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降粘剂的合成与表征
塔河油田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

塔河油田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一、引言1.研究目的和意义2.研究背景和现状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二、原料和药剂的选择及评价1.油田原油的特性分析2.常见降黏剂的种类分析及评价3.配制试验的基础设施和配比设计三、降黏剂的制备工艺1.制备工艺流程介绍2.原料配制3.反应过程4.产品分离及后续处理流程四、降黏剂性能的考核和应用1.降黏剂性质和性能分析2.降黏剂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情况3.综合分析优化生产工艺和配方五、结论和展望1.总体研究成果和意义2.产品的前景和应用前景3.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问题六、参考文献一、引言石油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之一,而油田开发则是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油田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油井产量呈下降趋势,为了延长油井生产寿命和提高采收率,需要进行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
其中,降黏剂就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措施。
降黏剂是指一类能够改善原油流动性的化学品,通过对原油的表面张力、黏度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使得原油在地层中的渗透性和运移性得到增强。
降黏剂对于提高原油开采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是目前油田开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着重研究塔河油田的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通过设计不同配方和选择不同原料、药剂等,通过制备工艺流程的优化,实现高效、低成本、高品质的生产。
同时,本文也探究了降黏剂的性能考核和应用情况,对于油田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为油田开发提供一种增强原油流动性和运移性的高效化学品,同时也为其他化工、石油相关领域提供一个实用的技术和思路。
二、原料和药剂的选择及评价1.油田原油的特性分析油田原油的特性是设计油溶性降黏剂配方的一个重要前提。
油田原油的主要特性包括渗透性、黏度、密度、酸值、含硫量、含水量等,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油溶性降黏剂的配料和配比。
塔河油田原油属于高硫重质油,密度大、黏度高,常规的降黏剂常常不起作用。
因此,需要选择特定的原材料和药剂来处理这种复杂的油田原油。
原油减阻剂合成

原油减阻剂合成
原油减阻剂是一种用于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流动性的化学品。
合成原油减阻剂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添加剂法:将适量的原油减阻剂直接加入原油中,通过混合和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 反应合成法: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将适当的化学物质反应合成原油减阻剂。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计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来满足减阻剂的性能要求。
3. 改性法:通过将某些物质加入到原有的原油减阻剂中,改变其分子结构和性质,来达到改善减阻剂性能的目的。
4.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利用一定的微生物或酶对特定的原料进行发酵,产生具有减阻效果的化合物。
5. 高温、高压法: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将原料转化为减阻剂。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具体的合成过程会根据不同的原料和要求有所差异。
探究钻井液用降粘剂的合成与评价

探究钻井液用降粘剂的合成与评价苏光(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钻井分公司钻井液技术中心,河南 南阳 473132)摘要:近些年来,在石油钻探中,特殊井、复杂井的数量不断提高,加之钻探深度的增加,地层条件更加复杂,因此钻井液的降粘和降切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对钻井液用降粘剂的研究合成与性能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钻井液;降粘剂;抗高温;合成;性能0 引言钻井液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避免钻井液受到温度、盐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粘度增高的问题,降粘剂的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抗高温性能为研究重点,选用木质素磺酸钙为主体,通过接枝聚合引入三种单体对其性质进行改变,合成NS-1/AA/AM-木质素磺酸钙接枝共聚物降粘剂,并对其抗高温性能进行试验评价。
1 试验部分1.1 所用试剂和仪器设备本次试验研究所用到试剂主要包括抗温耐盐型单体NS-1、木质素磺酸钙、丙烯酸、丙烯酰胺、98%的浓硫酸以及试验用去离子水等。
所用到的仪器包括恒速搅拌机、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电动流速旋转粘度剂以及滚子加热炉等。
1.2 合成方法将适量的木质素磺酸钙溶于水中,在搅拌的同时向其中滴加2~3毫升的浓硫酸。
