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膨胀系数实验报告参考

合集下载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实验原理
1.1.1 线膨胀系数的概念
1.1.2 线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步骤
1.4 实验结果分析
1.5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固体线膨胀系数的实验,掌握固体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规律,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

实验原理
线膨胀系数的概念
线膨胀系数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温度变化下长度变化的比例系数,通常
表示为α。

线膨胀系数的单位为℃^-1。

线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
线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α = \frac{ΔL}{L_0ΔT}
$$
其中,α为线膨胀系数,ΔL为长度变化量,L0为初始长度,ΔT为
温度变化量。

实验器材
1. 物体(例如金属杆)
2. 尺子
3. 温度计
4. 烧杯
5. 热水
实验步骤
1. 测量物体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为L0。

2. 将物体放入热水中,让其温度升高。

3. 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ΔT。

4. 测量物体在热水中的长度变化量ΔL。

5. 根据公式计算出线膨胀系数α。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线膨胀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情况,从而观察到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固体线膨胀系数,并对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对于工程领域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棒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

金属棒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

金属棒线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种精密的测量方法,测量金属棒在温度升高时的线膨胀系数。

线膨胀系数是金属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对于许多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准确的参数。

二、实验原理线膨胀系数是表示金属材料在温度升高时长度增加的物理量。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棒的长度会增大,而当温度降低时,金属棒的长度会减小。

线膨胀系数可以用下式表示:α = (L2 - L1) / (L1 * ΔT)其中,L1 和L2 是金属棒在温度为T1 和T2 时的长度,ΔT 是温度变化量。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测量金属棒在受热和受冷两种状态下的长度,并计算出线膨胀系数。

三、实验设备加热炉:用于加热金属棒。

光学显微镜:用于测量金属棒的长度。

热电偶:用于测量加热炉内的温度。

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和记录数据。

四、实验步骤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金属棒在室温下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将金属棒放入加热炉中,用热电偶测量炉内温度。

慢慢加热金属棒,并每隔5摄氏度记录一次金属棒的长度。

将数据记录在数字万用表上。

在金属棒完全冷却后,再次测量其长度,并记录数据。

使用公式计算金属棒的线膨胀系数。

五、实验结果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温度(摄氏度)室温下长度(mm)加热后长度(mm)冷却后长度(mm)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计算出金属棒的线膨胀系数为(L2 -L1) / (L1 * ΔT) = 0.005/摄氏度。

六、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金属棒的线膨胀系数为0.005/摄氏度。

这表明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棒的长度会增加。

这是由于金属内部的原子在热能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活跃,导致原子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引起金属棒的长度增加。

这个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棒长度的增加量逐渐增大。

这说明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线膨胀系数实验报告参考

线膨胀系数实验报告参考

线胀系数测量实验报告参考稿【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2.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长度的微小增量。

【实验仪器】FB712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一台,千分表(1-0-0.001mm )一个,待测铜管一根。

【实验原理】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如图所示,待测铜管的线胀系数为:()t L L ∆∙∆=α 式中L 为温度为1t 摄氏度时的管长,L ∆为管受热后温度从1t 升高到2t 时的伸长量,t ∆为管受热前后的温度升高量 (12t t t -=∆) 。

该式所定义的线胀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21t , t 温度区域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C -︒。

【实验内容和步骤】1.把样品铜管安装在测试架上。

连接好加热皮管,打开电源开关,以便从仪器面板水位显示器上观察水位情况。

水箱容积大约为ml 750。

3.加水步骤:先打开机箱顶部的加水口和后面的溢水管口塑料盖,用漏斗从加水口往系统内加水,管路中的气体将从溢水管口跑出,直到系统的水位计仅有上方一个红灯亮,其余都转变为绿灯时,可以先关闭溢水管口塑料盖。

接着可以按下强制冷却按钮,让循环水泵试运行,由于系统内可能存在大量气泡,造成水位计显示虚假水位,只有利用循环水泵试运行过程,把系统内气体排出,这时候水位下降,仪器自动保护停机。

