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和顺口溜等区别

合集下载

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

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

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打油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幽默的意味,常常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吧。

打油诗妙语连珠,顺口溜妙趣横生。

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顺口溜是一种以押韵为主,语言简练,内容幽默的文学形式,是打油诗的一种变体。

它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能够传达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让人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思考。

打油诗与顺口溜的不同之处在于,打油诗通常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其意境和意义需要通过整首诗来表达,而顺口溜则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说法,通过押韵和语言的巧妙运用来表达一定的意义。

顺口溜的语言简练、押韵明显、节奏感强,往往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让人在听到的瞬间就感受到了幽默和趣味。

顺口溜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文学形式。

它需要作者有一定的语言天赋和想象力,能够将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在听到的瞬间就能够明白其意义。

顺口溜的表达方式非常灵活,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复等,来达到表达的效果。

这种文学形式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明了,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顺口溜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需要注意押韵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流畅性,让整个句子有一定的韵律感。

其次,需要注意用词的精准度和语言的生动性,让句子更加有趣和生动。

最后,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刻性,让句子不仅有趣,还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意义。

总之,顺口溜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文学形式,它能够让人在短短几句话中领略到作者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瑰宝,打油诗和顺口溜的魅力将会一直被人们传颂下去。

诗句,对联,打油诗,顺口溜,差别在那里?(1)

诗句,对联,打油诗,顺口溜,差别在那里?(1)

诗句,对联,打油诗,顺口溜,差别在那里?(1)古诗压韵,整齐,语言简练,但却能表达出诗的境界,能让人体会诗人的感情,而且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讲究对偶.被世人所欣赏.对联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

二、讲究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

词类相当,是指要使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性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迭词对迭词。

结构相应,是指构成对联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应该相同,如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主谓结构;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动宾结构等三、讲究平仄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

打油诗即兴,顺嘴,诙谐。

顺口溜顺口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

总得来说打油诗说白了就是顺口溜,就是很早很早以前油坊喊的一种劳动号子。

顺口溜和诗歌的区别仅在于后者具有意境。

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甚至没读过书的农夫都会编顺溜。

打油诗极其特征分析讲解

打油诗极其特征分析讲解

打油诗极其特征分析学号:2008212936姓名:朱小鹏打油诗是一种体裁,不拘文人雅客、市井俗士皆可创作,没有任何门槛。

它只是一个工具,有没文化'均可操作,或许文化人操作得更艺术更精美,但非文化人也可以驾轻就熟,因为评价打油诗的好坏,不止看文’更看重其质'因此,文人作的叫顺口溜,非文人作的也叫顺口溜。

辞典的解释:打油诗是顺口溜。

打油诗的土壤、空气都是民间的,而不是属于文人士族的,它的闪光点就是俚俗,因此打油诗虽然也有文化人参与,但更多还是来自大众的,是纯正的民间文学。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打油诗最初起源于一个叫张打油的唐人,张打油是个农民。

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 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打油诗主要有四个特点:通俗易懂;诙谐有趣;朗朗上口;精短好记。

通俗易懂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玩深沉象牙塔,不玩生僻典故、题材和用字。

如:我爱你是口误,我愿意是笔误,结婚更是钟错误,生小孩是失误,离婚总算是觉误,离婚又再婚你真是执迷不悟。

诙谐有趣就是写诗要有个趣味,雅人有雅趣,俗人有俗趣,打油诗就是标准的俗趣。

打油诗经常搞笑,甚至以讥诮、讽刺、挠痒痒为乐事,为自身之最大能事,从而获得它经久不衰、遍及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一个音律专家和一个农夫、一个黄口小儿都写出了打油诗,可能专家的未必流传,而农夫的切中时弊,不胫而走,小孩子的儿歌童谣也因其活泼有趣,广为传诵。

农夫和小孩的诗得以流传,而专家苦守书斋,他是愁死也想不明白,憋死也写不出来,只能望洋兴叹,继续写作那些无病呻吟等于废纸一张的所谓精美格律。

名人写的顺口溜居然也流传下来,让后人笑话!

名人写的顺口溜居然也流传下来,让后人笑话!

