同时,操作者应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具,以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3.粉尘危害粉尘危害是指球磨机在处理物料时产生的粉尘对操作者和附近工作人员可能带来的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呼吸困难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职业病。
为了降低粉尘危害,应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如密闭球磨机、安装除尘器等。
同时,操作者应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具,并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4.振动危害振动危害是指球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操作者和附近工作人员可能带来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可能导致手臂损伤、背部疼痛等问题。
为了降低振动危害,应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如改善球磨机支撑结构、优化传动系统等。
同时,操作者应佩戴减振手套等防护用具,并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5. 触电危险触电危险是指球磨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触电风险。
电器故障、电线破损或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为了降低触电危险,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非煤矿山企业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风险程度分析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录 D(规范性附录)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见表D.1~表D.4。
表D.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 实际不可能表D.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表D.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5000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100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1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 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D.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 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60~320 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70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附录 E(规范性附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E.1 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制度范文

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制度范文矿山职业病是指矿山工人在长时间暴露于特定的矿山作业环境中,由于矿石采掘、加工、运输等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危害因素引起的一类职业性健康问题。
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有害物质、机械振动、噪声等。
为了保护矿山工人的身体健康,矿山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申报制度,及时报告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及申报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1.粉尘粉尘是矿山职业病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矿山作业过程中,采掘、破碎、运输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粉尘中的石尘、矽尘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导致矿工患上尘肺症、硅肺症等职业病。
2.放射性物质某些矿石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铀矿、钍矿等,在采矿过程中会释放出放射性尘埃和气体。
长期暴露于这些放射性物质中会引起放射性矿石病、肺癌等职业病。
3.化学有害物质矿山作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如矿石浮选剂、矿石抑制剂、矿石捕收剂等,含有毒性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有害物质中会导致中毒性肝脏病、肺纤维化等职业病。
4.机械振动矿山设备的振动会对工人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从事需要接受机械振动的矿山作业会引起振动性白指、振动性骨关节病等职业病。
5.噪声矿山作业中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如爆炸声、机械震动声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高强度噪声下会导致噪声聋、心血管疾病等职业病。
二、矿山职业病的申报制度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矿山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申报制度。
1.申报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矿山职业病的申报制度是为了及早发现、评估和控制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矿工的安全与健康。
只有及时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及早采取措施,降低矿工患职业病的风险,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申报制度的内容(1)申报部门:矿山企业应明确负责申报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门,一般由安全、环保、人力资源等部门共同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煤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措施
一、非煤矿山职业危害因素来源:
1、粉尘:采掘、运输及提升等各生产过程中均能产生粉尘。
根据不同性质的矿山,粉尘性质不一样。
2、噪声: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破碎等生产过程中均可能存在。
3、振动:产生振动的常用工具有凿岩机、气锤等、砂轮机、抛光机、电锯等、风钻、手摇钻、钻孔机等。
4、高温、高湿: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通风又不畅,就形在成湿热环境。
5、电离辐射:含有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机械,如核子秤运输皮带;井下放射性氡及其子体。
6、化学毒物:井下存在的硫化氢和放炮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根据矿山的性质存在的化学毒物如铅、锌、锰及其化合物等。
7、生物因素: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各种细菌、霉菌和真菌,人体寄生虫等。
8、不良体位。
二、可导致的法定职业病:矽肺、手臂振动病、噪声聋、硫化氢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二硫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三、防护措施:
1、工程防护:1)防尘:通风防尘、湿式作业、喷雾洒水、水封爆破、除尘设备等。
2)防毒通风防毒、洒水防毒。
3)防噪选用低噪设备,设减振垫、隔声装置等。
4)防振控制振动源、减少作业时间。
2、个体防护:按照行业标准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备特殊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噪耳塞、自救器、防振手套等
3、管理措施:1)建立建全职业卫生管管理制度。
2)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3)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
4)落实职业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每年至少一次检测和三年一次现状评价。
5)监督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4、职业健康监护: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之劳动者;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应急救援。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