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模板支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其承载着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以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模板支撑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二、模板支撑技术概述1. 模板支撑的定义模板支撑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以支撑模板来保持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形状和尺寸稳定的技术措施。
2. 模板支撑的作用•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准确形状和尺寸。
•承受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载荷,保障施工安全。
•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便于后续的拆模工作和结构检查。
3. 模板支撑的分类模板支撑根据使用方式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木模板支撑、钢模板支撑、组合模板支撑等。
三、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模板支撑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
- 计算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准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工具。
2. 模板支撑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模板支撑的安装工作,确保模板支撑的位置准确、牢固。
3.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支撑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以避免模板支撑的位移和变形。
4. 模板支撑拆除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可以进行模板支撑的拆除工作,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混凝土结构。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模板支撑检查在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混凝土质量检测对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确保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六、总结模板支撑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工程模板支撑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
2. 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
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X项目2. 工程地点:XXX3. 工程规模:XXX4. 结构形式:XXX三、施工目标1. 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保障施工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优化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四、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2. 施工材料: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检验。
3. 施工设备: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切割机、吊车等。
4. 施工场地: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整洁。
五、施工工艺1. 模板施工(1)模板选材:根据工程结构及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如钢模板、木模板等。
(2)模板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模板,确保尺寸准确、表面平整。
(3)模板安装:将模板安装到指定位置,确保模板固定牢固、无变形。
2. 支撑体系施工(1)支撑材料:选用合格的支撑材料,如钢管、扣件等。
(2)支撑体系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及荷载要求,设计合理的支撑体系,确保稳定性。
(3)支撑体系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支撑体系,确保支撑体系固定牢固、无变形。
3. 钢筋施工(1)钢筋加工:按照设计图纸,加工钢筋,确保尺寸准确、质量合格。
(2)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连接牢固。
六、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通道。
3. 定期检查模板、支撑体系等材料,确保其安全可靠。
4.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
七、施工进度安排1. 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3.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我们制定了以下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评审、材料采购、施工人员培训等。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定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和分工。
2. 模板制作:
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制作模板。
模板要符合设计要求,尺寸精确,表面光滑平整,材质坚固耐用。
模板的安装和拆卸要方便快捷,以提高施工效率。
3. 模板安装:
根据施工图纸,按照设计要求将模板按序号安装到指定位置。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模板与结构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
同时,要进行模板的水平调整和垂直调整,保证结构的精确度。
4. 模板支撑:
在模板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模板的支撑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荷载,选择合适的支撑杆和支撑架,进行支撑体系的搭建。
支撑要牢固可靠,承重能力要满足要求,以确保模板的承载能力。
5. 模板拆卸: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拆除模板。
模板的拆卸要谨慎,
以免损坏混凝土结构。
拆卸后的模板要分类整理,清洁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6. 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材料要分类堆放,以便及时取用。
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和变更。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工期和成本,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工地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项目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建筑层数XX层4. 施工单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 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研究院6. 监理单位:XX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二、模板工程概述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安全、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 模板工程技术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现场指导和质量监督。
