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12
麻黄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3
麻 黄【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
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 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
34
【适应证】
1.风寒感冒。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
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外
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故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者
多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
动不安者。梅核气。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
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 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46
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 痒,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 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 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47
荆芥 《本经》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
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 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 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 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紫苏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特点: 兼能开宣肺气
兼有行气作用
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祛风散寒:藁本、白芷 发散风寒:羌活、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定义:味辛性凉,具有发散风热 作用的药物,称为发散风 热药。
适应证:风热表证
薄荷
一、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 用麻黄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二、透疹解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桑叶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食疗本草》
“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纲目》
菊花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
二、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目暗不明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通窍--鼻渊
苍 耳 子
苍耳子始载《本经》,原名枲耳实。
“叶形如枲麻,子形如妇女装饰用的 耳珰,故名枲耳。”
《辞源》
一、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风寒表证 鼻渊
二、除湿止痛--风湿痹痛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解表药小结1.通鼻窍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2.祛风除湿的解表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3.解表兼行气的药物有:紫苏、薄荷、柴胡4.不宜久煎的药:香薷、荆芥、紫苏、薄荷5.解肌:桂枝(发汗解肌)、葛根(解肌退热)6.安胎:紫苏7.解表药中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有:桑叶、菊花8.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9.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10.香薷:“香蕾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11.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通用之品”12.柴胡:治少阳证之要药13.具有降压的药:葛根14.具有升阳的药:升麻、柴胡、葛根15.治疗脏气脱垂的药:柴胡、升麻16.荆芥: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17.解毒的药: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葛根(解酒毒)18.薄荷:道地产地为江苏太仓(苏薄荷)19.解表药中利咽透疹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20.解表药中长于清利头目的药物: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21.解表药中有祛风湿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麻黄、细辛、羌活、防风22.息内外风的解表药:防风、蝉蜕23.头痛引经药阳明头痛——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太阳头痛——羌活太阴头痛——苍术厥阴头痛——吴茱萸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少阴细心读)头痛专药——川芎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小结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羌活用量过多易至呕吐细辛不宜与黎芦同用苍耳子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包煎薄荷后下牛蒡子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孕妇当慎用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均稍轻。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定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

3.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4.注意事项:(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

(2)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表实为无汗)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脚气。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风寒表虚证均可。

(注:表虚为有汗)(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痛经、脘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3)助阳化气——脾阳不足之痰饮、蓄水证;心阳不足之心悸。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证。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解鱼蟹毒——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夏月外感风寒表证。

香薷又称之为“夏月之麻黄”。

(2)化湿和中:呕吐、腹泻。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透疹消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之表证。

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

(炭能止血,如地榆炭、血余炭等。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熄风止痉(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

(2)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熄风止痉——破伤风。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夹湿证。

(2)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 定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活于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2. 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本类药物多有辛味,气芳香,质轻扬,或温或凉,以入肺、膀胱经为主。

2)作用以发汗解表为主,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透疹,止痛,消疮。

3. 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2)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咳喘;当。

3)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者得4)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5)疮疡初起,营卫不和,病位在表;6)外感风寒湿痹痛。

总之,凡邪在肌表,需要发散而解表者,皆可用之。

4. 分类及特点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发汗力强,止痛作用好,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寒湿痹痛。

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发汗力缓,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5.使用注意1)辨证用药,适当配伍。

