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软件无线电知识点综合

合集下载

软件无线电复习资料

软件无线电复习资料

1、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思想: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将工作频段调制/解调方式、数据格式、加密模式以及通信协议等各种功能用软件来完成,并使宽带A/D 转换器和D/A 转换器尽量靠近天线,以实现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电系统。

2、软件无线电与软件控制的数字无线电的区别:软件无线电摆脱了硬件的束缚,在结构通用和稳定的情况下具有多功能,便于改进升级、互联和兼容。

而软件控制的数字无线电对硬件是一种依赖关系。

3、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4、软件无线电定义:软件无线电是将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单元以总线方式连接构成基本平台,并通过软件加载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的一种开放式体系结构。

5、采样频率(fs)、信号中心频率(fo)、处理带宽(B)及信号的最低频率(f L )、最高频率(f H )之间的关系,最低采样频率满足的条件:答:带通采样解决信号为(f L ~f H )上带限信号时,当f H 远远大于信号带宽B 时,若按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其采样频率会很高,而采用带通信号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采样频率12n 4f 12n )f f (2f 0H L s +=++=,n 取能满足2B f S ≥的最大正整数,B 212n f 0+=。

6、低通采样定理:设有一个频率带限信号x(t),其频带限制在(0,f H )中,若以不小于fs=2f H 的采样速率对x(t)进行等间隔采样,得到时间离散的采样信号x(n)=x(nTs ),其中Ts =1/fs 称为采样间隔,则信号x(t)将被所得的采样值x(n)完全地确定。

7、带通采样定理:设一个频率带限信号x(t),其频带限制在(f L ,f H )内,如果其采样速率fs 满足12n )f f (2f H L s ++=,n 取满足fs ≥2(f H -f L )的最大正整数(0,1,2...),则用fs 进行等间隔采样所得信号采样值x(nfs)能准确确定原信号。

软件无线电资料整理收集

软件无线电资料整理收集

FPGA及动态可重构技术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硬件处理器集成到软件通信体系结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中的机制,实现了动态部分可重构技术在软件无线电(SDR)硬件平台中的应用,有效地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SDR是使用一个简单的终端设备通过软件重配置来支持不同种类的无线系统和服务(包括2G、3G移动通信系统和WLAN)的新技术。

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硬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结构,可以随着器件和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和扩展;软件模块可以进行加载和更改,根据需要不断升级。

软件无线电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实时信道数据处理部分、环境管理部分、系统分析和功能强化部分。

实时信道数据处理部分包括A/D、D/A、变频、信道分离、调制解调以及码流处理等数据模块。

SDR的核心是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的SCA规范,它对模块化可编程无线通信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和安全体系结构以及应用程序接口(API)规范进行了描述,同时引入了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总线、操作系统、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CORBA)、面向对象的软件和硬件设计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并采用了“波形应用”和“资源”可裁剪、可扩充的设计思想,从而保证了软件和硬件的可移植性和可配置性。

以接收机为例,SDR中A/D模块之后的部分通过软件来实现。

本文在FPGA平台上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以满足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发展的需求。

在Xilinx Virtex2Pro FPGA硬件平台上实现了美国军方短波通信系统标准MIL-STD-188-110B调制解调器,其中引入了动态部分可重构技术,提高了配置速度和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满足SCA规范的波形组件之间通过CORBA总线通信,而FPGA平台的专用处理器要实现对CORBA 的支持比较困难。

软件无线电知识综合

软件无线电知识综合

软件无线电的采样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射频全宽带低通采样结构:这种结构的软件无线电,结构简洁,把模拟电路的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优缺点优点:对射频信号直接采样,符合软件无线电概念的定义。

缺点:(1)需要的采样频率太高,特别还要求采用大动态、多位数的A/D/A 时,显然目前的器件水平无法实现。

(2)前端超宽的接收模式会对整个结构的动态范围有很高的要求,工程实现极为困难。

所以这种结构只实用于工作带宽不太宽的场合。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结构:射频带通采样结构的软件无线电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射频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对A/D 转换器、高速DSP 等要求过高,以致无法实现的问题。

