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与典型例题
高考语文专题 语言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思路及练习

语言运用之比较句子表达效果一、设题角度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二、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读语段,把握中心;第二步:读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第三步:比较句子,找出不同;第四步:根据规律,答出妙处。
三、答题角度总结1.比较原句和改句在哪些方面有不同:(1)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突出强调了什么。
(2)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3)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4)用词的变化——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5)修辞的变化——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6)语体色彩的变化——分析原句语体的合理之处或原句语体的效果2.注意关注语境需要。
无论侧重什么,选用什么句式,都要注意与整个文段的语义、重点一致,与上下文协调一致。
3答题规则:从①句式(短句),②内容、表达效果,③语体(口语化)等角度作答四、真题演练1.(2020·山东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比较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的真实感,第二人称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的客观性、自由度 。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 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 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2022年高考江浙卷】现代文阅读:《逛》作者:和军校 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 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 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
★★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原句: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 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 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1】原句中的“舞着,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都用“着” 字短语来表示动作的延续,比改句更生动形象,突出了画面的动态美。原句五 个“着”字短语构成排比,句式整产,音韵和谐,读来比改句更节奏明快、朗 朗上口。 【参考答案2】①改句用“正”替代原句“着”,表示仙鹤正在进行的动作, 且都用两个音节的词表达仙鹤的动作;②在音韵上,不及原句排比短句的节奏 感好,也不及原句句尾字音相同朗朗上口,和谐优美;③用词结构单一,不及 原句有参差,更鲜活;④在情感表达上,不及原句能表现“我”的赞叹入迷。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 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 情感。 ③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 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⑥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语言表达连贯性典型题例及解释

• 4.(12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 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 , ; 。 。儿童 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 在一弥补这个缺憾。 •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 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答案:B 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 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 “自由的”密切相连。 方法点拨:注意叙述角度的一致性。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 语句之间才能连贯。
答案:A ⑤为根本,重要的事情先说; 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 逻辑关系,先传统后现代,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法指导:1.利用部分非常明确的不可分拆的组合(如③①), 排除掉干扰项。2.时间上的先后也是排序的重要依据。
• 3. (12粤)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
本段按“摆现象----做结语”的顺序排列。根据中心意思,初步 选定起始句为②, ②与⑤不能衔接,故确定A项。另: ⑥“高 于”与① “也高于”密切相关,可排除B、C。 方法指导:善于把相同内容的句子归纳在一起。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语句表达效果专项指导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语句表达效果专项指导一、语段特点: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
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
文学性强,语言优美,表达往往更为形象生动,有些语段还特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等。
二、提问方式: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设题角度:1、比较型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整体语段分析型如: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读整个语段,快速把握中心意思,以句子为单位,划分语段层次。
尤其要找准语段描述的主要事物(或景物)的角度或特点。
第二步,读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
第三步,比对题目中所改的句子,找出其与原句表达的不同之处。
第四步,根据总结的答题角度,针对原文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处。
(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注意: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写后的句子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温馨提醒】【语段特点】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
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解题技巧详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解题技巧详解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科目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考查部分,而语句表达又是其中的一大重点。
语句表达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语句的连贯性、逻辑性、表达准确性等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本文将详细解析语句表达的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二、解题技巧(一)理解语境,把握整体意思在解答语句表达题时,首先要做的是理解语境,即整个文段或句子的整体意思。
只有把握了整体意思,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每个语句的合适位置或表达方式。
【例子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爱小河的美丽,我爱小河的慷慨,________,我也爱小河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A. 我爱小河的浪花B. 我爱小河的清澈C. 我更爱小河的大方D. 我更爱小河的源远流长解析:在这个例子中,文段以“我爱小河”为开头,列举了小河的不同特点。
在给出的选项中,需要找到一个能与前后文形成逻辑连贯的句子。
考虑到前文已经提到了“美丽”、“慷慨”,后文提到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既能承接前文,又能引出后文的句子。
