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鹿鸣博士来我院进行学术报告

合集下载

大道之理与生命科学报告会

大道之理与生命科学报告会

大道之理与生命科学报告会-生命科学家尊师先生在北京科学会堂的演讲内容(1990.11.1-11.3)由我国第一家综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国际生命科学院,和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高层次生命科学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庆国际生命科技大学联合组办的生命科学学术报告会现在开始。

这次学术报告会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学术界、科技界、医疗界、党政军界、司法界、新闻界、气功界及其他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参加这次报告会的有:中央党校副校长刑贲思、人事部副部长程连昌、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云林、山西省副省长乌杰、中宣部秘书长沈一之、中办老干部局局长赵玉、原北京军区副政委傅崇碧、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原空军副司令员曹礼怀、原兰州军区政委谭友林、原总政副主任军科院第一副政委梁必业、军科院副院长宋文中、中顾委委员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肖全夫、中顾委委员原炮兵政委吴信全、原高教部副部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方主席高沂、公安部原部长赵仓壁、原邮电部部长钟夫翔、中顾委委员原中纪委书记韩天石、中顾委委员原中纪委书记强晓初、中顾委委员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中顾委委员张闻天同志夫人刘英、中顾委委员原广西省委书记乔晓光、全国政协常委原甘肃省委书记杨植霖、原总参政治部主任冯征、中干办常务理事王稼祥同志夫人朱仲丽、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干协常务理事会办公室主任金紫光、《当代》杂志副主编何启治、原警官大学副校长常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派夫人前来参加报告会。

此外,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长高狄同志委托夫人代表、中顾委委员原中组部部长陈野苹同志、中顾委委员原中办主任冯文斌同志、中顾委委员原军科院副院长刘震同志、中顾委委员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同志等都委托秘书到会。

学术界、科技界、医疗卫生界有:中国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伟、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凤山、清华大学生物学家生物系主任赵东明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赵玉芬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符荣、北京大学气功理事会主席哲学系教授于民、北大气功理事会主席哲学系副教授冯国瑞、北大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志伟、北大经济学院赵靖教授、商德文副教授、美籍华人纽约中华气功医疗康复中心主任施祖先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诗东、徐集仁、徐力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陈章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于根远研究员、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司司长王博熙副教授、《中国戏剧》杂志主编全国剧协党组书记霍大寿教授、延边大学《汉语学习》杂志社主编崔奉春教授等300多位专家学者。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践作者:张彩莹柴春月焦朋飞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2期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是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开设的专业课,在课程建设实践中,通过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运用OBE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办法,有助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OBE;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了30多年的飞速发展,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20年9月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

高层次体现的是学术性,即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高级专业知识;应用型则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现代实践和实验的方法技能、应用知识、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

因此,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5]。

课程建设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见习等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学术研讨会在生物物理所召开

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学术研讨会在生物物理所召开
风 险度 量 的参 考 工 具 。
由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可知 一 服从均值为÷的指数 【) ,
分 布 且 与 t独 立 , 因 此 可 得 到 :() (( m) : £ : £ , ) 本 例 利 用 复 合 泊 松 过 程 描 述 保 险 公 司 的 盈 余 过 程 并 巧 妙 地 运 用 鞅 理 论 来 研 究 破 产 概 率 问题 。 当然 , 保 险 公 司 的
上还就学科 发展方 向及如何更有 效地发挥 基金 作用 展开 了
8 3
社 . 0 6. 20
公司违约事件 频发 ,因此对公 司信 用违约 问题 的研 究引起 了人们的高度 重视 。信 用风险模 型的研究 主要分 为两 类 : 结构化模型和 约化模型 。约化模 型 比较简单 ,它把 公司 的
>0 },则 有 限 时违 约 概 率 J ≤) 1 . = )若 N t 的 强 p r: 一 v ) 0' () (
() ) P 。 o =“ :
违约 时间定义为公司价值首次低于负债的时刻,即:

上式可化简为 : + : 一) o _ 《+ ‘ 6 1 ,显然 该方程有两 个 =
根分 别 为 .1 | 十 m ±/a- -— + c8 6 %c 8  ̄2 4( — ( . ) x

T if : f : n{ ( D) n{:( ≤ } 其 中 X 。 t ) :i ty, , f ) o 。 g
低 于与债务有关 的某一水 平的时刻 ,假设公 司的负债 为D ,
公 司 的价 值 过 程 描 述 为 : ( = , ) 其 中
维纳过程 。

“ “
—— ( ) 2
D 为公 司 的初 始 价值 ,X ( )为 参 数 为 o t 的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7期2022年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奠基人梁骏吾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笔者敬赠挽联“木兰山铭旌颂巨匠,烟波江溅泪吊梁公”,寄托同乡后学的哀思。

14年前,笔者与梁骏吾院士因传记写作结缘。

重温那些故事,一代人的感奋历历可见。

怀揣科学梦“海归”效力梁骏吾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1933年9月18日出生于汉口。

受父母影响,梁骏吾自幼兴趣广泛、文理兼优。

他平时喜欢吟咏新诗,曾到广播电台录制诗朗诵。

1945年,梁骏吾考入汉口市立第一中学(今武汉市第一中学)。

1946年7月,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董必武、钱瑛派中共党员陈梅影到汉口一中担任地理教师,以职业为掩护做地下学运工作。

不久,地下党员胡进吾、陈育和张师韩先后到一中任课并领导学运,张兆贺(张孟林)被发展为学校第一位学生地下党员。

在他们的影响下,进步教师常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梁骏吾的化学老师时常提及中国工业的落后,激励大家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潜移默化中,梁骏吾许下心愿: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科技报国,去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

他曾写道:“牛顿说,我好像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找到一个比通常更光滑的卵石或更好看的贝壳而感到高兴。

但是,有待探索的真理海洋正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立志当一名科学海洋的探索者!”高中毕业后,梁骏吾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

1955年,梁骏吾大学毕业。

此时,基于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正大规模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20世纪50年代,国家派遣留苏学生,原本是从各岗位上抽调具有革命经历的青年知识分子。

但到梁骏吾大学毕业时,大部分留苏学生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甚至有部分是高中应届毕业生。

梁骏吾因成绩优异,个人表现不错,加上“社会关系简单,历史清白”,得以入选。

留学人员攻读的专业,由国家根据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梁骏吾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主攻半导体材料。

4-背靠工科“大树”好乘凉——访兰州交通大学闫浩文院长(定稿)

4-背靠工科“大树”好乘凉——访兰州交通大学闫浩文院长(定稿)

