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考研复习题教程文件
普通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动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属于哺乳动物?A. 鲨鱼B. 孔雀C. 大象D. 鸽子答案:C2.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 鲸鱼B. 蚯蚓C. 鸽子D. 猴子答案:B3.以下哪个不是昆虫?A. 蜜蜂B. 蜘蛛C. 蚂蚁D. 蝴蝶答案:B4.下列哪个属于鱼类动物?A. 鳄鱼B. 海豚C. 斑马D. 鲈鱼答案:D5.以下哪个动物属于鸟类?A. 乌龟B. 狗C. 鸭子D. 蛇答案:C二、填空题1.蝙蝠属于(哺乳/鱼/昆虫/两栖)动物。
答案:哺乳2.蜜蜂属于(哺乳/鱼/昆虫/两栖)动物。
答案:昆虫3.鲨鱼属于(哺乳/鱼/昆虫/两栖)动物。
答案:鱼4.蜘蛛属于(哺乳/鱼/昆虫/两栖)动物。
答案:昆虫5.乌龟属于(哺乳/鱼/昆虫/两栖)动物。
答案:两栖三、简答题1.鸟类的特点有哪些?答:鸟类是一类温血脊椎动物,具有羽毛、前肢为翅膀等特征。
它们通常能够飞行,并有坚硬的喙和两颗脚趾向前,两颗脚趾向后的趾爪,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来源。
2.脊椎动物的分类有哪些?答: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五个类群。
鱼类具有鳞片和鳃呼吸,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幼体为蝌蚪;爬行动物包括蜥蜴、鳄鱼等,它们有鳞片和爬行的特征;鸟类具有羽毛和翅膀,能够飞行;哺乳动物具有哺乳腺和毛发,是唯一能够哺育幼崽的动物。
3.昆虫的特点有哪些?答:昆虫是一类节肢动物,它们具有外骨骼、分节的身体、六条腿和一对触角等特征。
昆虫的唯一特点是在胸部有一对或两对翅膀,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飞行。
昆虫的数量非常庞大,种类也非常多样,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4.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有哪些?答: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扁虫和环节动物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脊椎,没有骨骼支撑身体。
5.哺乳动物的特点有哪些?答:哺乳动物是一类温血脊椎动物,它们具有哺乳腺和毛发;它们的幼崽通过哺乳来获取营养;大部分哺乳动物都用肺呼吸;它们的前肢和后肢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普通动物学第4版复习资料和试题word精品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7填空题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断形式,在有性生殖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包囊:一些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不良条件下,分泌一种胶质将动物体包起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
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
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同源器官:|不同种类动物某些器官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陕西省考研动物科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与养殖技术

陕西省考研动物科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与养殖技术陕西省考研动物科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与养殖技术一、概述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生理、行为以及相应的养殖技术的学科。
在陕西省考研中,动物生理与养殖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动物的生理特征、养殖技术及其应用。
本文将从动物生理和养殖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给出相应的复习资料。
二、动物生理1.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是指动物身体内的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器官组织,在动物生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由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和消化酶等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将摄入的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以供给细胞的需要。
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调节动物的饲养管理,保证动物消化系统正常运作,有助于提高动物饲养效益。
2. 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其功能是为动物体内供应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饲养效益,需要保证动物的良好通气环境,以充分满足动物的氧气需求,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3. 循环系统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回,并维持体内的稳态。
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地管理动物的饮水和饲养环境,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提高动物的养殖效益。
三、养殖技术1. 种原选育技术种原选育技术是指通过对动物种群进行选择,以获取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个体,并进行合理的配种,从而改良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在养殖过程中,种原选育技术是提高动物遗传品质和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2. 饲料营养技术饲料营养技术是指合理配置、配方和处理动物饲料,实现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
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营养技术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3. 疫病防控技术疫病防控技术是指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手段,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药物治疗等。
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疫病防控,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
712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

