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华尔街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尔街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尔街观后感篇1一名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一头扎入华尔街,企图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出人头地。
当他通过大海捞针的电话营销找到一个大客户纪先生后,这个股票经纪人似乎一夜飞黄腾达,短短数月间聚集了大量财富。
在曼哈顿东区买起了房子,并获得了心爱的高贵女人玳琳。
跟随着拥有豪华游轮家财万贯且生性贪婪狠毒的纪先生,这位华尔街暴富的年轻小子毕先生在财富的道路上势不可挡,前途无量。
当他帮助纪先生收购蓝星飞机公司时,遇到了在该公司担任工会领导的父亲的极力反对。
在激烈的冲突之下,这位“成功”的儿子出口责骂父亲因为害怕改变而不敢出去闯荡以至于一辈子只是一个飞机修理工人。
父亲默默地忍受儿子出言不逊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但劝告儿子做人要有原则。
同样的话,股票交易所的一位长者也对毕先生说过,但如日中天的毕先生如风过耳。
直到毕先生发现了纪先生收购蓝星公司本意不是让公司起死回生而是转手变卖获利,而自己的父亲第二次心脏病复发入院后,猛然醒悟到纪先生的虚伪与歹毒。
良心发现后的毕先生毅然抛弃房产和曾经心爱但却忠诚于利益的玳琳,转而与纪先生为敌,并通过纪先生的敌人在股市上击败了纪先生成功阻却了后者的恶意收购。
故事的最后因为毕先生涉嫌虚假交易股票诈骗而被警方带走,精彩之处在于毕先生被采取措施后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警方取得了纪先生犯罪的证据。
影片故事曲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观后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想必每一位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都会有一番雄心壮志,尤其财经类的学子,每天面对大量的财富和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金融大鳄,不会没有大干一番,明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的想法。
这位毕先生家境贫寒,在得到了纪先生的帮忙之后,显然加速了他梦想实现的步伐。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篇一: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很久以前,它是印第安人的土地。
四百年前,它是荷兰人的一道墙。
两百年前,它是梧桐树下金融种子。
一百年前,它塑造了美国的崛起。
现在,它是一张洒向世界的金融之网,这张网强大又脆弱,光明又黑暗。
这张网既能让经济加速,又能让经济窒息。
”这段开场白很好地概括了华尔街的历史和影响力。
整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金融知识,金融家们的雄才伟略,世界金融市场的疯狂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对中国金融界以及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
纪录片中,每当看到摩根、洛克菲勒、卡耐基、范德比尔特等响当当的金融家们,每当看到美国普通民众投资的狂热时,他们展示的是一种对金钱的信仰和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无限渴望。
正是他们这种对金钱如饥似渴般的追求和不怕失败的勇气,使得美国金融业蓬勃发展和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可以说,塑造美国崛起的不是华尔街,不是汉密尔顿、罗斯福等做出正确决策的大师,而是美国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对金钱的信仰。
这种信仰带给个人巨大的财富,也带给美国信贷、期货、房贷债券等具有重要意义的金融创新。
从而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美国金融的发展可以看出,个人对金钱的信仰和金融衍生品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金融衍生品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生产力和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
华尔街记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记录片观后感看完那部华尔街的纪录片,我就像被拉进了一个满是金钱魔法和疯狂冒险的世界。
一开头,那华尔街的高楼大厦就像一群巨人,威严又神秘地站在那。
感觉那里的每一块砖都透着金钱的味道。
那些西装革履的人们,行色匆匆,就像是一群在金钱迷宫里奔跑的小老鼠,不过是超级聪明、超级贪婪的老鼠。
纪录片里讲到股票交易的时候,哇塞,那场面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交易员们在大厅里大喊大叫,屏幕上的数字像发疯了一样跳动。
我就想啊,这每一个数字的跳动背后,可都是有人在笑,有人在哭呢。
那些人盯着股票走势的眼神,就像饿狼盯着猎物,只要有一点机会,就扑上去咬一口。
这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只不过这里赌的是真金白银,而且还穿着“投资”这么一件看似高大上的外衣。
那些金融大亨们更是厉害角色。
他们就像是在幕后操纵木偶的大师,轻轻动一动手指,就能让整个市场抖三抖。
看着他们在豪华办公室里指点江山,一会儿决定收购这个公司,一会儿又抛售那个企业的股票,我都有点恍惚了,这到底是商业智慧还是贪婪无度呢?他们住着大豪宅,开着豪车,过着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可这些财富的背后,又有多少是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钱呢?还有那些金融创新产品,什么次贷啊,那些复杂的概念和运作方式,简直就像是金融巫师们念的咒语。
他们把这些东西卖给投资者的时候,就像在卖闪闪发光的宝贝,可最后呢,这些“宝贝”却变成了炸弹,把整个金融世界炸得七零八落。
这就好比是厨师做了一道超级复杂的菜,看着好看,闻着也香,可吃下去却发现是毒药。
不过呢,华尔街也不全是黑暗的。
它也确实是推动了很多企业的发展,让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就像那些新兴的科技公司,如果没有华尔街的资金支持,可能就没办法成长起来。
但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推动进步,另一方面又在制造危险和不公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就觉得华尔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把全世界的财富都卷进去,然后又按照它自己的规则重新分配。
这个地方充满了诱惑、贪婪、智慧和疯狂。