名人写的顺口溜居然也流传下来,让后人笑话!老百姓押韵的歌谣叫做“顺口溜”,如果是名人呢?就称作“打油诗”,说到底还是归到“诗”里了。

流传下来的第一首顺口溜是唐代诗人“张打油”所做,所以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作品为打油诗这里面不但有文豪李白、陆游,也有欧阳修、苏轼甚至还有皇帝朱元璋、乾隆等请先欣赏这些作品——《雪诗》【唐代】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题黄鹤楼》【唐代】李白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戏杜甫诗》【唐代】李白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猜谜诗》【宋代】欧阳修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洗儿诗》【宋代】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劝学诗》【宋代】汪洙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睡丞》【宋代】陆游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

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

《早朝赋雄雉》【明代】朱元璋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除夕诗》【明代】唐伯虎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春雨》【明代】解缙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咏麻雀》【清代】李调元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咏麻雀》【清代】李调元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批青楼女》清·乾隆二八佳人巧样妆,夜夜洞房换新郎。

两条玉腕千人枕,一颗明珠万客尝。

做出百般娇体态,生成一片歹心肠。

迎新送旧多机变,假作相思泪两行。

《自咏诗》清·张九江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赞大跃进》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写打油诗有什么讲究?

写打油诗有什么讲究?

写打油诗有什么讲究?曾经有人这样问有书君:“怎样才能写好古诗?我是零基础能学会么?能不能教一下我?”其实,有书君也是在学习的道路上,还不足以教大家。

但是,根据有书君学习诗歌的经验,有书君觉得,对于零基础的书友来说,可以先从打油诗学起。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多学,多练。

只要你能坚持下来,你就一定能学好。

通过一年的学习,有书君不仅掌握了打油诗和基础格律诗的写作技巧,对于歌词创作也略有研究。

下面这首《三月》就是有书君写的,已经被一个叫做丑丑的艺人谱了曲,现在拿出来显摆一下,有机会也可以唱给大家听。

三月作词:揽月妖星作曲:丑丑原创画一盏云舟自在飘荡写一蓑烟雨把碧波荡漾看悠悠渭水悠悠流淌差春风牵走两岸的鹅黄唱一首苍茫追逐月光和一篇新词把落花感伤望悠悠梦中悠悠目光着晨雾迷漫她的体香缀一颗相思在遥远村庄点一支忧伤把思念遗忘踏悠悠古道悠悠情长是谁的羞涩又染红了宫墙三月里桃花正吐芬芳我愿和你一起沉醉他乡走过了青春依然向往远方有星光落在我身旁…为什么要提到歌词创作呢?因为诗歌就是起源于民间的歌谣,被大家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

今天,有书君就借题主的问答,给大家仔细说一说打油诗。

一,诗歌起源简述。

诗歌起源于民间的民歌,我国最早的一首诗,叫做《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它的意思就是把竹子砍断,然后再连接起来做成弹弓,用泥土做成弹丸去打野兽。

任何一首流传下来的民歌都有着优美的韵律,即使单念歌词,也是朗朗上口,又容易记忆。

而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随后便逐步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打油诗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要求不高,写起来也相对容易些,易于被接受,也便于记忆。

所以,大家觉得格律诗难学,平仄难懂的,可以先从打油诗开始练习,逐步推进。

二,打油诗和顺口溜的区别。

也许有的书友不以为然,不就打个油吗?谁不会呀?看我的:一二三四五六七,麻子扛枪打野鸡。

七六五四三二一,你说稀奇不稀奇?多简单啊,这不是张口就来了吗?对不起,你那不是打油诗,你那只是顺口溜而已。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我来就打油诗谈几点个人粗浅看法。

百度对打油诗的定义是:打油诗是一种富于,i、趣味性的俚俗诗体。

还说打油诗可以不必遵循旧诗体的格律,并认定唐朝某位叫张打油的平民是打油诗的鼻祖。

我对以上说法持有异议。

首先,打油诗不仅包括俚俗诗体,并不是一种纯民间的下里巴人的文学形式。

王安石、苏东坡等历史上文章巨匠都写过打油诗。

例如苏东坡在论及儿孙时写道'我愿儿孙愚且鲁,平安做官到公卿'。

这是打油诗,是文人在含蓄地骂人,并不能归于俚俗诗体。

第二,一些打油诗写得技巧高超,特别意味深长,别有情趣。

比如某文人讽喻苏小妹脸长的隹句是'昨曰一滴相思泪,今日方始到腮边'。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并且典型违背音韵格侓要求的并不多。

