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
浅谈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浅谈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要求【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探析了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对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以期在进行110kv 电网建设时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法研究要求前言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呈现出长距离、大容量的特点。
而国家电网公司的500~110kv变电工程规划正从“随意剪裁”向“成衣定制”转变。
在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设计中应当满足安全可靠、环境保护、高效运行、技术先进的原则,并达到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协调。
因此,在对110kv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从而保证在降低输变电站工程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其高效率的运行。
1 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流程根据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电网项目前期可研工作的特点,110kv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需要一定的流程:首先,编制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电网规划,并采用滚动修编的方式来对规划项目进行不断修正,从而实现电网规划的整体目标。
并且开展每年的各区域的接入系统设计,以确定柱网架方案并结合地区负荷发展的趋势来研究地区电网网架方案,从而确定出相应的输变电项目,并确定下一年度或后三年的电网拟建项目。
其次根据系统接入设计的方案,开展具体的110kv输变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需要分为三个阶段:接入系统设计论证、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汇编报告。
一是,可将单个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接入系统设计与地区系统设计相互结合,统筹考虑工程项目接入系统方案。
二是,在系统接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路径等进行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投资估算等,从而形成可行性报告。
三是,地区输变电工程项目按照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投资估算等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审定版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1

• 4.6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
(1)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
(2)说明水源、水质、水量情况。
• 4.7 站址工程地质
•
(1)说明站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本阶段勘测应对站址方案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
(2)说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
•
说明站址的施工条件。
•
4.1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4.15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
*地理位置
•
*系统条件
•
*出线条件
•
*本期和远期的高压、中压出线工程量(不同部分),分期建设情况
•
*防洪涝及排水
•
*地形地貌(土地征用情况)
•
*土石方工程量
•
*工程地质
•
*水源条件
•
*进站道路、交通运输
部门。
•
(2) 当取得有关方面协议时,应作为附件列入可研报告。
•
4.18 勘测要求
•
(1)测量要求:对各站址方案应测量出1:500的地形图。
•
(2)勘测探测点布置要求:简单场地的探测点,按规模应不少于4—6个;在复杂及中等复杂场地的探测点应按地质单元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应不少于
2—3条工程地质剖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勘测提供站址土壤电阻率
5 变电站工程设想
• 5.1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结合系统对电气主接线、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提出初步意见。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工程概述1.1 设计依据1.1.1 报告编制的任务依据1)《贵州电网公司((GZDWSJZHBG-11-029第三标包)中标通知书》2)《***县电网“十二五”规划》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4)相关协议5)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1.2 报告执行的技术依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程》(GB 50059-92)《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程》(GB 50060-9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GB16836-200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19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1994)《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19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1995)《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 50229-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03-1999)《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2001)《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变电所给水排水技术规程》(DL/T 5143-200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 5-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 161-1985)《变电所结构设计技术规程》(NDGJ 96-1992)《变电站安健环设施标准》(Q/CSG1 1001-2004)《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Q/CSG2 1004-2005)《中国南方电网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管理固定》《贵州省煤矿安全供用电管理办法》《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及有关二次回路验收规范》《贵州电网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1.2 工程概况***县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南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 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附件: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 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CSG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5003-2011ICS 备案号:P2011–4–20发布2011–4–20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2)引言 (3)1适用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编制的基本要求 (5)4内容及深度要求 (5)4.1工程概述 (5)4.2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6)4.3电力系统二次部分 (9)4.4变电站站址选择 (12)4.5架空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5)4.6大跨越工程跨越点及路径选择 (17)4.7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8)4.8海底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0)4.9环境保护 (22)4.10项目的节能设计分析 (22)4.11抗灾减灾分析 (23)4.12资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23)4.13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24)4.14结论及建议 (25)5附件及附图 (25)5.1附件 (25)5.2附图 (25)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隧道专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27)附录B(规范性附录)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研阶段主要结论及指标表 (29)前言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州)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本内容深度规定。