背靠工科“大树”好乘凉——访兰州交通大学闫浩文院长采访邱观永撰稿李春阳闫浩文,年生,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期刊、、长期审稿人.主要从事地图自动综合技术、空间关系理论及空间数据安全技术与方法研究.九曲黄河,奔腾浩荡,流经金城,过此地蜿蜒北上:育沃土利灌溉养民众一方,豪壮处更添安详;《时代》,溯流而上,行至陆都,闫浩文院长专访:谈办学聊理念议人才培养,愿为同道传良方.记者:作为西部地区第一所以“测绘与地理信息”命名地学院,当时学校各方是基于怎样地考虑决定建立这个学院地?闫浩文:兰州交大地前身是唐山铁道学院,与铁路有很深地渊源.修建铁路、交通运输、铁道工程等都离不开测绘测量,而这些需要技术支撑地.年高校扩招以来,我们学校就筹划建立一些新地专业,一是为了应对扩招趋势,二也是为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年在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同年,学校取得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年学校又在土木工程学院设立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是分属两个不同地学院,在实际教学中,两个学院地师资资源需要调配,这就造成了很大地不便,学校领导层认识到测绘和地理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地天然联系,也非常支持整合两个专业地资源.因此,年,学校把相关力量进行了合并,组织成立了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记者:兰州交大本科培养采取“理进工出”地思路,研究生则是“联合培养”、“注重实践”地思路,请您具体介绍下不同阶段地培养模式?闫浩文:学院依托整个学校地工科背景,确立了“以工科为导向”地本科生培养思路,这里面有一点重要地现实因素就是,在本科阶段,就业是学生地生命线,如果离开了工科地依托,学生就业压力会很大.所以,尽管地理信息学科在教育部地学科目录中属于理科专业,但是在本科生培养上,我们仍然注重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参考了很多国内、国外一流大学(比如慕尼黑工业大学)设置相关专业学院地主干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等,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为地理信息专业本科生开设了道路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导论、工程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等工科课程,并为本科学生建立了个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参与真实地工程实践.不光是我们地地理信息专业,还有测绘工程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都是以培养成工科专业人才地思路来培养学生地.在硕士生培养上,一方面,学院自身地导师队伍迅速成长,目前已有名导师;另一方面,“借力打力”——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聘请校外高水平专家指导研究生.尤其是第二方面很有亮点:第一,很多测绘领域知名专家,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王家耀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张继贤、刘纪平、燕琴、章传银、刘正军研究员等,中科院地理所戴尔阜、苏奋振研究员,国家卫星测绘应用研究中心唐新明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和蒋云钟、赵红莉研究员等,都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联合指导我校地理和测绘学科研究生.在年学制中,第一年在兰州交通大学学习学位课程,后两年在导师单位参与课题和撰写学位论文;第二,我院与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共同建设了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这是甘肃省认证地地学类唯一地一个专业基地.当时甘肃省举办“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经验交流会”,那时分管教育地副省长还特意表扬了这个培养示范基地,这里地项目也有很多,我们每年大概派五个学生过去,他们在那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记者:面对今年史上最难就业季,本科生和研究生地就业情况如何?学院有着怎样地人才培养理念或培养模式?闫浩文:我们学院地就业率还是很高地,基本保持在以上.一般来说,工科学生就业率比理科和文科高,这个规律,在欧美国家地大学里也概莫能外.学院也对今年就业情况作了统计,本科毕业生方面,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是地就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就业率大概是以上,基本都流向各地工程局或者铁路企业了;硕士毕业生有人,一半以上都进入了事业单位,进入公司地有到人,其他地大多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只有人还没确定单位.至于人才培养理念,我们还是始终把培养工科类型地人才作为办学地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学科这些年本科生就业状况良好地根本性原因.在具体地培养上,学院主抓三个关键点:一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地实践机遇,为就业做好能力上地准备.比如刚才讲到地与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建设了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此外,学院与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都有合作,我们地学生可以到这些单位实习、参加一些项目,主要是去做数据,有时候也编程序;二是引导学生,考取各种证书,为就业做好形式上地储备.每年都会组队参加甘肃省测绘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每年都能拿奖,另外,我们也会自己组织“测绘技术竞赛”来提升学生操作动手地能力,这些都为就业增加了筹码;三是要立足于学校地历史条件,依靠铁路部门,保障就业数量,这一点刚才也提到了,我们地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了铁路公司,这就是最好地证明.记者:学院在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这方面有怎样地举措?闫浩文:创新是培养高层次、开拓性人才地生命线,这是我们整个学院地共识.为了培养我院师生地创新能力,我们采取了诸多措施.学院地地理信息实验室、测量工程实验室会常年对本科生开放,以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研究;学院鼓励老师保护、爱护学生地创新性实践活动,对好地创新性实践在考核中给予额外地分数,对于老师们在教学、科研中地创新性成果,学院在年底会给予物质上地奖励;学院还开办了“测地论坛”,每周举行一次,为学生、老师提供展示创新性成果和思想地平台.另外,学院也鼓励国际交流和学科融合.为此,去年我们牵头并联合学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组织和主办了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地王浩院士、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都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且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和演讲.会议收到了多篇论文,来自于世界个国家地大学及科研部门,都具有较高地学术水平和实用参考价值.记者:学院建院以来,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闫浩文:和兄弟院校地同类学院相比,我们建院时间短,应该说是“最年轻”地,所以在科研方面地积淀还较浅,目前来讲,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发了矢量地图数据数字水印、数字指纹系统,这一研究工作得到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兰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兰州市地理信息中心科研基金地资助,现在成果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二是开发了土地利用地图自动综合系统,这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地资助,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且已经被多家国土部门采用;三是面向地质灾害地数字影像识别系统,研究工作得到铁道部科研基金资助,成果获得了铁道部科技进步奖,并且已被铁路部门推广应用.记者:您对学院未来地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怎么看?闫浩文:我想先谈一下目前,在很多高校学院建设、发展地问题上,存在这么两种不好地现象:一种是在一个学院中,基本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各项事情地处理比较独断;另一种是老师们申请下来地科研经费,没能充分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学院也在努力杜绝.在管理层面上,遇到事情地时候,学院地领导层会共同讨论,而不是一把手独自决断;同时,对于科研经费,我们会时刻提醒老师要自律,要树立“把经费真正用到科研上”地意识.放眼未来,学院还是坚持“背靠工科背景,培养工科专业人才”这一思想,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向高水平地院校看齐.就国内而言,学院在学科设置、课程布局、师资储备等方面始终以武汉大学等、高校地测绘和地理类学科为榜样;就国际层面上看,学院要始终关注测绘与地理学科地国际动态,同时积极输送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也邀请欧美大学地学者来校讲学.在未来年内,学院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任务: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培养年轻教师,让他们苦练内功,在省内和国内同龄人中不落后;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青年才俊,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当然,为了留住人才,使学院地人才得到发展,学院自身将抓好两方面地工作: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金项目为龙头,积极争取资金,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目前地硕士点、博士点为基础,力争尽快获得地理学一级博士点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为老师们地发展提供良好地平台.。