- 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模板工程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 材料准备- 模板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模板、木模板等,确保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支撑体系:选用质量可靠的支撑杆、扣件、斜撑等,确保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连接件:选用高强度、耐腐蚀的连接件,如螺栓、扣件等。
3. 设备准备- 模板吊装设备:如起重机、卷扬机等。
- 钻孔设备:如电钻、气钻等。
- 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
4. 施工方案编制-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
四、施工工艺1. 模板设计- 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模板设计,确保模板的尺寸、形状和结构合理。
- 模板设计需考虑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误差。
2. 模板制作- 模板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确保模板的尺寸和形状准确。
- 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翘曲等缺陷。
3. 支撑体系搭设- 根据模板设计和施工要求,搭设支撑体系,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 支撑体系应与模板牢固连接,防止因支撑体系失稳导致模板变形或坍塌。
4.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应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确保模板的定位准确、连接牢固。
- 安装过程中应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支撑工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工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模板支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环节,承担着支撑构件和混凝土的临时承载功能,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针对模板支撑工程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1.2 项目范围本项目施工范围涵盖模板支撑工程的设计、搭设、使用和拆除等各个环节,包括支撑构件的选材、搭设方式、加固措施等方面。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前准备1.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表,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2.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施工效率;3.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和清洁,为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施工材料准备1.订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模板和支撑构件,保证施工质量;2.购买必要的施工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3.对施工材料进行验收和保管,防止材料损坏或浪费。
三、施工流程3.1 设计阶段1.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模板支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规格;2.对支撑构件进行计算和设计,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制定详细的支撑构件图纸和验收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3.2 搭设阶段1.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模板支撑工程的搭设;2.注意支撑构件的安全使用和加固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3.对支撑构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3 使用阶段1.对模板支撑工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2.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支撑构件的布置和使用方式;3.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率。
3.4 拆除阶段1.按照拆除计划和要求,逐步拆除模板支撑工程;2.注意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和施工质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3.对拆除后的支撑构件进行清点和整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和整洁。
四、施工总结4.1 施工回顾在本次模板支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成果。
4.2 问题与建议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1. 优化施工计划和进度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2. 加强支撑构件的监管和维护,确保施工安全; 3. 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降低施工风险。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项目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约XX万平方米,地上XX层,地下XX层4. 施工单位: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 施工周期:XX个月二、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有关模板工程的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2. 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条件4. 施工单位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条件三、模板体系选用原则1. 模板体系应满足工程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
2. 模板体系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便于施工操作的特点。
3. 模板体系应经济合理,降低施工成本。
4. 模板体系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模板工程的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四、模板体系选用及配置1. 模板体系选用(1)模板材料:采用钢模板、木模板、竹模板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选择。
(2)模板连接件:采用螺栓、销钉、扣件等连接件,确保模板连接牢固。
(3)模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木方、竹片等支撑材料,确保模板体系的稳定性。
