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玮--弟子规--亲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

2024年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

2024年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国学弟子规》中的“亲仁”章节。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亲情、友情和仁爱的内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和睦相处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亲仁”的概念和内涵,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使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重要性。

3. 通过学习“亲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亲仁”的内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弟子规》读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亲情、友情和仁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亲仁”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亲仁”章节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亲仁”思想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亲仁”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亲仁”思想,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国学弟子规》——亲仁2. 主要内容:亲情: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友情: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仁爱: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谈谈你对“亲仁”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如何践行“亲仁”思想。

2. 答案:“亲仁”是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种品质。

例如:在家庭中,帮助父母做家务,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学校中,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理解“亲仁”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亲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品出课文的韵味。

2 学生能结合译解与故事正确把握韵文的含义,知仁懂仁爱仁做仁。

3 学习课文感受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熟读成诵,感受仁爱的魅力。

2 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亲仁” 1 播放课件(1)青海玉树受灾后,解放军战士抢救人员的惊险画面。

(2)胡锦涛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新家园会有的,新教室会有的。

”2 师导:一次次的大灾把我们伟大祖国亿万人民的心拧在一起,哪里有难,哪里就有解放军的身影,就有党的温暖,从一张张感人的画面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忘我工作,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这就是一种无私的大爱,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仁的具体表现。

(二)知音入韵,熟读成诵 1 读书的要求有哪些?你能做得到吗?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2 师吟诵(配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3 师带读,请小朋友试行打节奏跟读。

4 课件出示锦囊妙计,按要求朗读。

(1)跟着节奏读韵文(2)轻拍桌子读韵文(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韵文(三)品析韵文,感受“亲仁” 1 小朋友们听了的朗读能力不错,通过反复诵读,你能读出全文围绕着哪个词来写的?(仁)2引导学生观察“仁”字,并用自己的话解“仁”。

(单人旁表示我,二表示他,我为他人,他人为我或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3 师说《孔子和阳虎》的故事说一说(1)、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对孔子和阳虎这两个古人有什么看法?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产品经理大会网络营销大会交互体验大会(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哪个人的行为你看不惯?(3)、孔子是仁者吗?你能用韵文中的哪句话来赞美他?同学们齐读:言不讳,色不媚。

4 再读韵文,说说韵文的意思。

课件播放:同样都是人,品行却是良莠不齐的。

五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五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五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五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

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弟子规》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意义,从而引出《弟子规》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

3. 章节讲解:(1)总序:阐述《弟子规》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2)入则孝: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和方法。

(3)出则悌:介绍尊敬师长的意义和做法。

(4)谨:强调自律、严谨行事的重要性。

(5)信:讲述诚信做人的原则。

(6)泛爱众:倡导关爱他人,弘扬博爱精神。

(7)亲仁:强调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演练,提高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完整版学习2. 板书内容:(1)总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入则孝: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3)出则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4)谨:自律严谨,言行一致。

(5)信: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6)泛爱众:关爱他人,弘扬博爱。

(7)亲仁: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努力学习,提升素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例子。

(3)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情景,并阐述其意义。

2. 答案:(2)答案示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诚实守信等。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目标: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弟子规》歌曲,引入所背内容,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快速抢答:(课件出示,说出相对应的语句)(1)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2)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3)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4)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5)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6)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7)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每一句讲述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的道德和规范,是一本教育孩子如何遵纪守法、规范做人的经典启蒙读物。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一“仁”的含义亲:亲近,深入,贴近仁二、课文讲解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这样的希求。

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

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

怎么说?孟子他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

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

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

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

我们看第三十一条:【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

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

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

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

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

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

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

这里讲到:【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

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

有关弟子规教案三篇

有关弟子规教案三篇

有关弟子规教案三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教案篇1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二、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视频。

三、活动过程1.教师给幼儿讲述“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规》总序内容。

2.教师出示本段内容的大范例,逐字讲解《弟子规》总序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时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本领了。

”的道理。

4.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10,感受经典美文的韵律感。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附故事:故事一:明明刚从学校回到家就要出去玩,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呢?”明明说:“明天是周末,明天再写吧。

”妈妈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明明开始写作业。

故事二:小慧买了很多书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开始发愁,哥哥告诉小慧:“先制定一个计划,先看哪一本、再看哪一本。

”小慧听了非常高兴,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开始做计划。

故事三: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小禾先理解书中的'内容,孝孝很佩服,孝孝问小禾:“小禾,你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啊?为什么每次你都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啊?”小禾说:“我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慢慢的也就理解书中的内容了。

