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简述
广播电视概论 简版

媒体的诞生情况诞生于20世纪初,运营于20年代1936年11月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BBC电视台诞生1920年11月美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无线电波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电视传播的制式第一种其用于美国的NTSC制;第二种是1962年研制成功的PAL(帕尔)制;第三种是1966年研制成功的SECAM制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状况解放前:广播作为一项事业,是从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的,国民党政府成立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解放后: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科学技术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起先导作用2、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的电视的发展4、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广播电视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公众文化素质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系1、居民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2、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3、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较高文化修养的公众媒介竞争一、广播电视内部的竞争1、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1)播出量与发射功率之争:播出量的增加就意味着更多的供购买的广告时间和更多的受众;发射功率增强既意味着更多的受众也意味着更好的传播质量(2)技术之争:广播的传输、制作、播出、接收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收听效果(3)节目之争:节目是广播的立身之本,只有节目质量高超,才能获得听众、获得收听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电台竞争的重要砝码,拥有一批创造能力的人才,广播才能创新前行2、广播与电视之间的行业竞争3、电视行业的内部竞争(1)频道之争:迫于电视行业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创新,办出自己的频道特色(2)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机制和人才是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3)节目之争:是电视用以投入竞争的实力所在(4)技术之争:电视传播的方式和功能依赖于技术手段二、国内省级媒体的竞争实质是争取受众的竞争,即收听率、收视率的竞争。
广播电视概论

一、电子媒介广义:包括所有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媒介,如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网络等。
狭义: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等。
二、广播的类型1.国家拥有和经营型。
特点是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有,性质是非盈利性质事业单位,费用由国家政府拨款,不播放商业广告。
2.公共机构经营型。
特点是广播电视台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费用来源为收取试听费,各种捐赠,以及部分国家拨款。
如,日本的NHK,英国的BBC。
3.私有商营型。
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盈利是其重要目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商业广告,节目销售等经营性收入。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CNN与时代华纳的合并。
三、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现状1.音乐台时代。
专业化引导市场复苏(1992——1999)2.交通台时代。
都市资讯推动广播繁荣(2000——2005)3.数字时代。
广播开始动电视的奶酪(2005——今)四、电视进步的因素1.逐步提高信息传播质量2.不断改变人们获得信息的方法和手段3.广播电视的技术标准。
a.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与分配 b.彩色电视的制式NTSC,PAL五、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对政治的影响:1.为受众决策提供政治决策及信息;2.是政治人物塑造形象的最佳媒体;3.影响政治结构的变化广播电视促进经济发展。
1.通过广告刺激消费;2.促进企业生产发展;3.对广告的依赖性广播电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负面影响:1.大众文化的低品味;2.降低个体思考的能力;3.影响身心健康;4.诱导人们消费;5.方言的消失六、美国主要新闻机构1.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1927年在费城成立。
a.解释性报道 b.评论性报道c.新闻理念:受众细分和瞬间传播2. 全国广播公司NBC 新闻特点:a.电视采访 b.1954年新闻节目——《今天》杂志型《今天》、《今夜》 c.注重对新闻背景的分析3. 美国广播公司ABC4. 有线电视网1980年成立新闻频道覆盖最大“discovery”“lifetime”。
广播电视学概论

社会监督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对 广播电视行业的监督,提高透明度和
公信力。
监管机构
政府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广播电 视行业进行监管,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
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广播电视 机构和从业人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和道德谴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广播电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2
与传播学的关系
传播学是广播电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二者 在信息传播的原理和方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与新闻学的关系
新闻学是广播电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新闻报道 和采访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内容。
3
与艺术学的关系
艺术学为广播电视学提供了创意和审美指导,广 播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和表现上需要运用艺术学 的理论和方法。
尊重隐私
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侵犯他 人合法权益。
03
02
公正公平
在新闻报道和节目中,遵循公正、 公平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04
广播电视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自律机制
广播电视行业内部建立自律机制,制定 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加强自我约束和
后期制作