A项“浪花”和B项“清澈”只是描述了小河的具体特征,没有与后文的“贡献”形成逻辑联系。
C项“大方”与前面的“慷慨”意思相近,但用“更”字显得重复。
而D项“源远流长”不仅描述了小河的一个特征,还隐含着小河因为源远流长,所以能长久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意思,与后文形成了较好的逻辑连贯。
因此,D项是最恰当的选择。
(二)关注关键词,寻找逻辑线索在语句表达题中,关键词往往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逻辑线索。
这些关键词可能包括转折词、因果词、顺序词等,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子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的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②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语句表达主要考察两种题型,第一种是语句衔接,第二种是语句排序。
今天,本人为大家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一)语句衔接语句衔接即将文段中的一句话去掉,让我们来补充。
做此类题目,我们首先要确定句子所在的位置,如果句子位于段首或段尾,那么为整段的总括句;如果位于段中,则需要承上启下。
其次,注意所填句子必须与整段文字的话题保证一致、语境与段落相符、行文依据段落的脉络。
例:“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但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
着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作木板,________________.填入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B.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C.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D.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解析:B.所填句子位于段尾,则是整段材料的总括句,材料围绕“木桶理论”来说明观点,即某一个因素的欠缺对整体的影响。
A、C项讲“突出”,脱离文段论述的重点;D项的“几个因素”扩大了论述的范围。
只有B项“如果一个因素欠缺”将会影响“整体成绩”,和材料的中心一致,故选B.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二)语句排序语句排序即打乱顺序的文段,让我们排除正确的顺序。
做此类题目,我们不能盲目地每句都排出来,而应通过选项分析、句子前后关系来排除,即可选出答案。
首先,看选项确定首句,如果4个选项的首句需在两个里确定,那我们就直接看这两句,看能否确定首句;同时注意,开头为代词、关联词的后部分(例:但是)则不能做首句。
其次,如果确定不了首句那我们就抓关键词合并同类项,即两句都提到某部分内容,那此两句一定离的很近。
高考语言表达题多题型解题指导(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言表达题多题型解题指导(附练习与答案解析)一、语言表达简明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语言表达要简明就需要围绕既定的中心,切不可节外生枝,并且要抓住要点。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叙述时切忌啰唆,要把必要的内容用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用准确的指示代词加以简述。
3.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要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理清句子结构,找出并删除重复的词语。
补写对话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要求,补写语句要精简。
4.用少避多,巧用缩简。
综合性考查中常以字数限定来考查简明,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加以解决:(1)采用合称或缩略语。
如“李杜”“王孟”、WTO、CCTV等。
(2)用简称。
如“东盟”“欧共体”“教科文”“京沪”等。
(3)用文言词语代替现代白话词语。
由于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白话以双音节为主,故可省掉不少字。
如:电报中的“不日抵沪”。
用“抵”字代替“到达”就可见其效果。
(4)运用数字缩略。
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苏”“唐宋八大家”等。
(5)正确使用代词。
如果前文对某一对象已有陈述,而后文又涉及该对象时则可以用相应的代词来替代它。
二、语言表达连贯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
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
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陈述对象一致。
有的衔接题,命题人有意在选项中把陈述对象“偷梁换柱”,使前后陈述对象发生改变,以干扰作答。
2.句式一致。
只有保持句式一致,才能使整个句子语义流畅、节奏感强,取得一个好的表达效果。
3.前后照应。
有些题的某个选项与前面或后面能够相互照应,使结构严谨,意思完整,中心明确。
上述例题中的三个空白处,其陈述对象分别是“说明书”“说明书的文字”和“消费者”,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关系,使得语段符合逻辑,语句通顺。
4.语境统一,有的衔接题,从其他角度都无可挑剔,那么我们就应从语境角度入手加以区别、分析。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1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2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
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
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
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
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
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
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
有备无患。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3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4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专项复习:语句表达题解题技巧核心提示:语句表达并非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考查的重点,但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不容忽视。
其考查形式主要包括短句选择、句子排序和病句辨析。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解题技巧:一、短句选择技巧一注意整段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态度。
【例1】买房,还是______,“群租”近来又成新的焦点。
先是上海规定,“一间房只能出租给一个家庭或一个自然人居住”,随后北京出台了“五不租”。
两地已开始集中检查,力求严厉整顿,消除“租住隐患”。
不可否认,相对于产权业主的起居固定与实名性,一些租房者具有流动性强、身份多元的特点。
近年出现的“二房东”,______,“群租户”挤住在狭小空间,使得水、电、气等安全隐患凸出。
填入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租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自己改变了房子的布局B.租房子的问题刚刚解决;重新布置了房子C.租房之争刚刚尘埃落定;巧妙地重新利用了房子的空间D. 租房之争仍悬而未决;擅自更改单元房结构【考题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其语言风格言简意赅,还有作者对“群租”所持的反对态度,当然选择含有“擅自”等贬义词的选项。
选D。
技巧二注意短文中的暗示性词语。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譬如漫游而归。
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考题解析】第一处横线前的两句是强调“少读”,由“深思熟虑”可见横线后的两句强调“少读”的好处,①、②句强调“少读”的是②。
所以,①、②句中应选②。
第二处横线后的四句强调盲目“多读”的结果,③、④句中强调“多读”的是③,所以③、④句中应选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表达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表达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1.请给《中国现当代作家名篇选读》“历史的天空”栏写一则导语。
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读者推荐一位你喜欢的作家,至少用一处排比的修辞格,80字左右。