在静置30分钟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NS-1、AA、AM等。
将溶液分别倒入三口烧瓶中,放入电磁恒温水浴锅中。
之后向其中通入氮气,当温度升到一定的范围时,适当的添加引发剂,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获得反应产物的水溶液。
等到反应停止后,将反应体系倒入到的污水乙醇中进行提纯,然后进行干燥处理、粉碎,就可以获得降粘剂。
2 对结果的分析探究2.1 降粘剂的合成(1)单体配比研究.在降粘剂合成的过程中,NS-1、AA、AM等主要原料的配比直接影响着其性能。
本次试验中,木质素磺酸钙的单体用量固定为40%,加入0.4%的引发剂,反应温度设置为60℃,反应时间为2h。
在实验过程中,对NS-1、AA、AM三者比例进行不断的调整,获得不同的降粘剂,并对固定加量下产物的降粘率进行评价,获得结果。
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杨红丽;姬彩云【摘要】以丙烯酸高碳酯、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了原油降凝剂,并对其降凝性能进行了评价.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引发剂加量为0.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While adding depressant in the crude oil,the conveying efficiency of oil can be ing acrylic acid high carbon ester,styrene and malefic anhydride,crude oil pour point depressants was prepared by radical polymerization.An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as follows:molar ratio of maleficanhydride/ammonium chloride was 1 ∶ 1 ∶ 2,addition amount of initiator was 0.5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80℃,and reaction time was 6h.【期刊名称】《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4页(P88-90,103)【关键词】原油降凝剂;自由基聚合;正交实验;凝点降幅【作者】杨红丽;姬彩云【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TE99我国原油大多属于含蜡原油,凝点低,特别在寒冷地区,不利于原油的长距离输送,目前主要使用添加降凝剂的方法降低原油的凝点,提高原油输送效率[1-2]。
共聚物ME-TA-MA的合成及对盘锦原油的降凝降粘作用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化 I N 工 科 C H 技 E , M 2 0 I C 1 3 A , L 2 1 I ( N 3 D ) U : 3 S 9 r  ̄ R 4 Y 3
共聚 物 ME — T A — MA的合 成 及 对 盘锦 原 油 的 降 凝 降 粘 作 用
1 . 4 甲基 丙 烯 酸 十 四 酯. 马来酸 酐共聚物 M E — T A 。 M A的合成
+十 四醇 ) 一2 % o 时, 降凝 幅度 达 到最 大 。这 是 因
马来 酸酐 、 过 氧化苯 甲酰 : AR, 以上 均为市 售 。
石油 产 品 凝 点 试 验 器 : S YI ) _ 5 1 0型 , 上 海 昌
晶体 , 继 而 连 成 网状 结 构 , 把 油 包 在其 中 , 使 原 油 失去 流 动性 , 给原 油 的开采 和运 输带 来很 大 困难 , 因而 降低 其凝 固点 和 粘 度 , 改 善 其 流 动 性 能也 就
龙 小柱 , 张 爽, 王 肖 肖, 唐 磊, 王 闯
( 沈阳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 院, 辽宁 沈阳 1 1 0 1 4 2 )
摘
要: 根据盘锦原 油的性 质 , 成 功研 制 了以 甲基 丙烯酸 、 十 四 醇、 马来酸 酐为原料 的共聚物 ME -
T A— MA降凝降粘剂。单 因素实验确定 了合适的工艺条件 。酯化 : ( 十 四醇): ( 甲基 丙烯酸) 一1 . 2 5: 1 ,
中干燥至质量恒定 , 得到中间产物 甲基丙烯酸十
四酯[ 5 一 。
硕士研究生导师 者笪介: 龙小柱( 1 9 6 5 -) , 男, 湖南株洲人, 沈阳化工大学
原油降粘方法

原油降粘方法以原油降粘方法为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油降粘方法。
一、添加稀释剂稀释剂是一种常见的原油降粘剂,通过向原油中添加稀释剂可以改变原油的粘度。
稀释剂的选择应根据原油的特性来确定,一般可选用石脑油、天然气凝析油等。
在添加稀释剂时,应注意控制添加量,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热降粘加热是一种常用的原油降粘方法。
原油的粘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升高时,原油的粘度会降低。
因此,可以通过加热原油来降低其粘度。
一般情况下,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原油的粘度将明显降低。
三、机械剪切机械剪切是一种常见的原油降粘方法。
通过在特定设备中施加剪切力,可以改变原油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
常用的机械剪切设备包括剪切搅拌机、剪切泵等。
四、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常用的原油降粘剂,通过向原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五、超声波处理超声波处理是一种较新的原油降粘方法。
通过向原油中输入超声波能量,可以破坏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油的粘度降低。
超声波处理设备一般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振子。
六、添加化学降粘剂化学降粘剂是一种常见的原油降粘剂,通过向原油中添加化学降粘剂可以改变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
