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PPT课件 解表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 课件ppt 解表药

– 2)风寒兼有咳嗽痰多者, ~杏仁、桔梗等(杏苏 散)
【临床应用】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 2.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 1)偏寒者, ~砂仁、丁香等 – 2) 偏热者, ~黄连、芦根等
【临床应用】
• 3. 用于胎动不安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等
【临床应用】
发汗解表
功效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生姜
呕家圣药
【临床应用】
• 1. 用于风寒感冒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风寒感冒轻证,单煎或~红糖、葱白煎服,或~桂 枝、羌活
【临床应用】
• 2. 用于多种呕吐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1)胃寒呕吐, ~高良姜、白豆蔻等 – 2) 痰饮呕吐, ~半夏(小半夏汤) – 3)胃热呕吐, ~黄连、竹茹、枇杷叶
4.分类及特点
• 1)发散风寒药
• 多辛温,入肺、大肠经 • 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 2)发散风热药
• 多辛苦,味偏寒凉,入肺、大肠经 • 发散风热 • 主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5.配伍应用
• 1)根据外感风寒、风热不同,选择发散风 寒或风热的药物
• 2)暑多夹湿,秋多兼燥,配伍祛暑、化湿 和润燥药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 利:~甘草(甘草麻黄汤)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煎服。发汗 解表宜生用,止咳 平喘宜炙用
麻黄
【使用注意】
麻黄
•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 喘者慎用
桂枝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临床应用】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 2.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 1)偏寒者, ~砂仁、丁香等 – 2) 偏热者, ~黄连、芦根等
【临床应用】
• 3. 用于胎动不安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等
【临床应用】
发汗解表
功效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生姜
呕家圣药
【临床应用】
• 1. 用于风寒感冒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风寒感冒轻证,单煎或~红糖、葱白煎服,或~桂 枝、羌活
【临床应用】
• 2. 用于多种呕吐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1)胃寒呕吐, ~高良姜、白豆蔻等 – 2) 痰饮呕吐, ~半夏(小半夏汤) – 3)胃热呕吐, ~黄连、竹茹、枇杷叶
4.分类及特点
• 1)发散风寒药
• 多辛温,入肺、大肠经 • 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 2)发散风热药
• 多辛苦,味偏寒凉,入肺、大肠经 • 发散风热 • 主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5.配伍应用
• 1)根据外感风寒、风热不同,选择发散风 寒或风热的药物
• 2)暑多夹湿,秋多兼燥,配伍祛暑、化湿 和润燥药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 利:~甘草(甘草麻黄汤)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煎服。发汗 解表宜生用,止咳 平喘宜炙用
麻黄
【使用注意】
麻黄
•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 喘者慎用
桂枝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PPT课件

.
药材
30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 效]: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临床应用]:
1 . 用于外感风寒表夹湿证。解表湿要 要,如:九味阳经和督 脉经的阳气,常用于肩周炎,颈椎病。
如蠲痹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羌活、桂枝、当归、没药、桑枝、防风、 姜黄、天麻、蜈蚣。
.
12
麻黄与桂枝
药物 相同 发汗力 功效 点
主治
麻黄 辛 大 温 解
兼能宣 肺平喘, 利水退 肿
表寒 实证
桂枝 表 小
兼能温 表寒 经通阳 虚证
.
用法
自汗 盗汗
虚喘禁 用
温热
血热
月经禁
用
13
紫苏
来源: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本紫苏 的干燥茎、叶, 其叶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苏梗。 全国各地均产, 夏季枝叶茂盛时 采收茎叶,阴干, 切段,生用。
3 . 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如:瓜蒌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
4、用于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五苓散 5、用于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 6、振奋脾阳用:苓桂术甘汤
.
10
[用法用量]:煎服,3~ 10g。
[使用注意]:凡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 月经过多者,均忌用。
.
