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粘剂
浅谈降粘措施探索与实践

浅谈降粘措施探索与实践降粘措施是在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粘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降粘措施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是许多企业和工厂所面临的挑战。
在本文中,将会从实际应用和探索的角度,对降粘措施进行讨论,分享一些关于降粘措施的经验和技巧。
一、降粘措施的意义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原材料的特性以及工艺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会遇到粘性的问题,比如说在纸张生产中,纸张容易粘在一起;在食品加工中,粘性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解决这些粘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解决粘性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降粘措施:1. 使用降粘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在原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降粘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粘性,从而减少粘性问题的出现。
2. 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原材料粘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有效地调节原材料的粘性,减少粘性问题的发生。
3. 改变工艺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比如说调整压力、速度等,来减轻原材料的粘性,从而解决粘性问题。
4. 清洁设备:定期清洁设备和生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粘性问题的发生。
三、降粘措施的探索与实践降粘措施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生产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降粘措施的探索与实践经验:1. 实验与观察:在生产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观察,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降粘措施,比如说通过对原材料添加不同量的降粘剂进行实验,观察添加不同量降粘剂后的效果,找到最佳的添加量。
2. 与供应商合作:与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可以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比如说可以向供应商咨询降粘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得到专业的指导。
3. 持续改进:降粘措施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关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改进,找到更有效的降粘方法。
四、降粘措施的重要性与挑战降粘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LRD—油基降粘剂降粘技术

LRD—油基降粘剂降粘技术针对水基降粘剂对低含水稠油井降粘效率低,不适合集输降粘的问题,选择了三种油溶性降粘剂进行了室内对比试验,通过对降粘率和配伍性指标结果分析,确定了月桂酰氨酸钠降粘剂为现场试验药剂。
通过对单井原油取样、联合站混合油样和外输油样降粘率测试,在加药浓度2-5%时,降粘率可达80%以上。
取得了降低举升载荷,提高了油井产量和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效果。
标签:油基降粘剂;室内试验;月桂酰氨酸钠;集输降粘;原油降粘率1、LRD-油基降粘剂组分及技术指标1.1降粘作用机理。
LRD油基冷采降粘劑系由小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N-月桂钠盐、油溶性分散剂等组成。
小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高温下成为沥青胶质的中心连接体,使沥青胶质分子团变小,释放稠油中小分子组分;N-月桂钠盐降解性好、耐高温,属于环保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溶性分散剂能更好地溶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具有润湿、渗透、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降低稠油粘度,润滑油井管壁,减少摩擦阻力,改善原油流变性,提高油田采油速度。
1.2降粘剂组分构成。
根据稠油中沥青、胶质分子聚集状态原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确立LRD 系列油基降粘剂组分的选择原则为:(1)选择具有强电荷特性和分子活性基团的物质作为沥青活性基团的聚集体;(2)选择能够被沥青质分子团所吸附的长链分子在沥青质分子周围形成包覆隔离层;(3)针对油层地下环境的复杂性,选择耐高温、抗高矿化水强的表面活性剂;(4)对于各油田稠油成分的差异性,采出水矿物组分含量的不同,采出水pH值的差异,选择适当的体系控制稠油采出液稳定性,利于后续破乳处理。
根据以上原则,经过大范围的筛选及大量试验,选择了有机金属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材料、N-月桂钠盐表面活性剂、高效有机溶剂、pH缓冲体系等作为LRD油基冷采降粘剂的组分体系。
1.3主要技术指标。
锦45-26-153井因原油粘度高,生产负荷大,生产液量6-7方,含水30%左右,油井只能低效生产。
降粘剂知识

