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的解释及造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doc

合集下载

雕塑词语的解释及造句

雕塑词语的解释及造句

雕塑词语的解释及造句雕塑,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雕塑词语的解释及造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雕塑词语的解释雕刻和塑造。

造型艺术之一种。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

”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林道静﹞久久不动地凝视着那个大理石雕塑的绝美的面庞。

” 比喻通过某种手段和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故予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二、雕塑词语的近义词塑造[ sù zào ]雕塑[ diāo sù ]雕刻[ diāo kè ]三、雕塑词语的造句1、他们利用工业社会的“废物”作为雕塑材料。

2、室内布满了五彩缤纷的图案,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精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极其辉煌。

3、节日期间将举行焰火、现场音乐会和雕塑展览。

4、然而,一些因素对雕塑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5、一个关于当代雕塑的重要展览将很快在波特兰艺术博物馆举行。

6、中国当代雕塑家沈伟忠雕刻的象牙佛像是世界上最小的雕塑。

7、家乡的竹林可是能够给家乡人带来各种各样不同的用处,竹子可以做雕塑,还可以用来煮饭。

8、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堡前还各有一座高余米的工农兵雕塑。

9、群虎雕塑位于虎雕广场,背依鸟语林所在的半拉山,面朝黄海海滩,望之便给人一种猛虎下山的威势,气势逼人,让人产生退避三舍的压迫感。

10、湖的中央竖立着造型别致的假山,两只丹顶鹤雕塑惟妙惟肖,仿佛一对友好的伙伴在草地上悠闲的散步。

11、绕过造型精致钥匙形状的雕塑,便会来到郁郁葱葱的狮子山面前。

12、庞大的沙塔上雕塑着神圣的火炬,仿佛一团烈火在燃烧,光芒四射的奥运圣火在阳光照样下显得分外耀眼。

中国佛像造像艺术

中国佛像造像艺术

大 众 文 艺299摘要:以现有的资料看,佛像虽然有千万之多,但相貌、体态、神情都大致相仿,他们的区别只是手印、法物、坐姿有所不同,衣饰、背光、莲座有所变化而已。

佛像的相貌、神态就是:安祥、静穆、崇高、完美。

特别是佛像的眼睛,虽然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佛像的造型有过诸多细微的变化,但始终是那样的具有超然的特质,这和其特殊的造型以及雕刻手法息息相关,在这些表象之后又不能不看到诸多更深一层的原因,正是由于历史背景、传统观念以及人为的影响造就了中国佛像造像的特殊之处。

关键词:佛像造像;眼部造型;线;装饰随着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随之兴盛,其中佛像、菩萨像等雕塑艺术成为佛教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印度,佛教文化与佛像艺术伴随佛教的向外传播,开始与世界各地文化艺术融合、发展。

据有关文献显示,佛教大约于1世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逐渐兴盛起来。

早期佛造像受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的影响,注重将人体艺术的表现方法运用到佛造像上。

例如,许多古代佛像(早期的佛与菩萨)的面相与印度人面相特点极为相似,有的还能看出键陀罗式深目高鼻的样子,形象接近古代印度、西域诸地的人民。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佛像造像兴起于东汉中晚期。

东汉、三国一直到西晋时期,佛像还只是多数见于墓葬之中。

十六国时期,金铜佛像铸造出现。

形态多位头部有高肉髻,五官立体感极强烈,异域特征与汉化趋势并存。

佛像眼部既带有西方的特征,眼眶微凹陷,大多眼角平直,还没有出现中国特有的长而上挑的凤眼模式。

但是已经不是希腊式佛像那种大眼圆睁的表情了,眼大多横长呈长杏仁状,目光微微向平视偏下的视角,鼻梁高挺,佛眼从此刻起开始就带有了半闭、禅定的神态。

中国魏晋南北朝四分五裂的政权,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和借鉴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受此世风影响,传到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向本土化发展也成必然。

公元460年,北魏开凿了云冈最早最大的五个石窟——“昙曜五窟”,可以看出佛像艺术的本土化进程在不断深化。

佛像各部位术语

佛像各部位术语

佛像各部位术语摘要:一、佛像基本部位概述1.肉髻2.头光3.背光4.手印5.服饰与装饰二、佛像各部位详细解读1.肉髻:象征佛的智慧与尊贵2.头光:表示佛的法身光辉照耀3.背光:火焰纹背光的代表意义4.手印:说法印与愿印的象征意义5.服饰与装饰: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三、佛像艺术鉴赏与应用1.犍佗罗佛像的特点2.敦煌壁画中的佛像与菩萨像3.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大佛实例4.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佛像鉴赏5.佛像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正文:佛像作为佛教艺术的代表,其各部位都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佛像各部位的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赏佛教艺术。

