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S2第二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

合集下载

DVB-S2

DVB-S2

DVB-S2中文解释:卫星数字化视频广播第二代标准全称: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Satellite - Second Generation DVB-S2,以其更高的频带利用率、更先进的编码方式和接近香农极限的系统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DVB-S2的高效传输方式,对卫星转发器的可用功率和线性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亚洲卫星的大功率和线性特性好等优势,更能适应DVB-S2标准对传输信道的要求,尤其是其中的高位调制方案在卫星信道上的应用。

与DVB-S相比,DVB-S2可提供除QPSK外的多种具有更高频带利用率的调制方式,如8PSK、16APSK、32APSK。

与DVB-DSNG的16QAM相比,DVB-S2的16APSK 和32APSK调制技术,减少了幅度变化,更能适应线性特性相对不好的卫星传输信道,使高位调制方式通过卫星信道传输成为可能。

与DVB-S和DVB-DSNG相比,DVB-S2采用的是功能更强大的前向纠错系统,即BCH和LDPC(低密度校验码)码级联的信道编码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解调门限,距离理论的香农极限只有0.7~1dB的差距。

DVB-S2频谱成形中的升余弦滚降系数α可在0.35、0.25、0.2中选择,而不是DVB-S固定的0.35,自然α越小,可以获得下降更陡峭的载波波形,频谱利用率越高。

在DVB-S2的单向广播应用中,DVB-S2标准允许发射站根据接收站的不同条件,对发送给不同接收站的数据帧的传输参数进行优化,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可变的编码和调制方式(VCM),不必为最坏情况的传输预留额外的余量。

DVB-S2的交互式应用中,可变编码和调制(VCM)功能与回传信道的运用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即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ACM)。

卫星广播新标准DVB-S.2浅谈

卫星广播新标准DVB-S.2浅谈
第 4期
慈文福 : 卫星广播新标准 D V B— S . 2 浅谈
2 . 2 新 的信 道编 码方 案
2 9
D V B— S . 2最引人注 目的革新在于信道编码方 式, 包括纠错编码和调制 。纠错编码和调制是在实
际的信道情况下 , 寻找最佳途径传输信息。香农 的
图 2 系统 流 程
限。D V B— S . 2 纠错编码使用 L D P C ( 低密度奇偶校 验码 ) 与B C H码级联 , 调 制则 以多种 高阶调制方式 取代 Q P S K。 D V B— S 。 2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业务多样性需 求, 具 有 很 好 的适 应 性 。 如 D V B —S . 2支 持 1 / 4 ,
3 2 A P S K 。对 于广播业务来说 , Q P S K和 8 P S K均为
标 准配 置 , 而1 6 A P S K、 3 2 A P S K是 可选 配 置 ; 对 于 交
互式业务、 数字新 闻采集及其他专业服务 , 四者则均 为标 准 配置 。 A P S K是另一种幅度相位调制方式 , 与传统方 型星座 Q A M( 如1 6 Q A M、 6 4 Q A M) 相 比, 其分布呈 中
D V B—S . 2有 更多 的选 择 , 即Q P S K、 8 P S K、 1 6 A P S K、
基于现有的 D V B交互信道 ( R C—P S T N, R C S ) 来实
现的。D V B— s 2可 同时工作于 固定 编码 调制模 式 ( C C M ) 和 自适应编码调制模式 ( A C M) , 而A C M模 式是基于交互信道反馈 的信 息工 作 的。A C M 模式
相 同的传输 条件 下 , D V B—S . 2提 高传 输 容量 约

第二代卫星数字广播标准DVB-S2的应用

第二代卫星数字广播标准DVB-S2的应用

第二代卫星数字广播标准DVB-S2的应用亚洲卫星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赵冬梅/文亚洲卫星公司现有三颗在轨运行的卫星,分别是亚洲二号卫星、亚洲3S卫星和亚洲四号卫星,所有转发器上均装有线性器或自动电平控制装置,是目前中国和亚太地区上空功率最高的C和Ku波段转发器资源之一。