华尔街纪录片 观后感2300字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2300字《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华尔街纪录片》的影片,该片向我们展现了华尔街这个充满金钱和贪婪的世界。
这部纪录片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华尔街的运作方式,对财富和权力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呈现了华尔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
在20世纪初期,华尔街已成为美国和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心,许多知名金融公司和投资银行也在此设立了总部。
通过对1929年股市崩盘的回顾,华尔街随后经历的各种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的描述,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华尔街这个金融帝国的发展。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对华尔街内部的机密行为与思维方式的详细分析,包括一些金融巨头之间的交易方式和运作规则。
同时,刘易斯作为故事的主角之一,他的不断追捕和监督,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的吸引人。
而在政治方面,影片也对华尔街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示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例如,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华尔街和政府之间的政策争执和金融权利斗争的动态,以及政府领导人员因自身利益而选择掩盖事实的行为,这些都是让人深刻反思的内容。
毋庸置疑的是,这部影片涵盖了众多的信息和内容,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了解华尔街这个金融帝国背后的故事感到很有启示。
其次,影片的剪辑和画面表现非常出色,许多纪实、时事、调查等元素融为一体,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同时,对于影片的评价方面,我认为这部影片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可能因为我对一些经济学术领域没有进行过深入的学习,有些描述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影片的节奏也较为缓慢,需要大量的耐心来等待整个故事的发展。
此外,一些角色在影片中的表现也稍有不足,人物的刻画感觉比较夸张。
然而,总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这部影片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信息,还让我更加了解了影片背后所传递的思想。
影片中的一些画面和音乐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例如,当纽约证券交易所上下两百煌煌壮观的场景轮番展示时,我不由得对人类的智慧和技术力量赞叹不已。
华尔街 纪录片 观后感(6-10集)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早期的华尔街是富人俱乐部,他们在这里投资、获利,尽情游戏,普通人望尘莫及。
道琼斯指数的出现第一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信息,此后一系列重要的投资方法应运而生,凯恩斯的技术分析,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指数投资,人们从混沌的股票市场中,总结出投资之道,在众多投资者的失败基础之上,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就此诞生。
他的成就甚至盖过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
“他总是能买到非常便宜的股票,他非常小心谨慎,在2008年末、2009年初的时候,有许多这样的投资机会,由于当时的人们已经对股市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许多股票的价格都很便宜,他能够从中获得。
”(美国格雷厄姆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领域的研究专家珍妮特•洛尔)。
巴菲特成为很多年轻投资者的梦想,华尔街的每个成功故事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的参与,华尔街就是像个藏有巨大宝藏的城堡,人们一直在这里寻找创造财富的钥匙,有人成功,有人失望,虽然成功的人远在少数,但依旧阻挡不了在这里进进出出贪婪逐利的人们。
人们孜孜不倦的追逐金钱、利益,贪婪是投资人们无法更改的动力与本性。
2008年麦道夫150年的漫长刑期就是为他过度的贪婪所食的恶果。
麦道夫事件使人们开始质疑华尔街的贪婪是否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华尔街的贪婪成了更多人开始思考的问题。
美国的资本市场的监管原则,一直沿用100多年前联邦大法官布兰代斯的名言: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阳光交易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
但20世纪前,监管原则被束之高阁,市场上没有具体的规则规范投资交易,股票的份额不是个必须公开的信息,股市基本上只有一条的规则,就是买家请小心!大量的股票家们仿照丹尼尔•德鲁靠着掺水股发财。
一位早年有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经历的查尔斯•亨利•道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段特殊的经历,与另一位合伙人爱德华•琼斯创立了道琼斯公司,他的道琼斯指数第一次将交易大厅内的信息传递出去,并且沿用至今。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1-5集)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1-5集)《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
在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上,每一天,每一年,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疾风暴雨,人们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站在这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铁牌下面留下自己的笑容,在这条拥挤的小道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排着队在那头象征着希望和力量的铜牛旁边留下自己的梦想。