一、佛像基本部位概述1.肉髻:肉髻是佛像头顶的突起部分,象征佛的智慧与尊贵。

如典型的犍佗罗佛像,肉髻呈圆型,线条流畅,富有质感。

2.头光:头光是佛像头部周围的圆形光环,表示佛的法身光辉照耀。

头光的形状、颜色和纹饰因时代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如敦煌壁画中的菩萨像头光则为圆形,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3.背光:背光位于佛像的背后,通常为火焰纹状,如北魏佛造像、敦煌壁画中的佛像背光等。

火焰纹背光象征着佛法的传播和弘扬,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4.手印:手印是佛像手中所结的手势,用以表达佛法的内涵。

常见的有说法印和愿印。

说法印为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表示佛陀在说法;愿印则表示佛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

5.服饰与装饰:佛教造像的服饰与装饰丰富多彩,如华丽的衣纹、珠宝、耳环、项链等,既体现了佛像的庄严与神秘,又是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体现。

二、佛像各部位详细解读1.肉髻:如前文所述,肉髻象征佛的智慧与尊贵。

在佛教艺术中,肉髻的形状、大小和质感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故宫博物院藏石彩绘佛像头,肉髻部分生动逼真,充满立体感。

2.头光:头光作为佛像的重要装饰,既有圆形、莲花形等基本造型,也有如火焰纹般的复杂纹饰。

如敦煌壁画中的菩萨像头光,色彩鲜艳,线条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庙宇神像知识点总结

庙宇神像知识点总结

庙宇神像知识点总结一、庙宇神像概述1. 庙宇神像的起源庙宇神像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信仰。

从最早的自然崇拜,到后来的多神教、一神教,神像作为神圣的符号,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2. 庙宇神像的作用庙宇神像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信徒们敬拜和供奉的对象。

同时,庙宇神像也是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承。

3. 庙宇神像的种类庙宇神像的种类繁多,包括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神仙、基督教的耶稣、印度教的神祇等,每种神像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形态。

二、庙宇神像的造型与寓意1. 佛教神像佛教神像是佛教寺庙中的主要装饰,通常制作精美,造型优美。

佛教神像的寓意主要表现为慈悲、智慧和平等,如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

2. 印度教神像印度教的神像多为具有多种形象的神祇,如毗湿奴、湿婆、毗帝舍、克里须那等,每一个神像都有其独特的神话传说和象征意义。

3. 基督教神像基督教神像主要包括耶稣、圣母玛利亚、圣徒等,这些神像通常是基督教堂的装饰,具有敬拜和启示的意义。

4. 道教神像道教神像包括了道教中的诸多神仙,如三清、玉皇大帝、文昌帝君等,每一个神像都代表着不同的神力和神德。

三、庙宇神像的宗教意义1. 宗教教义的表达庙宇神像是宗教教义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神像的形象和寓意,信徒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宗教的教义和信仰。

2. 神圣力量的象征神像代表着神圣的力量和智慧,信徒通过敬拜和供奉神像,以求得神圣力量的保佑和加持。

3. 宗教仪式的进行庙宇神像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佛教的灌顶仪式、基督教的圣餐仪式等,都需要神像的参与和祝福。

四、庙宇神像的艺术表现1. 雕刻艺术庙宇神像的制作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雕刻师傅,他们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神像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2. 绘画艺术一些宗教中,神像的形象也会通过绘画来表现,如基督教的圣像画、印度教的壁画等,它们也是庙宇神像艺术的一种体现。

4 、观音造像特征分析与开脸塑造讲解

4 、观音造像特征分析与开脸塑造讲解

为民族传艺为文化存根为大师立传为百工留名德化瓷烧制技艺《观音造像特征分析与开脸塑造》教学方案设计学时安排12分钟教学背景在掌握观音造像基本形调整和人物五官比例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熟练掌握观音造像的特征和开脸塑造的方法把握。

方法能力通过对观音造像的特征分析,开脸的塑造,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观音造像的每个朝代的变化和开脸塑造的基本方法。

