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货币需求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3000 + 0 Md = = 1500 2
鲍莫尔-托宾模型
2.若该人预知月内的交易量是均匀的,则 可将一个月划分为3个相等的时段(或n个 时段)。把供消费性交易的3000元中的 1000元以现金形式持有,在第一个时段内 使用;另外2000元买有价证券,以便获得 收益。当第一个时段即将终了时,卖出 1000元有价证券获得货币(即套现),供 第二时段消费……依此类推。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 • • • • 货币需求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 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货币需求的两部分: 一是对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 的需求 • 二是对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 • (一)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
流动性陷阱
所 谓 “ 流 动 性 陷 阱 ” ( Liquidity Trap),是指当市场利率已降到一个极 低的水平时,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将趋于无穷大,因此,,即使货币供给 再增加,也将如数地被人们投机动机的 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市场利率不再下 降的经济现象。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图解)
1000元
500元
平均货币持有额
1/5
2/5
3/5
4/5
5/5
每一个月支付一次工资的情形
500元
250元
1/5
1/20
2/5
2/20
3/5
3/20
4/5
4/20
每半个月支付一次工资的情形 可见,在其他情况一定时,人们取 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则平均的货币 持有额越多;而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 短,则平均的货币持有额也就越少。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e ——超额准备金比例;
❖ r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可编辑ppt
21
❖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和负债
❖ ——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的增减;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准备
金)
❖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 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货币供给收缩。

可编辑ppt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再贴现及再贷款 政府债券 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合计
流通中的通货 商业银行准备金 国库存款
合计
可编辑ppt
20
❖ 基础货币 Mb =cD + rD+ e D+

(r t ×t) D
❖ D——活期存款总额;
❖ c —— 提现率;
❖ r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 货币乘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之间的倍数关系。

m = M / Mb

Mb = D( c+ r+ e + r t ×t)

M1 = c D+ D

=D(C+1)
可编辑ppt
26
狭义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c+1
❖ m= ——————————

c+ r+ e + r t ×t
可编辑ppt

❖ 结论:货币供给是一个融内生性和 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可编辑ppt
3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十三讲 货币需求

第十三讲  货币需求

一.现金交易理论
• 现金交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论。它引申了一种古 典的货币需求理论,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认为货 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即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 响。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 币购买力》Irving Fisher,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一书中对这一理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 该书颇有影响,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作, 成为那些推崇这一理论的人的依据,也成为那 些批评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人的评判对象。主要 是名义收入的决定理论,但同时也涉及货币需 求问题。
(二)剑桥方程与交易方程的比较
• 当把总财富视为流通中的商品总量时,交易方程与 剑桥方程具有同样的形式: • M=1 /VPT • M=kPY • 可见,k= 1/V。这似乎说明剑桥方程与交易方程没有 什么区别。其实不然, • 这两个方程的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 不同。 • 首先,虽然现金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由交易 制度和技术条件决定,是一个短 • 期内不变的量。但实际上V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 响,是一个十分难以确定的量。
• 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不变的观点,使交易 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名义收入完全取 • 决于货币数量,它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 数量翻番时名义收入也翻番。这就是现金交 • 易论的名义收入决定学说。
2. 物价水平的决定
• 费雪在他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指出,交易 方程式揭示了以下三种关系: • (1)在V和T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货币供 应量M成正比; • (2)在M和T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货币 流通速度V成正比; • (3)在M和V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总产 出T(流通中的商品总量)成反比。
• 费雪认为,以上三种关系中第一种关系最为 重要,它构成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框架。古 典经济学家相信,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流 通中的商品数量T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因而可认为短期内交易方程式中的T是不变的。 这样,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V • 和总产出T都为常数,从而交易方程揭示的第 一种关系P=1/T VM最为重要:物价水平完全 取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 数量翻番时,物价水平也翻番。这就是现金 交易论的物价水平决定学说。

货币需求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是指为了支付商品和服务而持有货币的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它是由人们对货币的使用和交易的需求所决定的。

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等。

首先,货币需求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进而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满足交易需求。

例如,一个月的收入较高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付房租、汽车贷款和其他高价值产品。

其次,物价水平也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付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比如,如果物价上涨了20%,那么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货
币数量也会相应增加20%。

利率水平也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更愿意将货币储蓄起来以获取更高的利息回报,而不是用于支付商品和服务。