DVB-S2,以其更高的频带利用率、更先进的编码方式和接近香农极限的系统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DVB-S2的高效传输方式,对卫星转发器的可用功率和线性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亚洲卫星的大功率和线性特性好等优势,更能适应DVB-S2标准对传输信道的要求,尤其是其中的高位调制方案在卫星信道上的应用。

DVB-S2特点概述与DVB-S相比,DVB-S2可提供除QPSK外的多种具有更高频带利用率的调制方式,如8PSK、16APSK、32APSK。

与DVB-DSNG的16QAM 相比,DVB-S2的16APSK和32APSK调制技术,减少了幅度变化,更能适应线性特性相对不好的卫星传输信道,使高位调制方式通过卫星信道传输成为可能。

与DVB-S和DVB-DSNG相比,DVB-S2采用的是功能更强大的前向纠错系统,即BCH和LDPC(低密度校验码)码级联的信道编码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解调门限,距离理论的香农极限只有0.7~1dB的差距。

DVB-S2频谱成形中的升余弦滚降系数α可在0.35、0.25、0.2中选择,而不是DVB-S固定的0.35,自然α越小,可以获得下降更陡峭的载波波形,频谱利用率越高。

在DVB-S2的单向广播应用中,DVB-S2标准允许发射站根据接收站的不同条件,对发送给不同接收站的数据帧的传输参数进行优化,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可变的编码和调制方式(VCM),不必为最坏情况的传输预留额外的余量。

DVB-S2的交互式应用中,可变编码和调制(VCM)功能与回传信道的运用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即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ACM)。

DVBS2的系统架构及性能改善

DVBS2的系统架构及性能改善

D V B -S2 的系统架构及性能改善2012-07-13################2012-07-13####2#0#1#2#-07-13########肖社生 中央广播电视发射二台DVB -S2 的产生及其影响②交互式业务, 包括因特网接入的有关用户服务。

用户终端设备除集成接收-解码器(IRDS )外还包 括了个人计算机(PC 机)。

③专业应用,如数字电视分配和新闻采集。

④数据信息的分配和因特网的中继功能。

以上第①点是保留 DVB -S 的功能, 其它几点是 DVB -S2 新增的功能。

(2)在技术层面上,DV B -S 2 主要的进步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DVB -S2 建立在三个关键概念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即:最佳的传输性能、最大的灵活性、合理的接 收机复杂度。

②为了适用于各种应用和传输条件,DVB -S2 采用了工具箱的工作模式,以体现灵活性。

③为了达到最佳传输性能,DVB -S2 吸收了近年来在编码技术上的最新成果,采用了低密度奇偶校验 (LDPC ) 和 BCH 编码技术。

以 LDPC 作为内码,BCH 作为外码,传输容量可提高 30%,非常接近香农信道 容量极限,同时解码器复杂度适当。

④可采用自适应编码和调制技术(ACM ),并采用最大限度灵活性的帧结构,根据线路传输条件,在帧 与帧之间可以对每个用户采用最佳的参数来进行传 输。

在保证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 降低了 IP 业务运营成本。

ACM 和灵活的帧结构也是 工具箱工作模式的具体体现。

这种灵活性也保证了在 恶劣条件下的同步要求。

1 1993 年发表的第一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 DVB -S 基于 QPSK 调制、卷积码和 RS 码前向纠错技 术,主要服务于视频广播业务。

2003 年发表的第二代 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 DVB -S2 已成为 ITU -R 标准,也是欧洲通信标准委员 会(ETS1)的标准。

dvb-t2 标准

dvb-t2 标准

dvb-t2 标准DVB-T2标准。

DVB-T2是一种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它是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

与第一代DVB-T标准相比,DVB-T2在信号传输效率、频谱利用率和服务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本文将对DVB-T2标准进行介绍,包括其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前景。

