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塔有感

合集下载

徐州淮塔纪念馆观后感,400字

徐州淮塔纪念馆观后感,400字

徐州淮塔纪念馆观后感,400字徐州淮塔纪念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徐州淮塔纪念馆,这是一座以淮塔为主题的纪念馆,展示了徐州淮塔的历史与文化。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徐州淮塔的独特魅力。

淮塔是徐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们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成为了人们向往的风景线。

而淮塔纪念馆则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解说,向我们展示了淮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淮塔的模型,了解到淮塔建筑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同时,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淮塔的历史渊源。

这些展品和解说不仅让我对淮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徐州文化的兴趣。

除了展品,淮塔纪念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观众可以亲自参与到淮塔文化中去。

在这里,我体验了制作淮塔的过程,亲手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淮塔模型。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淮塔的建造工艺和难度。

而且,这种互动体验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让我更加投入到展览中去。

观后感另一方面,淮塔纪念馆的展览设计也非常精致。

展厅的布局很合理,使观众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有序地参观。

同时,每个展区都有详细的解说,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含义。

此外,展厅的灯光设计和音效也很到位,营造出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徐州淮塔纪念馆是一座很值得参观的纪念馆。

通过观展,我对淮塔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徐州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次观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家乡文化。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纪念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徐州的淮塔文化。

参观淮塔有感作文

参观淮塔有感作文

我的家乡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里,在这里,到处都是水,那里的风景很美。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带我去家乡里的山和水。

虽然不知道家乡里有多美,
但是每次看到这些景色时,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到淮塔去游玩,它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境内。

我去那里时已经是
晚上了。

吃过晚饭后,我们来到了淮塔公园。

刚进门,一股微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公园里有一个大水池,上面还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有七个桥洞,再加上周围
的灯和树的点缀,真像一幅美丽的画!
公园里还有一个小湖,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和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们就像
是在散步似的。

公园里还有一座大假山,假山上长满了爬山虎,它们把整个假山打扮
得像一个美丽的姑娘。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公园里的一个大湖边。

湖面上有许多小船在上面来回穿梭。

湖周围长满了大树和小草。

这座大山也长得十分茂盛。

淮塔观后感

淮塔观后感

淮塔观后感引言近期我有幸参观了淮塔,这是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观测塔。

在此次观光之后,我深深被淮塔所展现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本文将详细描述我的观后感,包括淮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 淮塔的历史背景淮塔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始建于唐代,有着超过1000年的历史。

它是用来观测水位和预测水灾的重要建筑,也是扬州古城的标志之一。

淮塔建于淮河边,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其防洪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淮塔的建筑特色淮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高约50米,共有7层。

其外形呈八角形,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着整个塔顶,给人一种宏伟而庄严的感觉。

塔身上刻有精美的浮雕,描绘了当地的风景和人物,这些雕塑工艺精湛,犹如艺术品一般。

淮塔内部有一条蜿蜒的楼梯通向顶层,沿途设有各种展示室和文物陈列,让游客了解淮塔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在顶层可以俯瞰整个淮河流域,景色壮观。

站在那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江河的悠远。

3. 淮塔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淮塔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段文化的传承。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座塔不仅仅是用来观测水位的工具,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畅想。

它见证了扬州这座城市的兴衰和变迁,带给人们勇气和希望。

淮塔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塑使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所折服。

同时,淮塔还是扬州当地人民的自豪和骄傲,是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最后,淮塔也向我传递了环保意识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这座塔所处的位置正是淮河的防洪堤,其建造初衷是为了观测水位,帮助人们预测洪水,防止水灾。

这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环境、关注气候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结论淮塔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观测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的独特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和古老的历史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淮塔,亲身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了解淮塔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

淮塔游记作文

淮塔游记作文

淮塔游记作文《淮塔游记》篇一:初到淮塔听说淮塔挺有名的,我就寻思着去瞅瞅。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就奔着淮塔去了。

到了那,第一眼就瞧见这塔高高大大的,特别显眼。

我顺着小路往里走,路两边的树长得那叫一个茂盛,就像一把把大绿伞似的。

走着走着,看到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在打太极呢,那动作慢悠悠的,可灵活了。

我就在那站着看了一会儿,有个老头儿穿着一身白色的太极服,他的动作特别稳,一招一式就像在画圈似的,旁边那老太太也不示弱,跟着节奏稳稳当当。

我继续往淮塔那走,越靠近塔,越觉得这塔壮观。

地上铺的石板砖一块一块的,整整齐齐。

我还数了数台阶,一边走一边数,数着数着就忘了数到哪了,哎呀,我这记性。

这淮塔周围有些花都开了,啥颜色都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凑近去闻,有股淡淡的香味。