第三,一些俚俗诗体,即民间顺口溜也是讽刺到位,识见深远。

例如'当官的,怪模样,戴着官帽左右晃。

一出门就穿大氅,一步一屁嘣嘣响。

百姓见了忙迴避,触了霉头要遭秧。

'第四,我认为打油诗是发飙泄愤,讽刺暴露的专有诗体。

发牢骚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类社会角落都会发生的情感外溢现象。

当官的要发牢骚,百姓更可以。

牢骚滿腹,今日人众说怪话发牢骚,古代先民也会这样。

因此打油诗应当自远古时就有,用诗行和韵文表达心中的不滿,而绝非唐人张打油开辟的新型诗体。

综上,我认为对百度所给出的打油诗定义应予否定,所谈关于打油诗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应予重新确定。

我给出的打油诗定义是:打油诗是社会人众用以泄愤、讽刺和暴露以及传承记述的一类诗体。

其范围是所有的韵文,并不具有独立的诗体形式。

简言之,打油诗应当不拘形式,首先是诗,现代诗可以,古代近体诗可以,顺口溜也可以。

俚俗体应为打油诗的一种形式。

主要依内容确定有关诗词是否打了'油'。

个人一孔之见,诚挚欢近批评指正。

咸阳人。

什么是打油诗,打油诗的特点

什么是打油诗,打油诗的特点

什么是打油诗,打油诗的特点诸多诗友就打油诗的押韵等⽅⾯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各⾃发表了不少意见。

这是好的现象,对我们写作打油诗⽆疑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对提⾼打油诗的写作⽔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就结合诗友们的打油诗作品,说说打油诗押韵的特点及其他⼀些问题。

什么是打油诗?1、打油诗是古体诗的⼀种古代⽂体,从有韵⽆韵⽅⾯来划分,分为两类:有韵的叫韵⽂,⽆韵的叫散⽂(并⾮现代意义上的散⽂)。

韵⽂包括诗、词、曲等。

散⽂包括表、奏、檄、四书五经中的⼤部分内容(诗经除外)以及后来出现的⼩品⽂(相当于现代的散⽂)、⼩说等。

古体诗,简要说来,包括先秦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唐宋时期的格律诗及打油诗(包括顺⼝溜、民谣、童谣等)等。

诗歌发展到格律时期,各种要求愈趋严格,如平仄、对仗、粘连等。

这些要求,打油诗可以不必顾忌。

2、打油诗(包括顺⼝溜、民谣、童谣等),⼀直以来,以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朗朗上⼝⽽为⼴⼤民间⽼百姓所喜爱。

打油诗的特点——押韵打油诗的特点基本可归纳为:句式整齐,基本押韵,语⾔通俗,⽣活⽓息浓厚等。

句式整齐。

指每⾸诗四句、六句、⼋句等;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

当然,整齐中也允许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也是有⼀定规则的。

作为韵⽂之⼀的古体诗,必须押韵,读起来才会产⽣⾳韵⽅⾯的美感。

(即使是不要求押韵的现代新诗、⾃由诗,很多作者也⽐较注意诗句的韵律问题。

)格律诗的韵律要求是⽐较严格的,⽽包括打油诗在内的其他诗歌则不太严格,所以说是“基本押韵”即可。

但必须强调⼀句:必须押韵。

那种以为打油诗可以不押韵的说法,是不对的。

古⼈为了便于诗作者掌握好韵律,编写了若⼲有关韵律⽅⾯的书籍。

如《切韵》《唐韵》《⼴韵》《集韵》《佩⽂诗韵》等。

这些古代韵书中的内容,对于我们现代⼀般⼈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相当的困难。

加上古今⾳韵变化较⼤,古⼈对⾳韵类型的划分与今⼈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现在写作打油诗的,可以不必管它。

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

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

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诗和打油诗都是文学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它以精致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打油诗则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学形式,它以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内容娱乐读者。

诗和打油诗的语言风格不同。

诗的语言风格通常是优美、精致的,它要求诗人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而打油诗则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内容,让读者感到轻松愉快。

诗和打油诗的表现形式不同。

诗通常采用抒情、叙事、议论等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歌、词、赋、曲等。

而打油诗则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它通常以押韵的方式表达内容,让读者感到有趣,不会感到沉闷。

诗和打油诗的主题不同。

诗的主题通常是深刻的人生哲理、爱情、自然、历史等,它要求诗人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而打油诗的主题则是生活中的琐事、社会现象、娱乐八卦等,它要求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内容,让读者感到轻松愉快。

诗和打油诗的文化内涵不同。

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要求诗人用最精湛的技巧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而打油诗则是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它通常代表了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它要求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内容,让读者感到有趣。

