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鉴赏
中国美声歌曲赏析--以《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为例

中国美声歌曲赏析 -- 以《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为例摘要:中国美声歌曲有很多很多,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也有很多。
为了提高人们的音乐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修养要多听一些中国声乐作品。
而要欣赏声乐作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歌曲类型、声乐演唱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中国美声作品有好多,比如:《越人歌》、《两地曲》、《怀念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等等。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这首动听的美声歌曲。
该作品拥有很强的感染性,有利于学习其艺术性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也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提高我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美声、男高音。
引言(前言)选自《长征》歌剧中的一首歌曲。
《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以‘长征’事迹为题材,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印青作曲,邹静之作词创作的中国原创歌剧。
剧中通过将士们的感人事迹,凸显工农红军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整首歌曲围绕战士们想象家乡思念家乡中心,凸显出战士们乐观旷达的精神,以及对长征必胜的信念。
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歌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振奋人心,团结上进,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
一、《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艺术赏析《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是一首行板乐曲,调号是降D大调。
歌曲全段采用对比手法,使得整个歌曲显得对立统一,表达出战士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这首歌曲的声调运用了“倒字”现象在某些乐句中音阶是上行的但音调确实下行的。
但是不能过多的运用,运用过多会使歌曲曲调变得很奇怪,合理的运用一些反而会使歌曲增加强调作用。
还运用了诉讼的手法,将红军们百折不挠、团结勇敢、乐观的精神传递下去。
二、《我的爱人你可听见》难点分析《我的爱人你么听见》这首歌曲是中国近代美声歌曲,是一首男高音演唱的曲目。
这首歌曲作为一首男高音的歌曲来讲,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a,没有很高也不是很低,演唱好这一首歌曲是很难的,每个音普遍在上面飘着,如果你没有气息的支撑,你是不可能完成这首歌曲的。
2024年浅谈美声唱法的欣赏方法

1.在吸气时,口鼻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
同时还要凭着“内听觉”和“内视觉”去“听”、去“看”产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
“贴着咽壁吸着唱”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吸气感”:在口咽腔的咽壁上有一种向后(从嘴到咽壁)吸的感觉;
在鼻咽口的后上方有一种向后上方吸的感觉;在胸口直到腰部有一种向下向四周围吸的感觉。
前后、上下所有的共鸣通道都“打开”了:里外通气、上下通气,感到气通,声音也就通了。
人们通常以为,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古典唱法艰深难懂,演唱的外国曲目更是阳春白雪,拒人千里;再加上演唱者大多西装革履或大袖长裙,作派规矩,缺少时代气息,观众无法得到放松和愉悦。还有人说,通俗歌曲和民歌曲调流畅,容易上口,互动性强。其实,就像各类美食都能提供营养一样,各种风格的艺术也能带给人们精神享受。
选择合适的人门曲目非常重要。通常一首声乐作品大约3-6分钟长,如果你2分钟内还没有发现歌曲的主旋律,或者那个旋律无法打动你,可能说明这个曲目的艺术水平不高或者不适合你的欣赏能力。
不同的歌唱方式对气息的多少要求又有细微的差别,此处只细细论及美声中的训练方法。
想系统学唱歌看我签名 (一)发声前的基本训练
1.打开喉咙。打开喉咙就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将口腔硬腭和软腭适度地张开,让声音毫无阻碍的从腰腹部发出并穿过头顶出来,不能挤压声带使其变得尖而细窄。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口腔的打开必须是要有所节制的,若打开的太过,会造成口腔肌肉僵硬。相反若打开的不够,声音则不具备美感。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美声唱法是一种注重声音美感、技巧性强的唱法,它在演唱过程中追求音色的浑厚、音质的清晰、音域的广阔以及音乐的表现力。
美声唱法在欧洲歌剧发源地意大利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成为了歌剧演唱的主流唱法。
而在现代音乐中,美声唱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中,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唱法。