应用能力能够掌握分析不朝代观音造像的特征,能够塑造观音开脸。

重点难点观音开脸塑造的形体结构与神韵的表达。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比对、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先演示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教学设计授课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案例导入讲解不同朝代观音开脸的特征和开脸的细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3分钟教案就观音造像特征分析与开脸塑造的若干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讲解,PPT播放记笔记、了解3分钟课堂讨论讨论一是回答问题,二是带着问题学习学生讨论2分钟总结教学总结,巩固课堂教学总结发言,并布置作业课下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实际操作观音开脸的塑造、并分析每个朝代观音开脸的变化。

30分钟教学PPT设计片头课程介绍 2张PPT 1分钟课堂活动第1知识点观音造像的特征 10张PPT 3分钟第2知识点每个朝代观音开脸的特征 9张PPT 3分钟第3知识点观音开脸的塑造 8张PPT 3分钟课堂讨论 1张PPT 1分钟教学总结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2张PPT 1分钟。

总结佛教石窟造像知识点

总结佛教石窟造像知识点

总结佛教石窟造像知识点一、佛教石窟的历史渊源佛教石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据历史记载,印度的石窟艺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而佛教的兴起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佛教的传播使得石窟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佛教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

佛教石窟最早出现于印度,随后传入中亚、中国,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石窟艺术。

在中国,佛教石窟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佛教壁画、佛像雕塑等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佛教石窟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中国有着上千个石窟,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二、佛教石窟造像的特点1. 宗教主题佛教石窟造像的主题当然是佛教故事和佛教神话。

佛陀释迦牟尼、菩萨、阿罗汉、罗汉等形象是佛教石窟造像的主要内容,其中以释迦牟尼佛在石窟造像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此外,佛教经典文献中的神话故事,如佛经中的人物形象、天神、龙神、鬼神等也是石窟造像的常见题材。

2. 艺术风格佛教石窟造像在艺术风格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雕刻技巧和造型表现充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佛教石窟的造型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浮雕造像,一种是浅浮雕造像,这种造型形式充分展现了佛教文化在雕刻艺术方面的独特魅力。

3. 文化内涵佛教石窟造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既体现在其主题内容上,也体现在其艺术风格上。

石窟中雕刻的佛教故事以及佛陀释迦牟尼、菩萨、阿罗汉等神圣形象所蕴含的佛教哲学与智慧,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人生观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也成为佛教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

三、佛教石窟造像的意义与价值1. 宗教意义佛教石窟造像是佛教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是佛教教义和佛教神话的具体呈现。

石窟造像通过寓意深刻的造型形式,将佛教经典中的神话故事与佛教神灵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成为信徒供奉的对象,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2. 艺术价值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雕塑造型、浮雕图案以及壁画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古代造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古代造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古代造像知识点总结归纳古代造像是指古代人们按照特定主题或目的创作的雕塑作品,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宗教和历史的重要见证。

古代造像包括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品,它们在形式、风格和寓意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古代造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造像的历史内涵、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古代造像的历史发展1. 早期古代造像早期的古代造像主要表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

在古埃及,人们以石雕、木雕和陶器等材料创作了大量的人物和神灵形象,这些作品主要用于陪葬、宗教仪式和祭祀等场合。

古希腊的造像则更加注重对人体比例、动态和神态的表现,塑造了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半裸男性形象。

而古罗马的造像则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实主义元素,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

2. 中世纪的宗教造像中世纪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和发展的时期,宗教题材成为了古代造像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时期,人们塑造了大量基督教圣徒、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等形象,用以传播宗教教义、神迹和神圣的力量。

这些造像主要出现在教堂、修道院和宫廷等地方,成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造像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古代造像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艺术家们重新发现和研究了古代雕塑的技法和思想,创作了许多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造像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它们对后世的雕塑和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造像的艺术特点1. 形式特点古代造像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雕塑、石刻、陶塑、木雕等艺术形式。

在材料和工艺上,古代造像也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不同的文明和时期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法。

2. 风格特点古代造像的风格在不同的文化和时期下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道匠造像最简单三个解释

道匠造像最简单三个解释

道匠造像最简单三个解释道匠造像,这听起来有些神秘的词汇,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呀,咱们就来好好唠唠它最简单的三个解释。

道匠造像,第一个解释呢,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就好比画家拿着画笔在画布上描绘出心中的美景一样,道匠造像就是匠人们用各种材料塑造出心中对道的理解。

