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教案

合集下载

Unit 3 The Internet教学设计

Unit 3 The Internet教学设计

Unit 3 The Internet一、教学内容提取标题中“stronger,together,change”和“Internet”四个关键词。

梳理关于互联网、人物和描述变化的语言。

抓住“变化”主线,梳理文本,系统化地处理信息。

二、课时目标1. 通过分析标题关键词,理清标题与文本的内在联系,掌握文本主要内容。

2. 理解表示变化、互联网等的话题语言,能够在关键词的帮助下,复述主人公简的故事。

3. 通过记者与简之间角色扮演,进一步梳理简的故事,训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Activity 1 Finding out the key words of the title本活动为实现课时目标1而设计。

1. Brainstorm the use of the mobile phone.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functions of the mobile.Q:What can we do with the mobile?【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头脑风暴手机的功能,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激活相关语言,如:to make phone calls;to listen to music;to stream videos;to order food;to play games;to take pictures;to pay the bills;to shop online等等。

2. Read the title and find out the key words.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itle and find out the key words.Q:What are the key words of the title?【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朗读标题Stronger Together: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找到标题的关键词,提高学生抓取关键词的能力。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 Internet的组成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 Internet的组成
(2)中间层网:中间层网是由地区网络和商业用网络构成的。
(3)底层网:底层网处于Internet的最下层,主要是由各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的网络构成。
6.3.2.Internet的结构特点
(1)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低层节点;
(2)不指定网络互连的拓扑结构;
(3)能通过中间网络收发数据;
(4)用户接口独立于网络,即建立通信和传达数据的一系列操作与低层网络技术和信宿机无关,只与高层协议有关。
掌握Internet的基本功能
媒体教具(或主要工具材料等)
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过程
修改栏(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6.3 Internet的组成
6.3.1.Internet的基本结构
互联网的结构是多层网络群体结构,一般是由三层网络构成的:
(1)主干网:主干网是Internet的最高层,它是Internet的基础和支柱网层。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课题章节/名称
6.3 Internet的组成
课时
2
主要教学学


知识目标
1.了解Internet的组成
能力目标
1.掌握Internet的组成
情感目标
培养事物发展是渐进增长的理念;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Internet的组成
难点
6.3.3.Internet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类型
(1)Internet接入服务
(2)Internet系统集成服务
(3)从事数据库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方面的服务
6.3.4.Internet服务商的主要技术应用
(1).各种Internet接入技术

internet教案

internet教案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初步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能区分典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能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

(3)通过学习对电子邮件和网上信息共享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4)对Internet 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听说过因特网,你能来描述因特网吗?学生描述因特网。

二、新授:1、什么是网络:因特网是网络的一种。

网络就是用通信线路把若干台电脑连接在一起,并安装了相应的软件,信息可以通过通信线路传输到别的电脑。

2、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我们学校的机房就是一个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有大有小,一个电脑教室可以形成一个网络,网络也可以分布在一个学校、一家工厂……这样的计算机网络分布在一个局部范围内,覆盖范围比较小,我们称为局域网。

其主要特点在于,通信速度快,能支持计算机间的高速通信,可靠性较高,误码率低。

还有一些计算机网络,它分布范围比较大,覆盖面广。

比如多个城市、甚至整个世界,这样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

广域网覆盖面广,传输距离长,网络内的信息量大,但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度慢,误码率高。

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是因特网,实际上它是连接各种广域网、局域网的一个国际互联网,任何一台计算机或一个计算机网络,只需使用TCP/IP通信协议,就能联入。

我国已于1994年正式联入Internet 。

至今我国已建成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互联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六百多万台,网络用户超过一千万。

另外,有人将作用在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城市网络划分为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缩写为MAN)。

比如我们武进教育系统就有互相连接的城域网——武进教育城域宽带网。

3、网络的作用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其次是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易于分布处理。

Part04 Unit7 The Internet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

Part04 Unit7 The Internet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

Part04 Unit7 The Internet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 掌握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3. 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3.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2. 如何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方法】1. 介绍法:通过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等,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情况;2. 讨论法:通过讨论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互联网的优缺点等,增强学生对互联网时代的认知;3. 实践法:通过学生在课内进行互联网信息搜索、信息交流等活动,让其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使得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互相交流信息。