那些蜜蜂和蝴蝶就在花丛里忙活着,蜜蜂嗡嗡地飞着,感觉它可勤劳了,在一朵朵花之间飞来飞去采蜜。

蝴蝶就比较优雅,在空中慢悠悠地飞,就像在散步一样。

篇二:走进淮塔我买了票终于能进淮塔里面了。

一进去,光线有点暗,感觉凉飕飕的,就像进了一个大冰箱似的。

墙上刻着好多字呢,我凑近了看,上面有好多关于历史还有纪念烈士的内容。

我文化水平虽然不是顶高,但也能看懂个大概。

这些字刻得很细致,一笔一划都清清楚楚的。

在塔里走着,突然听到有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在讲解呢。

我就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听。

那导游说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有特殊意义的,当时为了建造这个塔花费了好多人力物力。

我就想啊,以前的人可真不容易。

这塔里有一些小展台,摆着和那个年代有关的一些小物件。

我看到一把生锈的军刀,那刀刃都是光秃秃的,也不锋利了,估计当年肯定经历了不少战斗呢。

还有一些发黄的纸张,上面的字都有点模糊了,但还能看出来写得很工整。

我在塔里的楼梯上上上下下的,这楼梯有点窄,而且还陡。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着了。

从楼梯的小窗户往外面看,能看到外面一片绿色,那些树和草地看起来就像一大块绿色的毯子。

参观淮塔有感

参观淮塔有感

参观淮塔有感参观淮塔有感初来徐州,就听闻徐州是一座文化名城.地处苏北的徐州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悠久的历史.”南秀北雄”中的“北雄”说的就是徐州的“粗犷”气概!来到徐州,值得一游的不仅有楚王陵、汉墓,还有庄严肃穆的淮海纪念塔。

那座凝重而又庄严地纪念塔会告诉你很多很多…….自己有幸亲自去了一趟纪念塔,来到那里,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却又都会有相同的情感,那就是对烈士的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每一个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叹使这个旅游景点多了一种别样的味道。

去纪念塔是在一个周末的早上,天气不冷也不热,天却有点阴沉。

坐车到正门下,径直向前走,转弯,远远就会看见高高耸立的纪念塔。

通向淮塔的是一条长250米、宽31米,10个平台、129级台阶的宽敞大道,台阶全部是花岗岩铺设。

纪念塔高38.15米,面向朝(音召)阳,巍峨耸立,比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高0.21米,曾因体重庞大、外观壮观被誉为亚洲第一塔。

塔身正面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

塔座两侧为大型浮雕,浮雕高 2.6米,总长度34.5米。

上首的浮雕有27个英雄形象组成,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险随军转战,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忙支前的感人场面;下首浮雕由28个英雄形象组成,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架人桥、闯火阵的英勇场面。

纪念塔的两组浮雕和淮塔正门的军帽和车轮雕塑遥相呼应。

上图塔座正面篆刻的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下图是塔座背面篆刻的是建塔的始末时间。

塔体是坚硬的花岗岩雕砌。

走在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我伸手抚摸着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30000多名烈士名录,觉得这些逝去的英雄们不死的精神在向我传递,传递着一种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看着一行行、一列列黑体小字,知道那是烈士们的名和姓,可是,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名姓的英雄与他们一道,承受着后人的祭奠和膜拜,崇敬和颂扬。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哪怕一息尚存就要把手榴弹扔向敌群的瞬间,听到了他们冲下掩体与敌相拼的喊声,感受到了他们为国捐躯的余温。

参观淮塔观后感

参观淮塔观后感

参观淮塔观后感淮塔观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东关街,是一座寺庙式的古建筑群。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淮塔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淮塔观,我第一眼就被它的气势所吸引。

整座建筑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高大的山门,上面镶嵌着金色的匾额,写着“淮塔观”三个大字,显得庄重而又庄严。