本规定的编写结合了各省(区)、地市(州)的实际情况,经过征求意见和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佛山供电局、南宁供电局、昆明供电局、贵阳供电局、凯里供电局、台江供电局、海口供电局。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陈旭、邱朝明、戴志伟、曹华珍、张宁、李云芬、张群安、刘长春、罗竹平、陆冰雁、刘东升、郑星炯、刘先虎、廖小文、施坚、雷霖、陈守吉、吴振东、柯景发。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编码:S.00.00.06/NP.0303.00012010-01-01印发封面2010-01-01实施本制度信息、、2010-01-01印发制度信息2010-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1)3 总则 (1)4 编制的基本要求 (2)5 内容及深度要求 (3)6 附件及附图 (26)附录A (29)I前言为指导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报告编制内容的深度要求,加强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可研审批的要求,满足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电力项目核准制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结合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广州电力设计院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I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或改建变电站工程及线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DL/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21-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391-2007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8-2005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GJ 151-2000 电力系统光缆通信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Q/CSG 11502-2008 110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Q/CSG 11503-2008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广东电网公司绿色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广东电网公司闲置物资管理办法3 总则共30页第1页3.1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应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规定,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广东电网公司11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编码:S.00.00.06/NP.0303.00012010-01-01印发封面2010-01-01实施本制度信息、、2010-01-01印发制度信息2010-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1)3 总则 (1)4 编制的基本要求 (2)5 内容及深度要求 (3)6 附件及附图 (26)附录A (29)I前言为指导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报告编制内容的深度要求,加强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可研审批的要求,满足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电力项目核准制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结合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广州电力设计院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IS.00.00.06/NP.0303.0001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或改建变电站工程及线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DL/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21-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391-2007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8-2005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GJ 151-2000 电力系统光缆通信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Q/CSG 11502-2008 110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Q/CSG 11503-2008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广东电网公司绿色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广东电网公司闲置物资管理办法3 总则共30页第1页fsfsfsfsfsdf3.1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应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规定,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35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要点

附件1:35kV 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电力系统(一、二次)、变电所选所、线路选线、主要设计原则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相应增减。
第二条本规定相关重要文件:1.《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 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规划原则)、《云南电网35kV 及以下配电网设备装备技术原则》(以下简称公司设备技术原则)2.国家、行业、公司的相关设计规程、规范和规定,第二章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第三条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相关图纸。
第四条设计文件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
各报告中引用的其他报告、专业中的结论应一致。
第五条当有外委项目时应说明外委项目内容、费用估算。
第三章工程概述第六条设计依据1.公司下达的35kV 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或可行性研究任务文件。
2.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3.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第七条工程概况简述工程项目概况。
对扩、改建工程项目,还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及对原可行性研究的审查意见。
第八条设计水平年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合理选定工程项目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按项目推荐投产年。
远景水平年主要用于校核分析及方案的适应性分析,应取设计水平年后5-10年的某一年。
第九条主要设计原则1.根据审定的电网发展规划,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以满足公司规划原则和设备技术原则为基础,简述各专业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的执行、调整情况。
