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

合集下载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1. 简介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中草药以其天然、绿色、温和的特点,被认为能够调理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及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和其中文名称。

2. 中草药名称列表1.当归(Dang Gui)2.人参(Ren Shen)3.五味子(Wu Wei Zi)4.蒲公英(Pu Gong Ying)5.黄芪(Huang Qi)6.甘草(Gan Cao)7.川芎(Chuan Xiong)8.白芍(Bai Shao)9.苍耳子(Cang Er Zi)10.金银花(Jin Yin Hua)11.银杏叶(Yin Xing Ye)12.红花(Hong Hua)13.五指毛桃(Wu Zhi Mao Tao)14.白花蛇舌草(Bai Hua She She Cao)15.白术(Bai Zhu)16.茯苓(Fu Ling)17.黄柏(Huang Bai)18.陈皮(Chen Pi)19.款冬花(Kuan Dong Hua)20.斑蝥(Ban Mao)3. 中草药名称详解3.1 当归(Dang Gui)•学名:Angelica Sinensis•科属:伞形科•用途:补血活血、调经养颜•简介: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和治疗。

它具有补血活血、调经养颜的作用,对于痛经、月经不调、面色暗黄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3.2 人参(Ren Shen)•学名:Panax Ginseng•科属:五加科•用途: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简介: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疲劳等症状。

此外,人参还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增加体力和注意力。

3.3 五味子(Wu Wei Zi)•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科属:五味子科•用途:滋阴补肾、调理肝脾•简介:五味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草药。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中草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植物药材。

中草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当归。

当归,又名女荆,为伞形科植物独活的干燥根。

当归性温、味甘、苦,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虚弱体质等。

2.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体虚乏力等症状。

3. 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叶。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缓急、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疲劳等症状。

4.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黄芪性平、味甘,具有益气固表、扶正固脱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脱发、久泻等症状。

5. 枸杞。

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果实。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模糊等症状。

6. 当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

地黄性凉、味甘,具有滋阴清热、益肾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热内扰等症状。

7. 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熟地黄的根。

熟地黄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失眠健忘等症状。

8. 阿胶。

阿胶,为驴科动物驴的皮胶。

阿胶性平、味甘,具有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头晕、便秘等症状。

9. 白芍。

白芍,为蔷薇科植物白芍的根。

白芍性凉、味苦,具有养血凉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痛经、风湿疼痛等症状。

10. 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

川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祛风、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它们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使用中草药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并茂)或许你已经看过很多次,却不知道名字。

今天和⼤家⼀起来看看,那些⽣长在路边的中草药。

「中草药」中国⼈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千年的历史。

相传,神农尝百草,⾸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前,各地使⽤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形成的⽅剂,更是数不胜数。

中药应⽤理论⽐较独特。

中药有四⽓五味。

四⽓⼜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

五味指药物的⾟、酸、⽢、苦、咸。

中草药的⽓、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不过是药三分毒,没有专业医师指导,⼤家千万不要⾃⼰去尝试,以免出现问题。

在专业医⽣的指导下,才能发挥草药的神奇功⼒!⼀起来看看⾝边的中草药吧!车前草车前草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间⽥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

味⽢,性寒。

具有利尿、清热、明⽬、祛痰的功效。

主治⼩便不通、淋浊、带下、尿⾎、黄疸、⽔肿、热痢、泄泻、⿐衄、⽬⾚肿痛、喉痹、咳嗽、⽪肤溃疡等。

⾦银花⾦银花,三⽉开花,五出,微⾹,蒂带红⾊,花初开则⾊⽩,经⼀、⼆⽇则⾊黄,故名⾦银花。

⼜因为⼀蒂⼆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银花⾃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寒⽓芳⾹,⽢寒清热⽽不伤胃,芳⾹透达⼜可祛邪。

⾦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毒,⽤于各种热性病,如⾝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蒲公英蒲公英属菊科多年⽣草本植物。

种⼦上有⽩⾊冠⽑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孕育新⽣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质、脂肪、碳⽔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吃、炒⾷、做汤,是药⾷兼⽤的植物。

鸭跖草别名兰花草、⽵叶草等,有不常见的蓝⾊⼩花。

30种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30种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30种农村常见的中草药1.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

