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链技术白皮书

合集下载

区块链技术安全白皮书

区块链技术安全白皮书

区块链技术安全白皮书1目录 contents一 、 简述 ................................................................2二、 基础网络安全风险 ....................................................332.1数据层:信息攻击与加密算法攻击 ..............................................32.2网络层:节点传播与验证机制风险 ..............................................2.3解决方案与建议...............................................................4三、 平台层安全风险 .....................................................53.1共识层:常见共识机制安全性对比 ..............................................553.2激励层:发行与分配机制风险 ...................................................63.3合约层相关安全风险 ..........................................................63.4解决方案与建议...............................................................四、 应用层安全风险 .....................................................774.1 节点常见安全问题 ..............................................................4.2 加密资产钱包安全性对比 .......................................................9114.3 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常见安全问题 ..................................................五 、 小结 ................................................................13一、 简述区块链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兴未艾,大多的技术和应用处于试验阶段,目前发生的安全事件多集中出现于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给用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行业关注。

nfr白皮书

nfr白皮书

nfr白皮书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

NFR(New Financial Revolution)作为一家区块链金融科技公司,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NFR的白皮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NFR指出,金融行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中心化管理、高昂的成本、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金融行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

2. 区块链解决方案:NFR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特点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中心化管理的问题;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规则执行合约,减少操作成本;同时,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不可篡改,这增加了透明度和安全性。

3. NFR在应用层面的探索:NFR在白皮书中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应用探索,例如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市场、数字资产交易、跨境汇款等。

NFR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安全、高效、透明的金融生态系统。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区块链技术有望在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解决现存问题,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2. 作为一家区块链金融科技公司,NFR正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具有先进性和实践意义。

3.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行业向着更加开放、规范、效率高的方向发展,相关公司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总的来说,NFR的白皮书提供了一个积极而乐观的视角,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也为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区块链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E1技术白皮书

E1技术白皮书

E1技术白皮书关键词:PCM,非成帧,成帧,成复帧,时隙,TDM,V.35,G.703摘要:本文介绍了E1/CE1链路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PCM Pulse-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Consultative Committee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TDM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技术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准同步数字系列目录1.概述 (3)1.1E1链路概念 (3)1.2技术优点 (3)2.E1介绍 (4)2.1E1帧结构 (4)2.2相关术语 (5)2.2.1 PCM机制 (5)2.2.2端到端的数字化传输线路 (6)2.2.3 V.35标准 (6)2.2.4 G.703标准 (7)2.3E1接口类型 (7)2.4E1应用方式 (8)3.参考文献 (10)E1技术白皮书1.概述1.1E1链路概念E1是由CCITT颁布,30路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E1,通俗的称呼叫一次群信号,速率为2048kb/s,E1是一种物理线路上的数据传输规范。

一般用于电信级业务的传输中。

目前常说的E1专线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电信运营商的SDH/PDH为企业远程节点之间互联提供的标准速率为2.048Mbps,物理层协议标准默认为G.703的WAN链路技术。

1.2技术优点1.传统的数字专线一个分支需要对应总部一个物理接口,独占资源,因此费用相对较高;2.一条CE1线路最多支持30个分支,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可以随意组合时隙来控制带宽,费用相对较低2.E1介绍2.1E1帧结构根据时隙所承载Data类型以及这些数据目的地不同,可将E1分为非成帧、成帧、成复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块链技术应用系
列白皮书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公布日期】2020.10.22
•【文号】广电办发〔2020〕277号
•【施行日期】2020.10.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广播影视
正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
书的通知
广电办发〔2020〕2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相关单位:
为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创新应用,广电总局组织编制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之总体篇、内容审核篇、县级融媒体中心篇(见附件),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做好落地实施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1、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2020)——总体篇
2、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2020)——内容审核篇
3、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2020)——县级融媒体中心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
2020年10月22日。

Polkadot白皮书

Polkadot白皮书

Polkadot白皮书(中文版)Polkadot白皮书(中文版)1 前言1.1 历史2 介绍2.1 协议、实现、网络2.2 前人工作2.2.1 没有全局状态的系统2.2.2 异构链系统2.2.3 Casper3 概要3.1 Polkadot的哲学4 Polkadot的参与方4.1 验证人4.2 提名人4.3 收集人4.4 钓鱼人5 设计综述5.1 共识5.2 权益证明5.3 平行链和收集人5.4 跨链通信5.5 Polkadot和以太坊5.5.1 从Polkadot到以太坊5.5.2 从以太坊到Polkadot5.5.3 Polkadot和比特币6 协议细节6.1 中继链操作6.2 权益合约6.2.1 权益代币的流动性6.2.2 提名6.2.3 押金没收/烧毁6.3 平行链的注册6.4 打包中继链区块6.5 中继链区块打包的改进6.5.1 延迟性介绍6.5.2 公众参与6.5.3 可用性保证人6.5.4 收集人设置6.5.5 区块超重6.5.6 收集人保险跨链交易路由6.6.1 外部数据可用性6.6.2 路由“提交”6.6.3 弊端6.7 平行链的验证6.7.1 平行链收集人6.8 网络设计6.8.1 节点轮换的问题6.8.2 通往高效网络协议的路径7 协议的可实践性7.1 跨链交易支付7.2 添加链8 结论8.1 遗漏的材料和开放问题8.2 鸣谢9 Polkadot资料汇总摘要:现有的区块链架构都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仅是从实用性角度所说的扩展性(extensibilty)和伸缩性(scalability)的问题。