11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而发汗解肌,治外 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 又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治寒 凝血滞之痹证、脘腹冷痛、痛经闭经,或水 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 之胸痹、心痛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
药 材
14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 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
药材
30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 效]: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临床应用]:
1 . 用于外感风寒表夹湿证。解表湿要 要,如:九味阳经和督 脉经的阳气,常用于肩周炎,颈椎病。
如蠲痹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羌活、桂枝、当归、没药、桑枝、防风、 姜黄、天麻、蜈蚣。
.
12
麻黄与桂枝
药物 相同 发汗力 功效 点
主治
麻黄 辛 大 温 解
兼能宣 肺平喘, 利水退 肿
表寒 实证
桂枝 表 小
兼能温 表寒 经通阳 虚证
.
用法
自汗 盗汗
虚喘禁 用
温热
血热
月经禁
用
13
紫苏
来源: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本紫苏 的干燥茎、叶, 其叶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苏梗。 全国各地均产, 夏季枝叶茂盛时 采收茎叶,阴干, 切段,生用。
3 . 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如:瓜蒌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
4、用于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五苓散 5、用于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 6、振奋脾阳用:苓桂术甘汤
.
10
[用法用量]:煎服,3~ 10g。
[使用注意]:凡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 月经过多者,均忌用。
.
11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而发汗解肌,治外 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 又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治寒 凝血滞之痹证、脘腹冷痛、痛经闭经,或水 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 之胸痹、心痛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
药 材
14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 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
解表药-中药PPT课件

6
麻黄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 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 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 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 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 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兴奋 中枢等作用。了解
第一章 解表药
编辑版ppt
1
第一章 解表药
•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
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
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
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
致的等表症。部分药物还可用于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 药 材 根茎、根
编辑版ppt
18
羌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主 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头痛连及项 背)。 (2)风寒湿痹。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编辑版ppt
19
细辛
编辑版ppt
20
细辛
编辑版ppt
7
桂枝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樟科植物肉桂 药 材 嫩枝
编辑版ppt
8
桂枝
•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 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PPT课件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 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概 述
适应证: 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 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紧等。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 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 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 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
临 床 研 究
黄
★★★
4.低血压:麻黄碱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麻 黄碱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可防治硬膜外麻醉引 起的低血压。麻黄碱口服可以治疗低血压。
5.鼻塞: 0.5%~1%麻黄碱溶液滴鼻,可治疗鼻粘 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6.其他:麻黄所含的麻黄碱有中枢兴奋作用,在 延脑受抑制和麻醉药中毒时有苏醒作用。也可 用于发作性睡病。此外,应用麻黄治疗皮炎、 老年性皮肤瘙痒、小儿遗尿症、阳萎、风湿性 关节炎等具有一定疗效。
麻 黄
辛 、 微 苦 、 温 归 肺 、 膀 胱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 + 桂枝(麻黄汤) 为辛温解表之要药及峻品
宣肺平喘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 + 风寒咳喘- 寒饮咳喘- 杏仁
三拗汤(麻、杏、甘) 小青龙汤(细、干、半)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具良好宣肺 平喘作用
利尿消肿 -风水证
风寒- 风热-
为宣肺利尿之要药
临 床 研 究
1.感冒: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 于发汗和散热。桂枝单用发汗力弱,常与麻黄配伍,促 进汗液分泌。复方桂枝气雾剂(桂枝、香薷)喷咽喉部, 可预防流感。
2.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桂枝煎剂、总挥发油等有 抗炎、抗过敏作用。以桂枝为主的复方制剂治疗风湿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效果。如有报道用桂枝芍药知母 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中国现代医 学杂志,2004,14(8):140)。
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PPT课件

-
11
麻黄 桂枝2
桂枝又归心经。本品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 力较麻黄为缓,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麻黄) 、 还是有汗的表虚证(常配伍白芍),桂枝均可使用。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也常用于: 1.胸阳不振, 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若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 脉而 见心动悸、脉结代,常配伍炙甘草、人参、麦冬等; 2.中焦 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常配伍白芍、饴糖等;3.经寒血滞, 经闭痛经,常当归、吴茱萸等,以及癥瘕积聚;4.风寒湿痹,肩臂 疼痛;5.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而致痰饮病眩晕、心悸(常配伍茯苓、 白术、甘草),以及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蓄水证)(常 配伍茯苓、猪苓、泽泻等)。
-
23
羌活
【来原】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茎粗壮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 水浮肿;疮疡肿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 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 1. 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 2. 血虚痹痛忌服。
同时,紫苏又兼能理气安胎,又可用于:1.脾胃气滞,胸闷呕吐;2.胎气 上逆,胸闷呕吐,以及气滞胎动不安;3.七情郁结,痰凝气滞的梅核气证。 本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此外,紫苏有苏叶、苏梗之分,苏叶偏于发表散寒,苏梗偏于宽胸利膈,顺
气安胎。生姜则善于温中止呕,素有" 呕家圣药" 之称,并能温肺止咳,解半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火旺、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第一章 解表药
.