优点:与射频全宽带低通采样结构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的前置滤波器的差异;另外还有A/D 的采样速率不同;最后就是对DSP 的处理速度要求不同。

实现可行性较强。

缺点:前置窄带电调滤波器和高工作带宽的A/D (高性能采样保持放大器)实现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另外,本结构需要多个采样频率,增加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宽带中频带通采样结构:的软件无线电结构与目前的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结构是类似的,都采用了多次混频体制或叫超外差体制。

这种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中频带宽更宽(比如20MHz ),所有调制解调等功能全部由软件加以实现。

中频带宽更宽是这种软件无线电与普通超外差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本质区别。

本结构类似于超外差无线电台,但常规电台的中频带宽为窄带结构,而本结构为宽带中频结构。

本结构使前端电路设计得以简化,信号经过接收通道后的失真也小,而且通过后续的数字化处理,本结构具有更好的波形适应,信号带宽适应性以及可扩展性。

本结构的射频前端比较复杂,它的功能是将射频信号转换为适合于A/D 采样的宽带中频或把D/A 输出的宽带中频信号变换为射频信号。

数控振荡器(NCO )相乘实现数字混频,NCO 的频率为所需通道的中心频率,使信号的中心频率移至零频,信号由中频变换到基带,并作低通滤波和抽取,从而实现对实值带通信号的复包络正交采样。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软件无线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电通信的体系结构 ,是继模拟到数字、固定到移动之后 ,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并从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出发 ,讨论了其功能结构、关键技术和难点以及应用和发展前景。

1.引言完整的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概念和结构体系是由美国的Joe.Mitola首次于1992年5月明确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是 :将宽带A/D 变换尽可能地靠近射频天线 ,即尽可能早地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数字化 ,最大程度地通过软件来实现电台的各种功能。

通过运行不同的算法 ,软件无线电可以实时地配置信号波形 ,使其能够提供各种语音编码、信道调制、载波频率、加密算法等无线电通信业务。

软件无线电台不仅可与现有的其它电台进行通信 ,还能在两种不同的电台系统间充当“无线电网关”的作用 ,使两者能够互通互连。

软件无线电充分利用嵌入通信设备里的单片微机和专用芯片的可编程能力 ,提供一种通用的无线电台硬件平台 ,这样既能保持无线电台硬件结构的简单化 ,又能解决由于拥有电台类型、性能不同带来的无线电联系的困难。

2.软件无线电台的功能结构图1给出了典型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简图 ,包括天线、多频段射频变换器、含有A/D 和D/A变换器的芯片以及片上通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部件 ,可以有效地实现无线电台功能及其所需的接口功能。

其关键思想以及与传统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1)将A/D 和D/A向RF端靠近 ,由基带到中频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

(2)用高速DSP/CPU代替传统的专用数字电路与低速DSP/CPU做A/D 后的一系列处理。

A/D 和D/A移向RF端只为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真正关键的步骤是采用通用的可编程能力强的器件 (DSP和CPU等 )代替专用的数字电路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才是软件无线电的真正目的所在。

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台的工作模块主要包括实时信道处理、环境管理以及在线和离线的软件工具三部分。

软件无线电第6章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软件无线电第6章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用跨平台的运行环境(如Linux、 Windows等)来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
可移植性。
高效的编译器和优化技术也是提高软件 无线电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将高级语
言代码转换为高效执行的机器码。
高速数据传输与处理
01
02
03
软件无线电需要具备高 速数据传输和处理的能 力,以支持实时信号处
理和高数据吞吐量。
高速数据传输通常采用 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处理 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
3
软件体系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 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无线通信需求和技术发展。
标准化与开放性
软件无线电的标准化和开放性是其重要特点之 一,它促进了不同厂商和组织之间的协作和互 操作性。
标准化组织如OMA、3GPP等制定了统一的软 件无线电标准和规范,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能 够实现互操作和兼容。
成为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软件无线电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灵活性、可扩展性、通用性、互操作 性、低成本等。
挑战
技术难度大、标准化程度低、软件可 靠性问题等。
02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概述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基于标准化、 模块化的硬件平台,通过软件 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体系
结构。
它通过将硬件与软件分离, 实现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 可重构性,能够适应不同的 无线通信环境和业务需求。
软件无线电第6章:软件 无线电体系结构
• 软件无线电概述 •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场景 • 软件无线电的未来展望
01
软件无线电概述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 通过将硬件模块化、标准化和软件编 程化,实现不同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 的灵活转换和通信。

