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 解表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
最新.课件
112
“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本经》
最新.课件
113
蔓荆子
最新.课件
114
最新.课件
115
疏散风热、清利头-风热表证头痛,偏头痛 目赤肿痛多泪
最新.课件
116
柴胡
最新.课件
117
最新.课件
118
一、疏散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
最新.课件
44
防风
最新.课件
45
最新.课件
46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 最要,故名。”
最新.课件
47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防风为风病之主要……驱除外 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
《本草正义》
最新.课件
48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最新.课件
49
羌活
最新.课件
50
最新.课件
51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最新.课件
52
特点: 1、主要用于身半以上风湿痹痛 2、药性辛燥,为风药中燥剂
最新.课件
53
藁本
最新.课件
54
最新.课件
55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 颠顶头痛
颠顶痛,非此不能治。 (张元素)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28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最新.课件
29
生姜
最新.课件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中药学 课件ppt 解表药

中药学 课件ppt 解表药
– 2)风寒兼有咳嗽痰多者, ~杏仁、桔梗等(杏苏 散)
【临床应用】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 2.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 1)偏寒者, ~砂仁、丁香等 – 2) 偏热者, ~黄连、芦根等
【临床应用】
• 3. 用于胎动不安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等
【临床应用】
发汗解表
功效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生姜
呕家圣药
【临床应用】
• 1. 用于风寒感冒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风寒感冒轻证,单煎或~红糖、葱白煎服,或~桂 枝、羌活
【临床应用】
• 2. 用于多种呕吐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1)胃寒呕吐, ~高良姜、白豆蔻等 – 2) 痰饮呕吐, ~半夏(小半夏汤) – 3)胃热呕吐, ~黄连、竹茹、枇杷叶
4.分类及特点
• 1)发散风寒药
• 多辛温,入肺、大肠经 • 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 2)发散风热药
• 多辛苦,味偏寒凉,入肺、大肠经 • 发散风热 • 主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5.配伍应用
• 1)根据外感风寒、风热不同,选择发散风 寒或风热的药物
• 2)暑多夹湿,秋多兼燥,配伍祛暑、化湿 和润燥药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 利:~甘草(甘草麻黄汤)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煎服。发汗 解表宜生用,止咳 平喘宜炙用
麻黄
【使用注意】
麻黄
•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 喘者慎用
桂枝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PPT课件
.
药材
30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 效]: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临床应用]:
1 . 用于外感风寒表夹湿证。解表湿要 要,如:九味阳经和督 脉经的阳气,常用于肩周炎,颈椎病。
如蠲痹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羌活、桂枝、当归、没药、桑枝、防风、 姜黄、天麻、蜈蚣。
.
12
麻黄与桂枝
药物 相同 发汗力 功效 点
主治
麻黄 辛 大 温 解
兼能宣 肺平喘, 利水退 肿
表寒 实证
桂枝 表 小
兼能温 表寒 经通阳 虚证
.
用法
自汗 盗汗
虚喘禁 用
温热
血热
月经禁

13
紫苏
来源: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本紫苏 的干燥茎、叶, 其叶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苏梗。 全国各地均产, 夏季枝叶茂盛时 采收茎叶,阴干, 切段,生用。
3 . 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如:瓜蒌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
4、用于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五苓散 5、用于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 6、振奋脾阳用:苓桂术甘汤
.
10
[用法用量]:煎服,3~ 10g。
[使用注意]:凡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 月经过多者,均忌用。
.
11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而发汗解肌,治外 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 又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治寒 凝血滞之痹证、脘腹冷痛、痛经闭经,或水 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 之胸痹、心痛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
药 材
14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 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PPT课件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 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概 述
适应证: 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 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紧等。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 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 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 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临 床 研 究