我们认为,问题源于把共识架构中两个很重要的部分:一致性(canonicality)和有效性(validity)绑定得太紧密了。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异构的多链架构,能从本质上把两者拆开。

为了分离这两者,且能保持最小化的绝对安全性(security)和传输性(transport)等基本功能,我们将介绍一种原生的支持内核可扩展(core extensibilty)的可行性方法。

STP技术白皮书中文版

STP技术白皮书中文版

STP技术白皮书目录1 概述 (2)1.1 STP技术回顾 (2)1.1.1 IEEE 802.1D STP (2)1.1.2 IEEE 802.1w RSTP (3)1.1.3 PVST+ (4)1.1.4 IEEE 802.1s MSTP (5)1.2 华为3COM支持的STP类型 (5)2 华为3COM STP特性及相关技术 (5)2.1 RSTP模块到MSTP模块的平滑升级 (5)2.2 MSTP模块的RSTP模式 (6)2.3 PATH COST缺省值的计算 (6)2.4 指定根桥和根桥备份 (8)2.5 BPDU PROTECTION (9)2.6 ROOT PROTECTION (9)2.7 LOOP PROTECTION (10)2.8 TC PROTECTION (10)2.9 设置交换机的超时时间因子 (10)2.10 CONFIGURA TION DIGEST SNOOPING (11)2.11 NO AGREEMENT CHECK (13)2.12支持802.1s MSTP标准报文格式 (14)2.13 BPDU TUNNEL (1)3 互通情况 (1)3.1 STP、RSTP和MSTP的互通 (1)3.2 STP/RSTP/MSTP和PVST+的互通 (2)3.3 华为3COM MSTP和CISCO MSTP的域内互通 (3)4 附录 (3)4.1 RSTP模块缺省配置 (3)4.2 MSTP模块缺省配置 (4)1 概述1.1 STP技术回顾在二层交换网络中,交换机并不能像路由器那样知道报文可以经过多少次转发,一旦网络存在环路就会造成报文在环路内不断循环和增生,产生广播风暴。

在广播风暴的情况下,所有的有效带宽都被广播风暴占用,网络将变得不可用。

在这种环境下STP协议应运而生,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生成树协议的英文缩写。

它是一种二层管理协议,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白皮书比赛项目

白皮书比赛项目

白皮书比赛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逐渐进入主流视野。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以提升业务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而白皮书是区块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项目的技术设计、应用方案、商业模式等核心内容。

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白皮书是每个区块链项目的必经之路。

二、比赛目的为了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区块链团队编写出优秀的白皮书,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次比赛旨在:1. 激发区块链团队写作热情,提高白皮书质量,将白皮书从技术需求文档转化为商业价值文档。

2. 推广区块链技术,扩大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该领域。

三、比赛内容本次比赛要求参赛者编写一份创新性、深入分析、结构清晰、表述简明的区块链白皮书。

白皮书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 项目背景与技术需求:介绍项目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阐述项目的技术需求。

2. 技术方案与特点:详细描述项目的技术架构和实现方法,阐述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3. 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阐述项目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可行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调研,说明项目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前景。

4. 团队及合作伙伴:介绍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及其背景,展示项目的合作伙伴和支持机构。

五、参赛要求1. 符合本次比赛主题,具有原创性和可实现性。

2. 白皮书要求复杂的技术内容表述简明易懂,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3. 白皮书格式要求规范、整洁。

4. 白皮书要求中英文均可。

五、奖项设置本次比赛将设立一、二、三等奖,每个奖项分别设5名优秀白皮书,奖项设置如下:一等奖:每份奖金5000元人民币和精美的奖杯、证书。

二等奖:每份奖金3000元人民币和精美的奖杯、证书。

三等奖:每份奖金2000元人民币和精美的奖杯、证书。

六、比赛时间本次比赛预计于2022年6月开始,参赛者须按要求提交作品。

评选将于一个月内完成,并公布获奖名单。

七、总结本次比赛旨在激发区块链团队的写作热情,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编写单位: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2016年10月18日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国际产业格局加速重塑,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这一轮变革中,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是引领新一轮变革的主导力量。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近年来已成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政府研究讨论的热点,产业界也纷纷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将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能力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蚂蚁金融云、万向控股、微众银行、乐视、万达网络、平安科技等骨干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专题研究,编撰形成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白皮书总结了区块链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核心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标准化路线图等相关建议。