软件无线电技.doc

软件无线电技.doc

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简介现代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是指其通路的调制波形是由软件确定的,它是一种用软件实现物理层连接的无线通信设计。

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一般是可以进行重新配置的系统,同时还需要一套相应的硬件设施。

因此,软件无线电是一种灵活的无线电体系结构,能够实时改变无线系统的特性。

软件无线电的典型结构如下图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包括工作频段、调制解调方式、信道多址方式等均可通过注入不同的软件编程实现传统电路的各种功能,形成不同标准的通信系统,保证各通信系统的无缝集成。

软件无线电的特点1.具有完全的可编程性软件无线电是通过安装不同的软件来实现电路功能的,通信的工作模式是通过可编程软件来改变的,系统的功能由软件来定义。

2.软件无线电基于DSP技术DSP及其相应软件是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模块。

通信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均由DSP对数据流的实时或近实时处理来实现。

这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3.软件无线电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由于用软件实现,通信设备可以任意转换接入方式,改变调制和解调的方式或者接受不同系统的信号。

4.软件无线电具有集中性软件无线电具有集中统一的平台,因此多个信道可以享有共同的射频前端和宽带A/D—D/A转换器,从而可以获得每一个信道相对低廉的信号处理性能。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1.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软件无线电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各军种联合作战时遇到的互通、互联、互操作问题。

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暴露出军事通信互通性差、反应速度慢、带宽窄、速度低等一系列影响作战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有人于1992年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最初想法。

1995年美国国防部开发了一种多频段多模式的电台,即MBMMR电台。

在此电台的基础上,美军研制出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

2.民用通信中的应用对于软件无线电基站发射系统,如图所示。

其中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数字调制,由于信号工作频率很高,对A/D 转换器的速率要求很高,难以实现。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网络知识 电脑资料.doc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网络知识 电脑资料.doc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网络知识电脑资料宋丽丽任治刚综述软件无线电的起源、概念及特点,详细介绍它的根本结构及局部实现技术,综述软件无线电的起源、概念及特点,详细介绍它的根本结构及局部实现技术。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变频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最初起源于军事通信。

所谓软件无线电,就是说其通路的调制波形是由软件确定的,即软件无线电是一种用软件实现物理层连接的无线通信设计。

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是将宽带A/D、D/A尽可能靠近天线,用软件实现尽可能多的无线电功能;其中心思想是在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一种具有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畅通无阻地使用。

1.宽带/多频段天线与RF模块宽带/多频段天线与RF模块是软件无线电不可替代的硬件出入口。

软件无线电要求天线能覆盖所有频段,能用程序控制方法对其功能及参数进行设置。

可采用智能化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也称自适应阵列天线,由天线阵、波束形成网络、波束形成算法三局部组成。

它通过满足某种准那么算法调节各阵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进而调节天线阵列的方向图形状,来到达增强所需信号,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

智能天线也可以用空分复用(SDMA)的概念加以解释,即利用信号入射方向上的差异,将同频率、同时隙的信号区分开来,从而到达成倍扩展通信系统容量的目的,射频局部包括预放大和功率输出两局部。

射频发射机和接收机,由通用平台和多个射频发射机模块组成,其工作频带应足够宽,并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设置,对每种标准应能够多载波工作。

发射机包括多只高功率放大器,要求具有高线性。

2.模数转换局部A/D器件性能的局限及采样时引入的频谱混迭、量化误差等,会对软件无线电台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但这种影响尚缺乏定量分析。

3.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目前的DSP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性能上,都不能满足无线电的要求,很难用单片DSP直接处理宽带射频或中频信号,可以先采用数字变频技术对宽带射频或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再用DSP完成各种信号处理功能。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集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号处理设备呈现了由模拟到数字、由专用硬件到软件替换的变革趋势。