2. 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开发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计算机网络,用于军事指挥中的信息共享;(2)20世纪70年代,ARPANET逐渐向学术界和企业界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3)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开始蔓延到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之间互相连接起来;(4)20世纪90年代,全球互联网商业化,形成了现代互联网的基本形态,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Step 2 掌握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1. 介绍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互联网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

2. 介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将继续向智能化、物联网化方向发展,实现更多的互联互通。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Internet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Internet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网络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 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

2. 教学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使用搜索引擎找到所需信息,以及如何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整理网络信息。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查找和利用网络信息。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案例,制作PPT。

2. 学生准备: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信息。

4. 总结与讲解:讲解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总结。

5.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个搜索与整理信息的任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技巧。

2. 完成课后练习题,独立完成一个搜索与整理信息的任务。

九、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因特网》优秀教案

《因特网》优秀教案

因特网因特网是从英文Internet翻译过来的,又称为国际互联网,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和软件把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管这些网络的类型是否相同、规模是否一样以及距离的远近。

因特网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人类巨大的信息宝库,这些资源大得超过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力。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全球性的博物馆,一个无比神奇的游艺宫,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论坛,一个结交朋友的场所。

在因特网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相互通信、远程教学等。

如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在自己家中的计算机上查阅学校图书馆的书目或北京图书馆的资料;可以到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去查阅节目预告甚至收看电视节目;可以在几秒钟内把书信、照片、音乐等传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可以去网上购物;可以到网上学校去获取你所想要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为相隔万里的学生答疑等等。

因特网起源于美国的ARPA网,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专家在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即ARPA)的资助下,研究如何把美国国内的几个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

当时的设想是,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在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受到攻击而损坏时,不影响网络中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

因此,ARPA 网采用分布式控制与处理,较好地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网络上的计算机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哪一个部分是特别重要、不可缺少的。

70年代他们设计了新的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实现通信的协议(TCP/IP协议组),并公开了所有的TCP/IP 协议网络规范和有关的技术成果,这种公开,使得 TCP/IP协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迅速的推广。

TCP/IP应用于ARPA网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Internet出现了,从1983年开始因特网的规模基本以逐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开始只有约2021连接的计算机发展到目前全球已有几千万台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并从美国走向世界,逐步形成了一个真正覆盖全球的大网络。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拥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6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NINFO,169、中国科技网(CSTNET)等骨干网,因特网用户已超过一千万。

Unit6-the-Internet教案

Unit6-the-Internet教案
5
目标测评
15
6
课堂小结
3
7
布置作业
2
8
其它
3
教 学 步 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课前进入教室,安排班长帮助老师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检查出勤情况,对请假同学作好记录。上课时间到,如有迟到同学作好记录,问清原因,看情况做好说教工作。
导入
展示目标
问候全体同学.幻灯呈现一个folder。Teacher says,“There is a word in the ’s a kind of thing that 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on as going shopping,making friends,reading books,listening to music,watching movies,playing games.
What is itDo you know?Guess, can help us study and ’s good and it’s also bad.








授课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 呈现课题
板书Unit6the Internet
Lesson21
T:I’m almost on the Internet every day.
renew /r?'nju?/ v. 更新
input /'?np?t/ v. 输入
automatic /??t?'m?t?k/ adj. 自动的
consider /k?n's?d?/ v. 认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题:计算机网络简介教学时间:8 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教学重点:网络的含义、网络的四个要素、网络的分类教学难点:网络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计算机虽然已经具有了非常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但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独立的计算机要实现数据交换及数据共享比较困难,网络技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信息中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传输和分配问题。

二、新课教授:1、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要素主要有“通信主体、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

a、通信主体: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网络中提供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网络中接受服务的计算机。

b、通信设备: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通道和设备,常见的有双绞线、网卡、网关等。

c、通信协议:计算机之间为相互通信而采用的某种约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TCP/IP。

