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美学-西方音乐表演观念演变共17页

合集下载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一、古希腊时期:决定音乐美学的基础在古希腊时期,音乐被广泛运用于宗教、娱乐和教育等领域,因此产生了对音乐的审美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与数学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关联,并提出了“音乐数论”的理论。

他认为音乐既是可感知的声音,也是一种可计算的数学结构。

另一位哲学家柏拉图回应了毕达哥拉斯的理论,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对于灵魂的影响力。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工具,能够培养人们的品格和道德。

二、中世纪:宗教音乐的主导地位在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會希望通过音乐来引导人们进入宗教仪式的氛围。

这一时期的音乐被认为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注重舍弃个体情感,追求音乐的普适性和纯粹性。

所以,音乐被视为一种被神所创造的纯粹的声音艺术。

三、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类的重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个体情感的重视。

作曲家开始将音乐与诗歌和戏剧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

音乐美学逐渐从宗教转向人文。

该时期的音乐理论家们开始探讨音乐的表现力、情感表达和审美标准等问题。

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卡米洛·辛多(Giovanni Camillo Maffei)提出了“音乐化的形象”的概念。

他认为音乐不仅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还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和理性的辩论巴洛克时期是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以德国音乐理论家约翰·马提亚斯·罗特(Johann Mattheson)和约翰·亨利克·布脱纳(Johann Heinrich Buttstett)最具代表性。

罗特强调音乐的理性和审美价值,认为音乐美是可以通过逻辑和数学方法来测定的。

而布脱纳则认为音乐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语言,主张音乐应该具有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五、古典时期:形式与风格的完美统一古典时期的音乐美学以奥古斯特·埃贡(August Wilhelm Ambros)和荷塞茨基(Adolf Bernhard Marx)为代表,他们关注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风格。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审美改变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审美改变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审美改变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演进。

在西方音乐史中,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潮流的转变,音乐审美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本文通过探讨西方音乐史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析了各个时期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和改变,并探讨了这些改变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动因。

文章旨在加深对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演变的理解,揭示音乐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关键词:音乐审美,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引言现代主义时期的音乐审美改变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被工业化、科技进步、心理学和哲学思潮等多方面因素所影响。

这一时期的音乐呈现出更多元、复杂和富有实验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表达方式。

作曲家们积极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和创作形式,运用新的和声体系和创新的音乐结构,使音乐更加多样化和抽象化。

此外,他们还采用新奇的音色组合和技术手段,如序列主义和电子音乐等。

现代主义时期的音乐审美改变对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个体表达和自由创新,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作曲家们开始探索个人内心世界、社会现实和抽象概念等广泛的主题,并通过音乐表达出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讨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审美改变,以及其对整个西方音乐史的影响。

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审美改变1.1背景与特点巴洛克时期(约1600年至1750年)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审美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

背景上,巴洛克时期是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文化变革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社会氛围充满着宗教矛盾、王权威胁和经济变革等复杂情况。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无疑受到了这些社会动荡的影响,进而塑造了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和审美。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包括复杂的旋律线条、富有装饰性的装饰音和丰富的音色层次。

它的音乐结构通常是对称和均衡的,以及规则且极具技术性。

此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经常使用对位法(contrapuntal)和赋格技巧来创造复杂的音乐纹理。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研究西方音乐美学应站在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体系上,与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及各种人文科学的思想体系结合起来研究。

同时,西方大量存留的艺术家、艺术流派作品更有助于我们对同时期音乐思想史的研究。

因为西方自古希腊以后,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音乐实践基础上的。

公元前6世纪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数来测量琴弦的长度,发现弦长的比例越简单,发出来的声音就越和谐。

通过音的和谐来自于数的比例这一主张,来探讨音乐美的本质。

和谐是来自于宇宙规律,音乐作为天体中的规律,对人的内心具有“净化”的所用。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代表柏拉图也将“和谐”理论推广发挥,在他的美学思想中,音乐的美都源于道德和心灵,这也进一步延续了毕达哥拉斯的“净化”观,提出“音乐美育”。

音乐对青少年性格形成起着积极作用。

亚里士多德也在音乐美学的研究领域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认为音乐作用于情感,所以可以达到“音乐美育”的作用。

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音乐具有重要的调节功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

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

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

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中世纪教会教父用音乐来宣扬教义,影响人的情感,同时又禁止世俗人民自由表现情感的音乐,因此,这时期对音乐美的认识是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

