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

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马克恩主义的基车观点,是吴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认识。
()3.马克恩主义在当今也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4.学习马克恩主义,不能停留在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上,还要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5.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品格。
()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利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支独立的政治力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5.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则,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詭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6.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现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7、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难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0. 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1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竟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难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5.中国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的同- -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I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8. 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难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难物主义19. 从认识论上说,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互相依存的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20.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论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1. 量变:2. 质变:3 .哲学基本问题: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主观能动性:简答题:(共2题,每题9分)1、什么是马克恩主义?2、述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吴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原理作业

作业一、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它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60年前,所以他们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3、人们做事之前先有目的、计划,而后有行动,所以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
4、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二、简答题:1、为什么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为什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试用该原理分析建设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3、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4、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论述题运用辩证否定原理,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一、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不对。
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2、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正确,包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意思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形式为感觉知觉表象和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观形式3、人们做事之前先有目的、计划,而后有行动,所以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
错误,①具体科学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譬如,天体演化的理论证明了宇宙中的天体是统一的;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是统一的;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证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在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如何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
5. 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6.国家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二、论述题
1.任何一种学科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请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如何理解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它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有何启示?。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 B2、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 A3、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B4、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正确答案: B5、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A6、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1.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本题2.0分)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 世界观是( )。
(本题2.0分)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3. ( 单选题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本题2.0分)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
(本题2.0分)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 ( 单选题 ) 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本题2.0分)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 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本题2.0分)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7. ( 单选题 )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本题2.0分)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本题2.0分)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本题2.0分)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0. ( 单选题 )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本题2.0分)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1. ( 单选题 )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马克思主义认为,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应用于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3. 探索马克思理论在当代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2. 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4.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社会矛盾。
5. 住房问题
我国住房问题突出,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普通百姓购房压力巨大。农村地区、中小城市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1)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许多国家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2)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繁荣。
四、作业实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
15.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消灭利益差别
D.唯一动力
18.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 金融寡头的统治( )。
A.经济上通过“参与制”
B.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
C.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
D.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
10.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A.错误
B.正确
18.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
A.错误
B.正确
1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A.错误
B.正确
20.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A.错误
B.正确
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6.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 )。
马克思实践作业已完成带答案