2)中病即止,避免发汗太过耗损阳气津液。

3)气血阴阳不足者慎用。

4)用量方面应因地因时而异。

5)一般不宜久煎。

6.解表药功效(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中药学各论第八章解表药

中药学各论第八章解表药

葛根:主入胃经(阳明经)。
1、解肌发表:治疗伤寒恶寒发热,项背强痛及身热、 口渴之证。
2、升清止泻;本品升提中气作用善于止泻,治疗脾 虚泄泻。
3、生津止渴:治疗津伤口渴、消渴等。 4、透疹:治疗麻疹初起,疹毒透发不畅。
解表药的小结
一、解表药的常用配伍: 1、表证多犯肺,伴咳嗽痰多者,配化痰止咳药。 2、表证而兼气滞,伴胸脘痞满、嗳气、呃逆者配行
第八章 解表药
概述 一、概念:
解 ---疏解、解除。 表 ---一指表邪,六淫之邪;
二指表证,邪在肌表之证。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谓之 解表药。 二、性味、功效: 辛:具发散之特性。可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 疏散、宣发是解表药的最大特性,部分解表药还具 有祛风止痛、平喘、透疹、利水消肿等作用。
性味:辛,温。
功效特点: 1、发汗解表:一般不用于单纯的风寒表证。 2、祛暑化湿:治疗暑湿伤中的呕吐泄泻,脘腹胀满
疼痛。 3、利水消肿:治疗风水相搏之水肿。 香薷为夏令解表散寒所常用,夏月之香薷犹冬月之
麻黄,发汗而又祛暑化湿。主治夏季外感于风寒,而内 伤于暑湿之“阴暑”证。
细辛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全草。
三、分类、适应证:
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具有 疏散风寒作用,治疗风寒表证。
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大多辛凉,具 有疏散风热的作用,治疗风热表证。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等的草质茎。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共同点:
1、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两药是辛温解表药的代表药。二者经常相须为用。
2、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芷……为足阳明经祛风散 湿之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 面诸疾。”
《本草求真》
三、燥湿止带--寒湿带下
白带清稀量多,可以散寒除湿。配伍 炮姜白术莲子,湿热白带,味臭色黄 者,加黄柏车前子。 四、消痈排脓,鼻渊即脓液在头面。
细辛
一、祛风解表--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 《本草经疏》
外用:与麝香冰片皂荚配伍研磨, 少量嗅鼻开窍。
苍 耳 子
苍耳子始载《本经》,原名枲耳实。
“叶形如枲麻,子形如妇女装饰用的 耳珰,故名枲耳。”
藁本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
颠顶痛,非此不能治。 (张元素)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与羌活作用基本通,也入膀
胱经。且能入胃。
白芷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头痛 表证兼有头痛(祛风止痛)
二、通窍止痛--鼻渊(副鼻窦炎) 前额、眉棱骨痛 齿痛
表证兼鼻塞流涕,以眉棱骨痛、牙龈 肿痛为主。
香薷:发汗力弱,长于解暑化湿和中, 为“夏月麻黄”,善治阴暑证
荆芥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1祛除风邪,解除表证,辛散祛风为主,风寒风热均可, 解表平药,可配防风羌活。
2长于引药上行头目,配薄荷菊花上清头目之热;配蔓荆 子防风之外风头疼。配蝉蜕疗耳鸣,配牛蒡子玄参利咽解 毒。
二、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发汗解表
辛温升散,开泻腠理,透发毛窍 外感风寒表实证
二、宣肺平喘--咳喘证
宣肺平喘
风寒外束,肺气郁闭,肺失肃降之咳喘。 三拗汤:杏仁,甘草 麻杏石甘汤—肺热壅咳喘
三、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用于太阳经之外有风寒,小便不利
四、 温散寒邪--寒痹、阴疽、 痰核
寒凝痰结导致的疼痛、痰核、阴疽 阳和汤:鹿角胶,熟地,白芥子,姜碳,
体痛,舌红苔白,脉浮缓。营卫不和
二 温经通脉
温暖经脉,祛散寒邪,通行 经络:寒凝之痹痛,与活血 药物配伍。
三、通阳化气--胸痹、痰饮、水肿 心阳不振,心脉淤阻,胸痹疼痛, 脉象结代。配伍薤白。肾阳虚,心动
惊悸。配伍附子干姜。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安胎止呕,妊娠恶阻,恶心呕吐。
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生用,料理。
生姜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头疼肢体酸楚,舌淡白,脉浮缓浮紧。 风寒轻症,与葱白配,重中症,与麻黄桂枝等配。青