白皮书内容详实、分析透彻,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希望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把握区块链发展趋势和规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司长2016年10月内 容 摘 要近两年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多个发达国家政府先后发布了有关区块链的系列报告,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

在国内,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IT企业和制造企业积极投入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发展势头迅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有链技术白皮书前言区块链技术源自2008 年诞生的比特币系统,它通过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的时间戳服务器,集体维护和审计数据,解决困扰电子现金系统的“双花”难题。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逐渐从电子现金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经历了新的分化与发展,出现了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两个发展方向。

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无访问限制(Permissionless)的区块链。

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公有链上发布、验证、接收交易,都有机会参与记账。

公有链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产品,其“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特征,使其具有在全球范围提供一般信任服务的潜力。

公有链虽由技术驱动,但可能对经济、金融、社会的组织形态及治理产生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各界高度关注。

目前,公有链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总体上呈现技术热、应用冷的态势。

全球公有链的应用高度集中在加密数字资产领域,而且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由于合规的链上身份系统缺乏、合约隐私性保护不足、与现有法律制度不协调等问题,与实体经济的对接还在探索中,“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

但与此同时,公有链为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全球化的试验场,各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提升区块链可扩展性、互操作性、隐私性及安全性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

本白皮书旨在厘清公有链的起源、概念、特性及其创新价值,分析当前全球公有链的技术、应用、治理等方面的现状及趋势,探讨公有链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录版权声明 (1)免责声明 (1)前言 (1)一、公有链起源与概念 (1)二、公有链的价值和特征 (3)(一) 公有链的核心价值——提供基于机器的公共信任服务 (3)(二) 公有链的四大特征——共建、共有、共治、共享 (6)(三) 公有链的价值载体——Token (7)三、公有链的产业发展 (8)(一) 全球公有链发展头部效应集中 (8)(二) 全球公有链学术研究活跃 (10)(三) 公有链产业应用仍在探索中,“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 (11)(四) 公有链与实体经济结合面临诸多挑战 (12)四、公有链的技术发展 (13)(一) 多样态共识模式不断出现 (15)(二) 并行分片方案稳步发展 (17)(三) 二层网络成为重点探索方向 (17)(四) 隐私性保护日趋全面 (19)(五) 可信计算方案崭露头角 (23)(六) 跨链互通需求日益凸显 (25)(七) 智能合约安全问题尤为严重 (26)五、公有链的治理 (28)(一) 公有链治理是参与者对决策达成一致的过程 (28)(二) 公有链治理的架构与特征 (29)(三) 公有链治理的模式 (31)六、公有链的监管 (34)(一) 公有链监管总体论述 (35)1.公有链监管的特点 (36)2.公有链监管政策的平衡 (37)(二) 领域监管 (38)1.货币监管 (38)2.证券监管 (39)3.内容监管 (40)4.税务监管 (41)七、结论 (41)一、公有链起源与概念区块链的概念起源于2008 年,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其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先提出,旨在解决困扰电子现金系统的“双花”难题。

自二十世纪末的密码朋克(Cypherpunk)1运动以来,极客们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不依赖第三方的电子现金系统。

从1982 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发布的关于盲签名技术(Blind signatures)的论文,到戴维(Wei Dai)提出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再到2004 年哈尔·芬尼(Hal Finney)把哈希现金算法改进为“可复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技术极客们前赴后继,但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

中本聪将非对称加密、点对点技术、工作量证明三项关键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第一个不依赖于中心化机构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并且在全球大规模部署。

比特币系统的底层是一个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分布式账本,也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2。

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区块链技术逐渐从比特币和电子现金的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产生了公有链以及联盟链的应用方向。

图1:从电子现金到区块链2014 年,以太坊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区块链的可编程性。

以太坊(ETH)1 密码朋克(C ypherpunk)运动,起始于1992 年的Cypherpunks 邮件列表,提倡广泛使用强密码和隐私保护技术,实现个人的隐私和安全。

2 详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18 年9 月。

1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用户可编写智能合约的程序并将其部署在区块链上,使得区块链从主要用于记录电子现金转账的“专有账本”,升级为可记录计算状态(state machine)的“通用账本”,区块链进入可编程时代,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区块链的应用潜力。

