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建筑构造差异

合集下载

南北建筑的差异

南北建筑的差异
四、形成原因
1、 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
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在群体布局上,平原型的构成和离散型的组合带来村镇聚落和宅院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不难看出,毗连型的构成是在宅第上满铺成片的房屋,中庭和边角留出一口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风采光的天井,结合不规则的地段因地制宜组合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外观。而离散型的布局,使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呈现一进进规则的庭院和一栋栋定型的宅屋。这里的空间比较刻板、平淡,这里的房屋都是硬山、悬山的统一定式 ,既缺乏顺依地形的高低错落变化,也缺乏诸如南方的风火墙之类的建筑轮廓变化。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作者:廖凡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1期[摘要]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问,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其内容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经济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是实践经验的向度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建筑构造因素原则中图分类号:S851.31+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125―01一幢建筑物的用材多种多样,构配件也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基本组成部分。

这六大部分因各自所处的部位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基础: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基础的自重一起传到地基上。

2.墙和柱:墙是建筑物的竖向构件,其作用是承重、围护、分隔及美化室内空间。

作为承重构件,墙承受着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其传给基础;作为固护构件,外墙抵御着自然界各种不利因素对室内的侵袭,作为分隔构件,内墙起着分隔建筑内部空间的作用;同时,墙体对建筑物的室内外环境还起着美化和装饰作用。

柱也是建筑物的竖向构件,主要用作承重构件,作用是承受屋顶和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传给基础。

柱与墙的区别在于其高度尺寸远大于自身的长宽尺寸,截面面积越小,受力比较集中。

3.楼地层:楼地层是建筑物的水平分隔构件,也起承重作用。

就承重而言,其承受着人及家具设备和构件自身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梁柱或地基。

楼板作为分隔构件,沿竖向将建筑物分隔成若干楼层,以扩大建筑面积。

4.屋顶:屋顶是房屋最顶部起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用以防风、雨、雪、日晒等对室内的侵袭。

屋顶又是房屋顶部的承重结构,用以承受自重和作用于屋顶上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梁柱,同时对房屋上部还起着水平支撑作用。

南北方建筑构造差异

南北方建筑构造差异

浅谈南北方建筑构造差异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受外界因素、自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南北建筑的构造也大相径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基与基础基础的类型从持力层深度分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深埋不超过4m时叫浅基础,反之为深基础。

基础的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南北方因纬度不同冰冻线也有所差异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结深度。

但是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尚应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所以对于一些建筑来说冰冻线对于建筑基础的深浅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二、墙体构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热、温、寒几个气候带从建筑热工设计考虑,分为五个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

我国住宅墙体的传统材料是粘土实心砖,在节能工作开展之前,城镇一般居住建筑墙体的厚度在夏热冬冷地区是240mm以下,在寒地区是370-490mm,在严寒地区是490-600mm。

例如:南方民居采用砖砌空斗墙较多,也有木板围就的;而北方民居则采用三合土筑墙、土坯墙和砖实墙,墙体较厚实、开窗较小。

我国冬季室外最低气温在一30o C 或低于-30o C的区域,490mm砖墙体的热阻约为0.806(m2o C/W)。

在此条件下外墙的热损失约为总能耗的50%左右。

所以, 增加墙体的热阻, 达到节能之目的,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采用高热阻的建筑材料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类似哈尔滨这样的严寒地区,墙体热阻应为1.4(m2o C/W)左右。

显然,目前多采用的传统二砖墙远不能满足要求,而再增加墙体的厚度也不经济。

因此,只有采用高热阻材料或用高效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240mm厚泡沫混凝土与相同厚度的粘土砖比较,造价虽为砖墙的1.29倍,但热阻值为砖墙的2.75倍, 单位热阻的百平方米造价为砖墙的0.47倍。