3.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第十条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对改、扩建工程项目,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项目的衔接和配合。
第四章电力系统一次第十一条电力系统一次部分是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规模和建设年限;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35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5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概述受承德供电公司委托,我单位开展了承德市兴隆县“南天门35kV送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前期工作。
南天门35kv送变电工程位于兴隆县东南部地区,该项工程的供电辐射面积包括南天门、挂兰峪乡等几个部分,站址选在大营盘村。
位于以上地区的中心位置,本报告中总称南天门地区(下称该地区)。
以下从几个方面就该地区的地理人文、资源、工农业发展、供电网络以及项目的必要性等情况对该地区的目前状况做整体概述。
南天门35kV送变电工程预计在2008年11月投产。
南天门35kV送变电工程本期的主要工作量如下;1)建设南天门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2×10MVA;2)建设挂兰峪110KV变电所至南天门变电所35KV线路一回3)建设相应的无功补偿设备;4) 建设与南天门变电所相关的通信网络;5)切改10kV公用线路进南天门变电所7KM。
6)建设半壁山110KV变电所35KV出口一回;7) 建设挂兰峪110KV变电所35KV出口一回;通过对南天门35kV变电所送变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期工程的总投资为1187万元。
2. 电力系统2.1 电力系统概况2.1.1承德市兴隆县南天门地区概况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古长城西侧,在东经117°12′—118°15′,北纬40°1′—40°42′之间。
东与宽城县、迁西县接壤,西与北京市密云、平谷两县毗邻,南与天津市蓟县、唐山市、遵化市相连,北与承德县相接,是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的结合部。
县境东西横距86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
南天门乡位于兴隆县东南部,西邻半壁山镇;东邻迁西;南邻挂兰峪;该乡覆盖面积118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储量达到500万吨,具有硫铁矿500万吨,高钙石资源也很丰富。
该乡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年产水果达5000吨。
现有矿选企业20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电网公司35~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贵州电网公司2009年4月贵阳前言为规范贵州电网公司35~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深度,加强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立项审批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初步设计提供基础,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贵州电网公司建设管理中心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由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定由下列人员编审:批准:审定:审核:主要起草人:目录前言1总则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3 工程概述 (1)4 电力系统一次 (2)5 电力系统二次 (4)6 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 (5)7 输电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 (9)8 环境保护 (10)9 节能 (10)10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10)11 附件及附图 (11)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13)1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贵州电网系统内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变电和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35kV输变电工程参照执行,并可适当简化。
1.2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一个主要设计文件,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并为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推行的典型设计控制造价指标提供前提条件。
1.3 可行性研究工作须以电网规划为基础。
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技术进步,控制工程造价。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2.1 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问题,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投产时间和评估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电力系统(一、二次)、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主要设计原则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相应增减。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相关图纸。
设计文件与相关协议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
对设计方案应有分析比较。
3 工程概述3.1 设计依据3.1.1 报告编制的任务依据1)经批准或上报的电网规划审查文件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或设计委托书。
3.1.2 报告执行的技术依据1)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2)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文本(注明标准、规程和规范的名称及最新版本编号)。
3)地方政府部门和各职能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3.2 工程概况简述工程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规划投产时间等。
对扩、改建工程项目,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3.3 设计水平年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合理选定工程项目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远景水平年用于校核分析,应取设计水平年后5~10年的某一年。
3.4 主要设计原则1)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3.5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对改、扩建工程项目,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项目的衔接和配合。
4 电力系统一次电力系统论证是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其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接入系统方案、工程规模和建设年限;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4.1 电力系统概况1)本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资源现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系统现况。
3)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4.2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4.2.1 负荷预测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参照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应水平年的负荷预测资料,在充分的电力市场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本工程供电区域负荷现状及投运后5年内的负荷预测,并列出本地区电力预测增长表,并简述负荷增长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工程项目近期负荷预测应作详细的叙述。
4.2.2 电力平衡依据负荷预测结果做出相应的电力平衡4.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电力平衡,说明本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合理的供电范围。