通信设发备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一过程:从模拟器件到对基带信号进行采样的数字接收机,再到对中频(射频)信号进行采样的“全数字接收机”。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是无线电通信方面的一种新的变革。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在通用的开放式无线电智能平台上,通过安装不同的软件来完成各种通信功能,系统的功能级是通过软件的升级来实现的。

软件无线电系统适用于多个频段,可灵活地改变运作模式,能与不同体制和标准的各种设备联瓦通和兼容,一、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由天线、宽带射频转换器、A/D、D/A变换器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几部分组成。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部件是以编程能力强的DSP处理器来代替专用的数字电路,使系统硬件结构与功能相对独立。

DSP处理器用来完成中频(射频)、基带与比特流处理等功能。

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平台采用模块化没计,是一个开放的通信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需要时更换插卡)来实现不同的硬件功能。

但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平台要求较高,它需要有宽带射频前端、宽带A/D、D/A转换器和高速DSP,工作频率可高达几百兆赫兹。

因信号干扰很严重,所以,它必须多个CPU并行操作才能满足系统处理速度的要求。

另外,DSP处理数据要求高速转换,系统总线必须具有极高的I/O传输速率。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1.软件化软件无线电将A/D变换尽量向射频端椎拢,将中频以后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模式由软件编程改变,包括可编程的射频段宽带信号接人方式和可编程调制方式等。

这样,就可以任意更换信道接入方式,改变调制方式或接收不同系统的信号。

同样,可通过软件工具来扩展业务、分析无线通信环境、定义所需增强的业务和实时环境测试,使通信功能由软件来控制。

因而.系统的更新换代变成软件版本的升级,开发周期与费用大为降低。

2.模块化软件无线电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同类模块通用性好,通过更换或升级某种模块就可实现新的通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软件无线电背景传统基于硬件的通信系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现代通信系统向软件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解决的问题:互联互通、标准化、通信设备硬件统一,功能用软件实现。

效果:很强的灵活性、较强的开放性。

目的:使通信系统摆脱硬件系统结构的束缚。

在系统结构相对通用和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实现各种功能,是的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方便,不同系统间相互兼容。

基本思想: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工作频段。

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件来实现。

并使A/D 、D/A 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2.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与全数字接收机联系:软件无线电视在全数字接收机基础上发展而来,将数字化从接收机推广到发射机,信号处理部分包括调制解调、上下变频和滤波等全部构建在硬件平台上用软件来实现。

区别:软件无线电将A/D 和D/A 向RF 端靠近,由基带移到中频,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用高速的DSP/CPU 代替传统的专用数字电路与低速DSP/CPU 做A/D 后的一系列处理;软件无线电更多侧重于射频信号的直接处理,所面对是一个包含多个射频信道的信号,或是不同模式和体制的传输信号,通过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和不同的软件程序来进行接受和处理。

全数字接收机主要是中频之后的信号处理,面对的通常是一路独立信号,主要在于恢复最终调制信息跟多关注通信最佳接收机理论的全数字化。

软件无线电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实现宽带多模式接收机。

3. 过采样:L 倍过采样即 ,使两种采样保持相同的噪声功率谱密度,有 结论: 1.将采样率提高L 倍,若保持同样的量化噪声谱密度,比特数可减少 ;2.若标称比特数保持不变, ,将采样率提高L 倍,则有效比特数将提高意义:当采用过采样时,量化噪声被分散到更宽的频带 , 量化噪声功率谱密度降低L 倍,在的Nyquist 带宽内的有效量化噪声功率也降低L 倍。

4.射频全带宽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优点:对射频信号直接采样,符合软件无线电概念的定义。

缺点:(1)需要的采样频率太高,特别还要求采用大动态、多位数的A/D/A 时,显然目前的器件水平无法实现。

(2)前端超宽的接收模式会对整个结构的动态范围有很高的要求,工程实现极为困难。

所以这种结构只实用于工作带宽不太宽的场合。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射频带通采样结构的软件无线电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射频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对A/D 转换器、高速DSP 等要求过高,以致无法实现的问题。