这里,记载着太多的故事,承载着太多的争议,蕴藏着太大的能量,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1625年荷兰人用24美元买下曼哈顿岛,取名新阿姆斯特丹,荷兰人成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1650年英国人带着坚船利炮登陆此地,改名为纽约,英国人建立了第一家中央银行。
世界的金融中心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漂移到英国的伦敦,再到美国的纽约,而地理位置的迁移并不能割裂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华尔街则见证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本质就是贪婪。
因为贪婪,郁金香泡沫事件对荷兰的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受“郁金香泡沫”和其他因素影响,荷兰经济开始衰落。
同样,因为贪婪,人们积累财富,集中应用财富,实现了伊利运河的开凿,太平洋铁路的贯通,第一盏电灯被点亮等等。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贪婪是一把双刃剑,不能一味的肯定或是否定,学会利用贪婪,并寻找制约贪婪的方法,这同样考验着金融监管的智慧。
早期的华尔街,资本市场自由泛滥,充斥着欺骗和狡诈,为华盛顿的政治家不齿;华尔街经过一段时期的野蛮生长,逐渐羽翼丰满,开始显示资本固有的力量,权钱交易成为资本市场早期最黑暗的一幕。
资本市场的壮大,政府开始强有力的介入华尔街的监管,从此拉开了市场与政府之间博弈之战。
摩根是自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以来华尔街上另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强势人物,他用个人的力量控制住了1907年的金融危机,但是很快,美国人就为在他们的国家里一个私人银行家拥有了如此大的权力而感到害怕。
1913年摩根去世,9个月后,美国国会立法批准设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从此,美国又有了中央银行。
《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最新《华尔街》观后感(模板6篇)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
怎么写观后感呢?作者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最新《华尔街》观后感(模板6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最新《华尔街》观后感篇1在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的序中写道: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
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
然而,华尔街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要把它看清楚和说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华尔街证券市场建立两百年来,对它进行报道、评论、称颂和抨击的文章乃至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是它们对华尔街的评价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
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
创新是华尔街的生命。
从资产支持证券到货币市场基金,从浮动利率债券到远期利率协定,从外汇期货到货币互换,从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样的信用衍生品,华尔街总是能够层出不穷地创新金融产品,并藉此推动金融市场的颠覆性变革。
华尔街创新的秘诀在于了解与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特征。
【最新文档】华尔街观后感-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华尔街观后感篇一:《华尔街》观后感观《华尔街》有感华尔街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在国际金融业占据显赫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看完这个十集的片子让我受益良多,华尔街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
作为一名学习金融的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必须更加懂得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金融的价值。
十集的内容很多,其实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第一集和最后一集。
资本这个词在这两集中出现的次数尤其多。
每周,每天,每时,每刻,资本都在不停息的流动。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块印第安人的土地,也不是荷兰人的一道墙而是一张撒向世界的金融之网。
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贪婪而奋斗的人。
现在的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
第十集主要讲解的是位于金融地位顶端的国家更替。
在我认为与货币有很大的关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
17、18世纪是英国的时代,随着英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地的畅销,强大的经济实体支撑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而英国也为资本之河注入了全新的元素:英国人确立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第一个世界货币,英国银行家在世界各地布局,英国人将世界通过金融之手联为一体。
20世纪初,英国的金融地位开始受到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挑战。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彻底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WALL STREET意为墙街,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
看这条街上的门牌就能领略到华尔街的魅力,华尔街1号是纽约银行大楼;14号是美国信孚银行大楼;37号是原美国信托公司、美国大通银行;40号是曼哈顿信托银行;48号是美国金融博物馆;60号是德意志银行大楼,摩根大通大楼;111号是花旗银行大楼??只要沿着这些门牌号一直数下去,光在这条街上就能领略到当今几乎所有的金融巨鳄的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一个对很多人都有吸引力的名字。
