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之与实 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初赛(高三)

201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初赛(高三)

一、倾听交流听录音,回答问题,每则录音读一遍。

听下面的消息,完成信息判断1~3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为它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

()(1分)2.蜘蛛张网说明当天天气晴朗。

()(1分)3.空气湿度大,水汽多,有利于蜘蛛吐丝。

()(1分)听下面的新闻,完成信息判断4~6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4.紫外线照射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

()(1分)5.压力与从毛囊向皮肤“转移”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成反比例。

()(1分)6.有人因压力过大“一夜白头”之后,就不会再恢复黑发了。

()(1分)听下面的介绍,完成第7题。

7.符合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内容的一项是()A.“散文”名称的由来。

B.“韵文”的特点。

C.“韵文”兴盛时的历史背景。

D.古今文体的不同之处。

听下面保险公司员工的对话,回答第8题。

8.下面理解和分析最不准确的一项是()A.他们在争论谁的公司的支付速度快。

B.女员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女员工在“快”字上做文章,说明自己公司的理赔速度快。

D.二人的争论危机在幽默的氛围中土崩瓦解。

听孙聪与记者的对话,回答第9题。

9.下面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这位记者是在刺探我国的军事机密。

B.引用修辞的运用,让孙聪轻松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C.答非所问,转移话题是孙聪一贯的作风。

D.孙聪的回答风趣幽默,既保守了秘密,又回答了刁钻的提问。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第10题。

10.下面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刚才是北京站。

B.老大娘的姑娘来北京站接站。

C.老大娘坐过了站。

D.车已开了,可是老大娘的女儿没赶上车。

听下面的导游词,回答第11题。

11.下面与导游词介绍的山相符的一项是()A.武夷山B.泰山C.天姥山D.华山听下面的对话,回答第12题。

12.女孩的言外之意是:。

听下面的邀请函,回答第13题。

13.这封邀请函的邀请人是:。

听下面的歌曲,回答第14题。

《韩非子—义于名而利于实》“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阅读理解

《韩非子—义于名而利于实》“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阅读理解

《韩非子—义于名而利于实》“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阅读理解义于名而利于实《韩非子》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

子、父,至亲也,而或谯①或怨,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

夫卖庸②而翻耕者,主人费家③而美食,调布④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

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畴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

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

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

桓公大怒,将伐蔡。

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

”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⑤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

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从,遂灭之。

’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简注】①谯:意同“诮”,责备。

①卖庸:出卖劳动力。

庸,古同“佣”。

①费家:花费家中的用度。

①布:指钱币。

①菁茅:香草名。

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

【阅读指要】韩非子认为做事仅仅利己,就很难将事情做好,即便父子也会离心离德,互相怨恨,如果在客观上实现利人,最终也可达到利己的效果,那么连地处蛮荒的越国也能相处和睦。

对于利益的取得要讲究策略,“行事施予”方可为利,“义于名而利于实”,言利合理,取之有道,可谓一语中的。

【阅读训练】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母怒而诮.之( )(2)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 )(3)怒而出.之( )(4)因.还袭蔡( )2.下面对文中两组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养.之简①调布而求易.钱者①其供养.薄①则越人易.和A.两个“养”意思相同,而两个“易”意思不同。

B.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相同。

【专项汇编】2022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文言文阅读

【专项汇编】2022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8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2022•无锡)阅读回答问题。

ㅤㅤ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ㅤㅤ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

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②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ㅤㅤ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一军尽覆。

ㅤㅤ侯弘文者,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节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①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

②脰:颈,脖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B.恨.不得死所(遗憾)C.次.顺义(编次)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2)下列句中的“之”与“象昇击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何陋之.有C.已而之.细柳军D.益慕圣贤之.道(3)翻译下列句子。

①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4)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实词(共1小题)2.(2022•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

专题08 陋室铭(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8 陋室铭(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8 陋室铭(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

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

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如东方对西方、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