弟子规《亲仁》教案

弟子规《亲仁》教案

弟子规《亲仁》教案弟子规》亲仁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点:1、结合生活实际,落实关键。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3、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内容:弟子规》亲仁同是人类,品行不同。

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真正的仁者却很稀少。

仁者的品德高尚,让人们敬畏。

他们说话不掩饰真相,也不迎合他人。

亲近仁者,无限好处。

不亲仁者,必定害人。

小人进退失据,会带来百事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同是人,品行不同。

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真正的仁者却很稀少。

仁者的品德高尚,让人们敬畏。

他们说话不掩饰真相,也不迎合他人。

一、复导入:1、复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弟子规》中的“亲仁”,学会如何看清圣贤与邪师,如何亲近仁者,升华道德?二、初读内容,探究交流。

1.出示研究内容。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你们能说说“亲仁”一词的意思吗?2.理解字意。

对于大众,不管贫富贵贱、贤与不肖,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护。

但要能分辨出真正的仁者,才能进一步亲近他并向他研究。

仁者能宽恕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自然赢得大家的敬重。

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瞒事实,也不会向人讨好。

有仁德的人是处处替人着想。

四、故事引读,内化寓德。

1.教师讲述故事。

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和想法。

五、明理导行,常礼举要。

一)何谓“仁”仁字由“二”和“人”组成,意指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相处得很好。

仁者就是好人、善良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请几位同学上白板写下自己的答案。

当我们看到有人把垃圾丢在我们的座位上时,往往会把垃圾再丢到别人的座位上,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垃圾,是别人丢过来的。

但这样做对吗?同是人,应该互相尊重,不应该把自己的不良行为传染给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相对地逐日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小人进 百事坏。”
释义: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人会趁虚来接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思想举止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人生走入错误的方向。
(2)“小人”是指那些人?“百事坏”中坏的是什么?
“小人”指增长我们自私自利与不好习惯的人,百事坏是指世间种种的诱惑围绕,自己若把持不住就有堕落的可能。我们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与智慧,能亲贤良远小人。
有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要选择良师益友,要有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自己的德行还没有相当稳固,对于一些比较没有德行的朋友,我们要敬而远之。
马池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
主备课人:彭玮副备课人:授课班级:年级班
课题
《弟子规》亲仁
教材
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中《弟子规》亲仁
教学
内容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教学
(2)一位「死刑犯」的忏悔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我们一起拍手跟唱《弟子规》 “亲仁”。
四、家庭作业:
背诵《弟子规》 “亲仁”。
教学
反思
备注:《弟子规》的具体划分范围参照《百家讲坛》钱文忠的讲解。
教案标题三号字,正文小四号子,段落1.5倍行距。
二、讲解内容:
1. 理解字意:
“同是人,累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译:同样都是人,品行高低却不一样。同流入俗的人很多,大慈仁的人实在很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译:对于一位真正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畏他。 因为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也不会向人献媚讨好。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 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 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
难点
1. 会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2. 熟能成诵,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亲仁。
板书
设计
《弟子规》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2.多形式朗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
(1)师诵读,学生小声跟读,
(2)师领读,学生跟读。
(3)生练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4)指名读。
(5)师生接力读。
(6)全班同学拍掌有节奏地读句子。
3. 引伸:
(1)何谓“流俗众”
一般人看到别人做了不对的事,虽然心里知道这是错的,但是看久了,就会跟着做,这就是「流俗众」的意思。
例1:很多同学会跟着别人起哄去打架闹事,事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打架,他们往往会说,是某某某叫我去,我就去了。
例2:当我们看到不知名的垃圾丢在我们的座位上时,往往都会再把垃圾丢到别人的座位上,心想,这又不是我的垃圾,也是别人丢过来的,这样做对吗?
思考:是不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就是对的事?(从这可以看出,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要用善恶来分)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教 学 过 程
一、讲解题目:
1. 你们能说说“亲仁”一词的意思吗?
仁:指品德高尚.“亲仁”指亲近有仁德的人。仁字是“二”加上“人”,指在人际间能够相处得很好。
2.请同学想想看,有什么样特质的人才能算是仁者呢?
“仁者”简单的说就是“好人、善良的人”,能爱人,宽恕别人,与人和睦相处;心口合一,不说一些做不到的话,不会随便取悦他人的人;有仁德,处处替人着想。
4. 同学们说说,学了《弟子规》 “亲仁”后,你认为以后应当如何选择朋友?你的标准是怎样的?(小组内先讨论,再发言)
我们如果认识有仁德的人,应更进一步亲近他们或者尊为老师,或者交为好友,在品德、学问及办事方面向他们请教、学习,自然能日日改过迁善,有助于自己品行的提升。
5.听故事,明道理。
(1)孟母三迁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