降粘剂的相关知识通常说的降粘剂有两种一、采油用的稠油降粘剂,这种降粘剂主要是针对稠油而言,故被称为稠油降粘剂,稠油由于轻组分含量低,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所以很多稠油都具有高粘度,粘度过高流动性能差,对开采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所以通常在开采之前加热稠油,或者加入稠油降粘剂。
稠油降粘剂主要分为两种:水溶性稠油降粘剂和油溶性稠油降粘剂1、水溶性稠油降粘剂这种降粘剂极易溶于水,配制成一定的比例注入开采井中使稠油的粘度降低,由自然状态下的油包水变成水包油,从而大大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以便于稠油的开采和运输。
这种降粘剂主要在取水方便的油区使用。
2、油溶性稠油降粘剂这种降粘剂主要的溶剂是稀油,就是用稀油溶解降粘剂,把溶有降粘剂的稀油注入稠油开采井,便于稠油开采和运输,这种降粘剂主要用在缺水的油区,由于油区缺水,所以不可能使用水溶性稠油降粘剂。
综上所述,稠油的开采可以伴热,也可以注入化学降粘剂的方法,由于伴热不利于提高泵效和油井的动液面,减少动力消耗,降低系统压力,增加单井原油产量,特别在高含砂井中,由于乳化剂对井下泵具有润湿性,使泵速更协调。
所以开发用量少、成本低的降黏剂是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的,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研究降粘剂的效率,可见其客观的经济效益,很多降粘剂不具有耐温性能,然而在才有的时候,一般都要注气(向开采井里注入高温蒸汽),这样有利于降低粘度,可是很多降粘剂由于不具有耐温性,所以注入蒸汽之后,没有耐温性的降粘剂就会失去效力,所以现在很多的研究单位和机构都在研究怎么使降粘剂具有耐温性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很多单位研究出了耐温性降粘剂,这项技术逐渐成熟。
二、钻井液用降粘剂在钻井的过程中由于固相含量增、温度升高、盐侵和钙侵,钻井液形成了网状结构或使网状结构增强,导致钻井液粘度和切力增加,使得钻井液泵送非常困难、钻屑难以除去或钻井过程中激动压力过大等现象。
所以,必须加入降粘剂,来降低粘度和切力,使其具有合适的流变性。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降粘剂;流变性;降粘机理;性能评价前言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地下。
在未发现既要经济又丰富的石油代替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要在勘探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
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高凝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降粘剂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世界各国的降粘剂研究成果推动了原油流动改进技术的发展。
降粘剂包括乳化降粘剂和油性降粘剂,前者是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乳化降粘剂,因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粘度大大降低,可实现常温输送以节能降耗,因此,乳化降粘输送工艺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关油性降粘剂的应用研究较少,由于使用油性降粘剂具有可直接加剂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以节能降耗,同时又不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等优点,目前油性降粘剂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冀东、吉林、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该技术对处于中、高稠油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对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初步的了解。
实验采用的L1和L2降粘剂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吉林多矿多井原油样品的粘度降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对原油添加的降粘剂L1和L2降粘性能明显,大大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而且该法操作简便,可以大量的节能降耗。
本研究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第1章概述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
受气候和河流频繁摆动的影响,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泥质含量高,泥砂交错分布,油藏非均质性远高于主要为海相沉积的国外油田。
硅氟降粘剂使用说明书

硅氟降粘剂使用说明书
摘要:
1.硅氟降粘剂的概述
2.硅氟降粘剂的使用方法
3.硅氟降粘剂的注意事项
4.硅氟降粘剂的储存与运输
5.硅氟降粘剂的安全性保障
正文:
硅氟降粘剂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主要用于降低流体的粘度,以提高流体在管道、设备等中的流动性能。
这种化学品具有优良的降粘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热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使用硅氟降粘剂时,应先根据流体的具体性质和降粘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浓度。
一般来说,硅氟降粘剂的添加量应控制在流体总量的0.1%-1% 之间,过多或过少的添加量都可能影响降粘效果。
添加时,应将硅氟降粘剂缓缓加入流体中,同时搅拌均匀,以保证降粘剂均匀分布在流体中。
在使用硅氟降粘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硅氟降粘剂不适用于含有酸、碱、氧化剂等有害成分的流体,否则可能引起化学反应,降低降粘效果;其次,硅氟降粘剂的使用温度应在-10℃-4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降粘效果;最后,硅氟降粘剂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流体的粘度,以确保降粘效果达到预期。
硅氟降粘剂的储存和运输也需要注意。
首先,硅氟降粘剂应存放在密封、
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与酸、碱、氧化剂等有害物质接触;其次,硅氟降粘剂的运输应按照危险品运输规定进行,避免碰撞、挤压等,防止包装破损,造成泄漏。
硅氟降粘剂的安全性保障主要依赖于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粉尘。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生帮助。
降粘剂配方还原