你看那些古老寺庙里的佛像呀,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神韵。

匠人们把自己对佛道的感悟,通过手中的工具,一点点地融入到佛像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表情里。

这佛像可不只是一尊简单的雕像,它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只不过这本书不是用文字来书写的,而是用泥土、石头或者木头,用匠人的技艺和心意写就的。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些造像就像是一个个无声的讲述者,向人们诉说着道的深邃和广大。

就像你看到一幅特别美的画,你能从画里感受到画家的情绪和想法一样,从道匠造像里,我们能触摸到匠人们的精神世界。

再来说说道匠造像的第二个解释。

它也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

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就像接力赛跑的选手一样,把这门技艺不断地传递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代匠人都会加入自己的一些特色和理解。

这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每一段河道都会给河流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说有的地方的道匠造像可能更注重佛像的慈悲神态,而有的地方则可能在造像的服饰纹理上下更多的功夫。

这些不同之处啊,都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

要是没有这种传承,我们今天怎么能看到这么多风格各异、充满魅力的道匠造像呢?这就像我们家族里的传统手艺,如果没人去传承,慢慢地就会消失不见,那多可惜呀。

第三个解释呢,道匠造像其实也是一种信仰的寄托。

对于那些制作造像的匠人来说,他们在塑造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和神灵对话。

他们怀着敬畏之心,把自己的信仰注入到每一个细节里。

而对于参拜这些造像的人来说呢,这些造像就像是心灵的灯塔。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走进寺庙或者道观,看到那些庄严肃穆的造像,心里就会有一种宁静和力量。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看到了远处的灯光,那种感觉是非常温暖和安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像的解释及造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造像拼音
【注音】:zao xiang
造像解释
【意思】: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造像造句:
1、造像即是尊敬。

2、在一家当地纪念品商店,我的这个导游向我展示了一尊弥勒佛造像。

3、2006年这个研究小组报道称,23位“植物人”中有一位病人的大脑在脑部造像测试中对指令有了反应。

4、外星人在一块有女性卵细胞孕育图案的石头背面,雕刻一个手捧象形人的造像,是以此向我们昭示人类的生命起源!
5、于是,清凉世界五台山就大兴土木,筑寺造像。

6、在北魏洛阳地区佛教石窟中,虎头寺属于典型的民间义邑造像。

7、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的发展,开窟造像的风气逐渐盛行。

8、因此,背光代表着佛的炽盛,是佛教造像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9、佛教寺院导游既不是向游客做佛教教义内容的宗教宣传,也不是单纯向游客进行佛教造像艺术或佛教建筑艺术的解
说。

10、这是乌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

11、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1034窟的客观报告,探讨了洞窟的开凿简史,并对一些造像题材加以确认。

12、造像的形象及体态动作、表情、手语,都表达了极为丰富的佛教精神内涵及佛经典籍内容;
13、本文通过对安岳县境内石窟造像遗存的考察,阐述了安岳石刻艺术的历史变迁与造型风格。

14、云冈石窟背光,与佛教造像同期出现,与云冈的艺术源流有直接关系。

15、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余件,石窟造像图片86幅。

16、唐代,一个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

17、中国佛教造像的引进和发展获得艺术史上的成功,这是多方面因素整合的结果。

18、第一章绪论。

简要介绍了造像记的概貌、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选题的意义、价值以及材料来源。

19、北朝造像记属于这一时期的石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是作语言断代研究的重要语料。

20、特别是唐代造像,造型优雅,丰满健美,仪态万方,令人心驰神往。

21、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22、造像记的大意是,佛的法力无边,它象一面十分明亮的镜子,照耀、沐浴着世世代代、十方万物。

23、中国陕西省蓝田县水陆庵彩塑为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
整的明代彩塑造像群之一。

24、通过考察现有石窟造像遗存,可以了解到:石窟中的造像艺术风格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
25、在李家山出土的文物那些青铜器上的古代波斯人的造像以及产自西亚热带海域的贝币上可以找到依据。

26、介绍瑞宝阁收藏的印度西北部喀什米尔地区7-12世纪的佛教造像,从中可了解这一时期喀什米尔地区的造像风格。

27、作油画《古瓶红梅》、《武夷九曲》、《海边》、《枇杷与古造像》等;
28、其中以邺城的汉白玉造像、常乐寺的红砂石造像最为精美。

29、整体造型完美,风格清新明朗,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宋代造像珍品。

30、在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造像旁,遍布着风格各异、生动而奔放的造像题记。

返回查字典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