首先,DVB-T2采用了先进的调制和编码技术,能够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通过采用更高效的信号调制方式和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DVB-T2可以在同样的频谱带宽下传输更多的节目内容,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从而可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电视节目和增值服务。

其次,DVB-T2还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采用了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和调制方式,DVB-T2在弱信号环境下依然能够提供稳定的接收质量,有效地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使得用户在接收电视信号时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此外,DVB-T2还支持高清、超高清等高质量视频节目的传输。

随着高清、超高清电视的普及和用户对高清画质的需求不断增加,DVB-T2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画面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

总的来说,DVB-T2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具有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好的画质体验,将成为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主流标准。

它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还可以为广播电视运营商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模式,促进数字电视广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随着DVB-T2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相信它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DVB-T2将成为未来数字电视广播的主流标准,为用户和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展机遇。

dvb-rcs2标准

dvb-rcs2标准

dvb-rcs2标准
DVB-RCS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Retur n Channel via Satellite 2)是一个由DVB(Digital Vid eo Broadcasting)项目制定的标准化技术,用于通过卫星实现双向通信。

这个标准是为了满足卫星电视和宽带互联网服务的需求而开发的。

DVB-RCS2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的方式来传输数据,包括互联网流量,以及视频和音频信号,从而实现交互式电视服务和高速互联网连接。

DVB-RCS2标准的关键特点包括:
1.高效的传输:它使用高效的调制和编码技术来传输数据,即使在信号弱或干扰多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服务。

2.灵活的频道带宽:DVB-RCS2支持不同的频道带宽,可以根据需求和卫星容量来调整。

3.强大的向前和返回链路:它提供了强大的向前链路(从卫星到用户)和返回链路(从用户到卫星),这对于实现双向通信至关重要。

4.支持多种服务:DVB-RCS2支持多种服务,包括传统的电视广播、视频点播、互联网接入和交互式服务。

5.互操作性:它旨在与现有的DVB-S(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atellite)标准和其他DVB技术兼容,
以确保互操作性。

DVB-RCS2的引入是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特别是在宽带互联网服务方面。

它为卫星运营商提供了一种方式,可以在现有的卫星基础设施上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DVB-S2和DVB-S的区别

DVB-S2和DVB-S的区别

DVB-S2和DVB-S究竟有什么区别摘要DVB-S.2作为新一代数字卫星广播标准即将出台,草案已正式发布,新标准在提升原有信道传输容量的同时,还将大大拓展业务范围,得到了广电、电信、计算机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在与以往标准相比较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新标准技术上的主要优势,并简要介绍了标准的研发背景、目前的进展及未来应用前景。

一数字卫星广播标准的发展沿革与DVB-S.2数字卫星广播标准发展始于1990年代初,应用较多的制式主要有两种,即欧洲的DVB-S 标准和美国GI公司开发的Digicipher标准,两种方式互不兼容,其差别主要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即信道编码,而信源编码部分都采用了MPEG-2。

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ETS 300 421算起,DVB-S作为当今广播电视领域的主流卫星传输标准,问世已逾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1995年中央电视台通过卫星播出数字压缩加扰电视节目时,我国尚未公布将DVB-S作为试行标准,当时采用了美国GI的Digicipher系统,随着近年来国内模拟卫星传输方式淡出市场,国内各上星频道普遍采用了DVB-S技术。

十年的使用期同时意味着DVB-S的核心技术与当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水平渐行渐远,因此,基于当前硬件支持能力和编码算法的最新成果,开发更适应当前乃至未来中长期业务发展需求的技术标准就成为当务之急,DVB-S.2也因此呼之欲出。

DVB-S.2由JTC(联合技术委员会)制定,JTC最初于1990年由EBU(欧广联)、ETSI 联合组建,负责制定广播电视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1995年该组织吸纳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加入,后者负责广播电视接收机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DVB-S.2的制定采用ETSI的“两步式” 程序,2004年6月,公开发布DVB-S.2草案(即Draft ETSI EN 302 307 V1.1.1),目前进入公开的意见征询阶段(2004.6.2~2004.10.1)。