关于南方房子,和北方房子有区别的文案

关于南方房子,和北方房子有区别的文案

关于南方房子,和北方房子有区别的文案1.南方房子常常采用木结构,而北方房子多为砖混结构。

2.南方房子的屋顶多为坡屋顶,北方房子多为平屋顶。

3.南方房子的设计更加注重通风和遮阳,北方房子则更注重保温和防寒。

4.南方房子的窗户和门常常较大,北方房子则较小且密封性更强。

5.南方房子的庭院常常布置精致且有花草树木,北方房子的庭院常常以功能性为主。

6.在南方,房子常常盖有阳台或露台,而在北方这种设计较为罕见。

7.南方房子常常有多个阳光明媚的房间,北方房子则常常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客厅。

8.南方房子的外墙常常使用明快的颜色,北方房子则常常使用暖色调或冷色调。

9.南方房子常常有凉廊或过道相连,北方房子则多为独立的建筑结构。

10.在南方,房子的设计更多地考虑到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因素,而北方房子则更注重抗寒保温。

11.南方房子的外墙常常使用琉璃瓦等传统材料,北方房子则更多选择砖瓦等耐寒材料。

12.南方房子的门窗常常采用装饰性较强的花格窗格,北方房子则更注重实用性和隔热性。

13.在南方,房子常常采用落地窗设计,让室内充满阳光,而北方房子则更注重隔热,常常使用双层玻璃窗。

14.南方房子的屋顶常常有装饰性的翘角,北方房子则更注重屋顶的防水和排水设计。

15.在南方,房子的室内装修常常注重通风性和明亮感,北方房子则更注重保温和隔音。

16.南方房子的楼梯设计常常较为宽敞,北方房子则更注重楼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17.南方房子的阳台常常种植各种绿植,打造绿色空间,而北方房子的阳台则更常用来晾晒衣物或做储物。

18.南方房子的装修风格常常偏向于清新淡雅的风格,北方房子则更多采用沉稳大气的设计风格。

19.南方房子的室内布置常常偏向于自然简约风格,北方房子则更常见欧式或中式装修。

20.在南方,房子常常设有游泳池或花园,北方房子则更注重车库和储藏室的设计。

21.南方房子的结构常常更为柔和和曲线,北方房子则更常见直线条和硬朗的结构。

22.南方房子的卧室常常朝向阳光明媚的方向,北方房子则更常向着北方或西方。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厦门大学(355) 建筑学基础 — 专业课笔记 - 物理构造常考数据补充#考研

厦门大学(355) 建筑学基础 — 专业课笔记 - 物理构造常考数据补充#考研

1.思考气候(室外热环境)对人居方式,地域文化以及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

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建筑上反映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在寒冷的北方,建筑需防寒,保温和节能,建筑布局紧凑,体形封闭,厚重;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建筑应通风,遮阳,隔热,内外通透,以利降温除湿;沿海地区的建筑还需防止强风和暴雨;高原之上的建筑要注意利用太阳能等。

例如,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因此形成特有的四合院建筑;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的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另外,在南北方建筑上也存在显著差异:(1)北方气候干燥,日照短,故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来提高空间利用率;而南方炎热潮湿,日照强烈,故阁楼的作用是提供隔热而非实际使用,另外,由于防潮成本高,南方地下室也较少。

(2)北方建筑多双层窗,少大型带状窗;南方建筑单层窗,多为大面积带状窗。

(3)北方建筑造型强调厚重,朴实,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南方建筑强调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多用涂料、木结构。

2.分析几例我国的传统民居,说明在不同的气候分区中,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

(1)福建土楼:作为一种生态性建筑,就地取材,原材料是杉木和泥土,厚重的土墙利用生土本身透气的功能,有效调节了内部房间的温湿度,适应了山区恶劣潮湿的气候。

底层厨房的烟熏,使二楼谷仓干燥且不生虫,卧室设在三四层凉爽通风,成功营造了楼内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2)窑洞:黄土高原上阳光充足,干燥少雨,窑洞利用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

另外,窑洞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也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从而充分利用太阳辐射;(3)干阑式建筑:底层架空,设凉台,屋顶坡度较大,多采用“歇山式”以利屋顶通风,飘檐较远,多采用重檐的形式以利遮阳、防雨。

平面呈四方块,中央部分终日处于阴影区内,较为阴凉。

描述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

描述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

探寻魏晋南北朝建筑之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变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非常独树一帜的,有着鲜明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艺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风格。