1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
2
性能特征: 大多味辛发散 大多入肺、膀胱经 通过发散或发汗,解除表证
.
3
功效: 发散解表 祛风(胜湿止痛) 透疹、 宣肺
.
4
适应证: 1、表证----恶寒、发热、无汗 或有汗,脉浮等
(温病、麻疹、疮疡、水肿初起 兼表证)
.
68
一、祛风解表--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 《本草经疏》
风寒头疼,咳喘,咽喉疼痛,鼻流清涕。
.
69
风寒之邪 细辛、麻黄 阳气虚弱 不能抵御外邪
《本草纲目》
.
21
桂枝
.
22
.
23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二、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
24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表实证:与麻黄配 风寒表虚证:发热恶寒,汗出恶风,身
体痛,舌红苔白,脉浮缓。营卫不和
.
25
二 温经通脉
温暖经脉,祛散寒邪,通行 经络:寒凝之痹痛,与活血 药物配伍。
二、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透疹,麻疹初期,配连翘治疗 皮肤病、风疹瘙痒 。常常配解毒药 物如公英地丁黄芩丹皮等等。
.
47
三、消疮解表--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治疗瘰疬,消疮肿。
四、止血--出血证
炒碳止血,炒后变涩,收涩止血。吐血鼽血便血。
.
48
防风
.
49
.
50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 名。”顾名思义 辛散风邪,略有驱寒效果,常常与荆 芥羌活配伍。
.
1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
2
性能特征: 大多味辛发散 大多入肺、膀胱经 通过发散或发汗,解除表证
.
3
功效: 发散解表 祛风(胜湿止痛) 透疹、 宣肺
.
4
适应证: 1、表证----恶寒、发热、无汗 或有汗,脉浮等
(温病、麻疹、疮疡、水肿初起 兼表证)
.
68
一、祛风解表--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 《本草经疏》
风寒头疼,咳喘,咽喉疼痛,鼻流清涕。
.
69
风寒之邪 细辛、麻黄 阳气虚弱 不能抵御外邪
《本草纲目》
.
21
桂枝
.
22
.
23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二、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
24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表实证:与麻黄配 风寒表虚证:发热恶寒,汗出恶风,身
体痛,舌红苔白,脉浮缓。营卫不和
.
25
二 温经通脉
温暖经脉,祛散寒邪,通行 经络:寒凝之痹痛,与活血 药物配伍。
二、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透疹,麻疹初期,配连翘治疗 皮肤病、风疹瘙痒 。常常配解毒药 物如公英地丁黄芩丹皮等等。
.
47
三、消疮解表--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治疗瘰疬,消疮肿。
四、止血--出血证
炒碳止血,炒后变涩,收涩止血。吐血鼽血便血。
.
48
防风
.
49
.