优点:与射频全宽带低通采样结构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的前置滤波器的差异;另外还有A/D 的采样速率不同;最后就是对DSP 的处理速度要求不同。

实现可行性较强。

缺点:前置窄带电调滤波器和高工作带宽的A/D (高性能采样保持放大器)实现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另外,本结构需要多个采样频率,增加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采用了多次混频体制或叫超外差体制,特点是中频带宽更宽(比如20MHz ),所有调制解调等功能全部由软件加以实现。

中频带宽更宽是这种软件无线电与普通超外差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本质区别。

5.DDC 基本任务:通过滤波,抽取和内插实现数字速率的下降。

基本功能:从输入的宽带高数据流的数字信号中提取所需的窄带信号,滤除带外噪声,将其下变频为数字基带信号,并转换成较低的数据流。

根据多抽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这种转换条件是需要一个高性能的数字抽取滤波器。

直接变换结构(“零中频”接收机,DCR )优点:没有镜频问题,不需要固定频率的镜频抑制滤波器,而且可以利用LSI 技术实现可变带宽的抗混迭低通有源滤波器。

缺点:双路器件的不一致性将在零频附近引起潜在地镜频响应,另外大信号可能在下变混频器的DC 处引起二阶非线性失真,因此须采用系统级的补偿。

6.半带滤波器 分别为归一化通带阻带频率, 、 分别为通带、阻带纹波,满足 。

根据滤波器等纹波最优化设计方法,则 即滤波器频率响应关于 对称且 ,这种滤波器称为半带滤波器。

理想冲激响应为:(1)半带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除了零点不为零外,在其余偶数点全为零,所以用半带滤波器实现取样率变换,只需一半的计算量。

(2)半带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关于 对称,当信号的采样频率降低一倍时,过渡带中有混迭,但保护了通带不受混迭。

所以可以用半带滤波器进行2倍抽取。

7. CIC 滤波器:式中D 为CIC 滤波器的阶数(同时也是抽取因子)。

高阶CIC 实现旁瓣抑制 :频率响应为 第一旁瓣电平:A1=2D/3π,它与主瓣电平的差值为 ,较大,一般不满足实用要求。

可用多级CIC 级联。

如Q 级级联,旁瓣抑制比为 , Q 级CIC 滤波器Q 级CIC 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 可见,CIC 抽取滤波器有一个处理增益D Q,而且随着Q 的增加和抽取因子的增大,处理增益也增大,所以在用软件或硬件实现CIC 滤波器时每一级必须保持足够的运算精度,否则可能引起溢出错误和运算精度下降。

它结构简单,处理速度高,不需要进行乘法运算,可对高速数据流进行低通滤波和抽取因子不是2的幂次倍的抽取处理。

8. 整数倍抽取是指把原始采样序列x(n) 每隔 (D-1) 个数据取一个,以形成一个新序列xD(m),即:xD(m) = x(mD)式中,D 为正整数。

抽取序列的频谱为抽取前后原始序列之频谱经频移和 D 倍展宽后的 D 个频谱的叠加和,因此可能存在混迭。

如果首先采用一数字滤波器对 进行滤波,使 中只含有小于 pi/D 的频率分量,再进行D 倍抽取,则抽取后的频谱就不会发生混叠。

9. 整数倍内插就是指在两个原始采样点之间插入(I -1)个零值,若设原始抽样序列为x(n),则内插后的序列 x I (m)为内插后的信号频谱相当于原始信号经过I倍压缩后得到的谱。

并且在未经滤波前,频谱除了含有基带分量外,还含有原始信号的高频成分。

因此,为了能恢复原始信号,内插后通常要进行低通滤波。

10. 什么时候需要载波频偏估计:如果多普勒频移和振荡器的不稳定因素使得通信系统的收发载波存在较大的频偏时,相位迅速变化,不能保证在M 个符号间隔内相位近似为定值,此时必须首先进行频率估计与跟踪。

传统的模拟或数字接收机一般采用频率跟踪环来调整收端本地载波频率,即通过平衡正交相关器或双滤波器频偏检测器,检测器输出电压的符号反映载波频偏的正负,其绝对值反映频偏的存在与否,但不能反映频偏的确切大小。