DVB-S2课件

DVB-S2课件

DVB-S/S2的天线相关
极化 Polarization: 指无线电波的振动方向。极化有2种方式,线极化和圆极化。线 极化又分H水平极化和V垂直极化,圆极化分L左极化和R右极化。 H水平极化:无线电波的振动方向是水平方。 V垂直极化:无线电波的振动方向是垂直方向。
线极化缺点是需要根据接收者所在位置调整极化角,而圆极化不 需要,只需要把LNB安装在天线的焦点就可以了。
节目排序: 节目的默认排序通常是先搜到先排列。如: 转发器1分析出的节目排在节目1,转发器2分析出的节目就排在 节目2,以此类推。(假定每个转发器都只有一个节目)
DVB-S/S2的天线相关
LNB( 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 ) LNB俗称降频器,或者高频头馈源,顾名思义就是把频率降低。 因为卫星讯号是高频信号,通常在几GHz到十几GHz,在同轴电 缆传输的讯号频率越高损耗越大,所以需要用LNB来降低频率以 达到较好信号的接收。LNB有固定的振荡频率,我们称之为LNB本 振,卫星转发器频率经过LNB降频,再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卫星 接收机的高频头上。经过降频的信号我们称之为中频信号,接收 机就是对中频信号进行锁定并解调的,接收机能接收的中频频率 范围要求为950-2150 MHz。
DVB-S/S2的天线相关
LNB高频头馈源: LNB通常有的类型:单本振单极化、单本振双极化、双本振单极 化、双本振双极化。 国外常用的一种Ku波段 双本振LNB,Universal, 采用9750M/10600MHz。
DVB-S/S2的天线相关
波段: C-band:频率从3~4.2GHz的波段。 Ku-band:频率从11GHz~14GHz的波段。
对星方法: 1.不接DISEQC1.2/1.3的情况: 我们在对星的时候,通常找个电视和一个工作正常的机顶盒,将 电视与机顶盒连接好后,先预估卫星的大致位置,之后在机顶盒 中的搜索界面中选择一个信号较好的转发器,根据机顶盒显示的 信号质量和强度调整天线位置,使显示的质量和强度达到最好, 之后选择信号较差的转发器,微调天线,使信号质量与强度达到 最好,基本就完成了。 2.接DISEQC1.2/1.3的情况: 需要比较专业的安装人员安装,如果0位不准的话, DISEQC1.2/1.3转动的位置很可能无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脉冲成形滤波器在物理上是不可实现的,只能近似,称为奈奎斯 特滤波器,其 H(f) 可表示为矩形函数和任意一个实偶对称频率函数的 卷积,即奈奎斯特脉冲函数表示为 sinc(t/T) 函数与另一个时间函数的 乘积。因此,奈奎斯特滤波器以及相应的奈奎斯特脉冲为无穷多个。
引言:频谱效率和滚降系数—有效性
门爱东教授
menad@
Beijing
主题概述
引言 DVB-S 回顾 DVB-S2 是什么? DVB-S2 物理层技术元素 DVB-S2 应用举例 参考资料
引言: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 编码
信道 编码
调信解 制道调
信道 解码
可靠性和效率
数字通信系统
传输子系统主要涉及: 信道编码 调制 信号帧结构
引言:卫星视频广播
卫星是视频广播的理想平台
卫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包括卫星、广播中心和地面接 收机(天线、机顶盒);
视频广播最有效的覆盖方式——一颗卫星和一个频道 就可覆盖整个国家;
前端设施成本低廉,包括卫星和广播中心; 点波束卫星能够提供本地到本地的业务; 随着信源压缩和信道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广播
对通信系统的评估中通常还定义了净荷速率,它是指在传 输的符号中扣除由于信道编码和同步字段等一切额外花销 后的“纯”信息速率,单位通常是 bit/s。
引言:频谱效率和滚降系数—有效性
频谱效率定义为每赫兹(Hz) 带宽的传输频道上每秒可传 输比特数,单位是 bit/s/Hz, 表示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频道价格越来越低廉,甚至在欧洲出现了 Free-to-air DBS; DBS 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中国也将发射直播星,和 S 波段多媒体广播星。
引言:比特率和波特率—有效性
比特率表示每秒可传输多少个二元比特,单位是 bit/s。
波特率是指三元及三元以上的多元数字码流的信息传输速 率,单位是 baud/s,表示每秒可传输多少个多元码字。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转换 点无失真准则,或无抖动 (Jitter Free)准则