诗和打油诗虽然都是文学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它要求诗人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而打油诗则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内容,让读者感到轻松愉快。

无论是诗还是打油诗,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欣赏的文学珍品。

诗和打油诗虽然都是文学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它要求诗人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而打油诗则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内容,让读者感到轻松愉快。

无论是诗还是打油诗,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欣赏的文学珍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油诗、非打油诗和顺口溜的区别谭笑2017-2-2与诗友交流时,常看到一些诗歌没符合格律,就被人称为打油诗,甚至,说不是诗。

显然,这些都是错误的。

一、打油诗打油诗谁都听说过也见过,但何为打油诗?多数人说不清。

相传打油诗由中国唐代张打油写的《雪诗》而得名。

《雪诗》(也有称《咏雪》)(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出自张打油的《雪诗》,所以,探讨何为打油诗最好以《雪诗》为标准进行。

1.是否符合格律《雪诗》不符合格律诗的格律,所以,打油诗可能和格律有关。

但是,格律诗是南齐永明年间才开始萌芽的,之前的诗歌都没有格律,难道追溯回去,都是打油诗?例如,《饮酒》部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显然,《饮酒》一般不被认为是打油诗。

看来,不符合格律这个语音规则,不一定是打油诗。

其实,即使符合格律,也可以是打油诗。

本文随便写首格律诗证错一下。

《话说打油诗》(谭笑)我写诗歌拿汉语能平有仄却还油【油:十一尤】押韵随便说话无高雅你看如何不入留【留:十一尤】押韵《话说打油诗》按现代音还是按唐宋音的平水韵都符合格律,但多数人会认为是打油诗。

可见,打油诗和是否符合格律毫无关系。

不符合格律的可以不是打油诗,符合格律的也可以是打油诗。

2.是否诙谐幽默《雪诗》好笑有趣,有诙谐幽默性,诙谐幽默的诗歌是否为打油诗?下面,看一段苏轼的诗歌。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部分(苏轼)龙丘居士亦可怜⑴,谈空说有夜不眠⑵。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⑶。

注释(摘选自网络):⑴龙丘居士:苏轼朋友陈慥的号。

⑵谈空说有:讲论佛学。

⑶"忽闻"二句:苏轼善意地嘲笑陈慥学佛未领会其真义。

河东:柳姓。

杜甫《可叹》中有"河东女儿身姓柳"句。

陈慥之妻姓柳。

狮子吼:佛教传释迦摩尼初生时"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景德传灯录》卷一)。

另,佛藏中有《佛说长者女庵提遮狮子吼了义经》。

苏轼用此两个典故,戏言陈慥与妻子都学佛,却没有妻子领悟得精深,这里并没有讽刺陈慥惧内的意思,后世相沿成说,与苏轼原意无关。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属标准幽默诗,却不被世人认为打油,我们现在一般读者也不会认为其打油,可见,诙谐幽默的诗歌不等于是打油诗。

那么,反过来,打油诗是否必然诙谐幽默呢?我们再看看。

《改写“静夜思”》(谭笑)床前照月光,怀疑地上霜;抬头看月亮,低头想家乡。

这首诗歌绝对有诙谐性,也很打油,但是,原诗并没有诙谐性,而《改写“静夜思”》并没改变原诗意思。

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有意思了!这是因为语言风格变了。

《改写“静夜思”》比《静夜思》更通俗,更接地气,特别是《静夜思》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所以,一旦被改写,就很容易有诙谐性。

实际上,若没有《静夜思》的知名度存在,《改写“静夜思”》基本不具诙谐性。

只是会让人感觉太大白话,很打油。

注意,大白话写诗歌,也容易让人觉得可笑。

这是诗歌通常高雅脱俗的思维定势导致的,但不是内容上的诙谐幽默。

所以,打油诗本质上不必然诙谐幽默。

可见,是否是打油诗和诙谐幽默不具有完全对应关系。

3.是否口语话《雪诗》用了“笼统”“黑窟窿”“黄狗”“白狗”等生活口语常用的字词,那么,打油诗是否是因为口语等通俗特征,导致其成为打油诗呢?我们看看下面的诗歌。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头宫女”非常口语化,好像有点打油了。

看来打油诗跟口语化,通俗化真可能有关。

再看一首诗歌。

《挽歌》部分(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挽歌》读着好像有点打油诗的味道,特别是第一句“有生必有死”。