其中最主要的风格包括南方的江南园林风格和北方的宫殿建筑风格。

南方的江南园林风格以吴越之地为代表,其建筑的特点是注重园林美学和自然景观融合。

园林以水为主,以扁担、曲桥和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为主要特色。

例如,苏州领略园、拙政园、留园等都是代表性的江南园林建筑。

这些建筑以自然景观和建筑融为一体,通过亭、楼、桥、石等各种建筑元素的相互衬托,创造了独特的南方园林美学。

北方的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构造和宏伟的气势。

宫殿建筑规划严谨、布局讲究,结构稳定坚固。

典型的代表包括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陵、北齐孝昭陵等。

这些建筑造型庄重雄伟,以大规模的石刻和雕塑为主,形象丰满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

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独特的建筑形式,如砖雕、彩画、善本砖等。

这些特殊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例如,洛阳白马寺中的砖雕、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彩画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创作。

总之,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南方的江南园林和北方的宫殿建筑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些建筑中发现文化印记,感受历史风华。

一篇文章看懂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一篇文章看懂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墙剖⾯图,出处:三坊七巷官微在明、清代的中式古建筑中墙体的宽度、⾼度及上部马鞍墙造型等,是由建筑内部平⾯布局⽽衍⽣出的⽊构梁架予以确定。

不论是⼭墙还是院墙,结构上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由下⾄上分别为墙基、墙⾝及墙帽。

1⼭墙可分为三部分。

墙基⽤⽩⽯⼲砌,上下有收分,剖⾯状似马蹄。

通常的⼭墙基采⽤乱⽑⽯⼲砌(全部⽤条⽯砌筑的占少数),前后转⾓处⽤条⽯砌筑,埋在地下部分根据地质⽽定,通常在50~80㎝之间。

墙基的砌法如图2所⽰,内外两层乱⽑⽯,⽤传统的错缝砌法予以⼲砌,⾯层须经錾凿⼀⾄⼆遍。

⼭墙剖⾯图,出处:三坊七巷官微墙⾝多为夯⼟结合青砖的做法。

墙⾝下部通常为65㎝,上部宽度不⼀,收分尺⼨约为10㎝。

墙⾝的青砖墙体为主要受⼒部分,⽤于转⾓、中部较⾼的马鞍墙及门框周边,为节省⽤料,砖墙内部中空,两侧⽤单⽪浑⽔青砖垒砌,空余处⽤垃圾⼟混合⽡砾、瓷砾予以层层夯筑。

内墙⾯层粉壳灰,屋⾯以上粉乌烟灰;外墙⾯粉乌烟灰,寺、庙等建筑外墙粉红灰。

出处:宝墨园唐卡馆鲎页形墙帽。

在墙⾝顶部⽤青砖叠涩(即砖向外出檐)成⼆层砖拱(底部裸⾯,侧部抹乌烟灰,起滴⽔线作⽤),承托上部的墙帽。

墙帽的样式造型来源于鲎,⼜称作鲎页形,即在墙头上⽤黄⼟堆筑夯实成形后,表层覆七⽚⽡,帽脊压青筒⽡,各⽡⽚间⽤乌烟灰勾缝⽽形成的墙帽。

2⼭墙的作⽤⼭墙的作⽤南⽅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穿⽃式⽊构架为主流,以硬⼭顶与悬⼭顶为常态,在形制上存在着平⾯布局宏⼤、建筑空间⾼⼴,利于通风、采光、采阳等特点。

在村落或古城中,⼀条街巷的两侧由多落并排建筑组成,悬⼭顶的建筑难以满⾜结构布局及功能上的要求,为此硬⼭顶的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

硬⼭顶的建筑是在悬⼭顶建筑的基础上,两侧配以⾼⼤的风⽕⼭墙,各进前后多设有院墙。

有了⼭墙的阻隔,各落之间可共⽤墙体,墙上开的众多边门⼜可互通,极⼤程度地达到了防风、防⽕、防盗以及⼈员疏散的功能。

在硬⼭⼭墙墙根处、屋⾯转⾓处都设置了排⽔沟以利排⽔,从⽽更有⼒地保障了建筑的安全与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南北方建筑构造差异
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受外界因素、自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南北建筑的构造也大相径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基与基础 基础的类型从持力层深度分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深埋不超过4m 时叫浅基础,反之为深基础。