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

2. 马齿苋:伏地铺散生长。

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

该草药可食用,也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等作用。

3. 鱼腥草:搓碎有鱼腥气味。

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上部直立。

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4. 薄荷:有清凉香气。

叶子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完整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

常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

5. 艾草: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

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6. 车前草:根茎短且稍粗。

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

有利尿通淋、祛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7. 紫苏: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

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8. 藿香:全株都具有香味。

茎直立,四棱形。

化湿醒脾、辟秽和中。

9. 金银花:小枝细长,空心,藤为褐色至赤褐色。

自古以来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用于各种热性病。

10. 连翘:卵形或椭圆形叶子,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作用。

11. 板蓝根:根为圆柱形,略扭曲,表面淡灰黄色。

常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

12. 夏枯草: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肾形。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13. 益母草:茎直立,方形,有纵沟。

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作用。

14. 丹参: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

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等功效。

15. 黄连:根茎多分枝,集聚成簇。

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6. 黄芩:根呈圆锥形,扭曲,外皮粗糙。

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

17. 黄柏:树皮内层暗黄色。

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8. 栀子:果实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

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

19. 牛膝:根圆柱形,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色。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 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内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草药别名大全中草药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以及它们的别名。

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别名:女草、当归香、丹参、补血草、归身草2. 人参(Panax ginseng)别名:内参、藏参、丹参、沙山参、何首乌、滑石参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别名:田七、先黄、三叶参、三七茶4.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别名:五味仁、五味花、五味莲子、酸浆果、九味子5.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别名:花草根、赤芍、白芍草、女血草、白芍薄荷6.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别名:黄耆、党参、白术草、松打、连翘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别名:甘草草、光身草、镇咳草、欧亚甘草、甘糖草8.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别名:川芎香、白头翁、川芎陈、青大腿、丹田血、黑芎子9.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连翘、吊金铃、金柳花、白蜡花10. 茯苓(Poria cocos)别名:茯神、神仙草、茯苓草、夏茯苓、芪苓、平胃苓11.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别名:贯众、夏堂、穷草、夏艾、山丹丹、宽叶救荒草12.枸杞(Lycium barbarum)别名:害阳木、凤尾蕉、藤萝花、耳草、菟丝花1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别名:红花草、北丹参、朝步、制钱草、泡参、半夏14. 陈皮(Citrus reticulata)别名:普橘、室普丹、柿子皮、猫王爪、室普丹15.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别名:大青、苦豆子、野桐子、猪筒、金野豆16.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别名:黄柏壮、从肆浮、使女称遭、开向胸、连翘17.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别名:年年红、活血丹、红岳、红翻、四季红18.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别名:白膝、黄参、黑腰膝、一枝头、老牛腰19.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别名:石刺盲、四季菜、长江莎、秋刺、水螺之20. 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别名:豆网沙、灯坡裤、苏子、放屁草、苍术以上只是中草药别名的一小部分,中草药种类繁多,每个草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中草药,又称中药材,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

中草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学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草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草药。

1. 当归。

当归,又名女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的功效。

当归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也可用于贫血、虚弱等症状。

2. 人参。

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强壮的作用。

人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体虚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是滋补强壮的良好选择。

3. 甘草。

甘草,又名甘草、甘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和中止痛、解毒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痰多、疼痛等症状,也可用于解毒排脓。

4. 银杏。

银杏,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润肺止咳的作用。

银杏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症状,对健脑益智也有一定效果。

5. 丹参。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丹参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疮疡肿毒、痈肿疼痛等症状,也可用于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6. 当地黄。

当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滋阴清热、益肾补虚的作用。

当地黄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虚热消渴、尿频遗精等症状,也可用于肺燥咳嗽、消渴多饮。

7.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的功效。

黄芪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自汗盗汗等症状,也可用于肺燥咳嗽、消渴多饮。

8. 白术。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湿的作用。

白术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也可用于水肿、湿疮等症状。

9. 川芎。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

川芎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头痛目赤等症状,也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瘀肿。