712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普通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生态和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考研题库通常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类型,以下是一套模拟的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内容:一、选择题1. 动物界中,以下哪个类群不属于脊椎动物门?A. 鱼类B. 两栖类C. 昆虫类D. 爬行类2. 动物的体腔形成于:A. 胚层分化B. 胚胎发育C. 胚胎折叠D. 胚胎分裂3. 以下哪个特征不属于节肢动物?A. 体节分化B. 外骨骼C. 有脊椎D. 足和触角分节二、填空题1. 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2. 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 鸟类的心脏具有_______腔,这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代谢率。
三、简答题1. 简述动物的进化历程中,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2. 解释什么是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并简述它们在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2. 分析动物的生态位概念,并讨论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结束语普通动物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它不仅涵盖了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还包括了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希望本题库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普通动物学的相关知识,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大家考试顺利!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可能会包含更多的题目和不同的题型。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名词解释题10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35分,综合应用题25分。
五、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普通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行为及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要求学生以结构与功能的高度统一、生物与环境的高度适应、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为主线,根据教材各章节的脉络,全面系统地识记基本概念、重要名词,深刻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动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动物是不断进化的等基本观点和规律,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物种的概念;双命名法。
要求:理解物种和双命名法的概念。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3.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要求:了解动物细胞的分裂方式;理解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的特点;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要求: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伸缩泡、细胞内消化、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包囊、应激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2.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3.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的特点。
要求: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水螅的身体构造;比较分析水螅与水母在形态结构的主要异同;掌握皮肌细胞、神经网、辐射对称、世代交替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类群。
兽医基础考研复习资料

1.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的原理、步骤及结果原理: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步骤: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2.简述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及意义常见变异: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形态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代谢变异和抗原性变异。
这些变异类型在疾病诊断、疾病的防治及基因工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3.何谓菌群失调?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正常菌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定居部位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菌群失调。
意义:生物拮抗、营养、免疫和抗衰老。
4.简述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1)按营养组成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基础培养基及营养培养基。
2)按物理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三基类。
3)按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及厌氧培养基。
5.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杀白细胞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和血浆凝固酶5.简述口蹄疫病毒的基本结构及血清型血清型:A、C、O、南非1、2、3型、亚洲1型共7个基本结构:单股正链RNA病毒7. 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8. 试述病毒的复制周期指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借助细胞中的原料、能量及场所合成自己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以组装子代病毒颗粒,最终按一定方式释放出细胞。
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6个阶段。
9. 试述病原菌干扰和逃避宿主防御的机制抗吞噬作用、抗体液免疫机制、内化作用、在体内增殖、在体内扩散。
10. 何谓科赫法则?如何利用科赫法则鉴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科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病原与疾病关系的主要依据。
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

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考研是很多学子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而选择的途径。