因此,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导致货币需求减少。

最后,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如果人们对货币的价值和稳定性没有信心,他们可能不愿意持有过多的货币,而将其转换为其他的资产,如黄金或外国货币。

这会导致货币需求的下降。

总之,货币需求是人们为了支付商品和服务而持有货币的需求。

它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理解货币需求对我们分析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货币金融学教学资料》13.货币需求

《货币金融学教学资料》13.货币需求
《货币金融学教学资料》13. 货币需求

CONTENCT

• 货币需求的定义与分类 •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 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需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01
货币需求的定义与分类
货币需求的定义
货币需求的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特定时期内,个人、企业 、政府和银行等经济主体愿意并能够持有的货币数 量。
货币需求与物价稳定
货币需求与金融稳定
货币需求对金融稳定也有一定影响, 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金融市场的 动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维护 金融稳定。
货币需求是影响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制定者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 供应量来稳定物价。
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之一,通过调节市场利率水平来
货币需求的主体
货币需求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银行等, 这些主体持有货币的原因各不相同,如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投资需求等。
货币需求的特点
货币需求是一种愿望和能力,它涉及到经济主体的 主观意愿和支付能力。
货币需求的分类
80%
按需求目的划分
根据持有货币的目的不同,货币 需求可分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持有现金或活 期存款,因为可用的投资工具较少。
消费者的偏好与心理预期
消费者的偏好和心理预期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例如,某些人可能更喜欢持有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而其他 人可能更愿意将资金用于投资。
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例如,在经济不确 定时期,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持有更多的现金以应对可能的 金融风险。
预防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 业为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而持 有的货币,其特点是与收入水 平正相关。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04
CHAPTER
货币政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市场借贷成本和投资回报率,进而影响货币需求。
利率工具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需求。
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影响货币供应和需求。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的定义
货币作为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标准。
价值尺度
交换媒介
储值工具
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储存,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
03
02
01
货币的职能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货币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等。
货币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需求与就业的关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收入水平的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人们的交易和预防动机对货币的需求是刚性的,而投资和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则相对灵活。
收入水平
利率水平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和投机动机上。当利率水平较低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较低,因此人们更倾向于持有货币而不是投资于其他资产。相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用于投资或储蓄。
03
CHAPTER
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
VS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决定了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量是恒定的。
详细描述
货币数量论主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而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量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理论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而不是利率或其他经济变量。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等,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这些 工具的使用对于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实 践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 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维护金融稳定等。
0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
货币需求
指经济体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包括交 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等。
货币供给
相互作用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了物价 水平和经济活动水平,货币供给必须 与货币需求相匹配,否则会导致经济 波动和不稳定。
指经济体中货币的供应量,主要由中 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未 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挑战。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量等于未来预期收入与利率水平的比值,即M/P=Y/r(M为货 币供应量,P为物价水平,Y为未来预期收入,r为利率水平)。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了保持一定 的流动性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02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定义
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等。
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工具的运 用,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