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

比如,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

说到底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

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

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人物精微,难知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人物精微,难知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人物精微,难知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难,固难知之难也。

是以众人之察不能尽备。

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

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假象①,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

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

是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谬。

故其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②。

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

夫名非实,用之不效。

故曰:名犹口进,而实从事退。

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

此草创之常失也。

故必待居止,然后识之。

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然后乃能知贤否。

此又已试,非始相也。

所以知质,未足以知其略。

且天下之人,不可得皆与游处。

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

或未至而悬欲,或已至而易顾,或穷约而力行,或得志而从欲。

此又居止之所失也。

由是论之,能两得其要,是难知之难。

(选自《人物志·效难》,有删改) 材料二: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③之赵,赵以为守相④。

秦下甲而攻赵。

司空马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③,习秦事。

今大王使臣守小官,习赵事。

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

赵孰与秦大?”曰:“不如。

”“民孰与之众?”曰:“不如。

”“金钱粟孰与之富?”曰:“弗如。

”“国孰与之治?”曰:“不如。

”“相孰与之贤?”曰:“不如。

”“将孰与之武?”曰:“不如。

”“律令孰与之明?”曰:“不如。

”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

”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

”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

内恶.赵之守,外忍诸侯之救,秦必受之。

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国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臣请为大王约从。

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唐太宗精选天下文学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唐太宗精选天下文学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唐太宗精选天下文学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①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欧阳询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

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

”上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

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十二月己巳,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

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

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帝王。

文中指唐太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B.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C.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D.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指经、史、子、集四部,后世亦称为四库。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21--明清小说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21--明清小说
98 武侯弹琴退仲达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 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yì)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 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 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 来。孔明传令,教“将旌( jīnɡ)旗(qí)尽皆隐匿(nì);诸军各 守城铺,如有妄(wànɡ)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 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 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ɡ),戴 纶(ɡuān)巾,引二小童携(xié)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 栏而坐,焚香操琴。
【阅读训练】
1、在文中的横线处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直线”画出这段话中洪教头气势汹汹的具体表现;
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林冲武艺高强的具体表现。从中
可以看出林冲是个
的人;洪教头是个

人。
3、结尾洪教头满面羞惭,你猜洪教头会怎么想?
4、模仿课文写法,描写一个你来我往的游戏或比赛片断。
第四关:学以致用
76 春 77 夏 78 秋 79 冬 80 雪
81 弈秋学弈 82 纪昌学射 83 蜀鄙二僧 84 师旷论学 85 教学相长
86 歧路亡羊 91施则奢,俭则吝 87 破釜沉舟 92人在少年 88 惊弓之鸟 93古之学者 89 塞翁失马 94人生小幼 90扁鹊见蔡桓公 95名之与实
96游大明湖 97 98 99 100
学过文言文目录:
1、放风筝 2、芦花 3、乡村 4、荷 5、菊
6、雨 7、雪 8、日月星 9、日时
10、猫捕鱼 11、龟兔竞走 12、五官争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艺周厚,那名 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而想在世 上传好的名,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了。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就是体道合德,享 受鬼神的福祜,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 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 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 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 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 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阅读训练】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 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 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 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 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 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 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 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 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 ,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 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 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深厚;忠厚。面容,容貌;外表)
2.A(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B.连词,表不相容选 择关系,就是;C.语气副词,才,就;D.连词,转折关系, 却)
3.C(让,辞让,谦让)
4.见译文。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追求好的名声,本无可非议。问 题在于,求名的人应在自身的品德修养上下工夫,做到名副 其实,而不应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窃取名声。如今,中国“ 名人”满天飞,有人求助于金钱,有人求助于吹捧……如此 虚名,求之何用?(言之成理即可)
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 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shū)丽, 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 者,犹貌甚恶而责妍(yán)影于镜也。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 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 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shèn) 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干(gān)浮华之虚 构,非所以得名也。
——《颜氏家训》节选之五
【注释】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 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 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 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 ,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