进入正殿,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的金身。

金身高大而庄严,十分威严。

在金身的旁边还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十八尊金身,旁边还挂着供奉信徒的香炉。

这让我感到一股神圣与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淮塔观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又融入了一些佛教建筑的设计。

两侧是亭台楼阁,四周环绕着山水园林,这种格局恢弘而又优雅。

在游览中,我沿着木质的回廊一步步走进塔内,不禁被其美丽的景色所吸引。

塔内葱翠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听着脚下的木板发出的清脆声响,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而祥和的境地。

虽然我对佛教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在淮塔观的参观中,我能感受到佛教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塔内,我随着参观团了解到佛教的历史,佛教的智慧以及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启示。

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了佛教的教义,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除了佛教文化之外,淮塔观还展示了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

在华严楼的二楼,我看到了一些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而又瑰丽。

在观音殿的旁边,我还看到了一些展示佛具和法器的柜子,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佛雕。

这些佛具和法器都仿佛带着一种灵气,让人过目不忘。

总的来说,参观淮塔观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佛教文化的知识,还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淮塔观的建筑风格、佛教文化的氛围和艺术形式给了我深深的感受。

这次参观使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

淮塔纪念馆观后感

淮塔纪念馆观后感

淮塔纪念馆观后感淮塔纪念馆是一座以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化名人淮塔为主题的博物馆。

近日,我有幸前往参观了淮塔纪念馆,对这次观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淮塔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命题。

淮塔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地展示了淮塔的生平事迹、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参观淮塔纪念馆,我首先被馆内精心布置的环境所吸引。

整个馆内以淡雅的色调为主,配以恰到好处的灯光,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温馨的感觉。

每一个展览区域都有清晰的主题,通过展品的陈列和相关背景介绍,展现了淮塔在不同领域的贡献和思想。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淮塔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淮塔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凭借着扎实的学问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他成为了一位重要的社会改革倡导者。

他的作品《国破山河在》等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呼唤。

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人们的推崇,他主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淮塔纪念馆不仅展示了淮塔的个人成就,还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积极推动淮塔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在馆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游客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淮塔的思想,也可以自由地翻阅淮塔的作品和相关研究。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淮塔纪念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参观淮塔纪念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淮塔的卓越贡献和他对中国社会思想的重大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启迪。

淮塔纪念馆通过生动的展览和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淮塔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思想精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总之,淮塔纪念馆不仅是对淮塔的纪念,更是对他的思想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我相信,通过淮塔纪念馆的努力,淮塔的思想将继续在当代社会产生影响,激励更多的人追求真理、关心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观淮塔有感

参观淮塔有感

参观淮塔有感我这几天去了淮塔参观,感受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也对现代人所缺乏的一种品质有所认识。

淮塔,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始建于唐朝,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

淮塔的结构设计相当复杂,共设置了136个小隔间,每个小隔间之间通过石墩、桥梁等相连通,构成了一个大的连通体系。

这种功能齐全、结构复杂的建筑在当代也是难得一见,更何况这个建筑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

淮塔的建筑风格独特,精巧细致,充满了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的韵味。

从立面可以看出,墙上大量的砖雕和石雕都是匠师们的杰作,尤其是石雕,每个造型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不单单是淮塔的建筑风格让我印象深刻,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种执念和坚持。

淮塔的修建历时30余年,并经历了宋代、明代两次重修,这种对于建筑物的执着让我心生钦佩。

在现代,人们渐渐的失去了这种执着和坚持,忙碌于各种琐碎事务中,已经忘记了追寻那份纯粹的东西。

参观淮塔让我感悟到,一份执着的心境,不管在现代或古代,都是宝贵的品质。

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抱持这种执着的心态,将自己堆砌成坚韧的柱子,在面对挫折时始终不倒,且能日积月累地将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光彩。

在这次华塔之行中,我还领略到了淮南市井的风情。

淮南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之一,文化底蕴丰厚,不同的建筑风格、街道、公园、美食店和购物中心共同构成了淮南的独特景观,各种广场、花园、商业街持续地吸引着市井游客的目光。

总之,在这次淮塔之行中,我从建筑中感悟到了人们应该具有的品质,也了解了安徽淮南市的一些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这趟旅行让我感到充实、满足、有启发,充分感受到了旅行的意义。

淮塔和淮南城市,在我记忆中,永远是最美的一段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我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罕见的。