汇率政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汇率水平
当本币汇率贬值时,持有本币的吸引力下降,导致货币需求减少。相反,本币汇率升值 时,持有本币的吸引力增加,可能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汇率波动
汇率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需求。如果汇率波动较大,国际贸 易和投资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持有稳定的货币或资产,从而影响
02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越高,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通常也越高,因为更高的收 入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和支付。
收入稳定性
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因为稳定 的收入使得人们更有信心持有更多的货币。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货币需求 ,因为高利率意味着持有货币的 机会成本较高,人们更倾向于将 货币转换为投资。
资源价格的波动可能影响生产和消费,从而影响货币需求 。例如,能源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进而影 响贸易和货币需求。
其他未来货币需求的趋势和挑战
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支付方式和金融工具 ,这将对传统货币需求产生影响。例如,区块链技术和 人工智能可能改变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的方式。
剑桥方程式
总结词
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货币需求是收入的正函数。
详细描述
剑桥方程式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与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用公式 Md=kPy表示,其中Md代表货币需求,k代表货币需求与收入的比例系数,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实 际收入。该理论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资本流动的增加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资本流 动更加频繁和复杂,从而 影响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4.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预期利率水 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 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 5.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6.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 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⑶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 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考察角度转向 微观,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 价值职能的货币。 ⑷如果可以粗略地表述,就是从 f(Y)发展为 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
值得探讨的一些课题
1. 是否应从全球角度考虑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5. 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 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 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 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 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 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3.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
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 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 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 升。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 —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 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
M=M1+M2=L1(Y)+L2(r)
7.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 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发展一: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 是利率函数的问题。相应地,分别有如下两个函数式:
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发展二: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或 选择货币,或选择债券。然而,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 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货 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事实上并非只考虑收 益,而且还要考虑风险,等等。所以,微观主体事实上不得 不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 系。从而引出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3.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式日益不能用来解释货币流通 他现象。 问题在于,1∶8这个数值本身其所以能够成为 一个标准尺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经济体制,与之相应 的运行机制,乃至一些体现和反映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的性质和要求的重要规章法令,都必须相当稳定。而改革 开放都使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 1.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后,是在与西方经济学科基本隔绝的 条件下,只能就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探讨货币需求问 题。
2. 主要涉及的方面: ——货币必要量所说的“货币”,是只包括现 金,还是既包括现金又包括银行结算存款。
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3.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⑴ 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⑵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 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 4.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 关系: 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 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 弗里德曼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个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 M d / P 为实际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2. 恒久性收入y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 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 3.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人力财 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 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 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 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
——必要量公式右端的分子,除可“商品 价格总额”,是否还是应该列入各种支付。 ——企业感到的资金短缺是否是货币供给不足。 ——贮藏钞票的需求是否也构成货币必要量的内 容„„
“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1. 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 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如果按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可 判断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公式极简明: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4.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利资产 看待;而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扩及M2等大口径的货币诸 形态,其中有相当部分,如定期存款,确是有收益的。
1 dP 物价变动率 P dt ,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
义报酬率。把物价的变动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 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
考虑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
2. 然而,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 的客观存在。 比如,2001年6月份起,人民银行广义货币供 给M2的统计口径中就增加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 需要研究的是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 模型。这要求严肃的科学论证。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
费雪方程式 1.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 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 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 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费雪方程式
2. 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 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 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 例,也大体稳定 的。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 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第13章 货币需求
第十三章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货币需求的理论发展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货币需求面面观 货币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中国古代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
《管子》:“币若干而中用?”
2. 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需要的思路,一直是 中国控制铸币数量的主要思路。直至建国前夕,在有的革 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
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产出潜力是指部分闲置的、有结合可能的资源,所蕴 蓄的有效产出增长的可能性。 能够促成上述资源结合而投出的货币是经济过程之所 必需,是客观的货币需求。
考虑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 这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问题。
1.以往的货币需求理论都认为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 都是持有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都没有考虑金融资产 交易的货币需求。
公式的发展
V-
1.改革开放后,货币流通 速度稳定的假设前提, 改变了。必须引入了与 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货币 流通速度。 2. 目 前 实 际 使 用 的 是 对 MV=PY 两边同时取对数微 分 后 形 成 的 公 式:
第三节 货币需求面面观
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
1. 就宏观角度而言,货币需求函数中各个变量的客观性决 定了货币需求是客观的范畴。 就微观主体而言,主观持有货币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 性作用,货币需求好像成为 “主观”的。 能否统一?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流通中货币量(现金)
“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2. 这个公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银行工作者进行实 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式始终是 有实用价值的衡量的尺度。 这是由于公式反映了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 本质联系。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式日益不能用来解释货币 流通他现象。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⑴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 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 来收益的货币到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
⑵宏观总量作为考察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 一贯的思路;开始于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把微观行为主体 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的出发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1.事后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可以认定是一个确定量。
2. 事前,从微观角度来考察,在收入给定的条件下要受消费 倾向和多种机会成本变量的影响,而影响不可能是精确的。 从宏观角度来考察,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和难以 预期的因素也会使那些相关关系极强的因素之间并非只能 形成一个精确的数量比例。这样,本期或下期分析中的货 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
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
3. 决策当局的主观选择也是宏观货币分析中的一个值得不 能予以忽视的因素。
名义的需求与实际的需求
1.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通常分别由以下符号表示:
Md ;
Md P
名义的需求与实际的需求
2. 正确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有利于宏观 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 如在价格水平变动较为明显的条件下,比 较年度之间货币需求的变动,必须消除物价因素之后 才有可能进行。
1. 西欧,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货币流通问题, 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如货币数量论,如商品流通 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 ,等等。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2.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 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 式是: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 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Md =kPY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⑴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 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⑵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 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 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