在音乐的实践方面,经常可以发现宗教神权与世俗音乐的对立。

论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论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论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思想浅析本文以阅读几篇关于音乐美学发展以及音乐表演美学的论文有感而发,进行一个论文的梳理以及总结。

标签:音乐美学;音乐表演;美学追求音乐美学从20世纪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20世纪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音乐美学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起初20世纪上半叶,西方美学以康德哲学的三大批判之一,到了中国由于中国美育一个是美育具有融化、陶冶他者的生命力,另一个是西方哲学把中国美育推到了一个知识上,从而形成了王国维教育学说。

以西方美学的注入,和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从而实现古今转换的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属性。

接下来对《20世纪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一文做一个梳理。

第一、音乐美学概念,我国最先以萧友梅提出,但却没有对概念性质、对象与内涵做进一步阐释。

之后,出现了王光祈发表的《中西音乐之异同》等文章中,提到“音乐美学”,为音乐美学在中国传播打下基础。

第二、音乐美学在中国的研究,20世纪上半叶音乐美学作形而上与音乐本体探索出现很多重要特征,40年代后,音乐美学的研究又与社会音乐时间联系,形成独立理论。

在20世纪下半叶,最开始以翻译介绍外国音乐美学,其次在借鉴外国音乐美学基础上,对某一类进行了具体音乐问题研究,最后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已经不断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学科中去了,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的方式上有着不同,音乐表演美学,正是从美学的高度来揭示音乐表演的规律,使表演真正具有再创造的美学价值。

接下来我从音乐美学中音乐表演艺术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借用音乐表演研究,可以更好把握其中的规律,更好掌握音乐艺术真正本质。

近几年,音乐表演美学不局限于音乐表演者心得,而是在次基础上向音乐音响学和心理学进行。

通过《音乐表演美学研究要注重广度与深度相结》一文,笔者在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后感想,认为在研究音乐表演美学上要上求创新、研究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研究广度与深度。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特点及其代表作幻灯片课件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特点及其代表作幻灯片课件
• (二)奥尔加农(organum) • 在9世纪之后,格里高利圣咏中出现的“附加段”和“继叙
咏”,这种对圣咏的修饰与扩展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举措, 随后发展成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或者下方依附着另一条旋 律,由此,多声部复调音乐得以产生,最早的复调音乐人们 称它为“奥尔加农”。 • (二)中世纪时期的乐派:巴黎圣母院乐派。 • 圣母院乐派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复调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 •
• (2)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 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示部”和“华彩段 ”的形式,并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 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3)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 (4)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 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特点:
• (1)通奏低音 (thoroughbass,basso 又称数字低音)。
• (2)协奏风格 • (3)即兴音乐突出 • (4)音乐注入了情感因素
continuo,
(二)歌剧的形成及其音乐形式
• 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文艺复兴时 期幕间剧、田园剧、牧歌等等中吸取养分,到巴 洛克时期形成了歌剧。
• (3)掌握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创作及其艺术 成就。
• 如:莫扎特艺术成就:
• (1)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 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克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以音乐 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笛》为德国 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西南大学17秋0844《音乐美学》在线作业(参考资料)(2)

西南大学17秋0844《音乐美学》在线作业(参考资料)(2)

西南大学17秋0844《音乐美学》在线作业(参考资料)(2)代做作业08441、开创原样主义音乐表演的先驱人物是英国音乐学家、古乐器制作家、演奏家。

霍格伍德曼罗希特多尔梅奇参考答案:多尔梅奇;2、第一个面向市民的歌剧院是1673年在建立的圣·卡西阿诺剧院。

B.希腊雅典意大利威尼斯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参考答案:意大利威尼斯;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D.?苏珊·朗格?黑格尔?康德参考答案:?黑格尔?;4、卓菲娅·丽莎是一重要的音乐美学家,其在这一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是C.《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问题》《美学》?《论音乐的美》5、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的德国诗人是E.?舒伯特F.?克列姆辽夫舒巴特(Schubart,1739-1791)?里曼6、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在研究与领会某一作曲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时,还必须把眼界放大,同时研究他们所属的时代、民族以及流派的音乐风格,在发现其间共同点的同时,又能注重其特色。