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集中在三大战役。

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的淮海战役堪称
军史上的奇迹。

直至今日,回顾这场战役时,也不得不击节赞叹,着实是一场当领导下,以解放人民为目标的精彩之战。

本人有幸
,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不仅从视觉上,更在思想上收到了极大的震撼。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景区,入选了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

景区新建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凭借其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丰富的藏品、宏大的规模,成为徐州红色旅游一大亮点。

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4年11月18日开工,一期总投资1.1亿元,新馆坐落在徐州市淮塔园林南侧,主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原来老馆2800平方米陈展面积的4倍多。

新馆主体平面为百米见方的正方形,展馆四周环绕20米高的柱廊,以朴实、宁静、现代、简洁的外部造型,与原淮海战役纪念馆相协调,烘托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主导地位。

新馆设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南门临水。

新馆陈列厅分为四个体块,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全景画馆七大部分,上下两层。

通过两台全透明电梯和两台客梯及弧形楼梯上下相连。

展厅内共展出珍贵的文物、照片、艺术品和制作品近3000件,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室内陈列根据淮海战
役战例设15个战争场景,结合板面、文物说明,以现代化手段再现当年战争场景。

其中,全景画馆特色鲜明,直径50米的全景画馆位于中央,形成新馆的中心。

展出的《淮海战役全景画》以淮海战役三大战场为背景,配以音响、灯光等特技,描绘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画卷。

新馆将改变单一的图片和文字表现形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综合手段,从而使纪念馆的陈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配合新馆开放,淮塔管理局重新修订了解说词。

新版解说词全文3.5万字,比旧版讲解词多出一倍多。

新馆还引入先进的的语音导览系统,共有192个点,手动170个,自动22个,只要摁遥控耳机,就可以听到相应的展板介绍。

每年清明节附近,徐州临近城市的数万群众来到淮塔扫墓,献上花圈。

场面壮观感人。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

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

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

我们一进淮海纪年园内就感觉淮海纪念塔那种严肃庄重的氛围笼罩全身。

淮海烈士纪念塔肃穆威严,站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脚
下,仰望塔身顿觉自己的渺小。

纪念塔走廊内铭刻着近三万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徐州人民乃至全
国人民的心中。

眼前的它四四方方,简练的石碑高耸在山间,几乎没有任何修饰。

站在塔前,我们一行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排着
整齐的队伍向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三鞠躬。

那一瞬间,我觉得用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描述那一段惨烈的历史,都无法表达后人
对先辈的感激与怀念。

绕着纪念碑,我看到后面是一面环形的墙,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今天这样他们根本
想象不到的好生活,先辈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就浓缩为墙上冷冰冰的字迹,一个人的故事,都隐藏在无语的岩
石上,让我们用一生去读懂他们吧!
回顾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堪称惊心动魄,跌宕起伏。

但是,对比敌我双方,
虽然作为我军指挥的粟裕同志的忠言直谏、后方宣传动员在决策和后勤上为最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作为敌军的国
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矛盾激化、临战退缩也客观上注定了其失败的历史命运,但是,个人认为都不是是主导战役的最根本因素。

结合
淮海战役的大背景,不难发现:得益于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实力已经和国民党的所谓机械化部队在
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特别是当时的民心向背,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占据绝对
的上风。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解放军的胜利已然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此想到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人民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才是救民于水火,并且代表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前提和保障。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是抱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
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党的战士为了这个理想,可以毫不犹豫
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来实现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誓言。

正是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
表现截然相反。

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而这群人就是群
众的先进代表和榜样,也是服务人民的生力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历史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经成为过往,感慨之余,蓦然回首,深感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战略决策。

我们看到,在战役之初,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是掌握有战略主动权的,他们集结着80万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重兵集团,可以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来保障军队供给。

而在我党一边,物资供给上仅仅是“小米加步枪”的低劣装备,后勤给养也处于极其原始的地步,可是在民心所向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解放区的老百姓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声,动员了大量人力物资,保障了大规模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就像陈毅元帅曾经指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民心的向背似乎可以成为战争胜负的风向标。

游行结束后,我们深深感慨不愧有“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之称,特别是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媒体互动化展览手法,让我们对淮海战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红色的过去换来了今天的阳光灿烂。

如果你在感慨现在生活的艰难,如果你在挥霍钱财,如果你在浪费着生活所给予的美好,那么就时常翻开过去红色的记忆吧,或
许你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地生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