奈奎斯特第三准则:波形 面积无失真准则。
引言:频谱效率和滚降系数—有效性
第一准则
理想低通滤波器频域响应 理想低通滤波器时域响应
H(f)0h0,TSej2ft0,ffffSS//22
h(t)h0sinfSf(St(tt0t)0)
比特率与波特率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表示信息传输的速率,只 是在传输系统的不同阶段,信号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因此以不同 的计算方式来衡量其信息的传输速率。
发射端在映射之后以及接收端在反映射之前,信息以多元数字符 号表示,因此其中各环节传输和处理信息的速率用波特率表示, 如调制信号的速率等。
比特率和波特率容易产生混淆,为了避免造成人们的困惑,许多 书上称波特率为符号率。
DVB-S2: 第二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Second generation framing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systems for Broadcasting, Interactive Services, News Gathering and other broadband satellite applications
信源 解码
引言:广播系统模型
数字视频广播及所用标准
透明传输
传输层
AV流
信源编码
MPEG2 MPEG4 H.263 H.264
AVS
216M~ 1.2G
地面:
8VSB-T TS ISDB-T TS
DMB-T 有线:
DVB-C 卫星:
DVB-S DVB-S2
128kb~20Mbps
信源编码
MPEG2 MPEG4 H.263 H.264
引言:频谱效率和滚降系数—有效性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产生二种畸变:叠加干 扰与噪声,出现波形失 真。
瑞典科学家哈利•奈奎斯 特 在 1928 年 为 解 决 电 报 传输问题提出了数字波 形在无噪声线性信道上 传输时的无失真条件, 称为奈奎斯特准则。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抽样 点无失真准则,或无码间 串扰(ISI Free)准则
常用的奈奎斯特滤波器是升 余弦成形滤波器:
左图为频域响应 为滚降系数
若把升余弦滤波器放置在收 发两端,即为平方根升余弦 函数(SRRC)。
时域响应:
h(t)h0sin fSftSt1c4o 2sfS fS 2tt2
滚降系数а影响着频谱效率,а越小,频谱效率就越高,但а过 小时,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比较困难,而且当传输 过程中发生线性失真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也比较严重。在实际 工程中,а的范围一般定在 0.15~0.5 之间。
引言:误码率和误符号率—可靠性
用于衡量系统可靠性 误码率或误比特率(BER) 是指在经过系统传输后,
AVS
AV流
216M~1.2G
引言:视频广播网络
卫星
其它网络的接口
地面
主前端
第一个有线环
社区前端 第二个有线环 Secondary Ring
Primary Ring
集线器
地面
中央交互式 服务平台
地面
分布式 服务平台
数据网络 (TCP/IP)
光节点
地面
CATV 网
约125 -2000 用户
HFC - Hybrid Fiber Coax 混合光纤同轴网络
对于带通调制信号,那么奈奎斯特带限定理表明,理论 上没有码间串扰的最大频谱效率为 1符号(码元)/s/Hz。
频谱效率主要用于衡量各种数字调制技术的效率,在数 量上等效于每个调制符号所映射的比特数。
BPSK 或 2ASK,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 1bit/s/Hz; QPSK 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 2bit/s/Hz; 8PSK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 3bit/s/Hz; 16APSK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 4bit/s/Hz; 32APSK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 5bit/s/Hz; 32QAM理论最高频谱效率达 5bit/s/Hz; 64QAM理论最高频谱效率达 6bit/s/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