几乎在以太坊出现的同时,一些大型机构也开始将区块链思想引入IT 系统的变革中,逐渐兴起了联盟链(又称许可链)的范式。

2014 年,R3 公司联合9 家金融机构(巴克莱银行、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瑞士信贷、高盛、J.P 摩根、苏格兰皇家银行、道富银行和瑞银集团)组建了R3 金融区块链联盟。

2015 年,Hyperledger 由Linux Foundation 于创立,旨在帮助企业开发、应用区块链技术,其成员包括IBM、Intel、思科、德意志银行、NEC、日立、百度、万达、华为等280 个会员单位。

联盟链方案催化了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从供应链管理、司法记录、数字版权、食药溯源等各个方面,联盟链(许可链)一般由行业联盟或是科技公司设计、实现和推动,具有高性能,注重金融和企业场景。

自此,区块链的发展范式分化为公有链和联盟链(许可链)两条路径:——公有链: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无访问限制(Permissionless)的区块链。

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公有链上发布、验证、接收交易,都可以竞争记账权。

比特币、以太坊是公有链的典型代表。

——联盟链:联盟链是由符合某种条件的成员组成的联盟来管理的区块链。

它不像公有链那样对全社会开放,只有经过许可的可信节点才能参与该联盟链的记账,其它用户仅有部分权限。

联盟链的一个例子是各大银行之间为了协同合作而构造和维护的区块链。

3 Token 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中文翻译,比如加密货币、加密资产、代币和通证等,为避免混淆或歧义,本白皮书使用Token 而非其中文翻译。

2表1:公有链与联盟链的对比二、公有链的价值和特征(一) 公有链的核心价值——提供基于机器的公共信任服务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缺少信任,任何社会关系都不可能持久存在。

信任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提高效率,也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

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把信任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4。

人际信任以血缘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庭或准家族的关系上,其基础是经验性的“道德人格”,并以熟人社会的舆论场来维护。

人际信任是一切信任的基础,是主观化、人格化的信任。

人际信任的特性是具体而经验的,缺乏普遍性,信任感及信任程度依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人际信任的范围也极为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培育,但人际信任的内容和灵活度确是最高的。

制度信任是以契约、法规、制度作为约束的信任。

制度信任不以关系和人情为基础的,而是以正式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为保障,如果当事人未按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行事,则会受到惩罚。

制度信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选择。

违法必罚的法律逻辑所形成的稳定行为预期,是人们产生制度信任的基础。

制度信任主导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

4 卢曼,《信任》,翟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世纪集团出版社,200534相比于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是一种信任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制度的信任关系。

因此,制度信任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抽象的、确定的、公共性的信任机制,以实在法规范和审判制度为保障的信用(credit )体系。

5简单说,制度信任是不依靠具体人的信任,在制度信任的框架下,双方无需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信任”,却可以依靠共同的制度信任保证互相行为在预期中完成。

从历史上看,制度信任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社会的信任范围,陌生人间只需信任共同的“制度”便可完成信用活动。

但制度信任需要建立社会契约和立法的过程,而其范围是制度约束和订立的人群内,信任内容则包含了制度所明文制定的内容。

公有链的信任是一种人类信任协作的新形态,它有着最为广泛的信任范围。

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Kevin Werbach 在其论述区块链信任的专著中所述,“为所有的使用者提供最为一般化的信任(信用)服务是公有链最为核心的价值,它使得人类首次在达成全球范围内自发性信任。

”6区块链信任的基础在于各方在平权、分散的网络中,独立地记账、验证过程。

各个参与者在公有链无门槛、自由出入、多方持有、多方维护的公共账本上独立地记录、验证每一笔交易及合约。

在共识机制的作用下,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会计(记账人),而在交易确认验证的机制下,每一个网络(全节点) 都是审计人。

因此,公有区块链是一个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网络。

共识机制保证了记账的随机性、分散性、不可伪造性,交易确认验证保证了记账的合法性, 内在的经济和博弈论原理又使记账人基于经济理性原则不会破坏整个系统。

图 2:信任机制的发展历程因此,区块链信任也是一种信任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机器的信任。

对于公有区块链的使用者来说,他无需信任任何具体参与这个网络生态的成员,就可以完成对于记账和合约计算的信任。

公有链在信任范围上是全球的, 5同上 6Werbach, Kevin. The Blockchain and the New Architecture of Trust. MIT Press, 2018.任何国家和地区素未谋面的人在不依赖制度信任的前提下即可完成可信交易。

并且,只要公有区块链系统健康运行,非法和无效的交易无法通过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共识确认过程,因此也不存在违约和失信的情况。

但是目前来看,区块链信任的使用场景仍较为有限,仅能在纯粹记账和封闭性合约的领域中,灵活度较低。

总的来说,公有链信任创造性地扩大了信任的范围,降低信任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人类信任客观化的进程,为更大范围内的全球一体化协作开辟了新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