常见中草药及用途

常见中草药及用途

常见中草药及用途中草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

中国是中草药的故乡,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及其用途:1. 人参(Ginseng):人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具有滋补养生、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功效。

它被广泛用于改善疲劳、提高精力、增强记忆力等方面。

2. 黄芪(Astragalus):黄芪被称为“中草药之王”,被广泛用于增强免疫力、调节免疫系统、抗疲劳、抗氧化等领域。

它也被用于治疗疲劳、脾虚、气虚、水肿等症状。

3.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在中医中被誉为“妇女之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例如调经、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不调等问题。

它也被用于治疗贫血、血瘀等一些血液循环问题。

4. 田七(Panax notoginseng):田七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草药。

它广泛应用于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中。

5.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枸杞子被认为是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明目养肝等多种作用的中草药。

它被广泛应用于滋补肝肾、改善视力、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6. 高丽参(Panax ginseng):高丽参是一种具有滋阴养血、益气生津、补脾运化等作用的中草药。

它被广泛应用于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7.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毒消肿、抗感染等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咽喉肿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8. 昆布(Laminaria japonica):昆布被认为具有补充碘的作用。

它被广泛用于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大等问题。

9.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三七具有活血祛瘀、止血止痛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止血等问题。

10. 银杏叶(Ginkgo biloba):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记忆力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匙,每日服五、六次。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七、治小便不通: 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九、治缠腰蛇(带状疱 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
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18.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 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
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 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
煎频服。7、治乳痈:马兰捣烂敷患处。 8、治外耳道炎:马兰捣汁滴耳。
24.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药用全草。性平,味甘。 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用法与用 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 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
32.波斯婆婆纳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 治肾虚,疗风湿。选方: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 两,煮酒温服。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和蜜糖开水冲服。
28.酢浆草(这里指黄花酢浆草)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 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 打损伤,汤火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选方:一、 治水泻:酢浆草三钱,加红糖蒸服。二、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三、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 服。四、治血淋、热淋:鲜草取汁,入蜜同服。 五、治二便不通:酢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者,用甘草三寸,生姜 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六、治赤白带下:酢浆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七、治麻疹:酢浆草每用二钱
16.铁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 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7.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 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 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
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 <注>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22.苍耳子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附注 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23.马兰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
4.葵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 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
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11.棕榈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 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3.灰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 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4.夏枯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 无人食。
15.车前草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 两种,小叶者良。
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20.垂盆草 靠水的田间地头有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 解蛇毒. 主治用法: 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
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21.灯笼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 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 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 (2)小便不利,血尿. 以 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 (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 (4)天疱
6.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 小儿食之良。
8. 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
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袍 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 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吃。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漆姑草一两,煨水服。
31.通泉草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玄参科通泉草属。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 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选 方:一、治痈疽疮肿: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二、治疔疮:干通
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三、治汤、火烫伤:鲜草捣烂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匕。2、治阴痒:小蓟煎汤,日洗3次。
26.水芹菜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 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7.天胡荽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 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选方:一、治 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 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 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
33.紫云英别称: 翘摇、红花草、草子等烹饪美食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 豆苗。药用价值中药名:翘摇(紫云英子) 别名:苕子菜、沙蒺藜、红花草、摇车、野蚕豆、小巢菜。气味:辛、平、
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9.鸭跖草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 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 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60~90g 。外用适量。 (1) 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
1. 曼陀罗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 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 鬼针草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
云南人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至三钱,水煎服。八、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九、治齿龈腐烂:鲜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 次。十、治咽喉肿痛:鲜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嗽口,并治口腔炎。十一、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
服,渣外敷。
29.卷耳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6钱。外用:捣敷。选方:一、治妇女乳痈初起:鲜草捣烂加酒糟作饼,烘热敷于腕部脉门上,左乳敷 于右腕,右乳敷于左腕。二、治小儿风寒咳嗽、身热、鼻塞等症:卷耳、芫荽,五至六钱,胡颓子叶二至三钱,水煎,
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 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 或煎水洗。 选方:1、治衄血不止: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 2、治肺结核: 根四钱,炖猪心肺服。3、治诸疟寒热:马兰捣汁,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 4、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 5、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或灌喉中,取痰自开。 6、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二至三两,水
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