美声唱法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的美感、技术的严谨与表现力的丰富三个方面。
美声唱法在声音的美感方面追求声音的纯净、浑厚和甜美。
这种唱法的声音要求具有高度的音乐性,声音要饱满而圆润,各种音色要自然流畅,音质要清晰平和。
在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注重在技术层面上实现声音的美感。
演唱者要通过发声技巧控制声带的张力以及呼吸方式,使声音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在表现歌曲情感时,美声唱法也注重通过音色的变化、音质的调整来实现表达,使听众在听到演唱者的歌声时感到享受和震撼。
美声唱法在技术的严谨方面要求演唱者具有很高的歌唱技巧和音乐才能。
在使用声带时,要求发声的平稳、匀称,并且要求在声音的一些极高音、极低音、音程跳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稳定性。
演唱者需要具备极高的音域和音色的控制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如发声、吐字、吐词、连音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美声唱法在这些方面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演唱者需要在声乐技巧上作出长期、精细、科学的训练的原因之一。
美声唱法在表现力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美声唱法强调歌曲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演唱者需要通过发声技巧和音乐表现来传达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有情感的投入,并通过声音的变化和塑造来表现出歌曲的性格和内涵。
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意境,从而将观众引入到歌曲所表达的世界里。
通过对音乐和情感的深入理解,美声唱法演唱者能够通过歌声展现出音乐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使听众在欣赏美声唱法时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
美声唱法是一种古老的唱法,起源于欧洲的歌剧界。
它被广泛应用于歌唱领域,其艺
术特点如下:
1. 发声纯正自然
美声唱法强调的是正确的唱技,发声时要求纯正自然,声音清晰、稳定、可控性强。
曲调高低起伏,不会影响演唱者的发声自然度和稳定性。
声音发自自然进行的呼吸和声带
的震动,整个唱法的过程都需要非常的纯熟。
2. 高亢悦耳的音乐效果
美声唱法高昂的音调和苏炸的音效在高潮处往往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和感动。
音乐美
感是唱法的最高目标,声音清晰、深远、强有力,非常适合在表演中穿插使用。
3. 显露出歌曲的情感和情境
美声唱法注重音乐表现技巧,对文字和情感的理解和刻画能够完全体现在声音的表现
之中。
演唱者如同展示艺术宝藏般,在声音中流淌出情绪、情感和意境。
4. 完美的节奏和节制
美声唱法中有着相当精细的节奏规律和完美的节制。
此唱法强调声音的轻重、长短、
强弱等常见的音乐元素保持合适,以此来维护整个音乐的流畅度和表现度。
5. 严谨的唱工技巧
美声唱法为了达到艺术效果要求,唱工技巧非常严谨,每个元素的表现都需要严格掌握。
唱法在演唱时要有良好的声音控制,十分注重人体的发声器官的实际功能和信号传递。
学习者要经过大量训练后方能应用到演唱中。
总之,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包括发声纯正自然、高亢悦耳的音乐效果、显露出歌
曲的情感和情境、完美的节奏和节制、严谨的唱工技巧等等,这些特点使得美声唱法成为
了歌唱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

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摘要】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演唱是一种充满审美魅力的表现形式。
本文首先回顾了花腔演唱的历史和发展,探讨了其在声乐领域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分析了花腔演唱的特点和技巧,揭示了其独特的声音魅力和表现技巧。
然后探讨了花腔演唱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现状。
进一步讨论了花腔演唱的美学价值,从艺术角度探讨其审美意义。
最后总结了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价值,并讨论了其对声乐艺术的影响,展望了花腔演唱的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花腔演唱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美学意义,为欣赏和推广这一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美声唱法、花腔演唱、审美分析、历史、发展、特点、技巧、音乐表现力、当代音乐、应用、美学价值、审美价值、声乐艺术、影响、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美声唱法是一种追求声音高亢清澈、技巧纯熟、表现力丰富的歌唱方式,而花腔演唱则是美声唱法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花腔演唱以其华丽多变的装饰音乐段落和灵巧的唱法技巧而闻名,被视为声乐艺术中的精髓之一。
在花腔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装饰,展现出极致的动感和魅力,极大地挑战了歌唱者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巧。