★★★
4.低血压:麻黄碱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麻 黄碱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可防治硬膜外麻醉引 起的低血压。麻黄碱口服可以治疗低血压。
5.鼻塞: 0.5%~1%麻黄碱溶液滴鼻,可治疗鼻粘 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6.其他:麻黄所含的麻黄碱有中枢兴奋作用,在 延脑受抑制和麻醉药中毒时有苏醒作用。也可 用于发作性睡病。此外,应用麻黄治疗皮炎、 老年性皮肤瘙痒、小儿遗尿症、阳萎、风湿性 关节炎等具有一定疗效。
麻 黄
辛 、 微 苦 、 温 归 肺 、 膀 胱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 + 桂枝(麻黄汤) 为辛温解表之要药及峻品
宣肺平喘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 + 风寒咳喘- 寒饮咳喘- 杏仁
三拗汤(麻、杏、甘) 小青龙汤(细、干、半)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具良好宣肺 平喘作用
利尿消肿 -风水证
风寒- 风热-
为宣肺利尿之要药
临 床 研 究
1.感冒: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 于发汗和散热。桂枝单用发汗力弱,常与麻黄配伍,促 进汗液分泌。复方桂枝气雾剂(桂枝、香薷)喷咽喉部, 可预防流感。
2.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桂枝煎剂、总挥发油等有 抗炎、抗过敏作用。以桂枝为主的复方制剂治疗风湿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效果。如有报道用桂枝芍药知母 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中国现代医 学杂志,2004,14(8):140)。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阴暑证:香薷(夏月麻黄)
风寒风热表证皆宜:荆芥、防风
完整版ppt课件
79
细辛:阳虚外感 羌活:上半身(身半以上)痹痛
太阳头痛 白芷:阳明头痛
完整版ppt课件
80
2、功效 行气安胎:紫苏 解鱼蟹毒:紫苏、生姜 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完整版ppt课件
81
3、用量用法 细辛:3-5g;丸散0.5-1g 辛夷:包煎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完整版ppt课件
31
三、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四、解毒--中药物、食物毒
完整版ppt课件
32
香 薷
完整版ppt课件
33
一、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
完整版ppt课件
34
阴暑证: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暑天风寒感冒
阳暑证: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类似中暑
完整版ppt课件
136
要点
1、主治证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 气虚下陷证:升麻、柴胡
完整版ppt课件
137
2、功效 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葛根、荆芥 开音:蝉蜕
完整版ppt课件
138
3、用量用法
后下:薄荷
4、品种与功效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平肝明目
完整版ppt课件
139
5、使用注意 牛蒡子:滑肠通便,便溏者慎用 6、分类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薄荷、蔓荆子 发散风热、利咽:牛蒡子、蝉蜕
完整版ppt课件
132
葛根与柴胡
相同点:解表,升阳 不同点:葛根功偏解肌,善治外感项背 强痛。又升阳止泻,生津止渴,透疹
柴胡功偏退热,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又 升阳举陷,疏肝解郁

中药学--解表药 ppt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 ppt课件
(2)水肿,小便不利。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素称“夏月麻
黄”A型
藁本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 药 材 根茎
27
藁本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高本)
(2)风寒湿痹。
苍耳子
类别 原植物 药材
植物 菊科植物苍耳 果实
19
羌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主 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头痛连及项 背)。 (2)风寒湿痹。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细辛
21
细辛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 较甚者),阳虚外感(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 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荆芥
药 材 地上部分

15
荆芥
【功效】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微温不烈,
药力平和,风寒风热皆可。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非常重要:(荆芥炭)衄血,吐
血,便血,崩漏等证。发表透疹宜生用, 止血宜炒炭用。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1.温肺化饮:细辛、干姜 2.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3.少阴头痛 4.1-3g,细辛不过钱,过钱把命连
白芷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 药 材根
23
白芷
【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X型 【主治病证】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火旺、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中药学解表药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课件