降粘剂配方还原
降粘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添加剂,可以降低涂料和油墨中溶剂和粘度的含量,改善涂层的流动性、润湿性和切变性,并提高涂层的光泽度、附着力和耐磨性。
以下是几种不同种类的降粘剂的配方还原:
1. 水性降粘剂:水性降粘剂主要用于水性涂料和油墨中。
配方包括:丙烯酸酯乳液(10%~20%)、分散剂(0.5%~1%)、有机膨润土(5%~10%)、消泡剂(0.5%~1%)、去离子水(余量)。
将这些成分按比例混合,经过高速搅拌,即可得到水性降粘剂。
2. 油性降粘剂:油性降粘剂主要用于油性涂料和油墨中。
配方包括:有机膨润土(5%~10%)、分散剂(0.5%~1%)、抗氧剂(0.5%~1%)、溶剂(适量),余量为基础油。
将这些成分按比例混合,经过搅拌,即可得到油性降粘剂。
3. 醇酸降粘剂:醇酸降粘剂主要用于醇酸树脂涂料中。
配方包括:醇酸树脂(50%~70%)、有机膨润土(5%~10%)、分散剂(0.5%~1%)、抗氧剂(0.5%~1%)、溶剂(适量),余量为松香甘油酯。
将这些成分按比例混合,经过搅拌,即可得到醇酸降粘剂。
降粘剂原理

降粘剂原理
降粘剂是一种添加到润滑油中的物质,主要用于降低润滑油的黏度。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分散作用:降粘剂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润滑油中,形成微小的颗粒或分子团。
这些颗粒和分子团能够填充润滑油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少润滑油的黏度。
2. 润滑分子阻挡作用:降粘剂能够在润滑油分子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润滑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样,润滑油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黏度降低。
3. 转变作用:降粘剂可以改变润滑油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排列方式,使其分布更加均匀。
这样可以减少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减缓润滑油的黏度。
综上所述,降粘剂通过分散作用、润滑分子阻挡作用和转变作用,可以降低润滑油的黏度,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能。
这样可以改善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润滑效果,并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粘剂种类