马克思实践作业已完成带答案综合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B )A.预见性B.能动性C.对象性D.绝对性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8.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C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B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11.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D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1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A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 A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 C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18.在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某资本主义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20%,由此而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D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根本的特点是( A )A.生产过剩B.商品短缺C.长期萧条D.持续高涨22.超额利润是( C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3.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B )A.货币资本使用权的价格B.剩余价值的特殊化形式C.借贷资本的报酬D.平均利润的特殊化形式24.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B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工会25.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26.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C )A.“参与制”来实现B.资本控制来实现C.“个人联合”来实现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27.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C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D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外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课外教学内容共设置六个模块。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模块为必修;第四、第五模块为自修。
提交作业时间:第14周。
提交途径:第二和第三模块通过多模式网提交,第六模块写在课程作业纸上在课上提交。
1.“基本知识训练”模块1.1目标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施,让学生全面、准确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点,并具备恰当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
1.2模块内容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形式。
具体训练内容详见附录一:《练习题库》。
1.3考核要求结合期末考试进行。
考核方式:自我检查。
2.“教材阅读与练习”模块2.1目标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施,让学生全面、准确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点,并具备恰当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
2.2阅读内容章节主要内容精读泛读思考题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0NO.2NO.3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2.2 2.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3.1、3.2、3.3、3.4第四节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4.1、4.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1、1.2、1.3 NO.1NO.3NO.4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1、3.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NO.2NO.3NO.4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1.1、1.2、1.3第二节真理与价值2.1、2.2、2.3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3.1、3.2、3.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NO.1NO.2NO.3 第一节社会基本规律及其运动规律1.1、1.2、1.3、1.4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1、2.3、2.4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1 3.2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NO.2NO.4NO.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2 1.1、1.3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1、2.3、2.42.2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1、3.2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NO.5NO.7NO.10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1.2、1.3 1.1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1、2.2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1、3.2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NO.2NO.4NO.5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 1.2、1.3、1.4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1、2.3 2.2、2.4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3.1、3.2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NO.1NO.2NO.4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1、1.2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2.2、2.3、2.42.3考核要求每章课后重点思考题选做1题。
3.“经典文本阅读”模块3.1目标要求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练习从原著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锻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思考和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意义。
3.2经典内容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5.《共产党宣言》(节选)6.《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节选)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8.《资本论》(节选)9.《哥达纲领批判》(节选)10.《自然辩证法》(节选)1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12.《谈谈辩证法问题》13.《实践论》14.《矛盾论》(节选)3.3考核要求选取1部经典文本认真阅读,从中概括出最有体会的5个观点。
不能从文本中简单复制,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梳理、分析,提炼出1-3个完整句子展开表述每个观点。
并结合社会现实,阐述自己对每个观点的理解或感想。
需注明观点在文本中的具体出处。
字数限制在800-1000字。
4.“文本案例分析”模块4.1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做到学以致用。
4.2案例内容以专题为主线呈现文本案例,附于本模块末尾部分。
相关案例全文详见本《实施方案》附录二:《原理案例选辑》4.3考核要求①补充案例库。
选择2个专题进行补充,每个专题至少补充2个案例,并标明来源。
②撰写小论文。
选择1个专题的2个案例加以点评。
总字数不少于2000字,题目自拟。
【案例材料】专题一走进马克思1.“千年风云人物”2.“最伟大的德国人”3.“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4.一个永恒的“幽灵”专题二哲学与生活1.智破人骨教堂迷案2.从“逻辑先在性”看哲学唯心主义3.从“时间先在性”看旧唯物主义专题三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1.摩尔根与近代的“古代社会”专题四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1.跳蚤人生2.居里夫人与镭3.猴子与《莎士比亚全集》专题五、六、七辩证法1.引狼入园之后2.做中国猫抓中国鼠3.爱过了头就是毁灭4.尝试把自己的生命折叠51次专题八实践出真知1.亚马孙的魔鬼花园2.从100亿个雨滴中找出一个红雨滴3.从牛痘到抗生素4.“大陆漂移说”的启示5.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6.封锁了百年的科学猜想7.扶正比萨斜塔8.“天下第一村”9.勤学系列故事专题九价值的追问与选择1.波义耳定律错了吗?2.扶正比萨斜塔3.“天下第一村”4.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家的故事专题十社会历史观的“哥白尼革命”1.“颜色革命”非颜色2.农村合作社3.“中国改革第一村”4.“非公有经济”三十六条横空出世5.专业协会:引领农民闯市场专题十一“斯芬克斯之谜”的科学解答1.毁灭:锋利的双刃剑2.爱因斯坦给人类的忠告专题十二人和社会的发展之路1.从酒商之子到“欧洲之父”2.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3.纵谈伟人一生功过专题十三资本生产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专题十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1.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2.“羊吃人”的圈地运动3.火车厕所里用餐的国外铁路老总4.备受关注的“新兴利润链”5.“新资本”6.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7.股灾:泡沫引发经济衰退专题十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火药托拉斯的霸气2.“如果他们打喷嚏,美国绝对会感冒”3.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4.二战后的五次经济危机5.一外国学者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6.人类能否摆脱资本统治的“历史惯性”?专题十六共产主义与人类社会1.三个空想家的声音2.风风雨雨“柏林墙”3.“布拉格之春”4.聚焦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90多年波澜壮阔的行程6.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7.方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致命伤8.西方出现“马克思热”——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9.天堂与人本:重解共产主义5.“视频案例解析”模块5.1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以致用。
5.2视频素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秘》《十大生存故事》《十大骗局》《地球公民》《大国崛起》(1-4,10,11)《摩登时代》《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5.3考核要求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其中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
①观看视频材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本质特征和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影响有哪些?②观看《揭秘》、《十大生存故事》,思考:人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其限度在哪里?③观看《十大骗局》,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了解真相与假象的根本区别。
④观看视频材料《地球公民》,思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特点及其弊病,人类应该如何处理同自然界间的关心?⑤观看视频材料《大国崛起1:海洋时代》、《大国崛起2:小国大业》、《大国崛起3:走向现代》、《大国崛起4:工业先声》,思考: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⑥观看视频材料《大国崛起10:新国新梦》、《大国崛起11:危局新政》、《摩登时代》、《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思考: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隐藏着怎样的根本性对立与冲突,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哪些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这些办法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么?为什么?6.“热点问题研究”模块6.1目标要求本模块要求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与重大理论问题,联系实际阐发自己的研究观点。
6.2参考选题(1)关于“四个全面”的思考(2)中国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3)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4)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5)辩证法指导下的中国生态之路(6)雾霾防治与辩证法(7)生活中的辩证法之我见(8)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困境及其解困路径(9)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0)论真理的力量(11)试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局限和理论局限(12)试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13)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14)论民众与政府的信息沟通(15)论公仆精神(16)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17)政治体制改革研究(18)反腐败的重大典型案件分析(19)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20)论人的自由与解放(21)延迟退休、单独二胎、房价调控等民生问题研究(22)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城镇化问题研究(23)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6.3考核要求围绕以上任一主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拟题目,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论文。
要求在课程作业纸上手写作业附录一:练习题库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