• 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 酌情增大。
• 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 症。
• 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 降低疗效。
中药学解表药
45
趣味记忆法
发散风热用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 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1. 生姜——地上部分入药;口诀:薄荷梳头咽真干 2. 桑叶、菊花——桑叶菊花,树瓶清明,花死叶肥皂 3. 柴胡——柴胡解表退热剂,疏肝解郁升阳气
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中药学解表药
29
薄荷、牛蒡子、蝉蜕之比较
• 相同点: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 同中之异:1、疏散之力,薄荷﹥牛蒡子﹥蝉蜕
2、透疹之功,蝉蜕﹥薄荷﹥牛蒡子 3、利咽之效,牛蒡子﹥薄荷﹥蝉蜕
• 不同点:
薄 荷: 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肝热目疾及肝气郁结证;
牛蒡子: 宣肺祛痰、解毒通便,治肺热咳嗽痰多及便秘;
解鱼蟹毒
中药学解表药
12
生姜 《名医别录》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
中药学解表药
13 13
生姜 《名医别录》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炮制】生用 【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中药学解表药
14
荆芥 《本经》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或花穗。
中药学解表药
胜湿止痛,止痉。
中药学解表药
18
羌活 《药性论》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白芷 《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用于鱼蟹中毒之腹疼呕吐腹泻者--大 量单用、或配生姜、白芷、大蒜、水煎服。 用量:6-10-30g,入汤剂。 苏叶-偏于发散风寒主治风寒感冒、 发散风寒 解鱼蟹毒。 苏梗―长于理气宽中,主胃满呕 吐胎动不安。 歌括:紫苏解表散风寒 理气安胎且化痰 鱼蟹中毒此可解 苏梗理气叶发散

用麻黄以发汗利水。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 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或加 白术)。水煎服. 4、用于风湿关节痛-- 用麻黄发汗祛风 又能利水祛湿,故为主治,如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苡米、甘草)水煎服,治 一身尽痛,发热,膀晚加重的风湿疼。
用量用法:3-10g入汤剂,古有“麻 黄细辛不过钱”之说。 使用注意:发汗力强,自汗盗汗,肺 虚咳嗽,脾虚浮肿者忌用。 歌括: 发汗平喘宜麻黄;利尿消肿功效强。 太阳伤寒身无汗;痹疼实喘水肿良。


麻黄
《本经》中品




命名:以其颜色、气味而命名,其味 辛(味麻)而色黄故名。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 黄、木贼麻黄干燥的草质茎。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 麻黄绒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甘肃、辽 宁、河南等地。以黄河流域最多,立 秋至霜降之间采收,扎把阴干,切和营、通阳、散寒、止痛四大 功效。桂枝的发汗作用较麻黄弱,麻黄宣发 卫气开腠发汗遍彻皮毛,专于发表而散寒邪。 桂枝通达营卫解肌而散风邪,二者合用则发 汗力增强,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营卫不 和腠理疏松者则只用桂枝而不用麻黄,取其 散寒解表、调和营卫。又能温阳化气行水以 治蓄水停饮,又心入经,走血分,暖营血, 化寒凝以治寒凝经闭等证。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兼见咳嗽,胸闷不舒者 -用紫苏外能发散风寒,内能理气宽中。 如香苏饮(苏叶、香附、陈皮、甘草)治 感冒恶寒发热、咳嗽、嗳气、恶食、呕吐 等。或苏叶汤(苏叶、防风、生姜)或杏 苏散(紫苏、荆芥、防风、生姜)水煎服。
胸闷呕吐 2、用于脾胃气滞证 妊娠恶阻 寒湿伤 胎动不安 中,脾阳被困运化失职所致。用紫苏散寒邪 理气宽中以治之。如单用苏梗水煎服,治 呕吐、或配陈皮、砂仁治恶阻及胎动不安, 亦可用紫苏饮(当归、陈皮、川芎、紫 苏)。





3、春夏气候温暖,用量宜轻,秋冬气 候寒凉,用量宜重。另外,注意南北、 老幼、青壮年之差异。 4、解表药性辛散轻扬,一般不宜久煎, 以勉降低疗效。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2、发汗力强。
麻黄与桂枝功效比较: 麻黄-发汗力强,主伤寒表实无 汗证,喘息 水肿等。发 发散风寒 汗之力遍彻皮毛。 桂枝―发汗力弱,主伤风表虚自 汗证。助阳止痛。特点是 善行四 肢。 均主风寒表证。

※紫苏
《本草经注》中品
性能:辛、温、香,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分析: 辛温入肺走表能发散风寒。 以散寒行气为功香温入脾走里以理气宽中。 辛香善走,以走窜化湿。 故能发汗解表,行气和胃,单用或配生姜 解鱼蟹之毒。