50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 名。”顾名思义 辛散风邪,略有驱寒效果,常常与荆 芥羌活配伍。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 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 毒。
精选ppt
21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 眩。
精选ppt
22
薄荷
•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
•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 秽,解毒。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精选ppt
9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 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精选ppt
10
细辛
• 性味: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肺、肾、心、肝、胆、脾经。
精选ppt
17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精选ppt
18
桑叶
•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精选ppt
7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精选ppt
21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 眩。
精选ppt
22
薄荷
•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
•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 秽,解毒。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精选ppt
9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 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精选ppt
10
细辛
• 性味: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肺、肾、心、肝、胆、脾经。
精选ppt
17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精选ppt
18
桑叶
•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精选ppt
7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疏肝行气: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 等证。如逍遥散。
用法:宜后下。
牛蒡子
牛蒡子
1.疏散风热: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瘟病初期兼 咽喉肿痛。
2.宣肺透疹:本品既外散风热,又内清热毒, 故风热外束和热毒内盛之麻疹不透尤为多用。
3.解毒利咽 :用于热毒痈疮、咽喉肿痛、痄 腮丹毒。
香薷
香薷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本品外可发汗解表, 内可化湿和中,前人称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 药”,常用于风寒感冒兼湿困脾胃。如香薷 散。
2.利水消肿:本品既发汗以散肌表水湿,又宣 肺以通畅水道,常用于水肿或风水水肿。
荆芥
荆芥
古人谓本品为治风病、血病、疮病要药。
1.解表散风:本品药性和缓,治外感表证。
麻黄 桂枝
发汗解表 (风寒表证)
发汗力强于桂枝,治风寒感冒 表实无汗;又能宣肺平喘、利 尿消肿。
发汗力弱于麻黄,治风寒感 冒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又 能温经脉、助阳气、降冲气。
紫苏叶
紫苏叶
1.解表散寒:本品发汗解表之功较和缓,但兼 行气、止咳之效。
(1)外感风寒轻证。 (2)外感风寒咳嗽。如杏苏散。 (3)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者。如香苏散。
2.行气和胃:用于脾胃气滞证。 3.解鱼蟹毒: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生姜
生姜
1.解表散寒:其作用温和,多治外感风寒轻证。 2.温中止呕:本品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适 用于多种呕吐,尤以胃寒呕吐最宜。 3.化痰止咳:用治肺寒咳嗽。
此外,还能解半夏、天南星、鱼蟹之中毒。
使用注意: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2.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善治 上半身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如 蠲痹汤。
藁本
白芷
白芷
1.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 痛、牙痛、风寒湿痹等,尤为治阳明经头额 痛、牙龈肿痛之要药。
2.宣通鼻窍:本品为治鼻塞、鼻渊之常用药。 3.消肿排脓:用治疮疡肿毒。 4.燥湿止带:用治妇女带下量多。
(2)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宣肺平喘:用于风寒壅遏肺气或寒痰停饮或 热邪壅肺之咳喘。如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 石甘汤。
3.利水消肿:本品为宣肺利尿之常用药,可治 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
桂枝
桂枝
1.发汗解肌:本品发汗之力较麻黄缓和,用治外 感风寒表实或表虚证。如麻黄汤、桂枝汤。
2.温通经脉:本品性温,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之功效,用于寒凝血滞诸证(肩臂疼痛尤宜)。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
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二、性能特点 一般为辛味,性温或凉,主归肺、膀胱经。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解表(发散风寒、发散风热)。 主治:外感表证。
四、分类 根据其性能特点的不同,相应分为发散风
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
五、配伍应用 详见教材。
及中气下陷
透及热毒诸证 。
诸证)