注意,《行宫》和《挽歌》古代都不被认为是打油诗。

我们今天之所以感觉打油,是因为我们读这几句时太通俗了,离我们太近了。

这两句都不显得那么高大上。

距离产生美,这两句和我们俗世没距离呀。

看来,打油诗与否,跟通俗化有关,是语言风格决定的。

4.是否旧体诗《雪诗》诞生于唐朝,是旧体诗(唐诗宋词元曲古体诗等),不是新诗(现代诗)。

打油诗是否必须是旧体诗呢?根据上文论述,打油诗同语言风格有关,大白话的语言风格导致打油。

那么,大白话可以在旧体诗歌出现,其风格可以在新诗(现代诗歌)出现么?也可以。

例如,《我的失恋》节选(鲁迅)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不可否认,打油诗确实曾被定义为旧体诗的一种,但打油诗的核心特征也确实可以表现在现代诗歌中,人们的认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样,只限定在旧体诗就不全面了。

所以,更全面地看,打油诗可以是现代诗歌,不仅是旧体诗。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打油诗是诗歌的一种,指使用俚语、俗语、乃至过度口语,通俗化程度过高的诗歌。

是否是打油诗和格律无关,和幽默诙谐关系不大,和是否是旧体诗还是现代诗也可以没关系,只是和口语化、俚俗程度关系很大,是诗歌语言风格决定的。

注意,语言风格和格律不同,更是个人感受的范畴,不好统一定量,所以,一首诗歌是否打油,在很大程度上主观性,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结论。

二、非打油诗凡是俚俗化轻,特别是无俚俗之感,通俗化不过于高,即使没有什么诗意的诗歌,都是非打油诗。

例如,例如,《商鞅》(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是首很一般的说理诗,没什么打动人心的诗歌意境意美,但多数人不会认为是首打油诗。

这就是因为《商鞅》没使用通俗大白话,更没使用俚语、俗语造成的。

三、打油诗和顺口溜打油诗,是诗歌的一种,指使用俚语、俗语、过度口语,常通俗化程度过高的诗歌。

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

有人也称其为“民谣”。

本文认为,极度口语化的文体,往往比打油诗还通俗。

顺口溜在具体特征上表现为,除极度口语外,通常节奏感特强,如押韵更多、更密,又如语句更短等。

顺口溜因这些具体特征,通常沉淀回味比打油诗更弱,欢快娱乐感更强。

例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个够;感情铁,喝出血。

又如:工商吃摊子,税务吃厂子,交通吃车子,公安吃婊子,学校吃孩子,组织部门吃章子。

再如,《地球特点》(作者不详)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四、非打油诗、打油诗、顺口溜三者关系读过上述各类诗歌和顺口溜,也许有读者会有疑惑,什么样的一段文字是打油诗,什么样的又是顺口溜呢?两者有无清晰的界限?确实,这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问题。

由于通俗性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本文认为,打油诗和顺口溜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有些顺口溜就是打油诗,有些打油诗也可以是顺口溜。

例如,《地球特点》(作者不详)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地球特点》有人归为顺口溜,有人则归为了打油诗。

本文认为,两边都可以。

至于打油诗和非打油诗之间,则同样也有模糊地带。

例如,《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本文就认为可归为打油诗范畴,但古人把它归入了古体诗。

笔者认为《官仓鼠》可归为打油诗,是感觉这诗写得太直白,“老鼠”这词都用上了,很有打油的感觉。

前文说过,是不是打油诗,是由主观的感觉觉定的,主要依据的是感觉是否高雅,感觉是否不过于通俗。

笔者见过许多非诗歌爱好者,甚至部分诗歌爱好者,认为李白的《静夜思》要不是李白所写,就是一首普通的打油诗。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李白的《静夜思》太通俗易懂了,没有那种似乎高雅和确实高雅的雕琢之美,没有形式上的距离感,大家又都耳熟能详。

五、打油诗如何变为非打油诗许多人写的诗歌过于大白话,想不打油一些,不知道怎么改,比较苦恼。

其实,改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换字词。

我们只要把那些俚俗、通俗的字词换成陌生的,似乎高雅的,就可以去除油性。

例如,《咏雪》(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改为:《不打油“咏雪”》(谭笑)江天共玉琼井幽黛墨浓金犬披缟素素吠丰躯容字词换一下,看起来就似乎高雅了,不再打油。

当然,更高水平的修改,是把意境加进去,但是,若不改变原意,这有些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