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 宋代的杭州: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画栋雕梁,湖光山 色。
❖ 宋代的密州:经济萧条,荒山连绵,连连蝗旱,生活困 苦。
❖ 苏轼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离京, 一心想报效祖国却无法施展才能。
2
❖ 资料二: ❖ 写作背景: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
的西夏和辽不断扰袭边境。作为一个忧国忧 民的词人,苏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13
作者简介
辛弃疾 (1140-1207),南
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
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
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
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并称“苏辛”,作
品有《稼轩长短句》。
14
了解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
《词四首》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资料一:
了解背景
❖ 通判: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 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 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 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词四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词四首》课文知识点梳理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九下词四首笔记

以下是《词四首》的九下词四首笔记:1.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本称《乐府吴都赋》,入乐府腔又名《范阳鼓角》。
秋思:秋日里的思绪。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景色与中原地区不同。
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毫不留恋地向南飞去。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响,包括羌笛、胡笳、角声等。
长烟:长长的炊烟。
燕然未勒归无计:指战争未结束,不能考虑回家的事。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羌管:羌笛。
霜满地:形容地面上结满了寒霜。
人不寐:指战士们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睡不着觉。
白发:指年老或操劳过度所引起的。
征夫泪:指战士们因长期离家在外而流下的泪水。
主题归纳:这首词描写了西北边疆的荒凉景象和战士们在战争中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战士们的同情。
2.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密州出猎:在密州狩猎。
密州,地名,今属山东。
狂:豪放、豪迈的意思。
左牵黄:左手牵着黄色的狗。
右擎苍:右手举着苍鹰。
锦帽貂裘:戴着华丽的帽子,穿着貂鼠皮衣。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匹众多,席卷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随同太守前来看猎的盛意。
亲射虎,看孙郎:亲自射虎,像孙权一样英武。
酒酣胸胆尚开张:酒意正浓时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鬓微霜又何妨:双鬓已经有些发白又有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持符节来赦免魏尚一样赦免自己呢?会挽雕弓如满月: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
西北望射天狼:往西北方看着天狼星自比天狼星,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部编版九下课内《词四首》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

部编版九下课内《词四首》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内容梳理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描写了边塞与江南风景迥然不同的独特风光。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
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表现驻守边塞、远离家乡的将士思乡情切。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边塞萧条的秋景以及将军战士的戍守生活片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这首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写作手法手法:借景抒情风格:格调苍凉,慷慨悲壮默写考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描写塞下秋景之“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修辞抒发征夫难归的无奈、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
选择考点1没有回到家乡2“羌管悠悠霜满地”没有比喻,写的是霜,不是月光。
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3上阕的描写角度是听觉和视觉4注意主旨情感,不是激昂向上5注意结合背景6“勒石燕然"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正面揭示了作者和征夫的矛盾心理。
7景色不是奇丽秀美,是凄凉肃杀理解考点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对表达词人思想感情的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创作背 景
1903年,秋瑾丈夫王廷钧捐 得户部主事,随夫去北京居住。时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 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 心献身救国事业,而王廷钧无心国 事。中秋节,秋谨与王廷钧发生冲 突,离家出走,寓居于北京阜城外 的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 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 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 词是她在中秋节的抒怀之作。
❖ 燕然勒功:亦称“勒石燕然”。东汉将军窦宪率 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
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用典) “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 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 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苏轼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离京, 一心想报效祖国却无法施展才能。
❖ 资料二: ❖ 写作背景: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
的西夏和辽不断扰袭边境。作为一个忧国忧 民的词人,苏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 宋词分两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 词作地位:《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派
创作背景
朗读感知
西北边疆秋来风景与中原不同,
渔家傲·秋思 大雁南飞衡阳,无半点留恋之意。
[宋]范仲淹
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号
塞下∕秋来∕风景异,角一同响起,崇山峻岭中,云雾
衡阳雁去∕无留意。 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浊酒一杯遥寄万里思乡绪,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四首经典的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这四首词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四首词的知识点。
一、《渔家傲·秋思》1、作者及背景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频繁,边地荒凉,将士们生活艰苦,思乡之情浓厚。
2、词牌名“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
3、重点词句解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描绘了边地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烘托出了边地的荒凉和孤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重重山岭之中,烟雾弥漫,夕阳西下,城门紧闭的景象,展现出了边地的防守森严和紧张气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一杯浊酒寄托思乡之情,但功业未建,无法归家,表现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笛声响,寒霜满地,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和士兵都因思念家乡和战争的艰苦而落泪,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4、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色和将士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敌、保卫边疆的决心。
5、艺术特色意境开阔:词中展现了边地的壮阔景象,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给人以雄浑、苍凉之感。
情感真挚:作者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而复杂。
语言质朴:用词简洁明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作者及背景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2、重点词句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 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 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傲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来自范仲浊酒一杯家万里,
淹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反 复 诵 读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 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 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 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 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 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 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 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于 写 景 下阕则侧重 抒 情
赏析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范仲淹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全盛于 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 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 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 规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词四首》目录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宋王朝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
用“异”字统领全文,从大雁南飞、边声四起、长烟落日三个方面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将士们思乡之情的浓烈。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体现出意境开阔、苍凉悲壮的风格。
3.重点词句翻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4.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5.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
“孤城闭”三字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四首》知识点总结
1【主题思想】
《治家做.秋思》,词人借凄凉的秋最来扦发自己成边时思乡的愁苦之情。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描写了成边将土功业未成、思乡念亲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通过描写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对自己早年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的雄心壮志朗中,正向革命道路前的苦闲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2【文章结构】
(1)上阕写景(异)-雁去-长烟-落日-边声-边声-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借景抒情-下阕抒情(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2) 梦回战场(第1-9句)-抗敌报国、建功立业
跌回现实(第10句)-壮志难酬
(3) 回顾过往生活-中秋佳节,独自一人,中秋佳节,独自一人,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豪迈雄健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英雄无路,经受磨难,知音难觅
3【文学常识】
“渔家做.秋思"中“渔家做”是词牌名,方“秋思”是题目。
“秋思”说明这首词描写的是词人驻守边塞时在秋天触发的思绪。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词人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满江红”中“满江红”是词牌名。
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渔家傲。
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词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词人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奔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钩发生冲突,
4【词汇-3个】
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
衡阳héng yáng湖南省地级市之一。
的卢dì lú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侬 nóng人称代词。
你。
5【词类活用-3个】
词汇拼音释义
左牵黄huáng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黄犬
右擎苍qíng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苍鹰。
千骑卷平冈 qí动词活用作名词。
6【古今异义-4个】
词汇拼音释义
燕然未勒归无计 lè古义:雕刻;今义:强制,逼迫
酒酣胸胆尚开张kāi zhāng古义:开阔雄伟;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八百里分麾下炙bā bǎi lǐ古义:指牛,词中泛指酒食;今义:八百千米
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 fān古义:演奏;今义:上下或内外变换位置,歪倒,反转7【成语-13个】
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
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羌无故实qiāng wú gù shí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
梦寐以求mèng mèi yǐ qiú形容迫切期望。
擎天撼地qíng tiān hàn dì形容力量巨大。
黑貂之裘 hēi diāo zhī qiú豪华昂贵的衣服。
酣畅淋漓 hān chàng lín lí形容非常畅快。
匹马一麾pǐ mǎ yī huī形容勇敢善战。
弦外之音xián wài zhī yīn比喻言外之意。
拭目以待 shì mù yǐ dài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比喻用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与结果都一样。
芊芊莽莽qiān qiān mǎng mǎng草木茂盛的样子。
骑龙弄凤qí lóng nòng fèng比喻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