葛根 —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 强痛;又升阳举陷,多治脾虚泄泻;透 疹之功似升麻;尚可生津止渴。
桑叶
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 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 血热吐衄。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菊花
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 之头痛、眩晕及惊风抽搐;兼清 热解毒,治疮痈肿毒等。
蝉蜕
蝉蜕
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本品有疏散风热、宣 肺利咽之功。
(1)风热表证。 (2)温病初起。 (3)风热火毒上攻咽痛音哑。
防风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质柔润, 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如蠲痹汤。
3.止痉:用于破伤风。如玉真散。
羌活
羌活
1.解表散寒:本品气香性散,善发散风寒、止 痛,用于外感风寒夹湿、项强头痛。如九味羌 活汤、羌活胜湿汤。
2.透疹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息风解痉:本品有息风止痉、凉肝定惊之效。 (1)小儿慢惊风。 (2)小儿急热惊风。 (3)破伤风。
4.明目退翳: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 翳障。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葛根
葛根
1.解肌退热:本品既能发散表邪,又能解肌 退热,可用于外感表证发热(兼项背强痛者 尤宜)。如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细辛
细辛
1.散寒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 2.祛风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等。 3.宣通鼻窍:本品为治鼻渊之良药。 4.温肺化饮:用于痰饮咳喘。
使用注意:有小毒;反藜芦。
苍耳子
苍耳子
1.散寒解表:发汗力弱,一般风寒表证少用。 2.宣通鼻窍:本品为治鼻渊之要药。 3.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痹痛。
2.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热毒证,尤善解阳明热 毒,故常用于胃火上炎所致诸证。如清胃散。
3.升举阳气: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诸证。
柴胡—善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主治少阳
证;又升阳举陷,治脏器脱垂诸证;
疏散退热,
还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升麻 —善清散而发表;升阳举陷之功似柴
(表证发热
胡;还善透疹、清热解毒,治麻疹不
(1)风寒表证。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表证。如银翘散。
2.透疹消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 疡初起兼表证。
3.止血(炒炭):用于吐血、衄血、便血、痔 血、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此外,本品还可清头目、利咽喉,治风 邪侵袭之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及咽喉痒痛。
用法: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
防风
桑叶
桑叶
1.疏散风热:药力缓和,但兼清肺热、润肺 燥之功,故风热感冒或瘟病初期兼燥热咳嗽 尤宜。
(1)风热表证 (2)温病初起 如桑菊饮。
2.清肺润燥:本品归肺经,苦寒清肺热,甘 寒润肺燥,常用于肺热燥咳。如桑杏汤、清 燥救肺汤。
3.平肝明目:本品有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之效。 (1)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2)肝经实热或风热上攻之目疾。 (3)肝肾精血不足之目疾。
2.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3.生津止渴:对于热病口渴或阴虚口渴或气 阴两虚口渴均可使用。
4.升阳止泻:本品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而收 止泻之效,治脾虚泄泻尤宜。如七味白术散。
用法:退热、透疹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生津宜用鲜品。
柴胡
柴胡
1.疏散退热:本品有疏散退热、和解少阳半 表半里邪气之效,用于外感表证发热和少阳 证。 (1)风寒表证发热。
(1)痹证。 (2)胸痹。 (3)脘腹冷痛。 (4)痛经闭经。
3.助阳化气:本品有温通心阳、化气行水之功。 (1)胸痹心痛。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2)心脾阳虚之水饮内停。如苓桂术甘汤。 (3)肾阳不足之小便不利、水肿。如五苓散。
4.平降冲气:用治心悸、奔豚等。如炙甘草汤、 桂枝加桂汤。
使用注意:温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忌用。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服用。
辛夷
鹅不食草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 要功效,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热病卫分证。
薄荷பைடு நூலகம்
薄荷
1.疏散风热:本品辛凉轻清,气味芳香,质轻 入肺经,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2.清利头目,利咽:本品有清头目、利咽喉之 效,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如 薄荷汤、六味汤。
(2)风热表证发热。
(3)少阳证。如小柴胡汤。
2.疏肝解郁:本品为治疗肝郁气滞证之要药。 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3.升举阳气: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用 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
用法:生用—和解退热 醋炙—疏肝解郁 酒炙—升举阳气
升麻
升麻
1.发表透疹:本品有升散发表、宣毒透疹之功。 (1)风热头痛。如清震汤。 (2)麻疹不透。如升麻葛根汤。
菊花
怀菊
杭菊
菊花
