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_17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2—75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知道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知道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说出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4.根据资料说出埃及在种族、民族、某某、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每人一机,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电脑,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能够很好地合作共进。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为全人类灿烂的文明而感到自豪。

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学会相信自己和尊重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埃及经济发展及其与自然、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突破本节课充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料的来源、认识的工具、交流的平台。

安排在电脑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且可访问互联网。

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制作成“地理小报”,或制作成多媒体演示作品,以小组成员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参与操作,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尝试和其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思维激荡”;提炼自己观点,证明自己观点和宣传自己观点的能力;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和帮助别人的机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埃及网页。

2.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合能力,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器材。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埃及有关资料。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埃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埃及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燥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

3、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知道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图上作为小朋友,将要去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30°N附近的国家,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也在这个国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国家是?
生:埃及
师:今天的埃及行程表分为四个部分。

埃及简介、地理位置、必备物品、规划路线。

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部分,埃及简介。

教材p77,注意强调,阿拉伯人是白种人。

第二部分:地理位置
读图8-13和ppt上的图,归纳总结埃及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最后教师简要总结)
第三部分:必备物品----了解自然环境特点
读图8-13,归纳总结埃及的地形特征(地表景观)与重要河流(注意区分地形的概念)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旅行中有什么感受?——经济与文化特色
课后小套餐
套餐一:学习完本课后,你想去埃及旅游吗?写写你的想法(不少于100字)
套餐二:请你设计一条埃及旅游线路(至少两个景点配合),写写你的设计思路(不少于100字)
套餐三:阿斯旺水坝的弊端?如何去看待它的利与弊?
套餐四:埃及的农作物为什么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教材内容概括埃及的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

重、难点重点:埃及的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特征。

难点: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埃及城市、人口、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和中国一样是数千年文明古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遗迹至今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旅游者,其中一种建筑遗迹如塔样,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它是埃及的象征——金字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提问思考】(1)埃及的领土分为几部分?完全在非洲吗?(2)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3)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简要总结:埃及主要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

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埃及的首都和民族图教授:埃及的首都在开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埃及90%以上的人是阿拉伯人,他们通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

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78页“尼罗河”资料【提问思考】(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埃及》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其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本节教材中,景观图片较多,它们是对正文、地图必要的补充,它们还起着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们,而且还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本节内容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具有神秘色彩的埃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了解苏伊士运河情况以及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三、重、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确定为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初中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埃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埃及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埃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埃及的自然风光、古文明和现代发展。
简短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埃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答案示例: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的西奈半岛相邻,南与苏丹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埃及成为亚非两大洲的交汇点,对埃及的旅游业、石油出口贸易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分析题:分析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示例:
尼罗河流域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使其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发展起了灌溉农业。这种农业方式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进而孕育了金字塔、神庙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成果。
3.古文明:金字塔、卢克索神庙、木乃伊
4.旅游资源:金字塔、阿斯旺水坝、红海潜水
5.农业:灌溉农业,棉花、小麦、玉米
6.工业: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②简洁明了:
-埃及:沙漠中的绿洲
-尼罗河:生命之源
-金字塔:古代奇迹
-旅游:文化探秘
-农业:河谷孕育
-工业:现代进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词汇和图像(如金字塔、尼罗河等)
3.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探讨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分析埃及旅游资源和工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5.提高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认识埃及农业和工业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二节 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二节  埃及教案

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一、地跨两洲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2.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P76活动1、2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4.学生阅读P77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5.结合教材P77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1.让学生看图8-13,可以发现在在埃及地形图上,可以发现很多的点状符号,这表示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广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回忆: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似2.设问: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3.小结: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的影响(过渡)埃及虽然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河流经,哺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三、尼罗河1.学生自读尼罗河材料,思考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2.在“埃及”图上指出尼罗河的位置及尼罗河岸边的海港四、文明古国(过渡)众所周知,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你知道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学生回答)1.学生阅读教材P74文字,回答(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2.难点:埃及地理特点对人文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埃及为何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等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对埃及地理特点的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埃及[教学目标](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一、地跨两洲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二、沙漠广布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三、文明古国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教学重、难点]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教学方法]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建议新课导人: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一、地跨两洲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2、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活动1、2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4、学生阅读P72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5、结合教材P73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等。

2.运用地图和资料,知道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

3.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通过学习埃及,了解埃及和中国均是四大文明古国之列,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气候及重要城市。

2.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教学难点: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
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四个问题引入新课。

1.同学在上课前听的一首歌,歌名叫什么?《相信自己》
2.哪位同学知道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四个国家?(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3.说到埃及,目前你对埃及有哪些了解?
4.中国凭四大发明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文明古国,那埃及是凭什么成为文明古国的呢?
二、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依照“自学导航”阅读P76-78,要求这三页上文字逐字逐句通读,包括几幅图中的文字。

1.埃及位于非洲的什么方位?领土包括哪些?北临什么海?
东临与什么海?有一条重要的什么线穿过了埃及的南部?埃
及地垮哪两个大洲?埃及的全称叫什么?
2.埃及人口有多少?面积多大?首都是什么?你发现了埃及
的哪些城市?城市和人口集中分部在哪里?为什么?
3.埃及人信奉什么宗教?国语是什么?是什么人种?
4.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有什么重要意义?
5.埃及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气候怎么样?
6.埃及的“生命之河”指的是哪条河?在埃及境内长多少千
米?
7.埃及的国界线为什么很平直?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大屏幕,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处理。

三、课后练习
1.埃及是一个地跨洲和洲的国家,其首都为。

2.苏伊士运河是____洲和____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洋。

3.________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埃及人民盛赞的“生命之河”。

4.埃及人大多信仰教,首都为非
洲最大城市。

5.埃及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占全国面积90%以上的是()
A.沙漠
B.盆地
C.平原
D.草原
6. 埃及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苏伊士运河两岸 D.红海沿岸地区7.埃及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为埃及带来充足的水源,可称为埃及“母亲河”的是
()
A.亚马孙河
B.尼罗河斯
C.密西西比河
D.刚果河
9.埃及大部分居民属于()
A.白种人 B.黄种人苦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四、小结
大家今天兴致很高地跟随老师在美丽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一日游,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那就请同学们在这温馨的心灵驿站上,用自己精彩的文笔记下这让人难忘的非
洲之旅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