而对于动物学专业的考研生来说,熟悉和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中的一些典型题目,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的特征?A. 多细胞B. 无细胞壁C. 能自主运动D. 具有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动物是指一类多细胞、无细胞壁、能自主运动的生物。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一项特征,不属于动物的特征。
2. 动物的细胞呼吸主要发生在哪个细胞器?A. 叶绿体B. 细胞核C. 线粒体D. 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动物的细胞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细胞器,它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的中心,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
3. 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 鱼类B. 鸟类C. 昆虫D. 哺乳动物答案:C解析: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椎的动物,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类。
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4. 哪一种动物属于冷血动物?A. 鱼类B. 鸟类C. 哺乳动物D. 爬行动物答案:D解析:冷血动物是指体温不能自主调节的动物,它们的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爬行动物属于冷血动物,而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5. 动物的消化系统中,下列哪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A. 胃B. 肝脏C. 小肠D. 大肠答案:C解析:小肠是动物的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
胃主要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肝脏主要负责分解和代谢物质,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通过以上几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普通动物学考研题库中的题目主要涉及动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和功能、动物分类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备考时,考生应该加强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每个选项的含义,从而正确地选择答案。
此外,考生还应该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
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确定正确答案。
如果对某个选项非常确定是错误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提高选择正确答案的概率。
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年真题汇总 加 备考资料

分 每题 0.5 分) 1、 海盘车的呼吸器官是皮鳃,蜘蛛的呼吸器官是书
肺和气管,轮虫的呼吸器官是鳃。 2、 沼虾和蝗的口器都是由附肢演变而来的。 3、 造礁珊瑚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动物,他们的正常生
青岛海洋大学 200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 码 319 科目名称 生态学 A 一、概念题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生存条件 耐受定率 发育起点温度 阿朔夫规律 哈文规律 形状替换 优势种 生产量 次致死效应 生物圈 二、填空题(10 分) 1、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四门生物学基础学科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2、按含盐量可将自然水域分为四种,其盐度及名称分别 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3、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 ____ ____三 种特性最重要 1.5 分 4、以取食方式分,动物的食性可分为____ ____ ____ ____ 等类型 2 分 5、按动力来源可将群落演替分为____和____ 1 分 6、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排序前三位的生态学分别是__ __ ____ ____ 1.5 分 三、简答题 (44 分) 1、简述动物高温致死的原因 4 分 2、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6 分 3、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出生率,如何影响? 6 分 4、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假设条件是什么?4 分 5、动物主要有哪些反捕食对策?6 分 6、简述 r 对策者和 k 对策者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相应生物 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6 分 7、生态位的分化有哪些方式?4 分 8、请画图说明磷的生物地化循环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8 分 四、论述题 26 分 1、动物种群数量有哪些调节机制,如何发挥作用?10 分 2、地球上发生了哪些全球性变化,其生态学危害是什么, 如何解决?16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普通动物学考研复习题2011动物学复习题一、简答(26分)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7分)(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体内受精。
(1分)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
(8分)(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
(2分)(2)气囊:鸟类特有。
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
(1分)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
(2分)(2)主要类型:习惯化、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印记学习、推理学习。
(3分)六、简述(25分)1、你对鱼的鳞、鳍、尾有何知识?(10分)要点:(1)具几种鳞、特点、鳞式;(3分)(2)几种鳍、功能、鳍式;(4分)(3)几种尾、形状功能。
(3分)2、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有几大进步事件,随机举出两个进步事件的意义?(15分)要点:(1)五大进步事件:具上下颌、五指型附肢、羊膜卵、恒温、胎生哺乳。
(5分)(2)进步意义。
每个意义5分A五指型附肢的进步意义(1)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
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B羊膜卵出现的进步意义: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可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