常用的化学降粘剂有聚合物降粘剂、有机酸降粘剂等。
原油降粘方法有添加稀释剂、加热降粘、机械剪切、添加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处理和添加化学降粘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粘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降粘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以确保降粘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原油的其他性质。
原油降粘剂的合成及评价_吕超

16 和 PA 一 18。
提高,但是反应到 6h 后,降粘效果基本不随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3. 降粘效果评价
所以反应时间选择 6h。
(1)降粘效果评价方法
(下转第 217 页)
2014 年 2 月
215
工艺管理
及其盐类; (4)经过提炼后的残渣放回焙烧炉中,进行二次焙烧,时间大
约为 180 分钟; (5)再将二次焙烧过的废料放入 100L 的王水浸出,接着再进
结论
为了节能,本文提出采取分步法富氧焙烧、将含有贵金属的
废料中的有机物及炭去除的新工艺。通过对比实验,表明分步富
氧焙烧方式比一次焙烧法可缩短焙烧时间 2 ̄4h,能耗从原来的
1. 05 元/kg 降低到 0. 76 元/kg,能耗降低了 27. 6%。与现有工艺
技术相比,分步法富氧焙烧的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合理、节约能耗、
层无色,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用 pH 试纸检 顺丁烯二酸酐单体配比 5: 1,6: 1,7: 1,8: 1,9: 1, 10: 1 分别聚合测
测分出酯层的酸碱性,加温热水反复洗涤,同时也洗去了催化剂 定各个聚合物的降粘率分别为 10. 5%,17. 6%,28. 7%,32. 4%,
和阻聚剂。将洗涤后的有机层倒入蒸馏瓶中蒸馏除去溶剂和水, 29. 3%,28. 6%。根据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烷基丙烯酸酯的用量所
得到产品 40℃真空干燥 6h,将所得产物置于烘箱中,在 50℃下干 占比例较大,随其加入量的增加,降粘效果越好,但达到 8: 1 以后
燥 8h 得白色蜡状固体即为丙烯酸十八酯。
大港、吉林和华北等油田,重质原油的地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 定量的水中,配成活性水。再将降粘剂溶于活性水中,充分搅拌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与分析

.
工业上使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中, 以水溶性乳化 剂降粘技术和油溶性降粘 剂降粘技术最具 经济价 值. 水溶性乳化剂降粘技术作为降粘幅度最大和最 经济的化学降粘技术 , 已在我国各稠油油田得到广 泛应用. 但乳化剂降粘技术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 缺点 : ! 掺水量大 ( 至少 3E valuation of O il Soluble V iscosity R educer for H eavy O il
XI ANG M ing hu, i L IANG X in , YANG Yong, CH EN Q i hua
( Schoo l of Env ironm ental and Che m ica l Eng ineer ing, Shangha iU n ive rs ity , Shangha i 200444, Ch ina)
8 3
层. 这种粒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形成分子量很大的 [ 1 3] 胶束 , 造成了稠油的高粘度 . 这种特性决定了稠 油的采、 输、 炼必然是围绕着降粘、 降凝改性或改质 处理进行的
[ 4]
可采量和产量的不断下降 , 稠油的开采显得越来越 重要. 但是, 稠油具有粘度大、 流动困难的特点 , 严重 制约着稠油的开采和输送 . 稠油中胶质分子之间、 沥 青质分子之间及二者相互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 , 沥 青质的芳杂稠环平面相互重叠堆砌在一起 , 并被极 性基团之间的氢键固定, 堆积起来形成微粒, 再聚集 为大小不同的沥青质胶束 , 形成沥青质粒子的包覆
在实验条件下, 编号为 7 的样品 ( 单体比例为 6 2 1)的降粘效果最好. 在此基础上, 考察降粘剂不同 加入浓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 , 结果如图 2 所示. 可以 看出, 当降粘剂浓度为 0 . 01 % 时, 具有较好的降粘效 果, 而当降粘剂加量超过最佳加量后, 继续增加加量, 原油粘度反而增加.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降 粘剂与胶质和沥青质的作用比较强. 当加入量过大 时, 分散的胶质和沥青质在降粘剂分子周围重新形成 聚集体, 从而使得原油粘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前言 (4)1.1稠油资源 (4)1.2稠油输送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4)1.3研究目的 (5)二、各种稠油常温输送方法 (6)2.1物理降粘方法 (6)2.1.1加热法 (6)2.1.2稠油掺稀输送方法 (6)2.1.3乳化降粘输送方法 (6)2.1.4 微生物降粘技术 (7)2.1.5稠油改质降粘 (7)2.2化学降粘方法 (8)2.2.1 表面活性剂降粘 (8)2.2.2稠油催化降粘 (9)2.2.3稠油加碱降粘 (9)2.2.4稠油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9)2.2.5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技术 (10)2.2.6稠油加降凝剂降粘 (11)三、降凝剂 (12)3.1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12)3.2 常用的降凝剂种类 (13)3.3影响降凝剂作用的因素 (13)四、实验部分 (15)4.1 仪器及试剂 (15)4.2实验原理 (15)4.3共聚物的制备 (15)4.4共聚物的提纯与溶解 (16)4.5原油加共聚物前后粘度的测定 (16)五、结果及讨论 (17)5.1红外光谱分析 (17)5.2共聚物的降粘性能 (18)六、结果讨论 (22)参考文献 (22)致谢 (24)摘要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稠油产量大约占原油总产量的30%~35%,但开采集输能耗占60%以上。
