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高考现代文阅读常常从内容、结构、感情、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仅就谋篇布局(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进行相关探究和归纳。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1、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二、注意提问的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揣摩高考试题,不断加深印象,逐步使答题趋于规范。
(一)、2008四川卷《我爱水》17题(8分)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二)、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17题(6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高考作文讲解之谋篇布局篇

高考作文讲解之谋篇布局篇高考导航古人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
”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
高考《考试说明》基础等级要求作文“结构完整”,发展等级中,明确提出了“构思新巧”的目标,对作文的谋篇布局提出了“新颖、精致、巧妙”的具体要求。
例题解析一、基础等级——结构完整、符合文体(一)结构完整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
结构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开有序。
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前后照应,上下连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
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即高考作文段落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
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的。
要做到结构完整,注意以下三点:1.构筑文章“主线”,展现思想考场作文结构“主线”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
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有条理。
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作文一目了然,透彻见底。
写作时通过主线,能条理清晰地展示文章的思想,例如写人记叙文中,以人物的思想转变为线索,而且一以贯之,环环相扣,用它串起文中景物描写、事件记叙等所有材料,使全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安排恰当结构,梳理文脉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说胸中先要有构图,方能运斤挥斧,正式开工。
一篇好的高考作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往往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
好文章的结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分总式结构分总式结构的变式是“总分总”式,就是在文章的开篇先总写一笔,这样起到首尾照应的效果。
2023届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叙述视角与谋篇布局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叙述视角与谋篇布局◆(一)记叙(叙述)人称(视角)1、第一人称:(1)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2)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
2、第二人称:(1)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2)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3)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1)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灵活自由;(2)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3)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第三人称属于全能视角,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结构安排(布局谋篇)手法: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总领(统摄)全文、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注意:要关注文章要点:标题语、概括语、限示语、对象语、篇章语、主旨语、过渡语、照应语、背景语、文字语。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通常提问方式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是什么?而这些问题的落脚点无非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的身上。
高考丨考场作文谋篇布局,这四招准用得上!

谋篇布局是指对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所做的安排,它对写好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韩延明老师看到了高考生在写作文时存在的谋篇布局问题,总结出高考作文常见的四种布局模式,并结合2022年高考作文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请看——梁启超先生认为,作文之法以布局谋篇为首,字句末节在次。
如果不把结构安排好,必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因此,研究谋篇布局,是高考作文制胜的前提。
然而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写作时随心所欲、不讲章法,文章结构存在头重脚轻、不讲详略、主次颠倒等问题,既影响文章整体的协调,又影响主题的表达。
文章的谋篇布局主要包括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层次与篇章等。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含义生发联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悟。
本文举例谈谈高考作文常见的四种布局模式。
“引论—本论—结论”式。
引论即“提出问题”,是指在文章开头化用题目中的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突出要旨,做到中心明确、有的放矢。
这一部分主要让读者明白“是什么”。
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指在作文中间部分围绕论点展开分析。
这一部分是作文主体,主要论述“为什么”。
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有力;要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联系实际发散思维,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不能就事论事、蜻蜓点水,使文章苍白无力。
结论即“解决问题”,是指在作文结尾部分或得出综合性结论,或提出前瞻性希望,或者指明奋斗的方向等。
这一部分主要表述“怎么办”,既可以照应开头、首尾相联系,使作文结构完整;又可以重申论点、突出主题,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例如,写作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手、妙手、俗手”的深层含义,从三者的辩证关系入手,确定文章的立意角度;在精准立意的前提下,精心安排行文结构,对所持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以突出中心,启迪他人。
满分作文《成功之道,在于妙对“三手”》以青年向作家林清玄请教如何写作开篇,引出话题,是为引论。
分析现代文阅读谋篇布局

❖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 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 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 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 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 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 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 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 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 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 真是可恶而又可怜!而千万条细柳,时时借了春风 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亲吻。杨柳也有 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 了它高而不忘本。(三)
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
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
下不可。(一)
❖ ①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②剪一根
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 棵大杨柳树。③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 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 且生得非常强健和美丽。④牡丹花要吃猪肚肠, 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 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 的。⑤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⑥越要吃得 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⑦吃得很多 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⑧ 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 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缘故。⑨杨 柳不要吃人家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 被人看做“贱”的。(二)
【答题模式】 1、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符合
人们的认识规律; 2、前后照应,使得文章首尾勾连,结构圆合,
浑然一体; 3、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
辑性;
答题模式:
PPT《布局谋篇》中考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系列指导