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特 效处理、音效添加等后期 处理,制作出高质量的广 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与播
节目单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节目特点,制定合理的节目播出 时间表和节目单。
播出安排
根据节目单,安排节目的播出时间、频道和频率 ,确保节目能够覆盖到目标受众。
节目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对节目进行宣传推广,提高节目的 知名度和收视率。
广播电视学概论

复习要点n 1、广播电视发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要称呼。
n2、掌握一些基本认识: n如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传播共性、社会功能、负功能; n 3、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音响的蒙太奇功能;广播语言的具体要求;电视画面的特性;电视节目制作的三种方式;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等。
一、无线电的发明1.1873年 马克斯威尔 无线电之父无线电之父2.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尼瑞基·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3.1899年,亚历山大·波波夫提出利用电磁波进行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出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距离达到148公里。
但未能引起俄国重视,并推广应用。
公里。
但未能引起俄国重视,并推广应用。
4.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通讯公司在伦敦成立无线电通讯公司(后改马可尼公司)(后改马可尼公司),把无线电推广应用到轮船联系和体育转播。
1901年,他第一次跨大西洋两岸无线电通讯。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 首先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声音的是费森顿和德福雷斯特。
1906年圣诞节,加拿大人费森顿从实验室里传送声音实验成功,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问世。
1907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可以增强声音发送,并开始定期广播简讯。
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可以增强声音发送,并开始定期广播简讯。
三、第一家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专家弗兰克·康拉德在匹兹堡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呼号“KDKA ”。
这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四、广播事业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简略)1922年,英国马可尼等六家无线电器材公司经政府批准合资成立了一家广播公司,1927年改建为公营广播机构,即后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覆盖率达80%,形成垄断。
广播电视概论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
一、广播电节目的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
• 一、界定 • 电视新闻是以现 代电子技术为传 播手段, • 以声音,画面为 传播符号, • 对新近或正在发 生、发现的事实 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1、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 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2、节目主持人特点 西方: • 普遍年龄较大,在成名之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从 业经验。 • 他们往往入行时间早,从业时间长,但成名晚 • 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力大,拥有较大的权力 • 拥有超群的采访报道能力和写作功底
中国: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多层 次性; 中国主持人发展进入良性 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 • 科班出身,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门院校和专业的学 生。 • 以记者为主的采编等媒体从业人员转为主持人。 • 演员、歌手、模特、运动员等文体明星。 • 向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大学生公开招考的主持人。
语言风格:
李咏:猖狂 崔永元:平和、幽默 刘仪伟:老百姓的憨厚 张越:亲和力与文化底蕴
追求主持个性化的误区: 1、盲目追求个性化,忽视了 节目的内涵塑造 2、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不 相配 怎样保持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1、与时俱进的形象包装 2、注重学习 3、个性发展与节目风格相统 一
二、记者
(一)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管理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 体制就是指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 • 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公共服务,私营商业,公 有国营。 • 私营商业制 • 以营利为目的,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最高的收视率,迎 合低级趣味,以赢得广告收入。 • 以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为例,NBC大卫.萨尔诺夫,CBS威廉.佩 利,ABC爱德华.诺贝尔,FOX默多克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的概念:广义广播——通过电波或导线传送声画的电子媒介无线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的节目或传送节目的方式有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或传送的节目狭义的广播——只传送声音的电子媒介电视——即传送声音也传送图像的电子媒介电台、电视台——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场所或机构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装置广播电视的诞生:1、广播事业:1).无线电的发明a.1820年——偶尔的发现电磁现象b.1831年——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c.1864年——麦克斯韦(无线电之父)发明不用导线就可以传播的电波。
d.1884年——德国赫兹验证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e.1893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克尼同时发明无线电通信技术。
2).无线电广播的发明a.1906年,费森顿利用三极管传播声音,圣诞之夜,第一次语言广播。
b.1906年12月25日,无线电广播诞生之日。
3).无线电台的建立a.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0.11.2)b.法国:1921年c.英国:1922年初,开始设广播电台,1927年收为国有。
BBCd.前苏联:1922年,成立共产国际广播电台。