只能用作反馈信号控制VCO 的频率。

在软件无线电中,倾向于用无反馈环和VCO 的方法,本地载波振荡器独立振荡,不受控制,采用直接计算方式估计和消除载波频偏,此时需要精确估计载波频偏绝对量。

2ϖπ=()h k L 2log 5.0N N ='L 2log 5.0)2,2(s s f f ''-)2,2(s s f f -L N N 2log 5.0-='s s f f L '=s p p s ϖπϖδδδ=-==()()1()j j H e H e ϖπϖ-=-2ϖπ=2()0.5j H e π=10sin(2)()02,4,2k k h k k k ππ=⎧==⎨=±±⎩p ϖs ϖp δs δ1211()()()1Dz H z H z H z z ---==⋅-111()1H z z -=-2()1H z z =-()()()22j Q Q Q Q DH eD Sa Sa ϖϖϖ-=⋅⋅()()()22j D H e D Sa Sa ϖϖϖ=⋅⋅101()0n D h n others ≤≤-⎧=⎨⎩dB Q s 46.13⨯=α)(ωj e X )(ωj e X ⎪⎩⎪⎨⎧±±==其他 ,020( ,)(I......)I,,m )I m x(m x I11.最大似然估计:在载波相位估计和信道延时估计(符号定时估计)中都用到了最大似然估计法。

最大似然估计本身并不需要构建一个环路来调整VCO相位,适合于全数字化和软化实现。

存在两种实现方法:锁相环法和直接估计判决法。

12. 直接计算估计法(GARDNER):假设每个符号间隔采样两个样本,一个样本对应数据判决选通时刻,另一个样本对应连接两个选通时刻的中间。

前者的同相、正交分量为I(k)、Q(k),后者的同相、正交分量为I(k-1/2)、Q(k-1/2)。

用Ur(k)代表定时误差,其估计算法为:设下变频后的低通复信号为,则,可得可看出该估计算法与载波相位无关,可以先于载波相位估计进行定时估计。

13.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将可用频谱分成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用一路低速数据进行调制。

符号间干扰 (ISI) :同一子信道在连续的时间间隔为T的FFT帧之间的串扰;载波间干扰:同一FFT帧内相邻子信道或频带间的串扰为抑制ISI的影响,引入保护间隔,保护间隔内不传输数据,但随之出现了ICI问题。

为抑制ICI,OFDM符号在保护间隔的构造上采用循环扩展的方式。

这样OFDM符号在一个FFT处理间隔内有整数个周期,使子载波保持正交性,这样,只要时延小于保护间隔在解调过程中就不会产生ICI和ISI。

插0不行,会产生ICI,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的优点:能有效对抗时延扩展;能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均衡简单;频带利用率高。

缺点:同步问题;发射机、接收机需要FFT处理,复杂度较高;对载波频率偏差敏感,造成ICI;峰平比PAPR高,使AD、DA变换的复杂度大大提高,降低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峰平比高解决方法: 1.信号畸变技术采用非线性变换降低峰值附近幅度 2.编码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前向纠错码3.扰码技术对OFDM符号采用不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以得到较小的峰平比)OFDM 系统在AWGN信道上的性能:OFDM子载波的调制与传统的串行通信调制类似.子载波的调制方案通常采用QAM或MPSK方式,接收端采用相干或非相干检测.时域信道中引入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与频域信道中引入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平均功率相同(根据帕塞瓦尔定理)。

而OFDM系统在AWGN中的性能与串行系统一致。

与串行通信一样,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决定于所采用的调制调制解调方案。

OFDM系统的误码性能与传统串行系统在AWGN中的误码性能保持一致.“零中频”接收机)]1()()[21()]1()()[21()(---+---=kQkQkQkIkIkIkUrφjekjbkakr)]()([)(+=φφsin)(cos)()(kbkakI-=φφcos)(sin)()(kbkakQ+=)]1()()[()]1()()[()(2121---+---=kbkbkbkakakakUr软件无线电结构射频全带宽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带通信号的实抽取结构(去掉抽取就是频谱搬移)发送滤波器对信号的频带和波形进行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