论述本工程的合理建设时机,提出本工程何时建成投产的建议。
4.3 接入系统方案根据原有网络特点和负荷分布等情况,提出本工程项目相应的接入系统比较方案。
4.4 接入系统方案分析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和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4.5 电气计算对于推荐方案,应根据需要进行下列电气计算。
4.5.1 潮流计算有必要时校核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为选择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主要规范提供前提条件。
4.5.2 短路电流计算1)按设备投运后5~10年左右的系统发展,计算最大运行方式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以选择新增断路器的遮断容量,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
2)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当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需要大量更换现有断路器时,则应计算过渡年短路电流,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4.6 对变电站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1)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出线方向和分期建设情况。
2)电气主接线根据电网规划提出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3)主变压器参数选择根据电力负荷发展、潮流变化,结合系统短路电流、系统整定、对周边环境的危险影响、设备制造等条件,确定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容量、台数、阻抗、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分接头)等。
4)系统短路容量和系统等值阻抗。
5)母线通流容量。
6)无功补偿容量提供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组容量,投切要求等。
7)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8)导线截面选择根据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考虑到电网发展,确定导线截面。
4.7 改(扩)建项目的过渡方案。
根据工程本期规模及终期规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的过渡方案。
4.8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与建议说明本工程建设规模,包括变压器容量、台数(本期及最终规模),各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方向(本期及最终规模)、分期建设情况,无功补偿配置。
5 电力系统二次5.l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5.1.1 简述一次系统的概况和特点及对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影响。
5.1.2 概述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
5.1.3 论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选型及数量。
5.1.4 论述系统自动装置配置原则、选型及数量。
5.1.5 故障录波装置设计原则、选型及数量。
5.1.6 对通道的技术要求。
5.1.7 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5.2 调度自动化5.2.1 根据调度管辖原则,提出远动信息传输方式。
5.2.2 简述电力系统概况、相关的调度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2.3 提出远动设备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当采用微机监控(测)系统传送远动信息时,应对远动接口装置提出要求。
5.2.4 远方电能量计量(费)装置简述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远方电能量计量(费)装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站关口点电能表和电能量计量(费)装置装设原则。
5.2.5 确定远动信息内容、远动和电能量计量数据的传输方式和通道的要求。
5.3 电力系统通信5.3.1 简述系统概况及调度组织关系。
5.3.2 简述通信系统现状5.3.3 根据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规划,结合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以及各种信息对通道的要求,确定通信方式(载波、微波、光纤、程控等方式),并进行通道安排。
5.3.4 设备选型及需配置的设备,其制式、信号方式、接口要求。
5.3.5 根据通信设备配置,提出通信设备布置方案,并适当留有远期发展余地。
5.3.6 各业务接入方式。
5.3.7 提出通信电源方案。
5.4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简述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站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装设原则。
5.5 电力系统二次结论及建议对电力系统二次部分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建议。
6 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6.1 站址选择论述变电站各站址方案的建设条件,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6.l.l 基本规定1)站址选择过程概述。
2)每个工程应提出两个可比的站址方案,如果只有一个站址方案,需说明原因。
3)以每个站址方案为单元,进行有关方面的论述。
6.1.2 站址区域概况1)站址所在位置的市、县、乡镇、村落名称。
2)站址地理状况描述:站址自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3)站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
4)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站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5)与城镇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6)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
7)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8)邻近设施: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等与变电站的相互影响。
6.1.3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应说明站址范围内已有建构筑物等设施(如输电线路、通信线路、水渠、池塘、机井、房屋、厂房、坟墓、道路等)的拆迁和经济作物的赔偿情况。
6.1.4 出线条件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说明出线走廊情况及高压排列次序。
6.1.5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1)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洪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2)气象资料: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
3)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应说明站区防洪涝及排水情况。
6.1.6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1)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2)说明水源、水质、水量情况。
6.1.7 给水水源及防洪排水说明各站址的给水水源、排水方案。
6.1.8 站址工程地质1)说明站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本阶段勘测应对站址方案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2)说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
3)了解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及工程量预估。
6.l.9 土石方情况说明土质结构比,预估土石方工程量和费用,说明取土土源,弃土地点等情况。
6.1.10 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1)说明进站道路需新建道路的长度和改造道路等的工程量。
2)说明大件运输的条件和方案。
6.l.11 站址环境1)说明站址所在区域环境情况,作出环境初步分析并提出站址区域污秽等级。
2)对城镇变电站应论述对环境的影响和措施。
6.1.12 通信干扰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干扰情况。