降粘剂种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降粘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其作用是能够有效地减少物质之间的粘附力,从而使物质之间均匀分散,更加容易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降粘剂的种类繁多,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降粘剂种类。
一、聚合物降粘剂:聚合物降粘剂是一类常见的降粘剂,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
这类降粘剂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降低颗粒粘附力,使颗粒之间更容易分散,并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聚合物降粘剂广泛应用于颜料、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
二、有机溶剂降粘剂:有机溶剂降粘剂主要是由一些具有溶解性的有机物质组成,通过与物质表面发生作用,使其易于分散。
这类降粘剂通常具有挥发性,易于揮発,不会对应用后的产品产生不良影响。
有机溶剂降粘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颗粒材料。
四、表面活性剂降粘剂:表面活性剂降粘剂是一类通过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改变物质表面性质的降粘剂。
这类降粘剂能够有效地降低颗粒之间的接触角度,减少颗粒的粘附力,使其更容易分散。
表面活性剂降粘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颗粒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降粘剂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场合和要求来确定,选择适合的降粘剂种类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使用降粘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降粘剂的使用量和浓度,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希望大家在工业生产中能够选用合适的降粘剂,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第二篇示例:降粘剂是一种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材料,它具有降低物料粘性、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的作用。
在各个行业中,降粘剂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就降粘剂的种类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大家对降粘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有机降粘剂1. 聚丙烯酰胺系列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降粘剂,具有优良的降粘效果和稳定性。
它主要应用于纸张、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可有效降低材料的粘性、提高生产效率。
2. 聚乙烯醇系列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降粘效果和分散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理
润湿降阻是破坏油管或抽油杆表面的稠油膜水性,形成连续的水膜,减少抽吸
过程中原油流动的阻力。
降
第一,对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形成比较稳定的O/W
粘
乳状液,降粘效率高。
剂
特
性
第二,形成的O/W乳状液不能太稳定,否则影响下一步的
原油脱水。
近年来,乳化降粘剂多根据协同作用原理采用多元复配型配方, 同时包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降粘率
①确定实验中的油水比
u=u0 e k m
km 0.7 u 2.01
1.4 4.05
2.1 2.8 8.17 16.44
3.5 4.2 4.9
6.4
33.11 66.68 134.29 601.84
7.2 1339.43
8 2980.96
3500
粘度 3000
2500
2000 1500
系列1
乳化降粘
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W/O乳状液反相形成以稠油 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的O/W型乳状液,从而阻止
了油滴的聚结,由于连续相水的粘度很低,在流动
乳
过程中稠油问相互内摩擦变成水与水之间的内摩擦;
化
稠油与管壁间的摩擦变为水与管壁问的摩擦,这样
降
粘
就大大降低了油管内液体流动的阻力,液体粘度和
的
摩擦阻力大幅度降低。
1000
500
0
km
0
2
4
6
8
10
油水比为7:3
3、降粘率
②加药浓度的确定
降粘率(%)
降粘率与加药浓度关系图
100
90
187
80
70
136
60
50
40
30
102
20
10
0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2.7
加药浓度(%)
加药浓度为1%
降粘率(%)
降粘率(%)
3、降粘率
③技术指标的确定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0
218降粘率与粘度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原油粘度(mP.s)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0
136降粘率与粘度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原油粘度(mP.s)
3、降粘率
检测方法
将稠油在(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 h,搅拌去除其中的游离水和气泡,迅速 用旋转粘度计测其(50±1)℃时的粘度μ0。
配制含3 %NaCl和0.3 %CaCl2的盐溶液,用盐溶液将液体样品配成质量分数为1 %的溶液备用。
①确定实验中的油水比
油水比:原油在乳状液中所占体积分数。 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粘度可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表示:
u=u0 e k m
式中:u u0 e
m k
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粘度; 水的粘度; 自然对数的底,即2.718。 油在乳状液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常数,决定于m。当m≤0.74时为7.0, 当m>0.74 时为8.0;
良好的均匀性 初步可见稠度不匀 向不均匀的清晰转化 初步可见相的分离 明显可见相的分离,可见透明水层
两相完全分离
5、自然沉降脱水率
水溶性稠油降粘剂乳化降粘,形成的乳状液不需要十分稳定,只 要达到流动时分散的要求就够了,否则就会影响原油后期脱水。
检测方法
将100 mL稠油乳液,分别迅速加入100 mL具塞量筒或具塞刻度试 管中,在(50±1)℃的恒温水浴中静止放置30 min,读取量筒下部出 水体积V。
稠油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100 mPa·s ~1 000 mPa·s的 原油。在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较高,这是稠油粘度高、流 动性差的主要原因,为了便于稠油开采和运输,必须降低其粘度。
稠油降粘剂是利用化学乳化降粘,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 动性。乳化降粘就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稠油或将W/O型乳 状液转变成O/W 型乳状液,从而达到降粘的目的。原油乳化降粘 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
检测方法
用酸度计测试原液。
2、表、界面张力
表界面张力越小,越容易形成水包油乳状液。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界面张力,mN/m 1.11 2.52 1.65 2.08 3.39 1.31 4.18 2.85 4.35 2.91
界面张力≤3mN/m 旋转滴法
编号
质量指标
液体
固体
均匀液体,无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 粒,无结块
溶于水
6~8
≤32
≤3
≥95.0 % ≥98.0 % ≥99.0 % (1~4)级
≥80 %
1、pH值
碱性溶液对稠油也能起到降粘作用,有些产品用工 业废碱液作稠油降粘剂,碱液对油管、机械设备有破坏 作用,改变了采出液的水性,也使部分油水处理药剂在 碱性环境中失去作用。所以确定此项指标pH值6 ~ 8 为了控制工业废碱类产品指标。
称取280 g稠油油样于烧杯中,加入 120 g 1 %样品溶液,放入(50±1)℃的 恒温水浴中,恒温1 h,将搅拌桨置于烧杯 中心,并距底部(2~3) mm处,调节转速 为250 r/min,在恒温的条件下搅拌2 min。 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定稠油乳液(50±1) ℃时的粘度μ
搅拌桨示意图,单位(mm)
1# 2# 3# 4# 5# 6#
外观
无色均匀液体 黑色粘稠均匀液体 淡黄色均匀液体 棕红色均匀液体 淡黄绿色均匀液体
无色均匀液体
表面张力 mN/m 32.1 31.6 31.4 30.8 32.0 37.2
表面张力≤32mN/m。拉起膜法
3、降粘率
降粘率在恒温条件下,测试原油加入样品溶液前后粘度降低的百分数。
4、乳液稳定性
本标准中采用了GB11543中乳液性能的测定及评定方法。 将稠油乳液移入洁净干燥的具塞磨口玻璃瓶中,静置5 min,立 即在强烈照明的情况下,目测瓶中乳液所呈的现象,并按下表对乳 液的稳定性进行评定,应符合(1~4)级要求,未见透明水层。
乳液的稳定性(级)
1 2 3 4 5 6
乳液所呈的现象
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
项目
外观
溶解性
pH值
表面张力(液体为1 %水溶液,固体为0.3 % 水溶液),mN/m
界面张力(液体为1 %水溶液,固体为0.3 % 水溶液),mN/m
降粘率 原油粘度 (50 ℃) mPa•s
≤1000 1000 ~ 10000 10000 ~ 50000
乳液稳定性
自然沉降脱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