A.√B.×7、音乐直觉中的理性,实际上是作为浅层心理存在于意识之中,而对音乐表演发生直接作用的仍是音乐直觉,因为只有它才能使音乐表演者直接把握音乐跳动的脉搏,赋予音乐表演以真正的生命力。

A.√B.×8、音乐欣赏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这意味着人的理性认识在音乐欣赏中没有任何价值了。

()A.√B.×9、一个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

()A.√B.×10、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表演中的自然流露甚至要比全神贯注还要困难,因为它要求表演者必须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要求表演者把自己的生命和音乐完全融为一体。

()A.√B.×11、原样主义的音乐表演,大量表演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洛可可和古典乐派的音乐,他们使用复制的过去时代的乐器和乐队编制,并且严格地按照当时的表演习惯和演奏方法,力图彻底地再现过去时代的音乐音响和风格。

第二节 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大体上讲,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初始阶段、繁荣发展和系统深化这样的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一、初始萌芽阶段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真正理论形态的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而生活在职个时期的古希腊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前570—前475)被人们誉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人们通常把毕达哥拉斯和他们的徒们统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对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是以数学为基础的。

即:美的本质是和谐,而和谐的产生则取决于理想的数量关系。

毕派认为音乐的和谐是一种“普遍和谐”,他们相信音乐对人具有一种神秘的“净化”作用。

它的这种“和谐”与“净化”这两个基本范畴,贯穿了整个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对比中求变化,冲突中求发展;将矛盾的、不和谐和因素置于一个整体之中,通过这些因素间的斗争寻求协调与平衡,这正是贯穿于西方音乐艺术之中的基本精神和美学原则。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代表者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和谐”是一种看不见的、神圣的东西,音乐的和谐之美虽然是可以被人们听到的,但这种被听到的和谐却只是对某种无声和谐的模仿。

音乐模仿的对象首先是人的心灵。

他说:“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

”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中,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艺术的美就是心灵的善,因此,音乐的美也必须符合内在和谐的需要,必须服从于道德和理性的规范。

他指出:要像通过体育来完善人的躯体一样,用音乐来净化人的心灵。

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在柏拉图所构想的“理想国”里,允许保留的音乐便只有两种:一种是勇猛的,一种是温和的;一种是逆境的声音,一种的顺境的声音;一种表现勇敢,一种表现聪慧。

按照这种标准,音乐不再是悦耳动听的欣赏对象,而必须成为体现普遍和谐、改善人类道德、节制不良欲望等各种外在目的的支配下的一种手段或工具。

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的发展与变迁

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的发展与变迁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2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的发展与变迁文/陈钰摘要:西方音乐史学是一门极具有发展价值和重要科研潜力的学科。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形式之一,其发展历程与各时期人类审美品位紧密相关,同时也使得当今世界衍生出音乐多元化的局面。

我们只有周全领会世界各国、各地域、各民族中的音乐异同点,方可罗致分歧的音乐元素,从而使得民族音乐可以或许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以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的变迁为切入点进行阐述,来全面了解西方音乐史。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发展变迁;审美1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西方音乐史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作为该时期欧洲的音乐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音乐出现了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等七种多样化的调式音阶,但大多数仍以单声部为织体,节奏如歌一般婉转。

在神话中,缪斯作为古希腊统领艺术的女神,因此这一时代的作品多创作于赞颂神明。

2 中世纪中世纪是西方最为漫长又黑暗的大教皇时代,历经一千多年,中世纪时期的艺术主要是将宗教文化、地中海文化以及日耳曼文化相互融合,艺术宗旨服务于教会,因此教会合唱团开始出现。

在教会以外,也渐渐诞生已娱乐为目的世俗音乐。

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单线条音乐不再单一,从埃尔加开始,无论是世俗音乐还是教会音乐,音乐织体都逐渐丰富起来,开始向复调发展。

自此这一时期的音乐审美通过多元化的创作作品开始转入和声化、复杂化、立体化和多声部化,人们的情感在音乐作品中得以更好的抒发。

3 文艺复兴公元1400年左右,西方音乐正式步入到新艺术文艺复兴的新潮。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市民阶层,再也无法让世俗感官享受的满足被腐朽的宗教教会所禁止,因此艺术得到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动,因此也点燃了音乐创作大爆发的导火索。

欧洲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派别,如罗马乐派、勃艮第乐派等等。

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作品摆脱了“神明”的束缚,肯定了人自身的价值,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参照,展现世俗的幸福与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