二、通性、作用及分类: 味辛、质轻,归肺、膀胱经 主 要有发汗、解表之功,还有止咳、 平喘之效。 解表药的药性有凉温之不同,故 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类。
温-散风寒-主风寒表证,称发 辛 散风寒药。 主 凉-散风热-主风热表证,称发 散风热药。 外感表证.
三、解表药的适应证 1、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2、还用于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 咳喘证,如细辛、麻黄、生姜等。
3、用于风疹、麻疹透发不畅而需 透发者,如柽柳、葛根、牛子等。 4、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 当发汗者,如麻黄、浮萍。 5、用于头痛、身痛剧烈、疮疡初 起、风湿痹痛等,如羌活、白芷等。




四、使用注意:
解表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久病体虚及 失血证忌用; 2、不可过量或过久使用,中病即止, 以防发汗太过,耗伤津液,导致亡阴 亡阳等证。

应用:
①风湿痹痛(肩臂肢节痛) -如桂枝附子汤(桂枝、 附子、甘草、生姜、大枣) ②、胃寒腹痛-如小建中汤 (桂枝、饴糖、白芍、生姜 2、用于寒湿痛证 ③、经闭痛经-如温经汤 (吴芋、当归、白芍、川芎、 半夏、人参、甘草、阿胶、 麦冬、丹皮、桂枝)。 ④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 汤。
取桂枝助阳温通之性而治之。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3、用于痰饮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阳气不化 水湿下蓄则小便不利水肿 用桂枝胜寒邪,助阳气化湿利水之功而治之。 如苓桂术甘汤治停饮,五苓散(桂枝、猪苓、 茯苓、泽泻、白术)水煎服,治蓄水。.

应用:
恶寒发热
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 头痛身痛
无汗脉浮 用麻黄以发散解表,使邪从汗解病从表除。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水 煎服 。

风寒咳喘-如三拗 汤 2、用于喘咳实证 寒饮咳喘 -如小青 龙汤 肺热咳喘-如麻杏 石甘汤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风水证)
用麻黄以宣肺平喘 。


功效分析:
归肺、膀胱经外行于表专散肌 表风寒而解肌发汗。 以辛散温通 入心经助心阳通经脉、温助人体 助阳为功 一身阳气而散寒止痛。 归膀胱之腑,温化膀胱之气而 通阳化气行水湿。 表邪祛则表证解,寒湿除则阳气通,经脉通畅则 疼痛自止。故有诸功。特点,善行四肢。

表实无汗症-与麻黄同用。 如麻黄汤 1外感风寒表证表虚自汗症-证见发热、 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 如桂枝汤(桂枝、白芍、 甘草、大枣) 用桂枝发表解肌,调和营卫散风邪之功而治 之.
各论


第8章:解表药
• 概述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称解表药,也称发表药。“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
名词: 表邪--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肌表, 未曾传里病症。



表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表所出现的 证候群。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 无汗身痛、脉浮等。 辛温解表--指用味辛性温具有发散 表邪作用的药物,治疗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指用味辛、性凉具有发 散表邪作用的药物治疗风热



治荨麻疹验方:麻黄3g、浮萍6g、生 首乌12g 荆芥10g 蝉蜕10g、水煎 服,三剂可愈。 现代研究:成份有麻黄碱、伪麻黄碱、 挥发油等。用于过敏性鼻炎,三叉N痛、 风湿性关节炎等。
桂枝
※桂枝《本经》上品 处方用名:桂枝尖 川桂枝 嫩桂枝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产地: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制:春夏季(3-7月)剪下嫩桂枝,新 鲜时切圆斜薄片或截成15厘米长的小段, 晒干,用时润透切薄片,以尖稍为佳,生 用。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效分析:
味薄升浮归太阳走肌表,以宣散 太阳风寒表邪而开腠发汗。 以发散风寒为功入肺经则散肺寒,宣肺气而治寒 邪犯肺之咳喘。 苦温入膀胱之腑,能温化膀胱 之气,而利尿行水湿。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实为散风寒,宣肺 气,温化膀胱之要药。称“疗伤寒解表第一药” 发汗之力“遍彻皮毛”。




4、用于心悸 --用桂枝助心阳通血脉之 功而治之。如炙甘草汤(桂枝、人参、附 子、生地、炙甘草等) 用量用法:3--10g,入汤剂。 使用注意:辛温助阳易伤阴动血,凡温热 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等均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香豆精、桂皮酊等。 ①有解热降温、发汗利尿作用②扩张血管、 强心抗心律不齐、抗凝血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