龙桂枝汤等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肺经受寒,恶寒咳嗽痰涎稀薄,鼻Βιβλιοθήκη 流清涕,三拗汤二陈汤。生甘草
肺合皮毛,开阖腠理 表实无汗----发汗解表
肺气以通降为顺 咳嗽气喘----宣肺平喘
肺通调水道(太阳经) 水肿----利水消肿
“麻黄乃肺经专药,故肺病多 用之。”
《本草纲目》
桂枝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二、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表实证:与麻黄配 风寒表虚证:发热恶寒,汗出恶风,身
阳暑证: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类似中暑,头痛晕昏,体热燔碳,呕恶纳呆,疲
乏虚弱。面色干红或白。也可肌肉痉挛。热射病。
二、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水湿在表,又有表证。
“饮者唯宜冷服,则无 格拒之患。”
《纲目》
麻黄与香薷功效比较
相同点: 发散风寒,利水消肿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为辛温发汗峻品, 善治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
透疹,麻疹初期,配连翘治疗 皮肤病、风疹瘙痒 。常常配解毒药 物如公英地丁黄芩丹皮等等。
三、消疮解表--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治疗瘰疬,消疮肿。
四、止血--出血证
炒碳止血,炒后变涩,收涩止血。吐血鼽血便血。
防风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 名。”顾名思义 辛散风邪,略有驱寒效果,常常与荆 芥羌活配伍。
风寒头疼,咳喘,咽喉疼痛,鼻流清涕。
风寒之邪 细辛、麻黄 阳气虚弱 不能抵御外邪
附子 身微发热 恶寒甚剧
二、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外有风寒,内有寒饮造成咳喘,与干姜麻 黄五味子半夏相配。
三、散寒止痛--头痛,牙痛, 痹痛
风寒或肾虚感寒引起头疼牙疼 肢体疼痛,配伍附子麻黄干姜 乌头吴茱萸等等。
四、通窍--鼻渊 风寒引起鼻渊头疼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配钩藤天麻去内风。
羌活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风寒表证强药,长于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肢体
酸重,头疼如蒙。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风寒湿痹症,配伍温阳散寒药,如附子、干姜、
杜仲、川断。
特点:
1、主要用于身半以上风湿痹痛
2、药性辛燥,为风药中燥剂,宜配 润药如白芍麦冬防风等。
中药学:解表药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性能特征: 大多味辛发散 大多入肺、膀胱经 通过发散或发汗,解除表证
功效: 发散解表 祛风(胜湿止痛) 透疹、 宣肺
适应证: 1、表证----恶寒、发热、无汗 或有汗,脉浮等
(温病、麻疹、疮疡、水肿初起 兼表证)
2、风 疹 风湿痹痛 头风头痛
三、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呕家圣药,胃寒胃脘痛呕吐,炮姜红糖配,寒重加 高良姜胡椒
四、解毒--中药物、食物毒
生用姜汁,与苏叶解鱼蟹毒,解生半夏生南 星
香 薷
一、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
阴暑证: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暑天风寒感冒,湿困脾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疼
身重,无汗,纳呆,苔白腻,恶心呕吐腹泻,脉象濡滑。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 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紫苏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特点: 兼能开宣肺气 兼有行气作用 恶寒发热而胸闷恶心呃逆,咳 吐痰涎。 胃肠型感冒
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
中焦气机瘀滞脘腹满闷恶心呕吐, 与砂仁丁香治疗寒湿重,与竹茹治 疗胃热,与砂仁陈皮安胎,与半夏 陈皮化痰燥湿
分类: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定义: 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
作用的药物,称发散风寒药。 (又称辛温解表药)
适应证: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 头身痛鼻流清涕,口不渴, 舌淡苔白,脉象浮紧。
麻黄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
“若不与桂枝同行,即不专主 散寒发汗矣。”
《本草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