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专篇(总)

合集下载

居住绿色建筑专篇

居住绿色建筑专篇

附件1-2 烟台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7-2012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0.《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1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2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2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2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27.《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2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建设地点: , 用地面积: ㎡2. 项目建筑面积: ㎡,其中地上: ㎡,地下: ㎡3. 其它指标: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 一星□ 二星□ 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 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5. 应说明本项目住区建筑布局在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发展的警钟。如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城市与建筑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改造的最大场所,整个建筑行业以及建筑的运行使用消耗了30%以 上的能源,制造了大量垃圾,并导致了主要的CO2排放。 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它提倡最大限 度地节约与有效利用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 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以及对整体环境效益来看,有着优异的表现。绿色建筑在中国兴起,是我国建立创新 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 本项目住宅部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改进性能,利用高性能绿色环保材料与设备,适当的功能与系统 创新,实现建筑与环境相协调,达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 自己的贡献。 二、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1)高效空调
本项目空调系统建议采用高效节能的分体空调,当负荷发生变化时,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 流量,大幅度降低输送系统能耗。 2)节能电梯 本项目建议采用智能型节能电梯。指定电梯要到达的楼层,等用户走到电梯处时,电梯已经 打开门等业主进入,直接把用户送到指定楼层。节省了工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
6、绿色照明 选用高性能绿色照明灯具及配套设备,实现照明功率达到《建筑照明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目标值。 7、节水设计 1)非传统水源利用 收集屋面雨水减少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将处理后的雨水与中水用于绿化、 道路浇洒、洗车。 2)节水设备 随着节水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中采用节水器具已是强制性规定,本项目对器具的节水性能质量要求更为 严格。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55%,下凹式绿地率≥50%。

1 节地与室外环境1.1 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 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 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 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 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 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 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 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 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节能与能源利用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绿建专篇(总)

绿建专篇(总)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5.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项目基本概况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规划净用地面积13773.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19.7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83.3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5736.43平方米其中:消防控制室73.22平方米物业用房153.43平方米建筑密度16.69%容积率 3.32绿地率35%停车位376辆其中:地面停车193辆地下停车183辆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绿建专篇

绿建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编制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4《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二、绿色建筑实施目标和指标1 绿色建筑星级标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及《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措施进行了判定,由此提出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级为一星级的目标。

2 绿色技术专项指标参考《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及相关绿色建筑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和政府有关管理规定等提出预期达到的绿色技术专项指标(如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绿地率、透水地面率、采光系数等)。

三、绿色建筑技术方案本项目以因地制宜、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与被动技术相结合、集成高效为基本原则,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技术方案,确保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具体可参考以下项目进行设计,如有不可实现的项目,在满足所有控制项的情况下应增加相应的项目代替。

1、节地与室外环境(1)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本建筑对周边建筑居住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1.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15.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
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项目基本概况
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如下图:
3.日照分析
本项目日照分析采用天正8.5日照分析软件,
分析地点:武汉市
分析时间:大寒日,8时至16时
时间精度:1分钟,即日照分析系统每1分钟分析1次
计算结论:
1.本项目拟建建筑底层满窗日照满足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的要求,符合国家日照标准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2.本项目拟建建筑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原满足满窗日照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的,依然满足国家日照标准的相关规定。

原不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不造成新的不良影响。

4.绿色建筑认定条件及措施
一、建筑专业
序号认定内容认定要点
二、结构专业
三、给水排水专业
四、暖通专业
五、建筑电气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