之前对它没有过太多的幻想与了解,只知道那是世界金融中心的根据地,知道它位于纽约,知道纳斯达克,知道那里是世界财富的聚集地。
.直到在国际金融课上观看了纪录片《华尔街》,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立体的华尔街。
这部纪录片从荷兰人建立这条街说起,说到美国金融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全球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不受到华尔街上这些金融机构的影响。
要知道,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四百九十多家都在华尔街上的纽交所上市,没有在这里上市的那些500强公司,还有好些不寻求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
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译音,原本指的是一道由荷兰移民建立起来的墙,用来防范土著美国人的进攻,后来又发展成为一条商业街道。
然而,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华尔街的长短宽窄虽然基本没有改变,但它的作用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因为成功打通了北美和亚洲海上贸易通道,世界上的第一个金融中心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诞生,他们发明了股票,创造了股票交易模式,并建立起了现代银行体系。
但因为郁金香泡沫而引发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中心的航船开始起航,在绕道伦敦后,奔向纽约。
现实意义中的华尔街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地理概念和传统,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代名词,是全球80%以上金钱的集散地。
追随其源头,是荷兰人在移民的过程中,给美国带来了股份制、股票交易所和货币汇兑银行;英国的移民则给美国带来了国债、跨国银行、中央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这些现代金融的种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资本之城——纽约。
而华尔街这张渗入世界各地的金融之网也为美国崛起的神话贡献了不可忽略的力量。
华尔街的历史完全可以代表纽约的历史,华尔街墙的建立与消失,以及后来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都在着力塑造着纽约这座资本之城。
然而以前我们对华尔街没有很多的具体的认识,都只是很片面的,但是看完这部纪录片,相信大家对华尔街会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这部纪录片力求客观全面地介绍华尔街的情况和各方面对它的分析和评论,无疑能为我们透彻了解华尔街提供很大的帮助。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
现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与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不再发生直接的物理关联,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归属,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
不仅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贪婪与疯狂似乎是上天专门为华尔街设下的魔咒,它始终弥漫在华尔街的每一处空间。
华尔街在不断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又在不断地剥夺着他人的财富,华尔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又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束缚。
华尔街是矛盾的结合体,它在自身双面性的较量中,不断遭到毁灭,又不断得到重生。
在这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映象的是通过对于巴菲特的访谈,介绍了长线投资等等。
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
从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谷歌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
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从纪录片中可以了解到的是早期的世界的金融中心并不在美国,而是在英国的伦敦。
因为在17、18世纪是英国的时代,随着英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地的畅销,强大的经济实体支撑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英国人确立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第一个世界货币。
英国银行家在世界各地布局,英国人将世界通过金融之手联为一体。
美国在19世纪末出现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巨大财富和企业的拥有者身后都是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而摩根个人的资产也不过六千万美元,却能够帮助卡耐基实现个人财富超过四亿美金,帮助洛克菲勒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这完全是华尔街的融资手段所表演的魔术。
在这种资本力量的带领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刚建国就背负六千万美元债务的穷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
到20世纪初,英国的金融地位开始受到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挑战。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彻底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
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我们需要一个健全成熟的投资市场,同时我们也需要民众形成投资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
虽然华尔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
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
到那个时候,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