2. 模板配置(1)模板数量:根据工程结构尺寸、施工进度和施工要求,合理配置模板数量。
(2)模板尺寸:根据工程结构尺寸、施工要求及模板材料特性,合理确定模板尺寸。
(3)模板连接方式:采用螺栓、销钉、扣件等连接方式,确保模板连接牢固。
五、模板施工工艺1. 模板施工准备(1)模板材料进场验收:对模板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模板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编制模板施工方案。
(3)模板施工人员培训:对模板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其掌握模板施工技能。
2. 模板安装工艺(1)模板定位: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要求,确定模板位置。
(2)模板支撑:根据模板位置,设置模板支撑系统,确保模板稳定性。
(3)模板连接:采用螺栓、销钉、扣件等连接方式,确保模板连接牢固。
(4)模板校正:对模板进行校正,确保模板平整、垂直。
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一、引言模板支撑系统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支撑工具,它能够有效地支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模板和钢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就模板支撑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讨论其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准备在进行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情况,确定施工区域。
然后要制定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时间、人力物力需求,并做好安全防护准备。
三、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流程1.安装模板支架首先要在施工区域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支架的搭设,确保支撑系统稳固可靠。
2.安装模板安装完成支撑系统后,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验收在完成模板的安装后,要进行验收工作,对支撑系统和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质量问题。
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时,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2.质量控制在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环境保护在施工现场要注意环境保护,做到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垃圾,保护周围环境。
五、总结模板支撑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
希望本文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应用有所帮助,并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以上为《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工程为[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址],建筑面积约为[面积数值]平方米。
本施工方案旨在确保模板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二、施工方案依据本施工方案依据《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结构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及设计图纸进行编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均符合相关规定。
三、支撑材料选择模板:选用[模板材质及规格],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变形。
支撑材料:采用[支撑材料材质及规格],满足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四、支撑结构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支撑结构,确保支撑体系稳定、合理,能够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支撑结构设计需经过专业人员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五、施工流程安排场地平整: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满足施工要求。
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准备模板、支撑材料等。
支撑结构搭建:按照设计方案搭建支撑结构,确保搭设准确、牢固。
模板安装:在支撑结构上安装模板,确保模板安装平整、稳定。
检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支撑结构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六、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定期对支撑结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七、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施工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支撑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八、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如下:[第一阶段工作内容],计划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第二阶段工作内容],计划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以上为本工程模板支撑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实际施工过程中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支撑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街道辖区新华7组、大观3组农迁房工程A标段。
2、建设地点: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街道辖区新华7组、大观3组。
3、本工程为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街辖区新华7组、大观3组农迁房工程A标段,由1#~6#、10#楼及总平工程(含总平内污、雨水管道、总平土石方、道路、化粪池等)组成,建筑面积41163.3m2,10号楼地下室2008.7 m2。
底层高为4.9m,二层层高4.5米,标准层层高较大,为4.2米,局部框架梁为钢骨型梁,梁截面尺寸较大为钢骨型钢梁KL3,尺寸为400×1400mm,楼板厚度最大为180mm。
4、1-6号楼无地下室,层高均为2.9m,,屋面高1.8m。
以标准层2.9m楼板厚度最大为120mm,进行模板支撑系统承载力和稳定性设计计算。
为保证浇注质量,框架柱及梁模板均采用组合钢模板、钢管支撑和夹撑。
第二章10号楼模板支撑系统构造尺寸2.1本工程10号楼地下室2008.7 m2。
底层高为4.9m,标准层层高较大,为4.2米,局部框架梁为钢骨型梁,梁截面尺寸较大为钢骨型钢梁KL3,尺寸为400×1400mm,楼板厚度最大为180mm,重量和侧压力都较大,因此在施工中须考虑以下两点:一、结构跨度大,单梁重量大,需计算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采取合理的支承方式,解决下部结构承载力小于施工荷载的问题,保证下部结构不受破坏。
为了确保梁、板底模支撑的牢固,相应采取施工措施进行加固,同时进行高支模验算,以确保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来满足施工要求。