1.散风清热:本品为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的 常用药。如桑菊饮。
2.平肝明目:本品入肝经,长于清肝热、平肝 阳、养肝阴、明目。 (1)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
(2)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3)肝肾精血亏虚之视物昏花。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肿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多用。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多用。
六、使用注意 (1)发汗不宜太过。 (2)自汗、盗汗、疮疡日久、淋病、失血 者慎用。 (3)三因制宜。 (4)不宜久煎。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 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 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紧等)。
麻黄
麻黄
1.发汗解表: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 一药”。 (1)外感风寒表实证。如麻黄汤。
4.疏肝行气: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 等证。如逍遥散。
用法:宜后下。
牛蒡子
牛蒡子
1.疏散风热: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瘟病初期兼 咽喉肿痛。
2.宣肺透疹:本品既外散风热,又内清热毒, 故风热外束和热毒内盛之麻疹不透尤为多用。
3.解毒利咽 :用于热毒痈疮、咽喉肿痛、痄 腮丹毒。
香薷
香薷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本品外可发汗解表, 内可化湿和中,前人称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 药”,常用于风寒感冒兼湿困脾胃。如香薷 散。
2.利水消肿:本品既发汗以散肌表水湿,又宣 肺以通畅水道,常用于水肿或风水水肿。
荆芥
荆芥
古人谓本品为治风病、血病、疮病要药。
1.解表散风:本品药性和缓,治外感表证。
麻黄 桂枝
发汗解表 (风寒表证)
发汗力强于桂枝,治风寒感冒 表实无汗;又能宣肺平喘、利 尿消肿。
发汗力弱于麻黄,治风寒感 冒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又 能温经脉、助阳气、降冲气。
紫苏叶
紫苏叶
1.解表散寒:本品发汗解表之功较和缓,但兼 行气、止咳之效。
(1)外感风寒轻证。 (2)外感风寒咳嗽。如杏苏散。 (3)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者。如香苏散。
2.行气和胃:用于脾胃气滞证。 3.解鱼蟹毒: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生姜
生姜
1.解表散寒:其作用温和,多治外感风寒轻证。 2.温中止呕:本品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适 用于多种呕吐,尤以胃寒呕吐最宜。 3.化痰止咳:用治肺寒咳嗽。
此外,还能解半夏、天南星、鱼蟹之中毒。
使用注意: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2.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善治 上半身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如 蠲痹汤。
藁本
白芷
白芷
1.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 痛、牙痛、风寒湿痹等,尤为治阳明经头额 痛、牙龈肿痛之要药。
2.宣通鼻窍:本品为治鼻塞、鼻渊之常用药。 3.消肿排脓:用治疮疡肿毒。 4.燥湿止带:用治妇女带下量多。
(2)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宣肺平喘:用于风寒壅遏肺气或寒痰停饮或 热邪壅肺之咳喘。如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 石甘汤。
3.利水消肿:本品为宣肺利尿之常用药,可治 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
桂枝
桂枝
1.发汗解肌:本品发汗之力较麻黄缓和,用治外 感风寒表实或表虚证。如麻黄汤、桂枝汤。
2.温通经脉:本品性温,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之功效,用于寒凝血滞诸证(肩臂疼痛尤宜)。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
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二、性能特点 一般为辛味,性温或凉,主归肺、膀胱经。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解表(发散风寒、发散风热)。 主治:外感表证。
四、分类 根据其性能特点的不同,相应分为发散风
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
五、配伍应用 详见教材。
及中气下陷
透及热毒诸证 。
诸证)
葛根 —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 强痛;又升阳举陷,多治脾虚泄泻;透 疹之功似升麻;尚可生津止渴。
桑叶
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 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 血热吐衄。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菊花
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 之头痛、眩晕及惊风抽搐;兼清 热解毒,治疮痈肿毒等。
蝉蜕
蝉蜕
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本品有疏散风热、宣 肺利咽之功。
(1)风热表证。 (2)温病初起。 (3)风热火毒上攻咽痛音哑。
防风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质柔润, 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如蠲痹汤。
3.止痉:用于破伤风。如玉真散。
羌活
羌活
1.解表散寒:本品气香性散,善发散风寒、止 痛,用于外感风寒夹湿、项强头痛。如九味羌 活汤、羌活胜湿汤。
2.透疹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息风解痉:本品有息风止痉、凉肝定惊之效。 (1)小儿慢惊风。 (2)小儿急热惊风。 (3)破伤风。