4.设置好温度控制器加热温度:金属管加热温度设定值可根据金属管所需要的实际温度值设置。

5.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接。

将千分尺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的自由伸缩端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为了保证接触良好,一般可使千分表初读数为mm 2.0左右,只要把该数值作为初读数对待,不必调零。

(如认为有必要,可以通过转动表面,把千分尺主指针读数基本调零,而副指针无调零装置。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金属线的膨胀系数,探究金属在受热作用下的膨胀规律,并验证线性膨胀系数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金属在受热作用下会发生线性膨胀,其膨胀量与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

金属线的膨胀量可用以下公式表示:ΔL = αL0ΔT。

其中,ΔL为金属线的膨胀量,α为线性膨胀系数,L0为金属线的原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三、实验器材。

1. 金属线。

2. 热水槽。

3. 温度计。

4. 尺子。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金属线,并测量其原始长度L0。

2. 将金属线固定在支架上。

3. 将热水倒入热水槽中,待温度稳定后,记录水温作为初始温度T1。

4. 将金属线放入热水中,测量金属线的膨胀量ΔL。

5. 记录金属线在热水中的最终温度T2。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线的线性膨胀系数α。

五、实验数据记录。

1. 金属线原始长度L0 = 1m。

2. 初始温度T1 = 25°C。

3. 最终温度T2 = 75°C。

4. 金属线膨胀量ΔL = 5mm。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金属线的线性膨胀系数α为:α = ΔL / (L0ΔT) = 5mm / (1m × 50°C) = 1 × 10^-4 /°C。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和计算,验证了金属线在受热作用下会发生线性膨胀的规律,并得到了金属线的线性膨胀系数α。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线的膨胀量与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膨胀系数是一个常数,可用于预测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量。

八、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热水的温度,避免烫伤。

2. 测量金属线的膨胀量时要注意准确度,避免误差。

九、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定金属线的膨胀量,验证了金属在受热作用下的线性膨胀规律,得到了金属线的线性膨胀系数α。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金属膨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上为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线胀系数实验报告(一)

线胀系数实验报告(一)

线胀系数实验报告(一)线胀系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材料在温度变化情况下的线胀系数,探究材料的热膨胀特性及应用。

实验器材和材料•样品:任意均质材料,如铜、铁等。

•温度计:高精度数字温度计。

•测微计:用于测量样品线胀后的长度变化。

•热源:炉子或火炬等任意带有恒温控制功能的热源。

•其他实验器材:夹子、支架等。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样品制成一条长约25cm,直径约为1cm的棒状样品。

2.测量样品长度:用测微计测量样品长度,并记录下值。

3.将样品固定:将样品夹住,并用支架固定住。

4.加热样品:将样品放在热源附近,使其加温。

5.重复测量样品长度:当样品温度稳定时,用测微计再次测量样品长度,并记录下值。

6.计算线胀系数:用实验前后的长度差除以原始长度,即得到线胀系数。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样品过于膨胀而破裂。

•样品应均匀加热,以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以下为某铜样品的实验数据:初始长度(cm)终止长度(cm)长度差(cm)温度差(℃)线胀系数25.01 25.54 0.53 50 0.00212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得出了样品在50℃下的线胀系数为0.00212。

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温度变化情况下会伴随着长度的变化,这是材料的热膨胀特性。

线胀系数可以用于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情况,这对于一些应用场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仪器误差:实验中使用的测微计和温度计等仪器存在一定的误差,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热源影响: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热源不均匀或温度不稳定等影响因素,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误差。

•样品本身质量误差:样品的材质、制造工艺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条件的影响:实验中的环境因素、实验人员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验改进方案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提高仪器精度:选用更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减小测量误差。