因此,大力开发稠油资源并且研发更加节省能耗的集输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油气领域的发展趋势。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其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
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运输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稠油降粘的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稠油加降凝剂降粘是化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共聚物,对其进行了提纯和表征,证实并测定了其对原油粘度的降低作用,即其对原油流变性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原油;降凝剂;降粘;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马来酸酐ABSTRACTHeavy oil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 he world’s hydrocarbon resources.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oil accounts for 30% ~ 35% in all crude oil output,however, its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60%.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economical way for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njectin oil and gas fields.Heavy oil is the oil whose viscosity is more than 100mPa • s under reservoir temperature.It is rich in asphaltene and colloid .The special feature decides that the transport must focus on the viscosity and pour point depression of heavy oil.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often makes use of physical methods and chemical methods. Taking use of PPD is on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to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A copolymer ,which makes use of the lauryl methacrylate and maleic anhydride, was synthesized , purified and charactered .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e additive of the copolymer can improv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heavy oil.Keywords: heavy oil,pour point depressant ,viscosity reducing technique,lauryl methacrylate,maleic anhydride一、前言1.1稠油资源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世界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 000×108t。
中国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预计中国重油沥青资源量可达300×108t以上[1]。
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 稠油产量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稠油日产量约为15 万桶。
国内稠油产量大约占原油总产量的30%~35%,但开采集输能耗占60%以上。
因此, 大力开发稠油资源并且研发更加节省能耗的集输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油气领域的发展趋势[2]。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但通常都在1Pa·s 以上。
其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
稠油高粘的根源并不是类似于含蜡原油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网状结构,而是体系中沥青胶质形成的大分子胶束结构。
稠油中胶质分子之间、沥青质分子之间及二者相互之间有强烈的氢键。
沥青质的芳杂稠环平面相互重叠堆砌在一起,并被极性集团之间的氢键所固定,堆积起来形成微粒,再聚集为大小不同的沥青质胶束,形成沥青质离子的包覆层。
这种粒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分子量很大的胶束,造成原油的高粘度[3]。
1.2稠油输送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经过近几十年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稠油开采及输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加热输送方法是传统的方法, 目前也仍是国内外原油主要集输方法, 但其能耗高, 输量1% 以上的原油被烧掉和损耗, 经济损失大, 此外还存在停输再启动困难、存在最低输量等问题。