C恒温出现的进步意义: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有机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对立统一的结果。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这也是中生代哺乳类能战胜在陆地上占统治地位的爬行类的重要原因。
D胎生和哺乳的进步意义胎生和哺乳对后代的发育和生长具有完善、有利的保护。
从受精卵、胚胎、胎儿产出、至幼仔自立的整个过程均有母兽的良好的保护,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而使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有较高的起点,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简答(35分)1.恒温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8分)(1)恒温调节机制①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平衡(1分)②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来完成协调(1分)③产热生化机制: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素作用于肌肉、肝和肾脏,激活了与细胞膜相结合的依赖于Na+、K+的ATP酶,使ATP分解而放出热量。
(2分)(2)恒温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
①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和发酵过程;(1分)②在高温下,机体细胞(主要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和避敌;(2分)③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1分)2、为什么说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
(6分)没有上、下颌,具吸附性的、不能开闭的口漏斗(1分)没有成对附肢(1分)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骨,只有一些软骨小片直立于脊索上方及神经管的两侧,是脊椎的雏形(2分)脑的发达程度低,内耳只有1-2个规管(1分)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1分)3.鱼类如何调节体内肾透压?(8分)生活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鱼有不同的排泄机制,它们依靠肾脏的特点来调节体内肾透压(2分)(1)硬骨鱼类:体内含盐量水环境含盐量淡水硬骨鱼 7 ‰ < 2 ‰肾小体发达(2分)海水硬骨鱼 7 ‰ > 20‰肾小体退化,鳃上有泌盐细胞。
(2分)(2)软骨鱼类:血液中有高浓度的尿素(20-25 ‰)体液浓度高于水的盐浓度,肾小体发达。
通过特有的直肠腺排除盐分。
(2分)4.鱼类具有几对脑神经,都是什么?(5分)10对脑神经:(1分)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颜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4分)5.脊椎动物分为哪几个纲?每纲各举4个代表(8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2分)每纲4个代表动物1分六、简述(15分)试述动物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及两栖类的适应和不完善性?(15分)(1)动物从水生到陆生面临主要矛盾。
支持体重并完成在陆地运动。
(1分)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1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分)在陆地上繁殖。
(1分)适应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1分)适应陆生生活的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1分)(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3)两栖类的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2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2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2分脊椎动物学习题库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六,试绘制文昌鱼的血液循环路线七,问答题,1.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2.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上有什么意义3.简要说明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4.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第十五章圆口纲三,问答题1.说明七腮鳗呼吸系统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的关系.2.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3.简述七鳃鳗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的特征.4.七鳃鳗和盲鳃目有什么重要区别各有些什么种类第十六章鱼纲五.简答题简述鳔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简述侧线的的结构及其功能.简述海产硬骨鱼,淡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比较硬骨鱼和软骨鱼的主要区别.比较鲤行目和鲈形目的主要区别.简述鱼类高于圆口纲而更接近于其他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说明鱼类消化道的结构与他们的食性的关系.试列举几种我国珍贵的淡水鱼类,并指出各属于哪一亚纲,目和科(每目最多不超过两个).小结鱼类的经济价值.研究鱼类洄游有什么实际意义.第十七章两栖纲五,问答题1.简述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2.简述两栖钢的主要特征3.简要说明为什么两栖类还不能摆脱水的束缚4.从青蛙个体发育史中呼吸器官的演变谈脊椎动物有水生到陆生的进化5.简述两栖钢动物主要特征6.试述两栖类的主要经济意义六.实验题1.如何将蛙或蟾蜍麻醉或致死2.如何解剖青蛙3.是编制两栖钢分类表第十八章爬行纲五,问答题1.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成功的解决那几个问题2.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3.减数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及其反防治方法4.简述爬行动物纲的资源及利用5.为什么说鳄目是爬行动物中结构最高等的类群6.指出下列种爬行动物所属木和科喙头蜥乌龟玳瑁鳖大壁虎脆蛇蜥变色龙蟒红点锦蛇尖吻蝮扬子鳄第十九章鸟纲五.实验题1.编写以下鸟的检索表:鸵鸟,王企鹅,小貔虎,鸬鹚,苍鹭,丹顶鹤,绿头鸭,红集,短耳号,环颈稚.2.编写朱颈斑鸠,大杜鹃,夜莺,北京雨燕,戴胜,斑啄木鸟,家燕,红嘴鸥,灰喜鹊和金腰燕的检索表.六,问答题1.鸟类与爬行类相比,它的进步性特征是什么2.恒温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什么意义3.羽衣(羽毛)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鸟类头骨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鸟类骨骼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6.简要说明鸟类肺与气囊的结构特点与机能7.鸟类肌肉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有那些变化8.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鸟类有那些适宜与飞行的特征10.