审美分析的角度来看,花腔演唱在美声唱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使得花腔演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通过对花腔演唱的历史、技巧、音乐表现力、当代应用和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品味这一独具魅力的歌唱形式,进一步提高对美声唱法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花腔演唱的各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审美分析。
2. 正文2.1 花腔演唱的历史和发展花腔演唱作为美声唱法中的重要技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它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最初是为了展示歌手的技术和灵活性而兴起的。
随着欧洲歌剧的兴起,花腔演唱逐渐成为歌剧演唱中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
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

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美声唱法是一种高度技术化的歌唱技巧,在花腔演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精湛技艺的表现形式。
花腔演唱要求歌手在演唱时进行曲调的自由变化、音乐元素的快速切换和高超技巧的运用,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演唱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其中包括对音域、音色、音准、音量、音速等方面的高超掌握。
花腔演唱需要运用各种歌唱技巧、声音效果和表现力来完美地诠释曲调和旋律的变化,这需要歌手具备非常高超的技巧和训练。
在进行花腔演唱时,歌手需要做到音色明亮、音溢、音域广阔、音准精确、转音自如,并在演唱中形成叠加和呼应的复杂音乐效果,这对歌手的声音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花腔演唱具有非常高的音乐表现力。
花腔演唱不仅仅是歌唱技巧的展示,更是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在进行花腔演唱时,歌手需要充分理解曲调的情感走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去,通过音乐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花腔演唱需要歌手巧妙地运用细腻的音乐技巧和动人的音乐表达来传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听众在聆听歌声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
花腔演唱不仅仅是音乐的技术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和音乐的诠释。
花腔演唱在形式上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
花腔演唱在技术上要求歌手进行曲调的自由变化和音乐元素的快速切换,这使得花腔演唱在形式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在进行花腔演唱时,歌手需要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各种技巧的应用来展现音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听众在聆听歌声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花腔演唱要求歌手通过对声音和音乐的处理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和复杂多变的音乐形式,这使得花腔演唱在形式上呈现出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内在的音乐美感。
美声唱歌赏析

美声唱歌赏析美声唱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歌唱方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美声唱腔优美流畅,音色清澈动人,具有高度的音乐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们在聆听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美声唱歌的魅力所在,以及如何欣赏美声唱腔。
首先,美声唱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清澈动人的音色。
美声唱腔要求歌手用深沉、浑厚的声音,唱出高雅、优美的旋律。
这种声音既要有足够的力量和穿透力,又要保持柔和、圆润。
在高音部分,歌手需要运用头腔共鸣来唱出清澈明亮的高音,而在低音部分则需要运用胸腔共鸣来唱出浑厚有力的低音。
这种声音的变化和融合,使得美声唱腔在听觉上给人一种极致的享受。
当听到这样的声音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沉浸在一片清澈的湖水中,让人心旷神怡。
其次,美声唱歌的表现力也是其魅力所在。
美声唱腔不仅要求歌手具备出色的音乐技巧,还要求歌手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唱时,歌手需要通过音色的变化、音量的控制、以及情感的投入,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演唱一首悲伤的情歌时,歌手需要通过声音的颤抖、音调的变化,以及情感的渗透,将歌曲中的悲伤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聆听时感同身受。
而在演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时,歌手则需要通过音色的明亮、音调的跳跃,以及情感的放松,将歌曲中的喜悦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聆听时感到愉悦欢快。