2、计算机网络的作用a、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b、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c、远程通信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局域网:通常连接一个单位内的计算机,能高速在联网计算机间传递信息。

b、城域网:一般覆盖整个城市,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信息传输与共享。

c、广域网:把分布在不同城市、地区甚至国家中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范围太大,因此速率较低。

作业:网络的定义即网络的四要素、网络的分类第二课题:认识Internet教学时间:8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Internet 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情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Internet 即“因特网”,它是一个连接全球各大洲,各个国家(地区)、各个城市和城市内的公共计算机网络。

目前,Internet 已将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网络,千百万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成为全球范围信息交换的基础网络。

二、新课教授:1、Internet 的起源与发展a、Internet 最初的雏形是建于20世纪60 年代的APPANET网络,它由美国国防部出资建设。

当时,APPENT只连接了4台位于美国4 所大学的计算机。

b、1980 年美国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

c、1991 年,很多商业机构开始把自己的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 上,进一步扩大了Internet 的应用范围。

d、20 世纪90 年代后,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把自己的网络也连接到Internet 上来了,这样就使Internet 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

e、目前,Internet 拥有全球用户3 亿—5 亿,连接着数万个计算机网络,人类正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网络化社会。

2、Internet 在中国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64K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 。

我国四大主干网络:a、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管理者:中国吉通通信公司。

b、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管理者:中国电信。

c、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 管理者:国家教育部。

d、中国科技网——CSTNet 管理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作业:1、Internet 指的什么最初起源于什么时候2、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3、我国目前四大主干网络是指什么,它们各自的管理者是什么部门4、个人用户和普通家庭用户采用拔号上网连入的是哪一个网络第三课题:进入Internet教学时间:8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进入Internet 所必须的准备工作2、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进入Internet 所必须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Internet 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进入Internet 世界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实现网上冲浪的梦想呢二、新课教授:1、准备软硬件个人计算机要加入网络,方便的一种做法就是将计算机通过电话线路与当地的ISP服务器连接。

这种服务器就是通往Internet 世界的门户,走进这扇大门,我们就可以在Internet 的海洋中尽情邀游了。

2、选择ISP ISP有很多,有需要先申请一个账号,也有不需要申请的公用帐号。

比如中国电信的163或169,费用将计入电话费中,不过,申请了帐号,在收费上要优惠一些,并且你还能得到一个免费的电子邮件地址。

3、设置拔号网络“拔号网络”的作用就是拔打入网电话,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

选择“我的电脑”打开“拔号网络”双击“建立新连接”启动“建立新连接”向导,根据提示建立一个新连接。

4、连接Internet 第一步:双击“拔号网络”连接,打开“连接到”对话框。

第二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第三步:如果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则可选择“保存密码”选项,在计算机中保存密码。

第四步:按“连接”按钮,调制解调器开始拔号。

5、其它上网方式a、机顶盒上网。

是将电视机和因特网连接的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是未来电视联网的必要设备。

b、一线通上网。

窄带综合业务数学网。

用户可边打电话、边发传真、边上网c、可通过普通电话线为家庭、办公室提供宽带数据传输服务技术。

下行速率:10M 下行速率:1M作业:1、假设你家里的电脑是通过电话拔号入网,想一想除了电脑,你还需要哪些设备2、MODEM 有什么作用ISP指什么常见的ISP有哪些3、想一想,你在学校里用的电脑是采用什么方式上网的提示:局域网(网卡)上网。

4、除了拔号入网和局域网上网外,你还知道哪些上网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第四课题:域名的意义教学时间:8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IP 地址和TCP/IP协议2、了解域名地址的意义教学重点:域名的意义教学难点:域名地址的组成教学过程:1、地址和协议的概念Internet 的本质是电脑与电脑之间互相通信并交换信息,只不过大多是小电脑从大电脑获取各类信息。

这种通信跟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一样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比如:您给一位美国朋友写信,首先必须使用一种对方也能看懂的语言,然后还得知道对方的通信地址,才能把信发出去。

同样,电脑与电脑之间通信,首先也得使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语言"--通信协议,然后还得知道电脑彼此的地址,通过协议和地址,电脑与电脑之间就能交流信息,这就形成了网络。