布局谋篇的方法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是指在布局谋篇时,选择一个和中心
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 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运用此法,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 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 度思维,才能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 写到哪算哪,思路缺乏条理性。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三段式,还有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 交错,在某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去,破 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 适度性。
4. 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 句篇》
中考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系列指导
布局谋篇是指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 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 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 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 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怎样布局谋篇
①.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 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2.片段组合构思法: 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
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人物、事件或景 物的片段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法。
2.片段组合构思法: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
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 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3.悬念设置构思法: 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
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 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 的构思方法。
4.纵横对比法: 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
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

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第一篇: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题型描述】高考散文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是指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此类题型的作用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等。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就会发现命题者对《考试大纲》中“分析文章结构”这一考点似乎格外青睐,许多试卷都涉及到了对这一考点的考查。
【提问模式】这个类型的试题,其提问方式通常是:1.本文章开头(或结尾)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2.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简要分析。
3.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简析《×××》谋篇布局的技巧,300字左右。
5.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理解文章的思路。
【实证分析】下面举例简析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以期让同学们在解题时既能“入乎其内”,从内部对语段结构进行条分缕析,又能“出乎其外”,从而突破“分析文章结构”这个考点。
一、整体上的谋篇布局【命题热点】文章的结构布局,大体可分为纵式和横式。
比如叙事散文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这便是一种纵式结构。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是一种纵式结构,表现为认识的不断深化;如果某篇散文是按照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来行文,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称之为横式结构。
另外,还有以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段落之间呈现出因果、正反、主次、类比、叙议等结构关系。
【典例传真】例1.这篇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相关语段】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专项:布局谋篇之先抑后扬写作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专项:布局谋篇之先抑后扬写作法【明确方法】先抑后扬通过前后的反差,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什么是先抑后扬?答:先抑后扬是指先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的写作技法。
【增分技巧】技巧一:“刻画人物”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写作法,非常适合用来写人。
我们对人物最初的印象也许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是这个人给我们给我们的感觉是惧怕的、厌恶的,但随着与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也许会发现她身上可爱的另一面。
而这个“可爱”才是她最本质的形象。
相关范文:我的“凶悍”姐姐我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不怕一脸严肃的爸爸,不怕爱唠叨的妈妈,也不怕严厉的班主任老师。
可是,一见到我姐,我这只“孙猴子”,就像见到“如来佛”一样,立即安静下来。
我害怕姐姐,因为她很“凶悍”。
平时,只要她杏眼一瞪,眉毛一竖,我顿时就会紧张起来,连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的。
所以,当爸爸妈妈搞不定我的时候,就会把我的“克星”-姐姐搬出来。
“戴岩枫!爸妈这么疼爱你,你竟然还惹爸妈生气,真是的……”她的嘴巴就像一把机关枪似的,“突突突”地喷出一大段一大段的话语,我想反驳,可她却不给我任何机会,于是我只好向她求饶:“姐,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可姐姐还不依不饶,非要让我向爸爸妈妈道歉,才肯罢休。
不仅如此,她房间里的东西,连摸都不让我摸。
如果一不小心把她的东西弄坏了,那她一定会火山爆发般地把我骂个狗血淋头:“谁让你动我的东西的?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坏了她的钢笔,她知道后不依不饶,一定要我赔她一支一模一样的钢笔。
最后我只好把自己的零花钱都赔给了她,她才不跟我计较了。
我一直都很不喜欢她,直到那一次爸爸生病,我才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我上二年级时,爸爸因胃病住院了,妈妈在医院照顾爸爸,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姐姐。
早上,原本喜欢睡懒觉的她,却早早地起了床,先是把我喊起来,然后为我准备好牙膏牙刷,等我洗漱完毕,再送我上学;放学回来后,她还会给我做晚饭,辅导我写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常从内容、结构、感情、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仅就谋篇布局(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进行相关探究和归纳。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
1、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二、注意提问的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
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
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
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揣摩高考试题,不断加深印象,逐步使答题趋于规范。
(一)、2008四川卷《我爱水》17题(8分)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二)、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17题(6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敬意,照应标题。
(三)、2008湖北卷《雾》19题(6分)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景的幻想之中。
(四)、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文章。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
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
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都如些。
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
③前后呼应。
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响应之态。
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
前面
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五、针对答题情况的温馨提示:
1、不要轻易与主旨情感(中心句)分离。
2、不要乱凑概念术语,而应真正地理解到位,并且能展开具体的表述。
2008年其他地方的试题,考查到结构上的作用的:
1、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回应了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呼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2、全国卷二《马樱花》16题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的“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为马樱花的出现作反衬;为对比马樱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生活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能突出地表现作者对生活在新时代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马樱花的热爱赞美。
3、福建卷《吟风》11题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谱写了一盆银杏?(3分)
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4、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18题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句子“它来的是那么神速,将我的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回答问题。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使用“惊醒了”一词,好在哪里?(2分)这句话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惊醒了”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5、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