这种表现力的展现,使得美声唱腔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共鸣。
再者,美声唱歌的音乐感染力也是其魅力所在。
美声唱腔所演唱的歌曲往往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内涵。
这些歌曲不仅在旋律上具有极高的美感,而且在情感上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当歌手用美声唱腔演唱这些歌曲时,往往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聆听时仿佛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种音乐感染力的展现,使得美声唱腔在音乐上更加具有震撼力,让人们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浅谈美声唱法的艺术魅力

浅谈美声唱法的艺术魅⼒2019-06-16美声唱法的艺术魅⼒⼀、流畅⽽⼜统⼀的宽⼴的⾳域美声唱法是产⽣于17世纪意⼤利的⼀种演唱风格。
以⾳⾊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区的和谐统⼀;发声⽅法科学,⾳量的可塑性⼤;⽓声⼀致,⾳与⾳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
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影响。
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的发声要⾃然,声⾳要洪亮,⾳⾊⽅⾯也要求更加的纯净。
美声唱法流通到我国,是在新⽂化运动以后,并且逐渐在我国⼴阔的⼤地上发展和完善。
美声唱法的发声⽅法是建⽴在⽓息变换的基础之上,从低声部到中声部再进⼊⾼声部都会有⽓息的有⼒的⽀持,⽓息的掌握点在横膈膜上,横膈膜的韧性和⽀撑⼒使得声⾳⼗分的流畅并且很有弹性。
在进⼊⾼声部也就是换声部之后运⽤了关闭的⽅法,使得换声部不留痕迹的同时很⼤地拓展了⾼声部的⾳域。
在这样流畅、宽阔并且⼜统⼀的⾳域当中,歌唱家更加可以充分⾃由地呈现作品,这就是美声唱法的⼀个很⼤的魅⼒。
⼆、具有⾦属穿透⼒的优美的⾳⾊众所周知,发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的。
美声唱法就要求打开声带,让其进⼊歌唱状态。
有意识地掌握声带的震动的频率,充分地发挥了声带的优质⾳⾊和⾳质的协调统⼀,同时通过咽、喉、⼝腔等不同器官之间的共鸣⽽使得声⾳可以更加地扩⼤,集中到头腔发出。
这种美妙的声⾳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因此美声唱法的歌唱者在演出的时候甚⾄可以不使⽤麦克风,就可以让声⾳送到现场的每个⾓落。
三、稳定并且流畅的⽓息美声唱法的特点更要求要有⼀定技巧的连贯⾳⾊,要有技巧性的滑⾳转换,声⾳的连贯持续性也要求很⾼。
产⽣这些特点的重要基础就是要有稳定流畅的⽓息。
美声唱法的呼吸⽅法采⽤的是当前最科学的胸腹式呼吸法。
因为是胸腹相联合,所以更确切地说是横膈膜呼吸法。
随着胸腔地扩张和紧缩地往复运动,横隔膜也在共同地做着上下的运动,只要⼈还在呼吸,这个运动的系统就会永远不停息地做着⽆意识的机械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逐步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和艺术风格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符合人声表现规律的科学体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赏识。
美声唱法这种美好的传统歌唱学派最早起源于欧洲地中海美丽的半岛国家——意大利,并在十七世纪内传播至意大利的主要音乐中心:威尼斯、罗马、那波里等地,后传入米兰。
从十四世纪初到十七世纪初,由于手工业和工业的兴起,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欧洲产生,而意大利就是欧洲资本主义萌发最早的国家。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新文化的需要,就兴起了历史上有名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即是要复兴古希腊的文化,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从而达到建立新文化的目的,这就是美声唱法渊源简要的政治背景。
在音乐上,总的来说是从古希腊的吟唱史诗及古罗马的颂歌,到中世纪的圣咏和复调合唱,再到十六世纪末的抒情性音乐剧(歌剧)的兴起,歌唱的形式经历了一个从独唱发展到合唱,再发展到了比较高级的独唱的过程。
尤其是早期的歌剧(抒情音乐剧)将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它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旧的宗教“圣咏”的复调合唱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单调而又乏味,所以成为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创造,为美声唱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在歌剧产生之前,欧洲的歌咏活动是被宗教统治的,他们不准群众集会时唱歌,更不准妇女演唱“圣咏”,这种封建礼教极大地限制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教会之所以举办了许多唱诗班就是为了唱好“圣咏”,因此在演唱技巧的探索、钻研和歌唱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
但是,这种所谓的音乐学校主要是以童声合唱、假女高音和阉人歌手为主的,虽然演唱的声音谐和甜美,但缺少的是自然的人声音色和雄浑的力度,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声音是无法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的情感世界的。