为什么说始祖鸟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过度形态特征11.鸟类的三个总目再分类特征上有12.为什么说平胸总类鸟目比较原始13.企鹅有哪些特征与潜水生活相适应14.总结鸟类的各种生态类群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形态总结上有哪些趋同性特征15.占区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16.鸟巢有何功能17.为什么一些鸟营群巢18.研究鸟类迁移有何意义第二十章哺乳纲五,问答题1.哺乳动物有那些进步性特征2.胎生,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什么意义3.哺乳类有哪几种皮肤腺各有何结构特点和功能4.哺乳类中轴骨有那些特点5.哺乳类头骨和附肢骨有那些特点6.介绍反刍兽的胃及反刍的简要过程.7.哺乳类嗅觉和听觉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那些特点8.哺乳纲分哪几个亚纲在结构上各有那些主要特点9.翼手目,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偶蹄目各有那些主要特征10.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是什么11.害兽及其斗争的原则和途径有那些第二十一章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二,问答题.1.述脊索动物的起源.2.试述无颔类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作用.3.简述软骨鱼类的起源与演化.4.简述辐鳍鱼类的演替关系.5.试论总鳍鱼类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地位.6.简述两栖类的起源与系统演化.7.述西蒙龙的特征及其在进化中的地位.8.在爬行类的适应辐射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几类.为什么9.盛极一时的恐龙为什么突然消失,原因何在10.试论鸟类的起源.11.鸟类的适应辐射分哪几个阶段12.简述哺乳类的起源.13.哺乳类的适应辐射分哪几个阶段.14.说明猩猩科动物的起源及其与人科的关系.15.简述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各个阶段.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三,问答题.1.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试述"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演变过程.3.如何从比较解剖的角度说明动物是进化的4.试从胚胎学提出动物的进化例证.5.如何以古生物学例证说明动物是进化的6.举例说明动物地理因素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7.如何以免疫学方法研究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8.试述核酸分子在进化中的表现.9.论述遗传学在生物进化和进化论中的作用.10.达尔文根据什么提出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11.试述新达尔文主义的形成和对进化论的贡献.12.试比较"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论",并提出你的意见.13.如何区分大进化和小进化.14.物种的基本含义是什么.15.为什么说一个"模式"标本并不能代表一个物种16.试述物种的形成.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四,问答题生态因子及其与动物有机体有何关系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举例说明种群的增长特性及种群的数量变动及调节的基本内容什么是群落,有何特性群落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和生态位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食物链,能流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结合环境保护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14章五,问答题1.脊索的出现使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运动的技能有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类群脊索构成支撑躯干的主梁,使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于肌肉的收缩而失去体缩短或变形,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是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更为准确.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锥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2.通过对原脊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胚胎的研究,能给脊索动物的演化提供证据,所以,原脊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的演化上有重要意义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原索动物及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三点,又具有许多低等的以及和无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枝,头索动物无心脏,排泄系统为分节排列的肾管,尾脊动物的开管式循环,头脊动物为不完全的闭管式循环,这些都反映了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的过渡从胚胎发育的观点来看,头脊动物既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索动物陪他发育的情况,而早期胚胎发育由于棘皮动物相似,从胚胎学的角度又说面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在演化上的关系3.脊索动物是由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至今尚未得到古生物学的证据.因此,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来判断.一般认为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具有共同祖先.其根据是:棘皮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一体腔囊发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似,从生物化学方面也证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使处于无脊椎动物(仅含精氨酸)和脊椎动物(仅含肌酸)的过渡类型,半索动物的成体有鳃裂和背神经管的雏形,与脊索动物相似,而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有很相似.故脊索动物和脊皮动物关系密切.又根据文昌鱼的身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兼具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文昌鱼可能是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4.1)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尾部,2)大多体表有背囊,3)大多属仅幼体有尾,4)应固着或自由生活15章三,问答题1.七鳃鳗呼吸系统比较特殊,消化道从口腔的后部向腹部面分出一支盲管,称为呼吸管,管的左右两侧,各有内鳃孔七个.