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温度升高使原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使固体发生膨胀,设L0为物体在初始温度θ0下的长度,则在某个温度θ1时物体的长度为
当温度变化不大时α是一个常数,即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α与Δθ有关可用与Δθ的多项式来描述:
其中a,b,c为常数。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Δθ相对比较小,一般地,忽略二次方及以上的小量.只要测得材料在温度θ1至θ2之间的伸长量 ,就可以得到在该温度段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
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粘滞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导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传热系数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沈阳城市学院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室号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2015年4月14日
实栓使大圆盘的指针对准0刻度线,小圆盘指针在0.2刻度线。
2、接通温控仪,升温到75度,并记录20、25、30、35。。。到75度时的数据,设定达到最大值时开始降温,将主仪器的盖子打开散热,并记录75、70。。。到20度时的数据。
3、舍去前后波动的数据,取30-60度温度时的数据,并做图
被测铜棒:直径Φ8mm,长l=400mm铜的线膨胀系数理论值:1.70×10-5(℃)-1
请认真填写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实验结论
取30℃—60℃做图
斜率k=0.00786
所以:铜的线热膨胀系数 C-1
百分误差: E=8.65%
实验思考与建议
低导热体的作用是什么?与被测物接触的一端为什么是尖的?
低导热体是为了隔绝热量,防止温度升的太高把表盘烧坏,尖端是因为接触面积小,不容易导热。

物理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物理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 (七) 项目名称: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2、学会使用千‎分表。

二、实验原理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固体受热后‎其长度的增‎加称为线膨‎胀。

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原长为的物‎L 体,受热后其伸‎长量与其温‎L ∆度的增加量‎t ∆近似成正比‎,与原长亦成‎L 正比,即: t L L ∆∙∙α=∆ (1) 式中的比例‎系数称为固‎α体的线膨胀‎系数(简称线胀系‎数)。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线胀系数不‎同,塑料的线胀‎系数最大,金属次之,殷钢、熔融石英的‎线胀系数很‎小。

殷钢和石英‎的这一特性‎在精密测量‎仪器中有较‎多的应用。

几种材料的‎线胀系数组织‎发生变化的‎温度附近,同时会出现‎线胀量的突‎变。

另外还发现‎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纯度‎有关,某些材料掺‎杂后,线膨胀系数‎变化很大。

因此测定线‎胀系数也是‎了解材料特‎性的一种手‎段。

但是,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线胀系数仍‎可认为是一‎常量。

为测量线胀‎系数,我们将材料‎做成条状或‎杆状。

由(1)式可知,测量出时杆‎长L 、受热后温度‎从升高到时‎1t 2t 的伸长量和‎L ∆受热前后的‎温度升高量‎t ∆(12t t t -=∆),则该材料在‎) , (21t t 温度区域的‎线胀系数为‎:)t L (L∆∙∆=α(2)其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温度区域‎)t , t (21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0)C (-。

测量线胀系‎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测‎伸长量L ∆。

我们先粗估‎算一下的大‎L ∆小,若mm 250L =,温度变化C 100t t 012≈-,金属的数量‎α级为105)C (10--⨯,则估算出mm 25.0t L L ≈∆∙∙α=∆。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看似枯燥却充满趣味的实验——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这可是个简单却有趣的过程,绝对能让你在聚会上多了几分谈资,哈哈!说到膨胀系数,其实就是金属在热量作用下变长的程度。

这就像咱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饭后,肚子也会有点膨胀的感觉。

用在金属上,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

2. 实验目的2.1 理解膨胀系数的概念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膨胀系数。

简单来说,就是当温度变化时,金属线每升高一度,变长多少厘米。

这就好比是丈量一条金属线的“身高”,温度一上升,它就要“长高”了,真是有趣啊!2.2 掌握实验方法接下来,咱们得知道怎么测量它。

这个实验不需要太复杂的设备,只要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金属线、温度计和热源。

就像做饭,只要有锅、铲子和火,就能搞定一桌好菜。

咱们这次的“烹饪”是要把金属线“煮”热,看看它能伸多长。

3. 实验材料与步骤3.1 准备工作好啦,先来看看实验需要什么材料。

首先,咱得准备一根金属线,最好是铜或铝,这两种金属比较常见。

再来一个温度计,用来测量水温;最后,咱还得找个热源,热水壶或者酒精灯都可以,简单又实用。

3.2 实验步骤然后,咱就可以开始实验了!首先,把金属线的一头固定在桌子上。

然后,准备一锅热水,等水烧开时,咱就把金属线的另一头放进去。

注意哦,水要热,但也别烫到自己,安全第一!接下来,咱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得记录下来。