【答案】栏目:历史的天空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他深邃而清澈,刚硬而深情,严肃而有趣,他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其思想的光芒锻造了一支照耀人心的火炬。
【解析】【分析】注意理解好题干“请给《中国现当代作家名篇选读》‘历史的天空’栏写一则导语”一句,要求你推荐的作家必须是中国现当代作家。
所写的导语要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作家的特点或其著作的特点。
并且文字中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巴金是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写作、喜爱儿童、无私奉献、珍惜时间、谦虚谨慎的人。
故答案为:栏目:历史的天空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他深邃而清澈,刚硬而深情,严肃而有趣,他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其思想的光芒锻造了一支照耀人心的火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性的导语。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解题策略: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读透所给材料;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它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表述要简明,语言要准确、得体、有层次感。
最好能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学色彩。
2.2019年3月26日下午,学校学生会主席给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召开了“课外活动内容推荐会”,学生会拟定于第二天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要求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都要参加,开会时需自带纸和笔,请你代表校学生会为这次的“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拟一则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语句填充题,首先可从话题统一和前后照应的角度思考,遇到散文性文段时,意境协调、句式一致、音节和谐也是常涉及的考点。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可从以下五个关键点进行突破:
一、话题统一
“话题统一”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实现话题统一的两种手段:
1.保持主语一致。
现代汉语的话题一般由主语来表示,共同的主语是贯穿语段中各句的灵魂,是联系各句的纽带。
所以,说话时要尽量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2.保持陈述对象一致。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话题统一的重要方面。
陈述对象一致与主语一致有一定重合的地方,但并不等于主语一致。
陈述对象一致还包括语段内部句群间陈述内容的一致。
【例题1】在人类的历史上,文明冲突的现象一直存在,或者说,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常常披着文明精神的外衣发生冲突。
但另一方面,。
甚至可以说,冲突具有短暂性,而融合具有留存性和长远性。
在许多情况下,冲突本身也成为融合的工具。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文明更是融合的B.历史更是融合的
C.文明也是融合的D.历史也是融合的
中公解析:与前文的“文明冲突”相对应的应是文明融合,而不是历史融合,故排除B、D。
由后文的“甚至可以说”可知作者要突出的是文明融合,故用表递进的“更”比较贴合文意,答案选A。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指语段中的信息要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前后照应的三个角度:
1.词语照应。
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中关键词语之间的照应。
2.观点照应。
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包含的观点应与文段的整体观点相一致。
3.问答照应。
此种照应指的是问句中问与答、肯与否之间的协调一致。
【例题2】“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这种说法是没错的。
但是是否因此就可以认为“提倡艰苦朴素”这一口号已经过时了呢?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了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十分明显,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如果我们缺乏清醒的头脑,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从全面的观点看,当然不能这样认为
D.只要想想我们的发展远景,我们就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必须考虑
中公解析:从整个语段看,衔接句是一个作答句。
第一问是“是否可以认为”,第二问是“要不要发扬”。
问题一正一反,从表意上看,前者强调的意思是“不可以”这样认为,后者强调的是“要发扬”。
A项的回答只暗合了后者;C项的回答只暗合了前者;D项“这个问题”指代不明,也并未对所问作答;只有B项符合。
三、意境协调
“意境协调”指整个文段在情感、态度、色彩、气氛、视角等方面的一致性。
意境协调的五个方面:
1.情感上,或悲或喜。
2.态度上,或褒或贬。
3.色彩上,有鲜明、暗淡的区分。
4.气氛上,有热烈、凄清的差异。
5.视角上,有高、低、俯、仰之别。
【例题3】。
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中公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保证意境协调。
题干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意境。
而A项的“夕阳”、“烘炙”、“五彩”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
D项“透明的羽翼”透着“亮”色,格调清新,跟文段意境不符。
C项虽也出现“枯草”、“落叶”等衰败的景物,但“闪着……光”、“巨大”、“矗立”所体现的并非凄清冷落之感。
只有B项中的“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四、句式一致
“句式一致”指组成文段的语言结构形式,前后具有一致性。
句式的整齐一致,既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给人以思路清晰的感觉。
句式一致的两种情况:
1.排比或对比关系的句子。
2.并列关系的句子。
此种情况并列成分之间常用分号隔开。
【例题4】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
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中公解析:由句中的分号可知,前后分句间为并列关系。
前句的“总能吸引一堆眼球”说的是人们对“某某食物致癌”言论的反应,因此空缺处的句子所表示的含义也应是人们对前文“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这一论述的反应。
选项中只有A项的“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与“吸引一堆眼球”同为动宾结构,句式一致,故当选。
五、音节和谐
“音节和谐”指语句格式的对称、整齐、协调、顺畅与语音的押韵1 等形成的长短参差美、押韵回环美。
音节和谐的三个方面:
1.上下句的句式对称。
2.上下句押韵。
3.上下句字数相同或基本相同,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将音节少的放前面,音节多的放后面。
【例题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应是()。
(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
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
(2)北平郊外,,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
②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
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公解析:(1)句中“飞动如闪电”,以视觉形象沟通听觉形象;“高亢如天风”,从听觉角度写声调高。
“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分别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跟前两句交叉衔接。
故(1)句应选②,排除A、B。
(2)句中“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承前面短句“北平郊外”,形成“短短——长长”的节奏,亦与下文的节奏相对应,故(2)句应选④。
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