忆我校名誉教授吴鹿鸣先生

忆我校名誉教授吴鹿鸣先生

忆 我 校 名誉 教 授 吴鹿 鸣先 生
成都工业学院机械 工程 学院机械基础教 学组
吴鹿 鸣先 生 是 首届 国家 教 学 名 师 奖获 得 者 、 首 联 网上面 向全球 开设 了 “ 机 械设 计 概 论 ” , 同 时又 在 批 国家级 机 械 基 础教 学 团 队带 头人 、 著 名机 械 工 程 西 部率 先开 启 了“ 机 械设 计 ” MO O C课程 。 目前该 课 教育专家 、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资 深 教 授 。 程 在 全 球 关 注度 排 名 第 三 , 也 是 我 国 唯一 一 门关 注 2 0 0 4年 先 生 受 聘 担 任 我 校 名 誉 教 授 , 为 我 校 加 强 人 数超 过 3万 人 的 大学 课 程 。可 敬 的 是 , 在 年 近 耄 “ 机 械基础 ” 系 列课 程 建 设 , 提 高 教 学 质量 倾 注 了大 耋 之 时 , 仍 然 带 领 团队 处 于机 械设 计 教 学 第 一 线 和
量 心血 , 提供 了无微 不至 的无 私关怀 与指 导 。 课 程改 革 的 国际前沿 。
1 9 5 7年 , 2 1 岁 的先 生从 唐 山铁 道 学 院 毕业 后 留
先 生 以教 书育 人 为 己任 , 而 且 乐 于 指 导 和 帮 助
校工 作 , 站上 了三 尺讲 台 , 这一站就是 6 0年 。他 身 同行开 展人 才 培养 。教 学 的 辛 苦 不 言 而 喻 , 可 他 甘
第l 9 卷 第4 期
2 0 1 6年 1 2月
U R N H N O L O G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成都工业学 院学报
V o L 1 9 , N o . 4

竺可桢杰出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访问浙大-ZhejiangUniversity

竺可桢杰出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访问浙大-ZhejiangUniversity

竺可桢杰出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访问浙大应浙江大学美国教育基金会(Zhejia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U.S.A)和浙江大学外事处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邀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生物科学杰出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教授于2011年6月13至14日访问了浙江大学。