随着水温的上升,金属线也会慢慢“拉伸”,这时候就要观察并测量它的长度变化。

这个过程有点像看一场变魔术,真让人期待!4. 数据记录与分析4.1 记录数据在热水里待了一会儿,咱得仔细记录金属线的长度变化。

每升高一度,线的长度就会有一点变化。

比如,水温从20°C升到80°C,咱得把对应的金属线长度一一记下,就像记账一样,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字,真是有点麻烦但又特别重要。

4.2 数据分析数据记录完了,接下来就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计算出膨胀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胀系数测量实验报告参考稿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2.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长度的微小增量。

【实验仪器】
FB712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一台,千分表(1-0-0.001mm )一个,待测铜管一根。

【实验原理】 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如图所示,待测铜管的线胀系数为:
()
t L L ∆•∆=
α 式中L 为温度为1t 摄氏度时的管长,L ∆为管受热后温度从1t 升高到2t 时的伸长量,t ∆为管受热前后的温度升高量 (12t t t -=∆) 。

该式所定义的线胀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21t , t 温度区域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
C -︒。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把样品铜管安装在测试架上。

连接好加热皮管,打开电源开关,以便从仪器面板水位显示器上观察水位情况。

水箱容积大约为ml 750。

3.加水步骤:先打开机箱顶部的加水口和后面的溢水管口塑料盖,用漏斗从加水口往系统内加水,管路中的气体将从溢水管口跑出,直到系统的水位计仅有上方一个红灯亮,其余都转变为绿灯时,可以先关闭溢水管口塑料盖。

接着可以按下强制冷却按钮,让循环水泵试运行,由于系统内可能存在大量气泡,造成水位计显示虚假水位,只有利用循环水泵试运行过程,把系统内气体排出,这时候水位下降,仪器自动保护停机。

4.设置好温度控制器加热温度:金属管加热温度设定值可根据金属管所需要的实际温度值设置。

5.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接。

将千分尺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的自由伸缩端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为了保证接触良好,一般可使千分表初读数为mm 2.0左右,只要把该数值作为初读数对待,不必调零。

(如认为有必要,可以通过转动表面,把千分尺主指针读数基本调零,而副指针无调零装置。

)
6.正常测量时,按下加热按钮(高速或低速均可,但低速档由于功率小,一般最多只能加热到C 50︒左右),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所需温度值(例如C 35︒)。

.
7.测量并记录数据:
当被测介质温度为C 35︒时,读出千分表数值35L ,记入附表中。

接着在温度为C 70 ,C 65 ,C 60 ,C 55 ,C 50 ,C 45 ,C 40︒︒︒︒︒︒︒时,记录对应的千分表读数70656055504540L ,L ,L ,L ,L ,L ,L
8.用逐差法求出铜管的平均伸长量,计算铜管线膨胀系数,与公认值比较求百分误差。

【数据记录及处理】(铜管初始长度由实验室给出,可视为为常数)
1.数据记录表与实测数据记录
铜管原长(35摄氏度)117.96mm,铜管线胀系数公认值为1.70×10-51-︒C 。

2.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隔四项逐差: 4-i 4i i L L L +=∆
L ∆1=(0.6962-0.6560)/4=0.01005mm ;
L ∆2=(0.7060-0.0.6658)/4=0.01005mm
L ∆3=(0.7163-0.6758)/4=0.010125mm=0.01012mm ; L ∆4=(0.7270-0.0.6858)/4=0.01030mm
mm 04052.04321=∆+∆+∆+∆=∆L L L L L 铜管线胀系数:
()51072.120
96.11704052.0-⨯=⨯=∆•∆=
t L L α1-︒C 与共认值的百分误差为:
%2.1%70
.172.1-70.1=⨯=α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