基础的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南北方因纬度不同冰冻线也有所差异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
不考虑冻结深度。

但是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尚应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所以对于一些建筑来说冰冻线对于建筑基础的深浅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二、墙体构造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热、温、寒几个气候带从建筑热工设计考虑,分为五个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

我国住宅墙体的传统材料是粘土实心砖,在节能工作开展之前,城镇一般居住建筑墙体的厚度在夏热冬冷地区是240mm以下,在寒地区是370-490mm,在严寒地区是490-600mm。

例如:南方民居采用砖砌空斗墙较多,也有木板围就的;而北方民居则采用三合土筑墙、土坯墙和砖实墙,墙体较厚实、开窗较小。

我国冬季室外最低气温在一30o C 或低于-30o C的区域,490mm砖墙体的热阻约为0.806(m2o C/W)。

在此条件下外墙的热损失约为总能耗的50%左右。

所以, 增加墙体的热阻, 达到节能之目的,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采用高热阻的建筑材料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类似哈尔滨这样的严寒地区,墙体热阻应为1.4(m2o C/W)左右。

显然,目前多采用的传统二砖墙远不能满足要求,而再增加墙体的厚度也不经济。

因此,只有采用高热阻材料或用高效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240mm厚泡沫混凝土与相同厚度的粘土砖比较,造价虽为砖墙的1.29倍,但热阻值为砖墙的2.75倍, 单位热阻的百平方米造价为砖墙的0.47倍。

所以外围护构件应当选用热阻高、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但这类材料大多具有强度低,吸湿能力强的特点。

因此墙体结构设计又出现了砖砌体贴附保温层的构造模式。

2 设置附加保温层
490mm厚的实心砖墙贴附501mm厚的岩棉层,墙体热阻值1.80 (m2o C/W)与490mm厚实心砖墙比较,造价增加0.5倍,热阻值增加约1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加保温层可以贴附在墙体室内侧(内保温构造),也可以贴附在室外侧(外保温构造),还可以夹在墙中间(中间保温构造)。

三、门窗
门窗是装设在墙洞中可启闭的建筑构件。

门的主要作用是交通联系和分隔建筑空间。

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日照、眺望。

门窗均属于围护构件,除满足基本使用要求外,还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护等功能。

此外,门窗的设计对建筑立面起了装饰与美化作用。

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开窗。

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
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

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

在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供热采暖期内由门窗缝隙渗透而损失的热量约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25%左右,密闭性的要求是这些地区建筑保温节能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而对于炎热多雨地区门窗多做密闭防渗措施。

四、屋顶
屋顶的作用和要求:屋顶是房屋最上层的覆盖物,由屋面和支撑结构组成。

屋顶的围护作用是防止自然界雨、雪和风沙的侵
袭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屋顶上部的荷载,包括风雪荷载、屋顶自重及可能出现的构件和人群的重量,并把它传给墙体。

坡屋顶:防水材料一般为瓦材,坡度在10%以上。

A、瓦屋面(20O-3OO)
B、波形瓦屋面(1:4-1:2.5)
C、平金属皮屋面(1:10-1:5)
D、钢筋砼自防水屋面(1:4)
平屋面:
屋面防水材料为油毡、现浇砼、涂料等,坡度最大不超过5%
排水:坡屋顶:以导为主、堵为辅的处理方式
平屋顶:以堵为主、导为辅的处理方式
一、屋顶的保温
(一)屋顶保温体系
1、热屋顶保温体系
(1)散料保温层
(2)现浇轻质砼保温层
(3)板块保温层
冷屋顶保温体系
倒铺保温屋面体系
屋顶的隔热与降温:
隔热降温的形式:
(一)实体材料隔热屋面
(1)大阶砖或砼板实铺屋顶,可作上人屋面;
(2)堆土屋面,植草后散热较好;
(3)砾石层屋面;
(4)蓄水屋顶;
五、楼地层
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

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要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间提供隔热,很少实际使用。

同时,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高,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六、装修构造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

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