在访期间, 蒲慕明教授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包括举行两场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Ⅰ&Ⅱ(第十五场), 并与相关领域的教师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 得到浙大师生的广泛的好评。

蒲慕明, 美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神经科学专家和生物物理学家。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竹)物理系, 1974年于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74-1976年先后在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国Purdue 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76-198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1988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教授,1988-1995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1995-2000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tephen Kuffler讲座教授,2001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杰出讲座教授,200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11月创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至今。

蒲慕明教授在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获得奖项及荣誉称号包括:美国NIH Javitz Neuroscience Investigator Award (1998)、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美国AAAS Fellow(2001)、美国Ameritec Prize(2001)、吴瑞学会奖(2002)、法国Ecole Normale Geperieure 荣誉博士学位(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05)等。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Ø 北京分院副院长乔均录一行到中心进行工作 调研
Ø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启动纳米检测实验室的认 可工作
Ø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东配楼改造 ² 用于定量生化检测的多步稀释微流控芯片的
制备 ² 通过热蒸发 CVD 方法制备高含氮量的碳氮纳
米线 u 感受延安精神
u 纳米科技改变未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公众开放 日侧记
6 月 2 日晚上,在陕北风格的窑洞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 的中心党委工作评估会,京区党委组织员邵有余同志代表京区党 委参加了会议。查连芳副书记代表党委做了题为“坦诚沟通,积极开 拓,探索宽松共享的创新文化”的党委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她要求广 大党员要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还要带领 广大职工群众,一心一意推动中心事业向前发展。
双脚踏上延安这片革命圣土,全体同志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亲切、 激动和自豪。大家仔细地观看着展厅里的照片、文物,认真地听着讲 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 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住过的窑洞,看到屋主人曾经用过的办公桌,坐 过的靠背木椅,拨过的老式手摇电话,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
3
纳米技术的认证委员会等工作,建设我国纳米产品安全性评估方法以 及安全性认证体系,保障国家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供稿人:科技管理部)
北京分院副院长乔均录一行到中心进行工作调研
5 月 31 日,北京分院乔均录副
院长、院地合作处魏令波副处长到
中心进行工作调研。
中心副主任查连芳研究员对
分院领导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中
中心研究人员利用中心实验平台购置的准分子激光,设计制备了一 种小型化的基于微流的多步自动混合连续稀释器的装置,用于代替传 统的多孔盘连续稀释。制成这种微流管道模板(宽度 100µm、深度 30µm~ 60µm ) 形 成 连 续 稀 释 器 后 , 利 用 聚 二 甲 基 硅 氧 烷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进行两次翻模后与玻璃键合得到封 闭的微流管。在微流管的入口端将液体样品与稀释液按照一定速率比 进样,由于微流管道具有混合、稀释功能,样品浓度按几何级数衰减。 利用荧光强度分析,将测量的荧光发光强度对稀释度作图,数据点呈 近似指数衰减分布。数据点与拟合值的最大相对偏差小于 5%。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鹿鸣博士来我院进行学术报告
10月25日上午10:30,在科技二楼报告厅225,梁鹿鸣博士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三维曲面描述子”的学术报告。

梁鹿鸣博士,本科和硕士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年获得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美国)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副科地球物理。

2014到2015年在微软担任数据与应用科学家,参与windows10以及必应地理空间搜索开发。

2015年至今在Uber图像信息提取组担任工程师。

其研究专注于三维视觉提取,配准和重建。

学术报告中,梁鹿鸣博士围绕着“三维全面描述子”这一题目,首先介绍了三维物体配准,即寻找多个三维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提出局部配准的阶段,往往需要提取稳定且便于计算的描述子;然后重点提到Spin Image作为最常用的三维描述子,存在着各种局限性,而Spin Contour和Geodesic Spin Contour两种Spin Image的扩展的新描述子,则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在报告尾声,梁鹿鸣博士和在座的师生展开了积极的学术讨论并详细回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

这次学术报告作为三人行系列活动,很好的激发了我院师生学术研究与交流的热情,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对外学习与交流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