e.中国:1923年,大来洋行,ECO;1927年,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交通部天津无线台f.日本:1924年广播的发展1).广播事业迅速进入千家万户2).争年代提供了机遇,电台在战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希特勒、丘吉尔电视事业的发展:一、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发现硒元素1865年,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效应二、电视的萌芽状态1884年,保罗·尼普柯发明电视扫描盘1925年——1941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传送,还使其出现彩色图像。
三、电视的成型时代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1938年,法国;1939年,美国、苏联都开始电视实验播出。
访谈皇后:奥普拉◆奥普拉(英文:Oprah 1954年1月29日-),生于密西西比州科修斯科,美国企业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
广播电视概论整理

、名词解释1. 广播电视系统:通过无线点播、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域或一定区域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2. 彩色电视制式:即彩色电视图像扫描、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制式,具体是根据发送、接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标准。
3. 电视真人秀:主要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治国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4.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为“杂志型节目” 。
5. (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内容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板块式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4)广播电视频率/ 频道专业化: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要。
6.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则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
7.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8. 视听率(Rating):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广播电视概论

1.什么叫广播:从学理层面说,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为广播(Broadcast)。
而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则可分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即Radio)和电视广播(简称电视,即Television)。
2.“广播”一词仅指狭义上的广播(即声音广播),即仅传送声音的电子媒介,其主要传播手段为有声语言、音响和音乐。
3.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West House)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所设立的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这是第一家申请美国商务部执照的广播电台,所以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4.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是一个著名的政治谈话节目。
5.1925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广播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the InternationalAmateur Radio Union)在法国巴黎成立。
6.1926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曾举行频率分配会议。
7.1932年,万国电信联盟与国际无线电联盟合并,成立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 Union)8.二战后,广播不再像过去那样偏重于娱乐和信息服务,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政治宣教功能(广播演变)。
广播被称作海陆空三种军事力量之外的“第四战线”。
9.1970年代以来,电视的日益普及对广播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一冲击,一些电台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力争以差异化战略谋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一是细分节目内容,二是细分受众群体。
10.1980年6月,美国亚特兰大是特纳广播公司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able NewsNetwork)开始通过卫星向邻近国家的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标志着国际电视业的正式诞生。
11. 目前世界著名的电视机构主要有:1)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
一是全国广播公司(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二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三是美国广播公司(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一、广播的发明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
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NBC总裁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
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1、硒的发现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2、对“光电效应”的认识(了解)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
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3、尼普科:发明机械扫描盘(图像分解与扫描)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获得专利。
4、贝尔德:发明机械电视系统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制作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从而使电视得以真正诞生。
由此,他也被称为“电视之父”。
机械电视的缺点。
首先,机械电视设备太笨重。
其次,机械电视噪音太大,震耳欲聋。
再次,机械电视不易操作。
5、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2)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电子扫描与早期的光电机械扫描有很大不同:(了解,不用背)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6、杜蒙:让电视进入家庭(填空)制造生产商用电视接受机,并成功投入市场-电视由实验转入实用阶段二、彩色电视——接收机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色原理。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戴维?萨尔诺夫的领导下,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彩色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区别在于:亮度+色度、亮度差+色度差黑白电视:不存在发射和接受系统的制式问题彩色电视系统:在发明过程中对三基色信号和由其组成的亮度信号的处理方式的差异,而构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彩色电视制式。