4.明目退翳: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 翳障。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葛根
葛根
1.解肌退热:本品既能发散表邪,又能解肌 退热,可用于外感表证发热(兼项背强痛者 尤宜)。如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细辛
细辛
1.散寒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 2.祛风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等。 3.宣通鼻窍:本品为治鼻渊之良药。 4.温肺化饮:用于痰饮咳喘。
使用注意:有小毒;反藜芦。
苍耳子
苍耳子
1.散寒解表:发汗力弱,一般风寒表证少用。 2.宣通鼻窍:本品为治鼻渊之要药。 3.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痹痛。
2.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热毒证,尤善解阳明热 毒,故常用于胃火上炎所致诸证。如清胃散。
3.升举阳气: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诸证。
柴胡—善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主治少阳
证;又升阳举陷,治脏器脱垂诸证;
疏散退热,
还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升麻 —善清散而发表;升阳举陷之功似柴
(表证发热
胡;还善透疹、清热解毒,治麻疹不
(1)风寒表证。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表证。如银翘散。
2.透疹消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 疡初起兼表证。
3.止血(炒炭):用于吐血、衄血、便血、痔 血、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此外,本品还可清头目、利咽喉,治风 邪侵袭之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及咽喉痒痛。
用法: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
防风
桑叶
桑叶
1.疏散风热:药力缓和,但兼清肺热、润肺 燥之功,故风热感冒或瘟病初期兼燥热咳嗽 尤宜。
(1)风热表证 (2)温病初起 如桑菊饮。
2.清肺润燥:本品归肺经,苦寒清肺热,甘 寒润肺燥,常用于肺热燥咳。如桑杏汤、清 燥救肺汤。
3.平肝明目:本品有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之效。 (1)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2)肝经实热或风热上攻之目疾。 (3)肝肾精血不足之目疾。
2.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3.生津止渴:对于热病口渴或阴虚口渴或气 阴两虚口渴均可使用。
4.升阳止泻:本品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而收 止泻之效,治脾虚泄泻尤宜。如七味白术散。
用法:退热、透疹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生津宜用鲜品。
柴胡
柴胡
1.疏散退热:本品有疏散退热、和解少阳半 表半里邪气之效,用于外感表证发热和少阳 证。 (1)风寒表证发热。
(1)痹证。 (2)胸痹。 (3)脘腹冷痛。 (4)痛经闭经。
3.助阳化气:本品有温通心阳、化气行水之功。 (1)胸痹心痛。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2)心脾阳虚之水饮内停。如苓桂术甘汤。 (3)肾阳不足之小便不利、水肿。如五苓散。
4.平降冲气:用治心悸、奔豚等。如炙甘草汤、 桂枝加桂汤。
使用注意:温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忌用。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服用。
辛夷
鹅不食草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 要功效,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热病卫分证。
薄荷பைடு நூலகம்
薄荷
1.疏散风热:本品辛凉轻清,气味芳香,质轻 入肺经,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2.清利头目,利咽:本品有清头目、利咽喉之 效,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如 薄荷汤、六味汤。
(2)风热表证发热。
(3)少阳证。如小柴胡汤。
2.疏肝解郁:本品为治疗肝郁气滞证之要药。 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3.升举阳气: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用 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
用法:生用—和解退热 醋炙—疏肝解郁 酒炙—升举阳气
升麻
升麻
1.发表透疹:本品有升散发表、宣毒透疹之功。 (1)风热头痛。如清震汤。 (2)麻疹不透。如升麻葛根汤。
菊花
怀菊
杭菊
菊花
1.散风清热:本品为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的 常用药。如桑菊饮。
2.平肝明目:本品入肝经,长于清肝热、平肝 阳、养肝阴、明目。 (1)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
(2)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3)肝肾精血亏虚之视物昏花。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肿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多用。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多用。
六、使用注意 (1)发汗不宜太过。 (2)自汗、盗汗、疮疡日久、淋病、失血 者慎用。 (3)三因制宜。 (4)不宜久煎。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 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 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紧等)。
麻黄
麻黄
1.发汗解表: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 一药”。 (1)外感风寒表实证。如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