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_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知识点】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2、文中的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4、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6、课文中三个小节的结尾两行内容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字词:双桨、波浪、海面、美丽、白塔、四周环绕、飘荡、凉爽、红领巾、歌唱、轻轻飘荡、尽情欢乐、幸福、飘荡、凉爽句子: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练习题】一、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画去1、波(bō、pō)浪2、倒映(yǐnɡ、yìnɡ)3、我们(mēn、men)4、环绕(rà、rǎo)二、查字典,写出下列每组的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倒映:倒影:飘荡:飘扬:三、用直线恰当地连接上下两行的词语幸福的白塔美丽的生活轻轻地风飘凉爽的荡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教学目标1.了解《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及含义。
2.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理解其含义。
4.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欢乐的集体活动中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1. 热身首先在上课前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频,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拍手、跟随音乐舞动身体,以此来进行热身。
2. 学习歌曲1.首先,老师向学生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及其背后的意义。
如果需要的话,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环保和爱护自然的图片,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
2.然后,老师播放歌曲给学生听,并对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进行讲解。
3.让学生通过多次听歌和跟唱的方式熟悉歌曲,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演唱方法。
3. 感受声音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听音乐的练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听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的特点,例如:•描述旋律的起伏、高低和变化;•描述歌曲中所使用的乐器和声音的特色;•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 集体活动最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荡秋千活动,让学生体验歌曲所传达的快乐和集体协作的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与歌曲主题相关的话题,例如:•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保行动?三、课后作业1.学生自己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内涵及其对自己的启示;2.学生可以画一些自然环保的图画,贴在教室上,提醒大家爱护环境。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演唱方法;•评价学生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提升;•通过荡秋千活动观察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五、教学扩展1.可以通过电影、音乐或读物扩大环保问题的教学范围;2.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行动,例如清理垃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小学语文的学习相当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语文课文,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上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学会查“无字词典”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聪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聪聪像背书似的说。
爸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起来。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3.古诗两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远远望去,那棵大树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寺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3.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生字词卡片3.课文插图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船上欣赏美景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自主认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美景?三、欣赏课文插图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四、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学生交流答案,教师讲解修辞手法的意义。
1.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作业: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七、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同时,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在理解课文修辞手法方面,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修辞手法的意义。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策略上加以改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通用17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篇1Ⅰ、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Ⅱ、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四周…………" "我们…………"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案名称:《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趣导入: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提问:“你们听到这首歌时,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听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三、理解课文1. 逐句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这里“荡起双桨”形象地描绘了划船的动作,而“推开波浪”则表现了小船在水面上前进的情景。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朗读训练1.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练习: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诗歌中的不同角色,如划船的孩子、唱歌的小鸟等。
五、拓展延伸1.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场景。
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户外活动。
六、课堂小结1. 总结课文: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像诗歌中那样,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七、布置作业1. 朗读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
2. 绘画作业:完成绘画创作,下节课带来展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教学内容: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
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习目标: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浪、映、轻、凉”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1 让我们荡起双桨》示范课教案_17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写少先队员泛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先队员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三节,语言通俗易懂,活泼流畅,亲切感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叠句的使用时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这首儿童歌曲的内容都很熟悉,教学时可从儿童的现实入手。
启发学生回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唤起学生与诗中少先队员相似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质疑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分享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让我们荡起双桨》,想听吗?2、看视频3、简介乔羽。
4、教师: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这如此美好的季节里,让咱们现在就前往北海公园吧,简介北海公园。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教师:可是北京很远,别急,先让咱们来到第一站。
2、第一站:生字(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自由识记生字,你认为哪些生字最容易写错。
(指导书写“桨”)(3)找方法识记并描红。
(注意书写姿势要端正,做到“三个一”)3、第二站:词语(1)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2)提出易读错的词语。
4、第三站:课文一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难读处多读几遍。
(2)标出诗歌节数,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了解诗歌大意。
二读要求:(1)指名逐节读文,其他同学评价,教师适当补充。
(2)边听边思考并分组讨论:诗歌中“红领巾”指的是谁?“太阳”指谁?这首诗歌表现了少先队员什么样的心情?三读要求:(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感激 满足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思考:1,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祖国、人民、共产党、老一辈、父母
?
•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两句话重复出现了?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歌词 强调
整首诗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荡( ) 浆( ) 推( ) 浪( ) 汤( ) 桨( ) 堆( ) 狼( )
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 近: • 环绕——围绕 愉快——高兴 • 尽情——尽兴 伙伴——同伴 • 凉爽——凉快 • 反: • 美丽——难看 凉爽——闷热 • 愉快——痛苦 幸福——悲惨 • 尽情——扫兴
为什么?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幸福 快乐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思考:1.红领巾指的是哪些人? 2.太阳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阳光除了洒在海面上
还洒在了哪里? 3.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4.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
大家好
让我们荡起双桨
Page 2
桨
塔
周
环
墙
轻
洒
悄
愉
排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在北京故宫西北侧,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 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请同学上黑板听写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欢乐 愉快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思考:1.为什么说小船儿推开呢,它又没有手? 2.为什么海面能够倒映出白塔? 3.请你形容一下“环绕”是什么意思? 4.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说明了什么?还在不在划动船桨?
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节诗中写了公园里的哪些景物?
白塔 ,绿树,红墙1.复源自生字桨塔周
环
墙
轻
洒
悄
愉
排
• 请同学上黑板听写
2.复习词语
推开 波浪 倒映 环绕 飘荡
• 加偏旁组词
( )(
)
(
)
主
( )(
)
(
)
•
( )(
)
(
)
肖
( )(
)
(
)
() 良
()
() 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