1、美国彩色电视制式的确定“场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CBS优点:在彩色的传真上比点描法更为逼真;缺点:在一般的黑白电视上无法显像。
“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RCA-NBC最大的优点:可以和黑白电视兼容。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可兼容的“点描法”为美国彩色制式标准,通称为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彩色电视。
1964年,美国彩色电视到才开始畅销,并迅速普及到家庭2、世界彩色电视制式之争1958年,法国在美国NTSC的基础上开发出SECAM制(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又称塞康制。
优点:它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缺点:对黑白电视的兼容性能方面有所下降。
1963年,德国也在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相位逐行交变制)(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1966年,国际无线电传播咨询委员会奥斯陆会议,法国得票37票,德国16票、美国8票。
其后,三方各行其是,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即成事实。
目前,西欧、北欧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采用PAL制,前苏联、法国、非洲与东欧国家、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采用SECAM制,北美和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及少数亚洲国家采用NTSC制。
三、采录设备的发明与改进1、磁带录像机的发明:初期,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电影胶片拍下来,经过冲印后再用电子扫描播出。
缺点:胶片的洗印和编制过程非常复杂;不能即时播出,大大影响了新闻的时效;胶片不能重复使用的特点使电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一种是通过摄像机,直接把信号播出去。
缺点:直播是非常艰苦的劳动,直播节目极易出错;不能记录和重放;技艺手段也嫌单调。
磁带录音机的出现,启发了人们用同样的技术保存图像的愿望。
1951年,美国宾?克劳斯比公司首次展示磁带录象设备。
特点:耗费磁带1956年4月,美国安培克斯公司研制出四(旋转)磁头2英寸磁带录像机,这种录像机每秒带速15英寸,画面效果与直播电视几可乱真。
磁带消耗大为减少磁带录像机的发明在当时立刻引起了轰动。
较之电视影片,其优点非常明显:它无须冲印,省工省时,图像还可以即时倒放,并可反复使用。
纪录媒介——录像机的发明与普及,则改变了整个电视广播的传播形态。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被称作是电视史上的一次革命。
2、采录设备的改进1966年代后期,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在美国投入使用,它将便携式录像机和摄像机组合起来(摄录一体),电视节目的制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并使现场直播成为可能。
1972年,荷兰飞力浦公司推出可录制1小时节目的卡式录像带,它发明的录像机可以随时录制电视机中正在播出的节目,从而敲开了家庭市场的大门。
1980年代,日本推出8毫米磁带摄录像机,摄像机和录像机日益走进家庭,个人和公司制作的录像带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介和节目来源。
对电视制作方式的改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因为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提高了声音和画面的质量。
2000年开始, DV机掀起影像先锋运动的浪潮。
四、电视传送技术的发展1、无线传送(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①地波传播②天波传播③直接传播(空间波广播)2、卫星传送——利用通讯卫星传送电视节目3、有线传送五、新电视传送形态之一——卫星电视2、卫星传播的特点(1)与地面传播系统相比,卫星传播有许多优点:①覆盖面广:可方便、迅速地解决国土覆盖问题;②效益高:由于网络结构大大简化,环节少,投资比建设地面传播系统少得多;③信息量大:卫星传播信息容量大,可以同时传送多达几十套、上百套的电视节目和数一百计、千计的广播节目,远非地面系统可比;尤其是卫星直播,增加了信息传播特别是新闻报道的灵活性。
④信号稳定:卫星广播信号传送质量好,不受地形和建筑物的阻挡,(2)卫星电视传播的缺点:①发展卫星电视起点较高;②卫星电视的系统中心位于远离地球的同步轨道,一旦发生故障,不易修理,可能出现信号中断;③技术上,卫星电视易受卫星蚀、雨雪、云层等自然现象的干扰。
3、卫星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从集体接收向个体接收延伸,卫星直播日益普及①卫星传送:卫星收到来自地面传送的节目信号后,再由地面转播台转发,供一般公众个体接收,或由地面有线网络集体接收,通过这一有线网络分配输送到每一个用户。
②卫星直播:一般用户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利用小型抛物面天线和附加的微波调节器直接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而不必经过地面电视台、站的接收和转发。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电视信号,供一般公众个体直接接收的电视系统。
)确切地说,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重点不在卫星直播电视节目,而在于用户“直收“电视节目。
卫星传送和卫星直播的地面发送端(上行站)可以是一样的,作为转发信号中继站的同步卫星也是一样的,六、新电视形态之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CATV)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传播方式。
因线路形成闭路传输系统,又称为闭路电视。
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主要区别:它用电缆连接的传输分配网络代替了无线电波的发射装置。
(1)有线电视的特点(与无线电视相比)①传输节目的容量大。
②有线电视不受外界天线干扰、工业干扰和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节目传送质量较高。
③容易对传输范围实行控制,并利于采用加密措施,对电视用户实行有偿服务。
④可以双向传输。
⑤有线电视网可以和计算机网络及各种数据信息库相连接,用途更为广泛,能够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人们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
有关专家所讲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关键是“最后一公里”,即用户网络。
我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数字电视最早是哪国研发的?(1)早期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高清晰度电视系统(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简称HDTV日本:Muse系统欧洲:“尤里卡”计划(2)、数字式电视(Digital Television)的产生①美国广播业者的无意驱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简称FCC。
美国全国广播业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简称N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