因此, 世界各国原油集输研究工作都在致力于用其它非加热输送方式, 逐渐减少或取代加热输送方式[4]。
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 降粘方法有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加热法、掺稀油法、乳化降粘输送方法、微生物降粘技术、稠油改质降粘等;化学法包括表面活性剂降粘、稠油催化降粘、加碱降粘、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技术、稠油加降凝剂降粘等。
1.3研究目的稠油加降凝剂降粘是化学法中常用的一种。
目前的研究表明,原油低温析出蜡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将低凝点的油分、胶质、沥青质、污泥水吸附包在其内,形成蜡膏状物质,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虽然降凝与降粘从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就改变原油体系内部的结构而言,原理有类似性。
本设计属于中石油管道科技中心“抗剪切、降粘与环保型油品减阻剂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合同的一部分:具有降粘功能的油品减阻剂研究与开发应用。
实验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一种具有降粘效果的降凝剂,对其进行了提纯和表征,证实并测定了其对原油粘度的降低作用。
二、各种稠油常温输送方法2.1物理降粘方法2.1.1加热法原理:稠油的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强, 随油温从高到低的变化, 稠油会从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方程可用半对数方程表示:lgμ= A + BT (1) 式中:A、B 为常数, B 称为粘温指数。
式(1) 表明, 随温度升高, 稠油的粘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加热可降低稠油的粘度。
优点:大量实验数据结果表明, 稠油的粘度比一般原油的粘度对温度更敏感, 稠油在凝固程中, 随着温度的降低, 最后失去流动性, 是一个渐变过程。
因而稠油的加热降粘效果比一般原油更显著, 因而稠油采用加热降粘处理是经济的。
缺点:加热降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能耗高, 油品变差[5]。
2.1.2稠油掺稀输送方法原理: 就是将稠油稀释, 降低稠油的粘度, 以混合物的形式进行输送的一种方法。
常规的稀释方法是, 在稠油进入管道之前, 先将稠油与一些低粘液态碳氢化合物混合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降低稠油的输送粘度。
掺入的轻质油(包括天然气凝析液、原油的馏分油、石脑油等)。
稀释一直是稠油降粘减阻输送的主要方法。
轻质油来源方便并且充足时, 稀释降粘减阻技术是最简单且有效的。
目前, 新疆、胜利、河南等国内油田对距离较远的接转站, 均采用掺稀油降粘流程。
优点: ①可以直接利用常规的原油输送系统来输送稠油; ②在停输期间不会发生稠油凝固现象。
缺点: ①稀油来源必须要有保障; ②需要建专门的管线把稀油从产地输至油田与稠油掺混; ③稠油中掺入稀油, 对稠油和稀油的油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很难最有效地利用稠油和稀油资源。
稠油掺稀输送方法已在加拿大、美国、委内瑞拉和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2.1.3乳化降粘输送方法原理: 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与稠油充分混合使高粘原油以粗油滴系分散于活性水中, 形成低粘度的水包油(O /W)型乳状液。
通过加入化学添加剂, 稠油以微小球体的形式稳定地悬浮在水中, 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湿润作用, 使液流流动阻力显著减少, 即在管壁上吸附了一层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水膜, 从而使原油和管壁之间的摩擦变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管壁的摩擦,达到流动阻力显著下降的目的从而大大降低了稠油的表观粘度, 而有利于管道输送。
起乳化降粘作用的化学添加剂常称为表面活性剂。
其种类很多, 总括起来, 按其构造可分四大类: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及非离子型。
而作为降粘剂的是多属于非离子型的。
优点: 近几年来, 应用表面活性剂乳化降粘来开采和集输被认为最有前途, 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对胜利、南阳、辽河、大港等油田也相继进行了掺活性水管输高粘原油的试验, 积累了许多经验, 取得了初步成果。
缺点: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涉及破乳工艺; 而且处理不好会不稳定, 薄膜破裂, 稠油会重新聚集[3]。
2.1.4 微生物降粘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对原油中的沥青质等重质组份进行降解, 可以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油藏采收率, 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使用添加氮、磷盐、铵盐的充气水使地层微生物活化。
其机理包括: ①就地生成以增加压力来增强原油中的溶解能力; ②生成有机酸而改善原油的性质; ③利用降解作用将大分子的烃类转化为低分子的烃; ④产生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原油的溶解能力; ⑤产生生物聚合物将固结的原油分散成滴状; ⑥对原油重质组份进行生化活性的酶改进从而改善原油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