2.2高支模设计及验算一、图纸有关数据二、荷载计算注:荷载及荷载组合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第17-6-2-1。
其中:1、模板及支架自重见表17-77;2、荷载分配系数见表17-79;3、荷载组合见表17-81。
散、梁底模板计算梁底模板计算 计算参数 计算简图 砼模板用胶合板:b=1000mm h=18mm W n =bh 2/6 I=bh 3/12 f m =25Mpa f v =1.4Mpa E=3500Mpa查表可得:情况(1):二等跨K m =-0.125,K v =0.625,K w =0.521 情况(2):三等跨K m =-0.10,K v =0.60,K w =0.677 计算情况 (1) (2) L 1 =b/2(1),b/3(2) mm350233.3 Q q 挠=30.60h+0.60 kN/m 46.500 同左 q 强= q 挠+2.80kN/m 49.300 M max =K m q 强L 12 kN-m 0.755 0.268[M]=W n f m kN-m 1.35 V max = K v q 强L 1 kN 10.784 6.902[V]=2bhf v /3kN 16.80 w max = K w q 挠L 14/100EI mm 2.137 0.549 [w]=min[L 1/250,1] mm 1.00.933q A q A 挠=0.437 q 挠L 1 kN/m 满足条件,则不需要验算 4.741 q A 强=0.437 q 强L 1 kN/m5.027q B q B 挠=1.250 q 挠L 1 kN/m 13.563 q B 强=1.250 q 强L 1 kN/m 14.379 q C q C 挠=0.928 q 挠L 1 kN/m 10.069 q C 强=0.928.q 强L 1 kN/m10.675四、梁底纵方木计算 梁底纵方木跨度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简图方木用红松: b=50mm h=100mmW n =bh 2/6 I=bh 3/12 f m =25Mpa f v =1.4 Mpa E=9000Mpa 查表可得: K m =-0.105,K v =0.606,K w =0.644 计算情况 (2.1) (2.2) q B q B 挠 kN/m 13.563 同左q B 强kN/m 14.379抗弯L 2≤强B m nm q K W fmm 1174.6抗剪L 2≤2bhf v /(3K v q B 强) mm 535.55抗挠L 2 ≤3250100强B w q K EImm 1174.4L 2取值=0.3mm 450 300 F 0 F 0挠=1.223q A 挠L 2kN 3.914 1.740 F 0强=1.223q A 强L 2 kN 4.1501.844F 1 F 1挠=1.223q B 挠L 2kN 11.196 4.976 F 1强=1.223q B 强L 2 kN 11.870 5.276 F 2 F 2挠=1.223q B 挠L 2kN 8.312 3.694 F 2强=1.223q B 强L 2 kN8.8133.917五、梁底横方木计算梁底横方木计算计算参数计算简图方木用红松:b=50mm h=100mmW n=bh2/6 I=bh3/12f m=25Mpa f v=1.4 MpaE=9000Mpa L3=500查表可得:K m=-0.125,K v=0.625,K w=0.521计算情况(2.1)(2.2)F1F1挠kN11.196(2.2)的F1比(2.1)F1小,这几项不用验算F1强kN11.870M max=K m F1强L3kN•m 0.742[M]=W n f m kN•m 1.083V max= K v F1强L3kN 3.709 [V]=2bhf v /3kN 4.667 w max= K w F1挠L33/100EI mm0.194 [w]=min[L3/250,1]mm 1.000F3F3挠=0.312F1挠L3+F0挠KN 5.661 2.516 F3强=0.312F1强L3+F0强KN 6.002 2.667F4F4挠=1.376F1挠L3+F2挠KN16.0157.118 F4强=1.376F1强L3+F2强kN16.9797.546注:常用树种的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25。
六、梁底钢管计算梁底水平钢管计算计算参数计算简图钢管:48 t=3.5 mmI=12.9104mm4W n=5.08103mm3E=2.1105Mpaf m=205Mpa f v=115 Mpa查表可得:情况(2.1)与(2.2.1)相同:K m=-0.169,K v=-0.661,K w=1.079,K B=2.215情况(2.2.2):K m=-0.286,K v=-1.286,K w=1.706,K B=3.595计算情况(2.1)(2.2.1)(2.2.2)计算荷载F4F4F3 L4取值=0.9mm900600900F F挠kN16.0157.118 2.516 F强kN16.9797.546 2.667M max=K m F4强L4kN•m 2.5830.7630.687[M]=W n f m kN• 1.041V max= K v F4强KN不满足条件,返回情况表4的(2.2)4.988 3.430[V]=(D4-d4)f v/64D2KN 6.450w max= K w F4挠L43/100EI mm0.612 1.155[w]= L4/250mm 2.400 3.600N MAX N B= K B F4kN16.7159.589注:1、钢管截面特征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21或表17-18;2、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2—67;3、[V]式中D 为钢管外径、d 为钢管内径,d=D-2t 。
当用48 3.5钢管时[V]=52.8938f v 。
七、梁底钢管支柱计算梁底钢管支柱计算 计算参数 计算简图 钢管:48 3.5A=4.89102mm 2 g=3.84kg/m i=15.8mm E=2.1105Mpa f=205Mpa f v =115Mpa 支柱高H 1=H-h mm 6100 步距L max mm 1800N max = N B +2H 1gkN 17.184 =L/i114 0.380[N]=Afmm 38.093 R A = N B +2HgkN17.299注:1、钢管截面特征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21或表17-18;2、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2—67;3、钢管立柱允许菏载[N]值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17-90;4、--根据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J118--877)附录三得值。
5、H1应是验算步距以上支柱长度,为便于计算取支柱全高。
6、2H1g为支撑系统自重,取纵横水平联系杆加到支柱的重量长度近似等于支柱高度。
八、板底模板计算 板底模板跨度计算 计算参数 计算简图砼模板用胶合板: b=1000mm h=18mmW n =bh 2/6 I=bh 3/12f m =25Mpa f v =1.4MpaE=3500Mpa查表可得:K m =-0.121,K v =0.620,K w =0.632板厚d mm200 qQ 挠=30.12d+0.36 kN/m 6.384 Q 强= q 挠+3.50kN/m 9.884抗弯L 5≤强B m n m q K W f / mm 1062.5 抗剪L 5≤2bhf v /(3K v q B 强 )mm2741.5 抗挠L 5≤3250/100强B w q K EI mm 477.6 L 5取值=0.45 mm450q a q a 挠=0.446q 挠L 5 kN/m 1.281 q a 强=0.446q 强L 5 kN/m 1.984 q b q b 挠=1.223q 挠L 5 kN/m 3.513 q b 强=1.223q 强L 5 kN/m 5.440 q cq c 挠=1.142q 挠L 5 kN/m 3.281 q c 挠=1.142q 强L 5kN/m 5.079注:常用树种的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25。
九、板底方木计算 板底方木跨度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简图方木用红松:b=50mm h=100mmW n =bh 2/6 I=bh 3/12 f m =25Mp f v =1.4Mpa E=9000Mpa查表可得:K m =-0.121,K v =0.620,K w =0.632 计算情况 (1)(2)q bq b 挠 kN/m 3.513 同左q b 强kN/m 5.440抗弯L 6≤强B m nm q K W fmm 1779.1抗剪L 6≤2bhf v /3K v q B 强 mm 1383.7抗挠L 6 ≤3250100强B W q K EImm 1192.7L 6取值=1.30 mm 1300 900F MAX F b 挠=1.223q b 挠L 6 kN 5.586 3.867 F b 强=1.223q b 强L 6kN8.6495.987注:常用树种的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表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