美声唱法歌唱艺术的发展是由复调音乐转为单声部旋律的变化而促成的。
在复调作品中,旋律线由几个不同的声部唱出,形成一种复合音乐织体,而新的歌唱艺术风格则使某一单声部的旋律居主导地位,由乐器或乐队伴奏,歌唱家华丽的歌声和高唱的技艺特点,就叫美声唱法。
十七世纪初的“美声”已不再是那种叙述故事和吟诵诗歌那样的独唱了,它已成为一种新的学派,一种更富有表现力的声乐艺术。
歌剧形式诞生以后,音乐创作就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每个歌剧角色都有独唱的主旋律,而独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使得声乐在表现人物的形象化和个性化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而在美声唱法形成的早期,意大利的大多数声乐曲作者也是声乐教师或者演唱者,这是因为当时培养歌手都要有在固定歌调上即兴加花的能力,从小就在乐理、复调、和声、对位、视唱、键盘、文化课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训练。
因此,当时的歌手都具备作曲家的学识和艺术修养。
他们理解噪音的天生规律,把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带情感的声音加入他们创作的基础,同时又深知如何发挥声乐技巧的创作规律,所以他们的作品旋律既优美动人又富于歌唱性。
不仅如此,歌剧艺术形式的诞生还对演唱技巧的重大变革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美声唱法的形成也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
经过了多少代人的改革、探索、研究的工作,意大利美声唱法与它的艺术学派就在意大利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我们看到了今天的美声唱法在歌唱技巧上的许多独到之处,比如它能够表现歌唱层次变化的丰富色彩;它可以精确地控制和调整发音器官的协调动作,灵活自如地操纵人声乐器来表现高难度的复杂技巧,从而大大丰富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它能够充分发挥共鸣效果,不仅加强了音量,也美化了音色等等,这完全都在使歌唱逐渐完美。
历史的长河就是在有规律的运行,美声唱法符合声乐历史的发展规律,符合嗓音的发声规律,从而在一页页的历史篇章中保存下来。
(二)美声的唱法呼吸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起音美声学派把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发音,看作是正确发声的关键。
是调整气息及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
良好的起音应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
在良好起音基础上的演唱,可以使声音有弹性、有持久力、节约声带和体力消耗,延长演唱寿命。
声区声区的统一是美声歌唱训练中的试金石,美声唱法取得声区统一的主要方法是:强调唱好各声区间的“过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阶时,要把前一个声区的最后3个半音唱得稍带下一个声区的特征(即虚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阶时,较高声区的最后下行的3个半音,要唱得稍具较低声区的特征(即实些、真些、亮些),这样逐渐的变化过渡就可避免由于从这一声区到另一声区的突变而产生的破裂音。
声音的连贯是气息流畅和喉头稳定、共鸣良好的反映,又是美声歌唱的旋律线条优美动人的主要特点。
音质、音量美声学派注重追求圆润、明亮、优美而抒情的音质,它十分重视在一个单音上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训练呼吸控制和音量变化的能力,而且还可使声音松驰富有弹性,音色有多样变化,以丰富艺术表现力和促使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渐强渐弱主要是依靠气息来控制。
用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来唱高音也是获得“头声”的良好途径之一。
灵活性用快速的音阶、琵音、跳音或装饰音练习,或用花腔的华采段来训练歌唱者声音的弹性和灵活性,是美声学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可以促进声音松驰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长演唱寿命。
微颤歌唱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钟6-7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宁静时慢些,平衡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三)美声唱法的特点文化特点总的来说,美声唱法具有丰厚的文化含量。
美声唱法伴随着欧洲音乐文化同时产生、同时发展,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在所述美声唱法的起源时就谈论到它的产生是直接源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的,而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始于意大利,之后很快遍及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它以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为标榜,冲破了近千年的宗教思想的禁锢,摧毁了严禁男女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旧礼教,主张人的个性解放,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这样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美声艺术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此,在一些进步文人、知识分子,比如诗人但丁、作家薄伽丘、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等的影响下,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批人文主义思想的音乐家佩里、卡契尼、卡瓦列尼联合诗人里努契尼等,成立了“佛罗伦萨艺术创作小组”,创作了许多新的独唱歌曲。