每个鳃孔通入一个鳃囊,囊中有许多由内胚层演变而来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通过外鳃孔与外界相通,这样七鳃鳗呼吸时水流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与一般鱼类由口腔进水经鳃孔出水的方式不同.这与七鳃鳗的寄生生活是相适应的,因为七鳃鳗要用口漏斗吸附在寄主体表,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2)脊索终生保留,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3)只有奇稽,没有偶稽.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5)独特的的鳃呼吸器官——鳃囊.6)内耳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3.1)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锉破鱼体,吸食血肉.2)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经过口.3)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用一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口的血液的凝固.4.七鳃鳗目:1)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层2)口位于漏斗底部3)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 4)脑垂体囊不与咽不相连通 5)鳃孔7对,鳃笼发达 6)内耳有两个半规管7)卵小,发育有变态代表类有: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雷氏七鳃鳗盲鳗目:1)无背稽和口漏斗 2)口位于身体最前端 3)鼻孔开口与吻端 4)脑垂体囊与咽相通5)鳃孔1-16对,鳃笼不发达6)内耳仅一个半规管7)卵大,发育无变态代表种类有:粘盲鳗16章五,简答题1.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内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鳔管,可以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类,如鲤形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功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它的机能是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及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2.侧线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管以一系列孔穿过头骨以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内有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感觉器.侧线能感受低频率的振动,可以判定水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泳途中的固定障碍物等,因而在鱼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3.鱼的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了维持其渗透压的平衡它通过肾脏借助众多肾小球的分泌尿液作用和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另外,有些鱼类还能通过食物或依靠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大量盐分,维持渗透压的平衡.海水硬骨鱼体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平衡,鱼类一是从食物内获取水分,二是吞饮海水,海水先是由肠壁连海水带盐一起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从而维持正常的渗透压.4.鱼类:是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盾鳞,鼻孔腹位,鳃孔5-7孔.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形尾,无鳔和"肺",肠内具有螺旋瓣,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硬骨鱼类:骨骼大多由音符古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的鳞片有次生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鳍膜内有鳍条支持,大多为正型尾,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5.鲤形目:体被圆鳞或裸鳞,许多种类口内无齿,但有发达的咽齿,腹鳍腹位,鳔与食道有管相通,具韦伯氏器,常生活在淡水中.鲈形目:体大多被栉鳍,腹鳍胸位或喉位,背鳍两个,分别由鳍棘和鳍条组成,鳔无鳔管,大多为海产鱼.6.鱼纲高于圆口纲而更接近于其他脊椎动物的进步特征主要有:1)鱼类开始具备有上,下颌,进入颌口类的的行列,颌的出现加强了动物个体主动捕食的能里,扩大了食物的范围,有利于脊椎动物自由生活的发展和种族的繁衍,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一项重要形态变革.2)鱼类开始具备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偶鳍的出现,大大的加强了动物体运动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打下基础.3)鱼类开始具有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加强了嗅觉和平衡觉.7.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有:身体大多呈现纺锤型,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无颈部,体表被有鳞片,皮肤附有粘掖腺;用鳃呼吸,用鳍游水,大多具有侧线系统,可以感知水波或水流等,心脏具有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等.8.1)口的位置与食性的关系: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鱼类,口为上位,以低栖生物或附生在石头上的藻类为食物的鱼,口为下位;以中上层为食物为主的类,口为端位.2)牙齿与食性的关系:肉食性鱼类的牙齿比较尖锐;杂食性鱼类的牙齿多呈切刀形,缺刻形.磨形或刷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较弱或作绒毛形.3)鳃耙与食性:草食或杂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的鳃耙,长而密.4)胃肠与食性:草食,杂食性鱼类,肠胃分化不明显,肠管长;肉食性鱼类,胃肠分明可辩,肠管较短.5)消化酶与食性:肉食性鱼类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活性较高;非肉食性鱼类胃蛋白酶较少,而淀粉酶,糖原分解酶,麦芽糖酶含量多;捕食甲壳和浮游生物的鱼类,胃内的几丁质分解酶活性高.9.中华鲟鲟科鲟形目辐鳍亚纲白鲟白鲟科鲟形目辐鳍亚纲大银鱼银鱼科鲑形目辐鳍亚纲胭脂鱼胭脂鱼科鲤形科辐鳍亚纲10.鱼类产品是优质蛋白,重要矿物质和主要的B族维生素的最好来源.随着开展鱼类综合利用的研究,"鱼的一身无废物"的论点也已被人门接受.总的来看,鱼鳞可以提制鱼光鳞,盐酸鸟粪素,咖啡因,鱼鳞胶,鳞酱油,磷酸钙肥料,黄嘌呤等;鱼皮可以制成鱼皮胶,鲨鱼,河豚的皮还能制成革;鱼的尾和鳍,也可以做胶,某些软骨鱼的鳍,就是名贵的海味"鱼翅";鱼的头,骨,刺和内脏可制成食用鱼蛋白,鱼粉,蛋白胨,鱼油,味精;残渣可作为固氮菌肥料,内脏还能提取维生素B12;鱼胆可作为胆盐,用作细菌的培养剂;鱼肝营养丰富,鲨,黄鱼,鲽等鱼的肝脏可制取鱼肝油和提取维生素A和D鱼肉是主要的食用对象.蚊将,柳条鱼,斗鱼等能吞食孑孑,防止病毒,也有益于人类.当然,不是所以的雨对人都是有益无害的.有些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感鱼,乌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