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盼望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1)融情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融情入事。

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

《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

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RJ六年级语文下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案+反思)

RJ六年级语文下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案+反思)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盼望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1)融情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融情入事。

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

《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

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4)直抒胸臆。

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统编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统编新教材

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教学内容包括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个部分。

交流平台主要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初试身手则是通过写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讨论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二、交流平台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 各组代表发言,全班分享。

三、初试身手1. 教师给出写作主题:“我眼中的自然”。

2.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写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一、导入自然之美二、交流平台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初试身手我眼中的自然四、总结与反思收获与感悟作业设计: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

2. 收集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个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确保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精品教案
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畅谈交流:
➢ 《别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例文讲了“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
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 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继续学习祖 国语言的事。
➢ 借助旁批,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 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 达的。 变化:“我”从开始不爱学习国语、默 书不合格,到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 并逐渐喜欢上国语,最后下决心好好自修国
语。作者先利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我” 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表达变化,借助真实的 内心独白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最后选择最 有代表性、最突出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对国语 课的喜爱和自修国语的决心。
钓 鱼
去,仿佛在和我比谁更悠闲自在。那
条红色的鲤鱼最淘气,总在鱼钩附近
转悠,偶尔还会快乐地吐出几个水泡。
心情不好

鱼塘里的鱼儿也和我作对,硬是不
鱼 咬钩,有时还戏弄我,轻轻地碰一碰鱼
钩就跑了,根本不给我起钓的机会。我
收起渔具,怏怏不乐地回家了。
各显身手
1. 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就心情“好”与 “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欢叫起来迎接主
人回家。
心情不好
走 在
我闷闷不乐地独自走在小巷中,
小 那灰黑的墙壁板着脸,也似乎要训斥
巷 里
我一番;墙角的一只狗“汪汪”地嚎
叫着,仿佛在嘲笑我一样。
心情好

夏天到了,田野上一片葱绿,我
跑 在
像一只从笼中放出来的小兔向前奔跑
田 着。一阵风吹过,花香一个劲儿地往
野 中
初试身手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 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 不同。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8.匆匆
9. 那个星期天
习作
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

)四、互评互改
导语: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作了呢?(板书:互评互改)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出示课件16】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实感。

【出示课件17】
要求:
1.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大方。

2.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部写完后,通读整篇习作,再次检查错字及标点符号。

七、习作例文【出示课件18、19、20】
流年里的父爱
不知从何时起,放学单独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
语文园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三二、选择题2.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一讲、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技法指导】要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一些重点词语来体会。

那我如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呢?1.联系上下文词句的字面义来理解词语意思。

有的词语,前面或后面的句子已经充分地表达了它的意思,我们只要从这个词语的上下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去理解提炼就可以。

如《草原》一课中的“洒脱”一词。

它出现在句子“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中,我们联系下文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就能理解“洒脱”的意思是“不拘束”。

2.联系语境,结合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语意思。

如《窃读记》中的贪婪”一词。

这个词语一般情况下是贬义词,形容非常贪心,但在本文中我们就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贪婪”岀现在“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中,通过本段的阅读我们知道这是形容作者非常急切地读书,从而表现了她非常喜欢看书。

3.近义词替代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直接用近义词来解释,也就是把它的一个近义词放进文句中,看看有没有改变原句的意思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一句中的“腼腆”一词,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它的近义词“害羞”来解释。

4.组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有的词语,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个词语中的每个字去组词,然后通过所组的词语去理解它的含义。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我敬仰我的父亲”一句中的“敬仰”一词,就可以分别用“敬”和“仰”去组成“尊敬”“仰慕”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就可以解释“敬仰”的意思。

【典例分析】童年趣事每个人都有童年,而童年趣事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

而至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枚最闪亮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教案1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三、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四、教具准备:教学PPT五、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走进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要求大家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文章的主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让我们结合本单元课文和以前的语文学习,相互交流:在阅读中,如何分清文章的主次;在写作中,如何把详略安排得当(二)在阅读中,分清文章的主次(PPT)1、我们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课文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

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特点不突出,就略写。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充分告诉我们,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先想好文章的主次,才能安排好详略,这样才会重点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2、《腊八粥》一课也是,把八儿等待粥熬好的过程进行了详写,写得特别具体,而全家人吃粥的部分寥寥几笔略写,可见作者的主要意图不是突出腊八粥多么好吃,而是为了突显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八儿一家温馨和睦的氛围。

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之情。

教师总结:这一课我觉得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再来分辨主次。

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这个单元中的《藏戏》这一课也是有详有略地进行描写的。

其中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作者进行了详写,突出藏戏的特点,然后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动作等都是次要部分,作者就略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盼望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
(1)融情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
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融情入事。

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

《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

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4)直抒胸臆。

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

三、初试身手
1.出示例句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1)指名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什么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2)如果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哪几个词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开心、快乐、感觉高兴得要飞起来一样……)
(3)你现在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去就能看到妈妈给你买回来的心爱的小狗,你的心情一定愉快极了,这时你看路旁的景物会是怎样的?(色彩上是明丽的,情态上是可爱的、活泼的……)
(4)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是不是和自己的心境很相衬?如果让你写,你会怎样写?
2.出示例句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沮丧、伤心、难过……)
3.小结:看了刚才的两个例子,我们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否有了一定的感受了呢?花还是路边的花,鸟还是树上的鸟,但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态,只是因为观景人的心情不同罢了。

“我”看景物,景物就染上了“我”的情感色彩,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习作例文,看看作者何紫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变化表达出来的。

二、阅读习作例文一——《别了,语文课》,讨论: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叙述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陈小允原来讨厌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课,但当他即将移民海外,不再有学习国语的机会时,他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感受到了国语的美好,对故土、对母语的依依不舍,从而下定决心即使到了海外,也要好好自修国语。

2.读完全文,“陈小允”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要好好自修国语。

3.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这种情感的变化的?
(1)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

以前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现在“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以前“不喜欢国语课”,现在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2)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我”对国语课的真实情感。

①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怎样学好语文》,感受到中国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②想起自己再也没有学习国语的机会,心里很难过,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3)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感情。

4.过渡:《别了,语文课》中作者用质朴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生动细致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前后态度的转变、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一个少年儿童即将离开故土的难舍之情,让我们看到了涌动在他心间的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相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事情,一定也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请大家说说:你的印象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让你觉得开心或难过、感动或愤怒、激动或害怕的是什么事情呢?
三、阅读习作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讨论:
1.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两件有趣的事。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说说你对“老阳儿”深刻内涵的理解。

“把老阳儿叠起来”“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老阳儿”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

母亲这种“智慧与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练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因此,更深一层“老阳儿”指的是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智慧,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3.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从母亲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毕大妈夏天把一缸水放在太阳底下煮热,给孩子们洗澡,我体会到了毕大妈是一个温暖而又有智慧的人。

在艰苦的生活里,她们都有一颗慈爱、智慧的心,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快乐。

4.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这
两件事,把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地流露了内心的情感。

四、小结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情感的变化来表达,如,《别了,语文课》一文中,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的前后对比写出“我”对国语课的情感变化。

有时,我们不仅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情中,还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下节课,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教学板书]
交流平台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抒发真情实感
初试身手心情不同感受不同
[教学反思]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说真话抒真情展开的,但一直以来能够做到以“真”动人却是学生们的难点,难就难在说着容易“做”着难。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大家说得都很好,能够顺畅地说出“情”“景”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句子练写也能很快完成,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