1594年,佩里与卡契尼根据里努契尼的台本创作出历史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首演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遗憾的是该歌剧曲谱已经失传。
之后的1600年,才再次出现歌剧《尤丽狄茜》,剧中出现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美声唱法便随着歌剧的兴起应运而生,这与西方的文化内涵是有密切联系的。
声音特点1.声音通畅,音域统一从美学欣赏的角度来看,通畅的声音能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
同时,这种声音也会增加歌唱旋律的律动感,令人陶醉和激动。
声音通畅,是以气息通畅为前提的,气息通畅下的声音是发声器官各个部位在歌唱发声的运动中处于最谐调状态的产物。
而美声唱法的发声最主要就是要建立在气息上,从低声区到中声区再进入高声区都必须有气息的强有力的支持,在我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了气息这个歌唱动力的重要运用,比如说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中的一句:“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我在唱“亲”时,如果气息的运用不够积极,就会导致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极其不舒服,并且唱出的声音像挤出来一样,不仅自己听着不舒服,听者也会觉得是发干没有弹性的。
因此在唱高音之前,一定要充分带动气息,让气息搭上声音,感觉声带在被气息吹动,一瞬间的意识就可以发出通透而有支持的声音。
有了气息通畅带动下的声音通畅,就为扩展音域和统一音域做好了前提基础。
美声唱法的歌手一般都能唱到两个八度,花腔女高音甚至都能唱到三个八度,比如我们熟悉的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她的音域竟然可以达到三个半八度,既能唱花腔又能唱女高音,同时还具有女中音金属般的音色特点。
因此美声唱法的这一特点就可以总结为气息不通,就不能保证全部声区具有统一的共鸣泛音音色;声音不通,扩展音域、统一音域就会遇到困难。
2.声音结实,具有穿透力这里所说的结实的声音,实际指的是美声唱法的声音是有音量、有力度的,并且音质纯净无暇,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致远力,如果我们只强调声音通畅,不讲声音的力度,往往就会把声音唱得虚弱、暗淡和空洞,这就不会符合美声规范化的效果,因此只有结实的声音才能产生出声音的威力,这个特点即是衡量歌唱者掌握美声演唱技巧好坏的第二个重要的标志。
我经常会去听一些优秀的歌唱家所演唱的作品,比如说歌唱家戴玉强的歌曲《为你歌唱》,他唱出的声音给我的感觉就像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其实不是他要故意做出怎样的架势,而是他铿锵有力的声音震撼了我,这个声音就是结实并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让我感觉好像几座大山屹立在大地上,歌曲当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树根一样坚实地长在泥土里,这就是美声唱法中气息强大的支撑力给予的结实并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它给予我们体内各个部位的扩张,使我们带动全身完成歌唱。
要想把声音唱得结实有力,就必须敢唱,勇于突破自己。
我在刚开始接触美声唱法时,只顾着去想怎么用气,可是往往我越去注意某一点时效果就会越适得其反,曾经一度导致我害怕上高音,害怕破音,直到老师说唱歌时不能去想太多,要放心大胆地唱时,我才调动全身去积极地配合自己的声音,这才渐渐的有了进步。
有结实的声音,如果还能加之声音极具震撼的穿透力,那么美声唱法这个歌剧声乐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美丽的声音就名副其实了。
我们都知道发声是由声带的振动引起发声的,声带产生声频,美声唱法要求充分打开腔体使之进入歌唱状态,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要有意识地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通过咽腔、口腔等共鸣器官使声音更加扩大,最后集中到头腔是声音发出。
这一点其实是我一直都还处于模糊状态的问题,因为我们自己听到的声音往往和听众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
我曾私下和一些演唱技术较好的同学进行交流,非常想得知他们自己在唱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的感受,经过我和几位同学的探讨得知,美声唱法的这种声音的确妙不可言,但基本上都会有同一种感觉,就是声音在自己的耳朵里是模糊而又细小的,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从我们的体内传向远处,所以这样的声音才具有了极强的穿透力,并且给人的感觉是自然且舒服的,也因为美声唱法这样的特点,我们才会经常看到真正的美声唱法的演员在剧场演出歌剧时是不用麦克风的,根本不用担心声音会传不到剧场的每个角落。
(三)结束语没有任何一种定义下的美声唱法是绝对的美,因为没有两双一样的眼睛,没有两副一样的嗓子,没有两对一样的耳朵,没有两个一样乐思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