2、TCP/IP协议Internet 就是由许多小的网络构成的国际性大网络,在各个小网络内部使用不同的协议,正如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那如何使它们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呢这就要靠网络上的世界语TCP/IP协议。

3、IP地址语言(协议)我们是有了,那地址怎么办呢没关系,用网际协议地址(即IP 地址)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它是为标识Internet 上主机位置而设置的。

Internet 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被赋予一个世界上唯一的32 位Internet 地址(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简称IP Address),这一地址可用于与该计算机机有关的全部通信。

为了方便起见,在应用上我们以8bit 为一单位,组成四组十进制数字来表示每一台主机的位置。

一般的IP地址由4 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介于0-255之间,如某一台电脑的IP 地址可为:,但不能为。

4、域名地址尽管IP地址能够唯一地标识网络上的计算机,但IP地址是数字型的,用户记忆这类数字十分不方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另一套字符型的地址方案即所谓的域名地址。

IP地址和域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来看一个IP 地址对应域名地址的例子,譬如:河北科技大学的IP 地址是,对应域名地址为。

这份域名地址的信息存放在一个叫域名服务器( DNS,Domain Name Serve)r 的主机内,使用者只需了解易记的域名地址,其对应转换工作就留给了域名服务器DNS。

DNS就是提供IP 地址和域名之间的转换服务的服务器。

5、域名地址的意义域名地址是从右至左来表述其意义的,最右边的部分为顶层域,最左边的则是这台主机的机器名称。

般域名地址可表示为:主机机器名.单位名.网络名.顶层域名如:,这里的dns 是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个主机的机器名,hebust 代表河北科技大学大学,edu 代表中国教育科研网,cn 代表中国,顶层域一般是网络机构或所在国家地区的名称缩写。

域名由两种基本类型组成:以机构性质命名的域和以国家地区代码命名的域。

常见的以机构性质命名的域,一般由三个字符组成,如表示商业机构的“com”,表示教育机构的“edu等”。

以机构性质或类别命名的域如下表:域名含义com 商业机构edu 教育机构gov 政府部门mil 军事机构net 网络组织int 国际机构(主要指北约)org 其他非盈利组织以国家或地区代码命名的域,一般用两个字符表示,是为世界上每个国家和一些特殊的地区设置的,如中国为“cn、”香港为“hk、”日本为“jp、”美国为“us 等”。

但是,美国国内很少用“us作”为顶级域名,而一般都使用以机构性质或类别命名的域名。

下表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国家或地区代码命名的域:域名国家(或地区)名通用类型名作业:1、一般的IP 地址由几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介于多少之间2、一般域名地址可表示为3、域名由两种基本类型组成第五课题:IE 浏览器的使用教学时间:8 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浏览器窗口的组成及简单设置2、掌握利用浏览器浏览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浏览器各种设置方法教学重点:1、使用地址栏输入网址2、主页的设置3、收藏夹应用教学难点:保存网页和保存网页上的文字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有关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因特网的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因特网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的,网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下面我们来学习怎样利用因特网获得信息,处理和保存信息。

、新课教授:(一)上网查寻信息需要用浏览器,我们常用的是微软的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你还知道其它的浏览器吗较早的有马赛克(Mosaic)浏览器、腾讯Explorer、网景公司的航海家(二)浏览器的窗口简介复习Windows 窗口的组成,两者比较非常类似。

(三)IE浏览器的简单设置1、主页设置方法2、历史记录的清除及设置的方法3、收藏夹的应用4、网页保存方法(四)浏览网页方法1.浏览新的网站方法一:在地址栏中输入指定的网址方法二:通过链接进入网站方法三: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网站国内外部分着名中英文搜索引擎方法四:利用“收藏夹”访问方法五:建立网站快捷图标及脱机浏览2.重新浏览已访问过的网站方法一:使用工具栏按钮“后退”、“前进方法二:利用地址栏列表方法三:使用工具栏按钮“历史”作业:1、各种常浏览器有哪些2、访问网页的方法有哪几种3、IE的基本设置有哪些4、用三种方法打开搜狐网站5、用三种方法重新访问网站6、保存此网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